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

趙雍正在叢臺宮和文武重臣商議燕國戰事。忽見,肥義急色入殿。

趙雍連忙問道:“大司馬,燕國出事了嗎?”

“君上,韓國出事了。”肥義答道:“岸門一戰,韓國被斬首萬人,韓國大敗。”

李兌問道:“韓國有楚國幫助,怎會敗得如此快。”

肥義怒道:“楚國根本就沒有派兵援救韓國。”

“韓國敗了。”趙雍腦海深處冒出一個人的身影,忙問道:“犀首安在。”

肥義答道:“岸門一戰之後,犀首離開了韓國。犀首去了何處哪裡,無人知曉。”

“觀澤之戰敗於齊,修魚一戰敗於秦,岸門再敗於秦。三戰皆敗,打擊了犀首萬丈雄心。岸門之後,再無犀首。”趙雍仰頭長嘆道:“可惜啊!可惜啊!”

田不禮點了點頭,附和道:“犀首縱橫諸侯列國三十幾載,乃一代風雲人物。犀首之謀,足以傾國之勢。可惜啊!英雄未老,心智已衰。”

李兌也道:“一怒諸侯懼,一安天下歇。犀首,乃大丈夫。”

“君上,犀首走了。天下風雲將起,我們也該早做打算。”肥義又道:“犀首臨走前說了一句話。”

趙雍問道:“犀首說什麼。”

肥義答道:“秦楚開戰,天下大亂。”

趙雍質疑道:“秦國會和楚國開戰?”

田不禮道:“秦國得了苴、蜀、巴三國之地,威脅到了楚國的利益。秦、楚之間,早晚會有一戰。”

“楚國地大,諸侯無一國能比。秦國國勢,還不足以撼動楚國的地位。”李兌分析局勢,又道:“臣認爲短時間內,秦國和楚國不會開戰。”

“秦國答應救燕,但無調派將士前去救燕。”肥義又道:“這是秦國對外釋放出的一個信號。”

趙雍問道:“什麼信號。”

肥義道:“秦國將會有大動作。”

趙雍重複這幾個字:“秦國將會有大動作?”

肥義續道:“秦國攻打韓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趙雍想了片刻,也想不明白,問道:“秦國是爲了什麼。”

肥義正色道:“一是離間韓、楚,其次是爲了趕走公孫衍。秦國最終目的是爲了窺楚。臣斷定,多則一年,少則半年,秦、楚之間將會有一場影響國運的大戰。”

“臣也贊成大司馬的觀點。”田不禮道:“秦國攻打韓國,離間韓、楚是第一步;趕走公孫衍是第二步。秦國接下來會有第三步,第四步。秦國最終的目的是爲了和楚國開戰。”

“不錯。”李兌也道:“犀首若在,秦國不敢放心與楚國一戰。”

趙雍嘆道:“犀首若在,秦安敢與楚開戰。”

李兌又道:“幾年前,張儀爲魏相。秦國借道韓、魏以攻齊,韓、魏反戈一擊,秦國大敗。秦王和張儀對犀首十分忌憚。”

趙雍感嘆道:“犀首,一個讓諸侯聞風喪膽的男人。”

肥義道:“秦國大敗韓國,既離間韓、楚同盟,又趕走了犀首,也讓韓國痛恨楚國背信棄義。秦國接下來便是要離間齊、楚同盟。”

“秦楚開戰,天下大亂。”趙雍仔細琢磨這八個字,提聲道:“諸位,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應對天下動盪的局勢。”

......

韓王康得知岸門一戰,公孫衍離開韓國這個消息之後,整個人陷入了沉默。

韓相知道王上器重公孫衍,公孫衍也是百年難遇的大才。韓國因爲有公孫衍兩次輔佐,國力漸漸有了起色。公孫衍離韓,是韓國的損失。

韓相不忍王上悲傷,勸慰道:“王上,公孫衍離開韓國,換來了秦、韓兩國的和平。我們不能辜負了他的心意。”

“犀首離韓,還在爲韓國考慮,爲寡人考慮。”韓王康眸色悲涼,語調哀傷道:“犀首不曾負寡人,是寡人負了他。”

韓相安慰道:“王上,不必過度悲傷。楚國欺我,我們要報這個仇。”

韓王康凝視着韓相問道:“楚國國勢強盛,韓國弱小。寡人還有機會報這個仇嗎?”

“秦國和楚國必有一戰。我們聯秦擊楚,便能洗刷楚國欺我之恥。”

“好。”韓王康雙眸流露出不可動搖地決心,“楚人施加給寡人的恥辱,來日加倍奉還。”

......

秦王駟在咸陽宮擺下酒宴,犒賞嬴疾。

“我們攻打韓國,既離間韓、楚,又趕走犀首,還讓韓王痛恨楚人。此戰,我們收穫豐盛。”秦王駟放下酒樽,面向衆人道:“我們該對楚國動手了。”

嬴疾道:“王上,楚國地廣,兵多。攻打楚國是否該放一放。”

“嬴疾,你什麼都好。有一點,寡人不喜歡。”秦王駟看着他道:“你太過謹慎。”

嬴疾剛要開口說話,便被秦王駟制止,“十年前,寡人稱王。你說,寡人稱王是爲了虛名,會遭到諸侯聯合攻伐。寡人不但稱王,還讓大秦名揚天下。寡人北掃義渠,震懾西戎;東破五國之勢,屢敗三晉;南取苴、蜀、巴三國數千裡之地。寡人要將苴、巴、蜀三國之地和秦國連爲一體,我們就必須對楚國動手。”

嬴疾擔憂道:“王上,我們對楚國動手是否太過於冒險。”

“寡人腰斬亂臣公孫鞅,是冒險。寡人稱王,是冒險。寡人借道韓、魏攻打齊國,是冒險。韓、趙、魏、楚、燕兵臨函谷,寡人傾國之兵抵抗,是冒險。寡人和三晉開戰,是冒險。寡人讓司馬錯,南取苴、蜀、巴三國之地,是冒險。寡人決定對楚國動手也是冒險。”秦王駟緩緩端起一杯酒樽,放到脣邊,“寡人一生,冒了不知多少險。”

嬴疾道:“伐楚理應慎重。”

“三晉,已經威脅不到秦國。”秦王駟一飲杯中之酒,續道:“楚國勢大,威脅到秦國。寡人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打壓楚國的氣勢。楚國,非打不可。寡人心中的理想、抱負,他人不懂。你豈能不懂。”

嬴疾不敢注視秦王駟投射過來的那道眼神。秦國得了苴、蜀、巴三國之地。

秦國和楚國已經開戰。

秦國不主動向楚國開戰。楚國也會對秦國動手。如果等到楚國醒悟過來,聯合諸侯干預秦國吞併苴、蜀、巴三國之地。秦國對戰的不是楚國,而是天下諸侯。

如今天下諸侯,趙、齊、燕、中山四國在燕地爭鬥。修魚、觀澤兩戰之後,魏王嗣意志消沉,魏國也沒有動靜。韓國剛被秦國打壓。此時,秦國對楚國動手,已然是最佳時機。

秦王駟道:“張相,該你出手了。”

張儀笑道:“王上,我等這一刻很久了。”

秦王駟道:“寡人要對楚國動手,齊、楚聯盟就是我國的威脅。張相有幾分把握離間齊、楚。”

張儀胸有成竹地答道:“犀首在韓,我一分把握也沒有。犀首不在韓國,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秦王笑道:“有你這句話,寡人就放心了。”

嬴疾問道:“張相打算如何離間齊、楚。”

“楚王好大喜功,性格貪婪。”張儀笑道:“我們先以財寶迷惑,再許商於之地賄賂楚王。楚王必會斷絕和齊國來往。”

秦王駟道:“張相何時啓程前往楚國。”

張儀道:“王上,臣明日便動身前往楚國。”

“這杯酒就當是寡人爲你送行。張儀出使楚國歸來,寡人再與你痛飲。”秦王駟端起酒樽,擡手道:“張相,請。”

張儀道:“王上,請。”

翌日,晨陽初升。張儀攜帶着寶物和秦王駟的殷殷期望,前往楚國。

商於,是秦、楚邊境地名。以秦嶺‘商’開始,以武關‘於’結束,有十五個邑。

秦國故土本爲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於秦嶺南麓。商於之地原屬於楚國。秦國佔領商於,秦、楚雙方也在商於展開多次爭奪,以秦勝楚敗而告終。秦國佔領商於之後,在秦楚邊境修建了一坐關隘…武關。

張儀等人出了武關,來到楚國郢都。

昭陽在宮中見了張儀,問道:“張儀,你還有臉來楚國。”

“令尹說哪裡話,張儀爲何沒臉來到楚國。”張儀嘲笑道:“張儀曾陪令尹飲酒,令尹說我竊玉,將我一頓毒打。令尹,你要好好守護你的國家,我要偷你的城池。”

“放肆。”昭陽怒道:“張儀,這裡是楚國,不是秦國。”

“放肆的人是你。”張儀硬聲道:“我是秦國的國相,代替秦王出使楚國。令尹責罰我,就等於打秦國的臉。秦、楚開戰,你就是兩國的罪人。”

“兩位,看在寡人的面上,各自退一步。宮廷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楚王問道:“張儀,你來楚國不是爲了遊山玩水吧!”

張儀恭維道:“張儀,奉秦王之命,前來楚國締結盟約。”

“秦國要和寡人締結盟約。”楚王笑道:“張儀,寡人沒有聽錯。”

張儀語調謙恭,放低姿態,“楚王沒有聽錯,張儀也沒有說錯。秦王命我出使貴國,締結盟約。秦、楚永結爲兄弟之國。”

“秦國想要和楚國結爲兄弟之國。”楚王攤開雙手,笑道,“寡人沒有看到秦國的誠意。”

“楚王,這就是秦國的誠意。”張儀當着楚王的面打開身後的四個大箱子。

“楚國地大物博,財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昭陽問道:“張儀,你是拿這些東西來,寒磣楚國嗎?”

“秦國的財寶,不及楚國千分之一。”張儀謙卑道:“秦國要和楚國締結盟約,自然要拿出誠意。”

屈原冷聲道:“秦國的用意不會這麼簡單吧!”

張儀笑道:“燕、秦是兄弟之國。燕王職也是吾王的外甥。”

“張儀,你說了這麼多。”屈原拿起一件財寶看了看,問道:“你想要表達什麼。”

張儀從容不迫地答道:“救燕攻齊。”

屈原扔掉手中地財寶,大笑道:“楚國和齊國是盟友。秦國救燕攻齊,想要楚國坐視不管,沒那麼容易。”

張儀道:“楚王,這些財寶是秦國的見面禮。”

楚王問道:“張儀,你的意思是說,秦國還有財寶給寡人。”

張儀道:“秦國將商於之地贈送給楚國。”

“張儀,你休要胡言亂語。”屈原怒不可遏道:“商於之地本來就是楚國的土地,何來贈送一說。”

“左司徒,你說商於之地屬於楚國。”張儀冷笑道:“商於怎會成爲商君的封地。”

屈原喝道:“商於是你們秦國搶過去。”

“哦。秦國搶過去的。”張儀問道:“左司徒打算搶回來嗎?”

屈原道:“楚國收復失地,豈能用搶。”

“左司徒,你怎麼也吵吵鬧鬧的。此事傳了出去,諸侯會說楚國沒有規矩。”楚王問道:“張儀,秦國攻打齊國,救燕國,寡人不幫忙。秦國就將商於之地,歸還楚國。”

“正是。”

楚王沉思少許,笑道:“好。寡人願意和秦國交好。”

“王上,這是秦國爲了離間齊、楚,投下的誘餌。”昭陽怒色道:“我們不能上當。”

張儀放低姿態,語調十分謙卑道:“楚國地大物博,兵多將廣。秦國結好還來不及了,豈敢欺騙楚王。”

楚王聞言,喜道:“張儀,你回去告訴秦王。秦國攻打齊國,救北燕國。楚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可。”屈原怒喝道:“商於之地,我們要用拳頭收回來。”

“夠了。”楚王喝斥道:“寡人心意已決,不用再說了。”

屈原怒色道:“王上,我們不能答應秦國的要求和齊國斷交。”

“屈原。寡人忍你很久了。”楚王怒色道:“來人,將屈原給寡人趕出去。”

兩名士卒走了進來。

“我自己走。”屈原瞪了一眼張儀,狂呼道:“王上,我們就等着秦國打過來吧!”

張儀見楚王上當,露出了一瞬即逝的微笑,“請楚王派一上將,隨我到秦國,交接商於一事。”

“景翠。”楚王笑道:“你前往秦國。”

景翠跟隨張儀來到秦國。過了半個月,秦王駟也不召見他,這可極壞了景翠。景翠派人前去秦宮打聽消息,方纔得知。張儀回到秦國,腳受傷了不能上朝。

景翠知道這是張儀使出的陰謀,然而他又無能爲力。只好讓人把這個消息帶回去告訴楚王。

楚王認爲,秦國不肯將商於交給楚國,是因爲沒有表明誠意和齊國斷交。楚王爲了得到商於之地,派出使者前往齊國斷交兩國關係。

昭陽將楚王之舉告訴了屈原。

“秦國以救燕爲名,離間齊、楚。”屈原問道:“令尹,你怎麼不攔着王上。”

昭陽急道:“王上之意,誰能更改。”

“齊、楚、秦三國之地來回折返,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屈原駭然道:“不好。”

昭陽被屈原嚇了一跳,問道:“左司徒怎麼了。”

屈原道:“張儀之舉,一是爲了麻痹我們,好讓我們疏忽大意。其次是爲了拖延時間。其目的就是爲了整軍備戰。”

“秦國救韓,與齊開戰。齊、秦兩國相爭,對我國沒有影響。我們還收回了商於,何樂不爲。左司徒,莫非想多了。”

“秦國要救韓,就要借到韓國。秦國爲何要伐韓,敢走犀首。”

“這一點我也想不明白。”

“秦國之舉就是爲了離間韓、楚。讓我們和韓國增加仇恨。”

“左司徒這話是什麼意思。秦國不是要救北燕嗎?”

“先伐楚,再救韓。這纔是秦國真實的意圖。”

“我們要不要進宮面見王上。”

屈原嘆道:“我國的使者已經前往齊國與之斷交了。王上也聽不進去我們說的話。”

昭陽問道:“我們什麼都不做。”

屈原出了一口氣,“準備和秦國開戰。”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