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

屈原回到官驛,也不關心與趙國會盟,是否成功,而是閒散地端起酒樽,品嚐趙國邯鄲聲名遠播諸侯的趙酒、叢臺酒。

屈原品酒之後,讚道:“趙酒、叢臺酒,名揚諸侯,今日一飲,果真名不虛傳。”

熊滑惦記會盟的結果,哪裡閒情逸致喝酒。

屈原也不管他,獨自飲着美酒,吃着美食。酒足飯飽之後,走出官驛,來到大北城觀看胡人歌舞。夜幕,屈原方纔回到官驛休息。

屈原剛睡在牀榻上,便聽見門外有吵鬧的聲音。不多時,熊滑來到榻前,急色道:“左司徒,你還有閒情雅緻品嚐趙國美酒美食,欣賞趙國歌舞。王上交待的事情,你就一點不着急。”

屈原翻了個身,背對着他道:“着急有什麼用。我們總得給趙國君臣一點時間吧!楚國是王上說了算,但趙國是趙君說了算。我們不可能逼迫趙君做決定。”

熊滑問道:“左司徒,趙君不答應聯盟南北夾擊中原諸侯。我們該怎麼辦。”

屈原打了一個哈欠,神色睏倦道:“還能怎麼辦。我們就回國唄。”

熊滑臉色不喜道:“我們回國,如何向王上交代。”

“願不願意結盟不是楚國說了算。我們也不能左右趙君的意見。”屈原又打了一個哈欠,“既來之則安之。我們趁着趙君做決定這段時間,瞭解趙國風土人情。”

熊滑沉着臉道:“左司徒是想品嚐趙國美酒,吃遍邯鄲美食。”

“知我者,汝也。”屈原閉上眼睛說道:“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看着趙國美人長袖折腰舞和胡人的歌舞。人生,豈不樂哉。”

熊滑剛要說點什麼,卻聽見屈原鼻息憨重,睡得昏沉。

熊滑見屈原一點不關心國事,也覺得王上不應該派他出使趙國。

聽着屈原此起彼伏的鼾聲,熊滑心道:“不能促成楚、趙聯盟,南北夾攻中原諸侯。回國後,看你如何向王上交待。”

齊王田闢彊聽說楚使去了邯鄲,神色不安地問道:“楚、趙會聯盟嗎?”

田陽也猜不透趙君的想法,搖頭道:“眼下時局雜亂,不好說。”

楚、趙聯盟,局勢對齊、魏、韓三國不利。齊王決不能讓楚、趙結盟,達成協議。

齊王在大殿來回走動,停下腳步,冷哼一聲道:“楚國能派使者前往邯鄲,有說趙君。寡人又何嘗不能派使者前往趙國。寡人邀請趙君加入攻楚大營。”

田和問道:“趙君,拒絕伐楚,又該如何。”

齊王喝道:“趙君拒絕,寡人就以盟主的身份,拉上韓、魏攻打趙國。”

田陽聞言,臉色蒼白,忙道:“王上,楚國已經很難對付。我們言辭激烈,得罪了趙國。不但不能讓趙國加入攻楚陣營,反而還會促成楚、趙結盟。”

齊王一點都不把楚、趙之盟放在眼中,冷笑道:“那又如何。”

田和答道:“楚、趙結盟,我們就會被南北夾攻。”

“楚、趙兩國,豈能與齊、韓、魏三國相爭鬥。”

“話雖如此。”田和道:“三晉向來和睦。韓、魏豈會伐趙。”

“區區趙國,寡人還不放在眼中。”

“現在的趙國,王上可不能小看。”

“寡人,爲何不能小看趙國。”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先虐中山,攻佔井陘,徹底切斷中山國太行山要道。其後,西渡大河,收回被秦國佔據的河西疆土。”

“這不過是趙國僥倖罷了,有何懼之。”

“趙國北上擊敗林胡,招募胡人以擴軍力。趙國連戰連勝,這可不是僥倖。現在的趙國有多強,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田和道:“我們南攻楚,北擊趙。戰場形勢,對我們極爲不利。王上,我們的對手是楚國,不是趙國。”

齊王想了想也覺得田和、田陽之言說的有理。他們的對手是楚王,不是趙君。當下任務就是以雷霆之勢擊敗楚國,迫使楚王求和。此時得罪趙國,就等於將趙國推給楚國。

齊王臉色陰沉地說道:“對付楚國,齊、韓、魏三國足以。寡人如何才能讓趙國保持中立。”

田和想了想答道:“我們不如讓中山國吸引趙國的注意力。”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兩次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和趙國豈能和平共處。縱使趙國不打中山國,中山國也會攻打趙國。”齊王腦海深處涌現出一個計策,擊掌道:“我們派出一位大使,前去趙國,先以大義有說趙君南下攻楚。只要趙君不助楚,趙國攻打中山國,寡人絕不干涉。”

田和道:“趙國攻破中山國實力大增,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敵人。王上,趙國攻打中山國,我們不能置之不理。”

齊王在和楚王一較高下,哪有心思插手趙國內政,揮手道:“我們和楚國戰事不休,縱使我們想插手也沒有機會。我們只能利用中山拖住趙國。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田和衡量一番,的確是沒有好方法。

齊王道:“中山國疆土九百里,兵強馬壯,趙國想要攻破它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魏國鼎盛時攻了三年,才攻**山國。趙國比魏國弱,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這段時間,我們早就和楚國分出勝負。我們擊敗了楚國,在南邊騰出手來。趙國想要滅中山,就要看寡人的臉色。”

“王上是想穩住趙國。”田和點了點頭道:“王上說的是,趙國想要攻破中山談何容易。王上,我們以何人出使趙國。”

齊王笑道:“你覺得還有誰合適。”

田和意味深長地笑道:“除了他,沒人更合適。”

“田鞅,離間越國攻楚的本事,寡人是見識過的。離間楚、趙,非他莫屬。”齊王對着一名宦者道:“去把田鞅召來,寡人要他即刻出使趙國。”

一名宦者躬身領命而去。

不多時,田鞅走進大殿,快速掃視了大殿一遍。見殿內只有齊王和田和,就連宮女和宦者就沒有。

田鞅心下琢磨,王上召他入宮定是有要事相商,行禮道:“田鞅,拜見王上。”

齊王笑道:“田鞅,寡人有一樁美事,要交給你。”

田鞅越聽王上如此輕描淡寫地說,心裡越不安,琢磨道:“有美事,會落到他的頭上,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田和替齊王說道:“王上深知你喜愛趙酒,打算派你去趙國邯鄲。”

田鞅愣了片刻,心道:“這種好差事豈會落在他的頭上。”

齊王接話道:“你喝多少酒,寡人買單。但寡人有個條件,你要離間楚、趙之盟,要趙君允諾,不助楚攻我。”

田鞅聞言,暗自叫苦道:“我就說沒好事吧!”

齊王見田鞅沉默良久沒說話,有點不耐煩,“你可願意替寡人出使趙國,離間楚、趙。”

“王上已經發話,我能不去。”田鞅將這句話藏在心中,行禮道:“王上,諸侯相交在利。臣想知道王上不可觸碰的底線。”

齊王道:“寡人要趙國保持中立。”

田鞅拜道:“臣,領命。”

“你即刻出使趙國邯鄲。剩下的事情,大司馬會告訴你。大司馬,替寡人送他一程。”

田和、田鞅二人,行禮告退。

田和一邊走,一邊說道:“王上召你入宮之前,就已經備好財寶。出使這趟苦差事,我沒有想到你會爽快答應。”

“我不答應,王上會放過我。”田鞅停下腳步問道:“大司馬,王上還有什麼話要對我說,而沒有說。”

田和湊近耳邊低聲道:“只要趙國保持中立。趙國攻中山,齊國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田鞅胸有成竹地說道:“如此,我就有把握有說趙君。”

田和辭別道:“祝你一帆風順,早日歸來。”

韓王倉和魏王嗣也收到了楚使前往邯鄲的消息。

魏王嗣、韓王倉、趙君雍曾在趙國龍臺立下誓言…終此一生,三晉相扶相持,共同守護三晉的江山。

韓、趙、魏龍臺立誓,締結聯盟,守衛三晉的江山。

此次韓、魏聯合齊國,攻伐楚國,也曾派人前去趙國。但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不願意加入合縱攻楚的陣營。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虐中山,收河西,北擊林胡的壯舉也傳到了韓、魏兩國。如今,楚國派出使者,前往趙國邯鄲。

韓、魏也坐立不住,派出使者前往趙國邯鄲,進一步鞏固三國同盟,以及試探趙君的態度。田鞅抵達趙國邯鄲城下就碰見了韓、魏兩國派出的使者。三人客套問了幾句,便一同前往叢臺宮拜見趙君。

齊、韓、魏三國使者相聚趙國邯鄲,趙國君臣絕不相信這是巧合。趙雍自然也知曉三國使者的來意,也不點破,以隆重地禮節,在叢臺宮接見了三國使者。

齊使田鞅開門見山地說道:“齊王派我出使趙國,就是希望和趙國締結盟約。齊王希望趙君,能夠以中原的安危,攜手起來對抗蠻楚。”

韓使行禮道:“楚國威脅中原。韓王也希望趙君能夠和我們一起對付蠻楚。”

魏使也道:“魏王也是這個意思。”

趙君爲難地說道:“寡人下達罪己詔,去王稱君,就是告訴諸侯,趙國沒有爭霸諸侯的野心。這幾年,寡人極力交好諸侯,就是不想趙國遭受戰亂。寡人不想與諸侯征戰,也不想諸侯攻打趙國。諸位,寡人希望你們能夠理解趙國的難處。”

韓、魏使者聞言,也不知該如何勸說趙君。

田鞅笑道:“趙君不想征戰諸侯,明哲保身。趙君有沒想過,趙國不犯諸侯,諸侯也會犯趙國。趙君生在大爭之世,就不可能置身事外。”

趙雍道:“諸侯不來犯趙國,趙國也不會去犯諸侯。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田鞅質問道:“事關中原安危,趙君也置身事外?”

趙雍怔了半響,答道:“寡人聽不明白。”

田鞅不管趙君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裝糊塗,義憤填膺地說道:“中原是文明之邦,禮儀之國。也是東夷、西戎、北胡、南蠻學習之所。守護中原安危是每個諸侯的責任。”

“昔,戎狄盤踞在中原北方,對中原虎視眈眈。戎狄見中原大亂,舉兵南下。中原諸侯爲保存實力,互不援助。如果不是齊恆公,尊王攘夷,擊敗戎狄,不僅燕、邢、衛等國不能倖免,戎狄之患已經在中原氾濫成災。我們也就成了披頭散髮,衣開左衽的野蠻人。”

“齊恆公尊王攘夷,以匡天下。寡人聽聞,無不熱血沸騰。”趙雍揚聲道:“寡人恨不能置身在那個時代,擊戎狄,衛疆土。”

“趙君身在這個時代也不錯。”田鞅見趙君也是熱血男兒,趁勢引導,“楚國乃周天子敕封,但楚國不服中原,更不遵禮儀,實乃野蠻人。今,楚國攻滅越國,成爲大江上巨大的國家。楚國便對大河上的中原諸侯虎視眈眈,妄圖兼併諸侯,一統天下。中原面臨亡國之危,不弱於戎狄之患。我們身爲熱血男兒,難道就默不作聲,任由蠻楚,踐踏中原山河。諸位,我們該怎麼辦。”

韓、魏使者齊聲道:“聯合起來,抵制蠻楚,守護祖宗爲我們留下的疆土。”

“不錯,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抵制蠻楚。決不能讓祖宗爲我們留下的疆土,被蠻楚踐踏。”田鞅見趙君也被激起了男兒血色,問道:“趙君,守衛中原,人人有責。我們難道不應該聯合起來,抵制蠻楚。”

趙君厲聲道:“先祖的疆土,豈能任由蠻楚踐踏。”

“吾王見楚國咄咄逼人,妄圖統一中原。齊國一國之力不能抵擋楚國。吾王號召中原諸侯一起對抗楚國。”田罌悲憤道:“趙君不加入攻楚的陣營,爲守衛中原出一份力。趙君還想置身事外。”

齊國爲何要號召韓、魏等諸侯攻楚,真正地原因,趙雍豈能不明白。齊國是想借着攻楚,提高自己的號召力,從而成爲中原諸侯的霸主。

但楚國滅了越國,勢力不容小覷。中原諸侯不聯合起來,恐怕會被楚國各個擊破。

趙雍也不想楚國變得強大,威脅中原,也威脅趙國,答道:“寡人豈能置身事外。”

韓使滿懷期望地眼神看着趙君問道:“趙君願意加入攻楚的陣營?”

“寡人也想跟隨中原諸侯攻打楚國。然,趙國一片亂局,國勢不穩,也是力不從心。”

田鞅質問道:“我聽到一個謠言,說趙君不加入中原諸侯攻楚,反而有意聯合楚國,南北夾擊中原諸侯。”

“這是詆譭”趙雍嚷道:“寡人絕沒有聯合楚國,南北夾攻中原諸侯之意。”

田鞅道:“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自然不相信趙君會做這樣的事情。”

趙雍嚷道:“寡人不會聯合楚國夾攻中原諸侯。”

韓、魏響應齊國攻楚,是因爲楚國不僅威脅到了齊國,也威脅韓、魏。齊、韓、魏三國因爲有共同的敵人,所以才能結盟攻楚。

趙國和楚國不接壤,也無兵戈之患。讓趙國出兵擊楚困難重重,趙國軍民也不會支持趙君攻楚的政令。田鞅要的就是趙君的一個承諾…不助楚攻諸侯,保持中立。

既然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田鞅便替趙君解圍道:“趙國北有胡人,又有中山腹心之患。趙君派兵大舉南下,胡人、中山也會趁機攻趙。趙君的處境堪憂呀!”

“齊使,你明白寡人的難處。”趙雍頭疼道:“寡人也想舉兵南下攻楚,但北疆胡人之患,不弱於楚。”

田鞅順勢道:“楚國北上,有齊、韓、魏三國頂着。趙君不用管楚國,而應該爲中原守好門戶,阻擋北胡南下。以免我們被北胡、南蠻南北夾擊。趙君,中山危害巨大,要不要我們助你一臂之力。”

“齊國爲了瓦解趙、楚之盟,不惜拋棄了中山。齊王之意是默許趙國攻伐中山。”趙雍將這句話放在心中,示弱道:“寡人會阻截北胡,也會攻伐中山。但,中山兵馬強盛,趙國一國之力是難以奈何。還請諸侯解了楚國之危,幫助寡人攻伐中山。”

齊、韓、魏三使齊聲道:“這是自然。”

“寡人爲了阻擊北胡,不能南下。故而派遣三名使者,隨同諸位回國,表達寡人的意思。”趙雍得到三國使者的允諾,趁勢道:“富丁,跟隨魏使前往魏國;仇液,跟隨韓使前往韓國;趙爵,跟隨齊使前往齊國。”

富丁、仇液、趙爵齊聲道:“喏。”

趙雍語重心長地對着三國使者道:“諸位,阻擊楚國的重任就拜託你們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