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

魏國向西攻打秦國,取秦河西八百里土地,設河西郡。魏軍向北攻打義渠,將佔領的疆土,劃分十五邑,設上郡。

趙國也渡過大河,攻打義渠,佔領大片土地。趙國將這片土地劃分成十個邑,設立河西北地郡。

魏、趙兩國修建長城,魏國是爲了抵禦秦國、義渠,防備趙國南下;趙國是爲了抵禦義渠和北胡南下,防備魏國北上。

東西綿延百里的長城,也是魏國和趙國的分界線。

隨着,魏國戰略目標轉移中原,對秦國打壓也不如先前那般強烈。秦國爲了收復疆土,與魏國爆發了近百年河西拉鋸戰。

經過秦國幾世人的努力,及至秦惠王駟最終收回了河西之地。秦國收回河西,見魏國上郡猶如一把利劍懸在脖頸,揮兵北上攻打魏國上郡。幾番交戰,秦國佔據了魏國上郡。

秦得上郡,便解除魏人對秦國的威脅,但秦國和趙國疆土進一步接壤,秦趙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

趙肅侯二十八年,秦國趁着魏、齊攻趙,趙國西垂薄弱,趁虛而入。秦國越過長城,攻佔趙國河西北地的領土。並將所得的領土,納入上郡管轄。

魏、齊不願秦國佔便宜,攻佔趙國平邑、新城,與趙國言和。趙肅侯結束了東邊的戰事,親率大軍趕赴晉陽。以晉陽郡守公子疵爲將,統兵西進收復疆土。

趙、秦雙方在河西北地郡交戰。秦軍大勝,趙軍慘敗。趙將公子疵戰死。

秦軍趁勢東渡,攻佔趙國藺城、離石。

趙肅侯乃一代雄主,不甘心失敗,親率大軍擊秦,收回了藺城、離石。因爲河西北地郡,有大河阻隔。趙軍也無法收回河西北地的疆土。

大河,也就成爲了秦、趙兩國新的分界線。

趙肅侯東敗魏、齊,丟失平邑、新城;西敗秦,丟失河西北地十邑的疆土。這是趙肅侯繼位後遭到最沉重地打擊。

三年後,趙肅侯帶着無盡的遺憾和悔恨離開人世。也許,趙肅侯在臨終前那一刻,除了叮囑趙君雍富國強兵,振興國力,守住先祖留下來的疆土。其實,他更想要趙雍爲他雪恥,收復河西北地郡。

然,這句話他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離開了人世。

臨終前,趙肅侯眼角流出兩行熱淚,含笑而去。很多大臣都說,趙肅侯走得很安詳。直到今日,趙君雍也許猜到了那滴眼淚包含了什麼。

河西北地和中山國都是趙國的國恥,也是趙國的痛。

肥義、趙固等人聽聞君上打算領兵西進收回河西北地,無不熱淚盈眶。

這一天,他們等了二十幾年。

這二十幾年,一直都是秦國攻趙,趙國被動防禦,從不敢主動攻秦,更別談收復河西北地。隨着時間的推移,衆人都覺得國君忘了河西北地那塊疆土。

肥義、趙固見君上爲國雪恥,收復失地,附和道:“河西丟了太久,是該回國了。”

年輕的武將雖不知當年河西北郡戰事的慘況,但聽說君上準備攻打秦國,收復失地,紛紛請纓出戰。

代郡老臣趙安道:“君上,收復河西北地,尚要時日。請君上三思。”

“這一天,寡人等了二十多年。寡人等太久了,不能再等了。”趙雍起身,往前走了幾步,那道明銳的眼神,那道熟悉的身姿,又讓人看到了趙氏不屈服的鬥志。

趙雍停下腳步,面對羣臣,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道:“收回河西北地,爲國雪恥。”

殿內羣臣激憤,振臂高呼。

趙固請命道:“君上,此次攻伐秦國,請讓臣同行。”

代郡將領趙希、牛翦等人也道:“臣,也願一同前行。”

趙雍看着眼前三人,問道:“你們都走了,代郡的安危交給誰。”

趙固眼角散發出很複雜的感情,“君上,就讓臣去吧!”

司馬望族見趙固神情,悲傷涌於臉上,無法制止。那一戰,他的父親也爲國戰死。這一刻,司馬望族和趙固的心情也是一樣。

司馬望族出列,拜道:“君上,臣明白代相的心情。請君上讓代相同我們出征,收復河西北地。”

衆人也跟着道:“臣等附議。”

趙雍見衆人請命,點了點頭道:“趙固,寡人答應你就是。”

趙固拜道:“謝君上。”

趙雍又道:“代郡是我國北疆,關係着我國邯鄲、晉陽郡的安危。代郡的事宜如何安排。你會給寡人一個滿意的答案。”

趙固又道:“喏。”

三日後,代郡兩萬兵馬,前往井陘,換回兩萬鐵騎。

五日後,趙國鐵騎休整之後,南下上黨、西去晉陽。晉陽郡主趙雲舒早已經得知趙國鐵騎的意圖,備好糧草,在城外相迎。

趙雍見趙雲舒押送糧草,還身穿戰甲,問道:“晉陽郡主,這是爲何。”

趙雲舒雙手往前一送,答道:“請君上讓臣一同出征。我要替家父親眼目睹河西北地收回來的那一刻。以告慰家父的亡靈。”

這個理由,趙雍無法拒絕,但晉陽的安危也不能不顧,“你走了,晉陽郡怎麼辦。”

趙雲舒答道:“臣安排妥當。請君上放心。”

趙雍見她有備而來,點頭答允。

傍晚時分,趙雍率領鐵騎,在夕陽地餘暉之中,踏上西進收復河西北地的道路。一道道修長的影子往西邊而去。

忽然背後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趙雍轉過頭,視線飄向了遠方。趙雍看見有幾個騎影正在靠近。趙國鐵騎見狀,紛紛拔出戰刀,做好迎戰姿勢。

趙雍一揮手,這些人收好了戰刀。

不多時,那人來到趙雍的面前,下馬跪地道:“臣,未得詔令,私自離開鄗城。臣已經有心理準備承受君上的叱責和憤怒。請君上讓我一同出征。”

趙雍看着跪在地上的幾個人,問道:“趙歇、田不禮,你們都來了,鄗城怎麼辦。”

趙歇答道:“有趙爵在,鄗城不會有失。”

趙雍朝他們點了點頭,“起來吧!”

趙歇見君上沒有發怒,含淚道:“多謝君上。”

趙雍看着這些人的面龐,心道:“你們那顆摯誠之心,寡人怎能不明白。太多人想要見證河西北地迴歸趙國激動人心的一刻。寡人豈能責罰於你。”

趙固、趙雲舒等人走了上來。

趙固上去給趙歇一拳,笑道:“我還以爲你不會來。”

趙歇哼了一聲,平靜地答道:“我不來,你會向我吹噓一輩子。老傢伙,你有沒有背後說我壞話。這幾天我打了很多噴嚏。”

趙固笑道:“我以公子歇的名義起誓,絕對沒有。”

趙歇又哼了一聲,感覺不對,問道:“爲何以我的名義。”

趙固沉默片刻,悲傷地答道:“我的名義你是信不過的。但你自己的名義,難道還信不過嗎?”

趙歇想了想,也沒覺得這句話有什麼錯。

趙雲舒見着兩位叔叔一言一語,淡笑道:“家父期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

趙歇聞言,心中也是一片淒涼,吸了一口氣,嘆道:“四郡領軍人物,齊聚一起,已是很久以前的往事。”

趙固也嘆道:“是啊!我們很久都沒能聚在一起。”

公子豹、公子疵、公子歇、公子固,號稱趙國宗室四公子。

趙疵在河西與秦對戰,爲國戰死。公子豹輔佐兩君,也離開人世。公子歇和公子固豈能不親眼看着河西北地迴歸前的那一刻,以告慰亡靈。

趙雲舒、司馬望族等人,是爲了替父出征,收回河西北地,告慰父親的亡魂。

趙雍既是爲國雪恥,也是爲了祭奠君父和那些爲國戰死的亡靈。

夕陽落入山谷,趙君雍、上黨郡趙歇、代郡趙固、晉陽郡趙雲舒、司馬望族、屠彝、田不禮、樂毅等人和七萬鐵騎,踏上了西進的征程。

這一天,他們等了很久。

過了五日,鐵騎抵達離石。又過了三日,抵達藺城。

站在趙雍眼前這個少年就是藺氏一族的藺相如。

幾年前,秦將嬴疾東渡大河,攻破趙國河岸守軍,兵峰抵達藺城。藺老將軍藺興爲了給城中百姓逃亡爭取時間,與秦國血戰而死。

趙雍收回藺、離石以後,論功行賞。並讓藺氏一族的藺相如負責管理藺城的一切。

趙雍看着眼前這個少年,有其先祖的風骨,褒揚道:“藺相如,你將藺城治理得很好。沒有辜負寡人對你的期望。藺氏先祖見後繼有人,也該欣慰了。藺相如,你要什麼。”

藺相如忽聞先祖的字句,含淚答道:“君上,臣什麼也不要。請求君上答應臣一個要求。”

趙雍問道:“你說。”

藺相如道:“臣願意率領族人,渡河攻打秦軍。”

“藺氏一族,也是顯赫一族。經過多次戰亂,人丁單薄。寡人不能答應你出戰的請求。”

“君上。”

“爲了藺氏一族,你要給寡人好好活着。”藺相如尚未開口說話,趙雍又道:“此次,寡人率軍渡河擊秦,也是背水一戰。寡人的後方交給你,才能放心。你的責任不不比攻伐輕。”

藺相如見趙君如此信任自己,眼神盪漾,領命道:“喏。”

一日後,趙雍領軍來到大河,注視着大河水流,似乎看到了二十幾年前秦、趙之間那場戰事的慘烈。大河水面上,漂浮的屍首,阻斷河流。他也看到了君父跪在河岸爲陣亡的將士哀聲痛哭。

肥義視察大河之後,搖頭道:“君上,此戰,我們不好打。”

衆人也跟着點了點頭,認可肥義的判斷。

趙雍皺眉,神情凝重,示意他們說下去。

肥義展開一張地圖,“河水平穩,但深不見底。我們要收回河西北地就要渡過大河。渡過大河就要選擇合適位置搭建浮橋。最佳的位置就是從這裡過去,但秦國那邊註定有防守。”

樂毅指着地圖上一座雄關,“君上,我們對面就是秦國的上郡塞。要想渡過大河,就要攻打秦國上郡塞。攻打上郡塞,有個隱患。”

趙雍問道:“什麼隱患。”

樂毅一邊說,另一邊手指在地圖上不斷滑動,“上郡塞與平周、陽周、高奴和黃城遙相呼應。我們攻打上郡塞就會遭到附近的平周、陽周、高奴和黃城三面夾攻。”

趙雍沉思良久,吸了一口氣,靜默不語。

樂毅繼續說道:“縱使我們渡河,突破了上郡塞,後攻打陽周。北邊的平周、黃城秦國守軍沿大河南下,高奴的秦國守軍沿河北上,皆有可能切斷我們回河東的退路。”

田不禮道:“大河西岸多山地、高原,道路崎嶇,鐵騎也發揮不出作用。”

趙雲舒琢磨片刻答道:“越靠近大河的地勢越平坦,利於騎兵馳騁、大軍壓境。我們渡過大河,擊敗上郡塞的秦軍。然後,佯裝兵敗,將增援的秦軍引向大河岸邊,一擊而潰。”

肥義答道:“秦銳士是支勁旅,我們不能小覷。”

“秦國諸子內亂,無暇顧及上郡安危,更不可能增派軍力支援。上郡守軍也不知我們會發兵突襲,定無防備,讓我們有機可乘。”趙雲舒看着攔在東西之間的大河,問道:“前提是我們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覺渡過大河,又擊敗上郡塞秦國守軍。”

趙雍也意識到攻秦收復失地困難重重。且不說後面戰事如何,眼下趙國沒有渡河船舶,光是讓大軍西渡就很困難。

如今,擺在趙雍的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選擇知難而退。二是不顧艱險,迎難而上。

趙雍吸了一口冷氣,心道:“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趙固、趙歇見君上心生退意,心道:“莫非天意如此。我們是不能看到收回河西的那一刻了。”

肥義等衆人雖然知道就這樣退兵,會挫了將士的銳氣,但不退兵又沒有取勝之道。就在趙雍進退兩難,難以做抉擇的時候。藺相如派人送來一份緊急文書。

趙雍打開文書看了看,眉頭舒展大喜道:“真是天助寡人。。”

肥義接過趙雍遞來的文書,喜道:“這份文書記錄了秦國上郡地形走勢,以及秦國在上郡各個城邑配屬的兵力。”

田不禮看過文書,也道:“秦國陷入內亂,上郡兵力大部分被調回。秦國在上郡兵力薄弱。林胡趁機南下,攻佔上郡一半的疆土。君上,這是我們收回河西北地郡,大好時機啊!”

衆人聞言,又看到了收回疆土的希望。

渡過西岸探查情況的斥候回來也證實了這則消息的真實可靠。趙雍看了看平靜地河水,又看了看大河對岸,厲聲道:“作戰,開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十七章 秦風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十七章 秦風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