第四十三章 親征

出征日期,漸漸將近,趙國有很多政務需要趙雍親自處置,比如兵力調配、糧草供給及出征主將人選等等。這一忙碌,他暫時忘了隱藏在心中的悲痛。

這幾日,北疆不斷傳來消息...燕國進攻態勢迅猛,趙國又陷落了幾座城池。中山、樓煩等北胡,也調集重兵,盤踞在趙國邊境線上。燕國繼續節節勝利,攻克趙國城池。鄰國見了,定會做出判斷,趁機瓜分趙國領土。

面對前線的戰況,趙雍陷入沉思。如果形勢在這般發展下去,趙國可就真的完了。趙雍尋思,唯有速戰速決,以硬碰硬,對抗燕國,方能保證北疆的太平,才能威懾鄰國。

趙雍舒緩疲憊的眼神,忽見,穆澗冒失地衝進寢宮,傻楞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放下手中的竹簡和筆,淡然道:“何事慌張。”

穆澗,舒展了一口氣道:“君上,你猜猜我給你帶來什麼好消息。”

趙雍一臉嫌棄,他能帶來什麼好消息。他不給自己增添煩惱,那就是最好的消息。

穆澗見君上沒有搭理他,雙手高舉竹簡,“君上,這是大司馬剛送來的。”

“哦。”趙雍目光停頓,“呈過來。”

“喏。”

趙雍取過竹簡,慢慢展開。竹簡上的內容剛看一半,拍案道:“太好了。大司馬辦事利落。三日不到,收集了五萬大軍供應的糧草。”

趙雍看完竹簡,又看了穆澗手中的另一卷竹簡。前日趙宮主戰與主和者,兩派爭得耳紅目赤,就差血濺宮廷。這封竹簡上,是主和的人上表,擁護趙雍的政令。趙雍看完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趙雍放下竹簡,對着韓忠道:“大令,燕趙一戰,你有何見解。”

韓忠眼珠轉動,低沉道:“君上忘了,我是不能參與國政的。”

趙雍,盯着他的眼睛,“寡人,讓你說。”

韓忠見躲不過,答道:“燕趙一戰,戰事不會太久。勝利,屬於趙國。”

“大令,你將事情看簡單了。”趙雍,眸子深沉道:“燕國統兵的將軍是子之,監軍是燕太子姬噲。子之是支持姬噲的。姬噲南下,就是爲了樹立在朝中的威望,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姬噲南下,沒有取得戰果,絕不會輕易退兵。寡人覺得,燕趙一戰,會持久些。”

韓忠見君上能夠想到這個層面,足以見得,眼前這個少年,不再是那個令人頭疼的人。

“寡人要的是速勝,而不是勝利。”趙雍續道:“大令,你覺得何人擔任統帥,比較合適。”

“這…”韓忠,沉默片刻,開口道:“君上,這個問題,我是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這幾日,趙雍也爲統帥之人發愁。身爲統帥,既要文韜武略,還要有威望不說,重點是要衆人信服。韓忠瞥了君上一眼,見他滿腹心事,心道:“君上是打算,親征嗎?”

“寡人決定,親征。”

穆澗、屠彝等人,急色道:“君上,北疆之地,你不能去。”

“寡人,爲何不能去。”趙雍脣角瞬間閃過一抹憂傷,“諸位大臣不懂寡人心意,你們也不懂?”

“君上,戰場豈非兒戲。那是要留血,要死人的。”屠彝,語調沉重,言辭激烈,“君上,乃一國之君,國家根本。你若有半點閃失,趙國該何去何從。爲了大局,請君上三思。”

“北疆危急,寡人親征,方能振奮士氣,一舉制勝。唯有速勝,才能解除北疆之危,才能威懾諸侯。”

“君上,邯鄲城內局勢複雜多變。你走了,邯鄲,怎麼辦。誰來主持大局。”

“相邦可以替寡人坐鎮邯鄲。”

穆澗見屠都尉說服不了君上,從大袖之中,拿出一個盒子。趙雍審視了一下精美的盒子,問道:“這裡面裝的什麼。”

“太傅給的。”

“你們,什麼意思。”趙雍心中有氣道:“你們是打算用太傅壓我嗎?”

“君上出征,牽扯甚廣。”屠彝接話道:“我們只好請太傅拿主意。”

穆澗打開盒子,盒內放着一塊白色的布巾。趙雍拾起布巾,見布巾上面寫着九個大字,上黨郡守,公子歇爲將。趙雍抿了抿嘴脣,喜道:“對啊!寡人,怎麼把他給忘了。”

“太傅,還給寡人留下什麼話沒有。”

穆澗道:“欲用之,不可急之。”

趙雍靜下心來,想想太傅話中的意思。

此時,趙豹、肥義等衆人,走了進來。韓忠見了,領着穆澗躬身退在一邊。趙雍,聽完諸臣所奏之事,問道:“兵馬調配,軍械配屬及糧草問題解決了。相邦,何人能統帥三軍。”

趙豹環顧着殿中武將,笑道:“君上,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足以堪當大任。”

衆多武將聞言,並沒有積極響應號召,面色尷尬的點了點頭。

趙雍自然明白那抹眼光背後藏着的深意。

眼前這些武將,指點江山,一個比一個厲害。一旦國家真的有戰事,他們是萬萬指不上的。一則,這些人雖是身居高位,多數人都是萌受父輩的恩德。其次,從狩獵之事,可以看出他們弓馬不熟,排兵佈陣更是外行。其能力和實力皆不足以統帥三軍。

趙雍,往衆多武將臉上看去。衆武將,沒有底氣和自信與君上對視,紛紛垂着頭,選擇躲避。此刻,趙雍明白了太傅話中的意思,正色道:“你們有誰願意,主動請纓,領兵出征。”

衆武將底下議論,一刻鐘後,並無一人,挺身而出,主動請纓。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趙豹見無人主動請纓,勉勵道:“諸位,該是你們報效國家、爲國出力的時候到了。”

“相邦大人,非我等不願意爲國家出力。可…”

“有什麼話直說。”

“我的才能不足以爲君上分憂,怕會辜負了君上的期望。”

“是啊!我等雖願意爲君上分憂,但能力有限。”

“你們…”趙豹指着他們,長袖一甩,憤慨道:“國家有難,吾輩乃健兒,爲國效力,在所不辭。你們享受國家俸祿,身居高位,理應挺身而出纔對。怎能…推三阻四。”

衆武將被趙豹言語哽咽,臉色一紅,自感羞愧。

趙雍見狀,面色如冰,朝着文臣武將看了過去。前幾日,這些文臣武將主和也就罷了。今日,雖是主戰,但大多數人只是嘴上說說,並無一人,付出實際行動。見着這羣身居高位,但又對國家毫無奉獻的人,實在是令人可恨之極。

趙雍往人羣之中,瞥了一眼,喊道:“趙殊將軍,你歷經三朝。地位高貴顯赫,又是久經沙場,寡人以你爲將,領兵出征如何。”

“君上。”趙殊朝着君上跪拜,面容憔悴不堪,“臣,若年輕十歲。國家有難,定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你是沙場老將,隨同祖父、君父一同征戰,功勳卓著。今日,寡人爲君,國家有難。你年歲未老,卻少了當年的熱血豪情。”趙雍,聽出言下之意,聲音如冰,“寡人何處對不起你。”

“臣無能,請君上責罰。”

“你們呢?怎麼都不說話。”趙雍將視線轉移衆人,語調冰冷,“寡人,何處對不起你們。國難當頭,你們竟然選擇袖手旁觀。”

“臣等年邁,難以調兵迎敵。望,君上恕罪。”

田不禮,眉宇一挑,譏諷道:“伍子胥年近六旬尚不服老,猶能帶兵,攻破楚之郢都,掘楚王墓,以報父兄之仇。隨後營建姑蘇城,助吳國創立霸業,樹立功勳。諸位,年富力強,怎能言老。”

“伍子胥乃將帥之才,我等自然不能與之相比。”

“大戰是會流血犧牲的。某些人只會大放厥詞,做做樣子。”

“對啊!既然先生敬仰伍子胥,何不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面對衆武將冷言冷語,趙豹實在聽不下去了,身爲武將,最好的宿命,就是戰死疆場。這些人身居邯鄲日久,似乎忘了自己的使命。

趙豹,沉着臉道:“諸位,你們還嫌臉丟得不夠?”

衆武將連忙收住話頭,埋首不語。

衆武將,身居高位,人脈極廣。又有諸多戰功,兼之是宗室之人。趙雍雖然厭惡他們的行徑,但不能與之決裂。他們不願爲國家出力,也不能逼迫他們。畢竟,這些人也是長輩。

“諸位,起來吧!地上太涼,小心傷了身子。”

“謝,君上。”衆人,搖搖晃晃起身,極力展現出自己很年邁。

趙雍將目光,落在公子成身上,問道:“叔父認爲何人可以爲將。”

公子成看了看身邊的人,搖了搖頭。

“寡人,心中有個人選。諸位,你們替寡人蔘考參考。”趙雍有意停頓一下,注視着衆人的反應,隨意道:“上黨郡,公子歇如何。”

趙豹沉思半響,君上不動聲色,原來心目中是早有人選。剛纔的一切,不過是爲了試探衆人的態度。

公子歇雖是宗室之人,但他和宗室的關係若即若離。公子歇遠離邯鄲,久了便被宗室淡忘。若非趙雍提起,恐怕沒人記起此人。

趙豹聯想前後,似乎明白,此次春狩,被人遺忘的公子歇竟然身在邯鄲的原因。趙豹權衡利弊,與其讓外姓之人,掌握兵權,讓公子歇領兵,他也沒有意見。

趙雍見沒人反對,喊道:“趙歇將軍,何在。”

諸臣之中,走出一人,跪拜道:“臣在。”

趙雍朗聲道:“寡人以你爲將,領兵出征北疆。”

趙歇,猶豫了一會,方纔受命道:“喏。”

趙雍以趙歇爲將,衆人心中多有不服,也不願丟掉手中的權利,但也不敢上前爭辯。趙君給過機會,是他們沒有去珍惜。再者,他們覺得出徵北疆,戰場多變,一不小心便丟了自家性命,得不償失。於是,紛紛附和趙君。

“燕國出兵,北疆又丟了數座城池。樓煩、中山等國,對北疆之地也是虎視眈眈。”趙雍換了一種語氣,續道:“北疆需要一場速勝,寡人思慮再三,決定親征。”

趙豹急道: “君上,乃一國之君,怎能跑去戰亂之地。”

肥義也道:“君上只需坐鎮邯鄲,統籌全局。”

其他人,也紛紛進言,陳述利弊。

趙雍冷聲道:“寡人心意已決,你們休要再說。”

此次朝會,趙雍以公子歇爲將,領兵出征北疆。留守趙都邯鄲的重任,交給了相邦趙豹及大司寇公子成。趙豹欣然領命,當着衆人立誓,國君不在邯鄲期間,他不僅會守護好邯鄲,而且也會爲大軍籌集糧草,他說決不會讓前線的趙國男兒,餓着肚子去保家衛國。

趙豹爲人持重,趙雍對他是最放心。

爲了堤防鄰國趁着趙國出兵解救代郡危機之際,趙都兵力薄弱空虛。中山國派遣軍隊南下,直撲邯鄲。趙雍又任命上大夫田不禮、邯鄲將軍樓緩領兵一萬,駐守鄗城,以防中山偷襲。

魏國、秦國和齊國,雖和趙國建立和平外交關係,邊境防務也不能有絲毫鬆懈。趙雍又調派得力干將,駐守重鎮,以防諸侯有變。

周密安排之後,趙雍靜候着明日的到來。

次日午時,趙雍頭戴將帽,身披盔甲,腰掛一稟青銅寶劍,腳踏戰靴,在陽光的映射下,宛如一位天將降臨點將臺。

趙雍明銳的雙眸,散發出蓬勃朝氣。俯視着臺下的三軍將士,心中更是激情澎湃,提氣朗聲道:“衆位將士,燕國犯我疆土。我等,身爲趙氏健兒,該當如何。”

三軍將士,齊聲高呼,“保衛疆土。”

趙雍神情也被三軍將士渲染,振臂一呼道:“天佑趙國,此戰必勝。”

“天佑趙國,此戰必勝。”

趙雍,見三軍將士鬥志昂揚。胸中熱血翻涌,久久不能止息,拔出長劍,揚天高舉,“三軍將士聽令,隨寡人出征。”

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章 魏國謀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十一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
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章 魏國謀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十一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