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

趙君雍得知秦惠文王贏駟甍逝的消息,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喜的是秦國一代強者走了,趙國少了一位強勁又彪悍的對手。憂的是大戰剛定,餘波未盡。隨着秦惠王的離世,天下又將風雲動盪,戰事不休。

邯鄲朝堂衆人聞言,也是一片震驚。

這幾年,秦國異軍突變。東破三晉,西懾戎夷。北掃義渠,南取巴、蜀千里之地。秦、楚相爭,引發了第二次中原大戰。丹陽一役,秦國斬首楚國八萬將士,一戰令天下諸侯震動。

次年,秦國面對楚國悉國之兵攻秦。秦國雖傾國之力抵抗,但打得破爲艱難。在秦國賢臣、良將、謀士等人共同努力下,秦國化險爲夷。

秦國不但解了藍田之危,還聯合韓、魏兩國北上,濮水之邊擊敗齊國。攻三晉,擊雄楚,破強齊,秦國威風赫赫,所向披靡。勢頭繼續發展下去,不出數年,秦國問鼎中原,成爲伯長,指日可待。

令人沒想到的是秦國雄心勃勃的一代的明君,竟然甍逝了。

趙雍心中感傷道:“人生難測,世事無常。”

半響過後,肥義問道:“君上,秦惠王駟走了。天下又會不太平。”

趙雍看了一眼手中的國書,問道:“秦惠王走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田不禮道:“君上,我們應該趁着秦國喪主,新王年弱,攻打秦國,以復國土。”

“先君甍逝,秦國也參加魏國發起的會葬之盟,伺機謀我趙國。我們是時候將這個仇報回去,也讓秦王子嗣感受一下被人欺凌的滋味。”公子成也道:“秦王死了,此乃天賜良機。我們趁着這個機會,出兵秦國,收回河西之地,以慰先君和將士的亡靈。”

李兌朗聲道:“臣附議。”

衆人跟着喊道:“附議。”

趙雍注視着殿內的大臣良久不語。

肥義行禮道:“君上,臣有話要說。”

趙雍收回眼神,落在他的身上,擡手道:“講。”

“秦惠王駟死了,秦國賢臣、良將、謀士俱在。文有嬴疾、張儀之流,武有甘茂、魏章、司馬錯之輩。秦國也沒有因爲秦王駟的死,引發諸子爭位相殘的局面。想必是秦王駟臨死前已經安排好了身後事。秦王蕩按部就班,足以穩定秦國。”

公子成反對道:“秦國喪主,新君年幼,秦王蕩之威不足以震懾朝臣。”

肥義面對重臣壓力,回道“秦王蕩從小受到先王諄諄教導,耳濡目染,爲君之道,自然輕車熟路。秦王蕩年歲十九,曾多次征戰沙場。我國出兵攻打秦國,收回故土,恐怕會很艱難。”

“打仗哪有不艱難的。”

“趙、秦締結盟約,不足一年。我們趁着秦國喪主出兵,失了道義。無論取得戰果如何,秦國緩過勁來,也會復仇攻趙。秦、趙成爲世仇,我們豈能有機會和中原諸侯一較高下之日。”

趙俊嚷道:“秦國欺我已久,我們就不報仇了嗎?”

趙炤附和道:“秦國給趙國帶來的災難,不亞於魏國。秦國喪主,新君年幼,正是攻打秦國,收復故土,最好的時機。”

此言一出,衆人再次附議,請求出兵攻打秦國。

趙雍看了看衆位請戰的大臣,又看了看神色平靜地肥義。

肥義定了定神道:“秦國攻三晉,擊南楚,破強齊,國力強盛。若不能一戰擊潰秦國,就不能和秦國貿然開戰。”

“難道就錯過伐秦不成。”

“第二次中原大戰,我們雖沒有加入秦、韓、魏三國攻打齊、楚。但我們扶持公子職復國,牽制了齊國軍力。齊國得燕不成,城濮又敗給諸侯。齊王何許人也,此敗,他是不會甘心,亦不會罷休。”

“哪又如何。”

“我們和秦國開戰,齊國選擇助秦攻我,以報燕地之恥。東有強齊,西有雄秦。趙國以一敵對秦、齊兩國,局勢會如何,臣不說,君上亦能領會。”

“肥義之言,也是寡人所憂。秦國喪主,並未大亂。我國若不能一戰擊潰秦國,戰事陷入僵持。齊國也趁機攻我。齊、秦聯手,我國陷入兩面作戰。我們好不容易取得的局面,將會付之一炬。”趙雍心中也明白,趁着他國主喪,出兵攻打,不但不吉,反而會激發更大的仇恨,“攻秦尚需時日,爭天下更需要時日。”

公子成明白了君上的心意,但他不甘心地問道:“秦國,君上是不打算插手了嗎?”

“寡人不插手秦國,東方諸侯也會蠢蠢欲動。”趙雍道:“丹陽、藍田,楚國被秦國打得最慘。寡人不攻秦,楚王也會坐不住。我們先靜觀其變,以待時機。”

李兌道:“君上,我們不攻秦國,也應該向秦施加,逼走張儀。張儀品性狡詐,禍亂天下,不可不除。”

田不禮也道:“君上,我們以張儀不善爲由,請秦王驅逐他,以此試探秦國的態度。”

李兌補道:“驅逐張儀,也算是爲犀首報仇。”

肥義忙道:“驅逐張儀、攻打秦國是一個性質。我們不攻秦,亦不能插手秦國內政。”

趙雍頭疼道:“楚王如此英明之人,也上了張儀兩次當。韓王康也吃過張儀的大虧。兩代魏王對張儀也是焦頭爛額,束手無策。張儀是個厲害的人物。寡人還不想去招惹他。”

李兌道:“張儀留在秦國,對趙國不是一件好事。”

肥義道:“張儀倚仗秦惠王的寵愛,欺辱諸侯。秦惠王甍逝,張儀在秦國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張儀得罪的人太多了。我們不向秦國施加壓力,驅逐張儀。吃過虧的諸侯,也會聯合起來驅逐張儀。”

“張儀不僅欺辱諸侯,還曾打壓秦國良才。反對張儀的人很多,也不少寡人一個。”趙雍的目光朝着殿外看去,“秦惠王容不下公孫鞅。秦王蕩豈能容得下張儀。張儀也將會是第二個公孫鞅。公孫鞅、張儀都是可憐人啊!”

……

張儀帶着使命入楚,與楚國重新締結盟約。張儀本想在楚國縱情玩樂幾日。當張儀得知左司徒屈原出使齊國回來,嚇得連忙向楚王提交辭呈歸國。

楚國君臣,張儀自有辦法應對。可,屈原的個性和他相沖相剋。他的心思和伎倆,瞞得過其他人,也瞞不過屈原。

在屈原歸國前三日,他便匆匆離開楚國。爲了避免楚國追兵。張儀沒有選擇入武關回秦。反而北上,借道魏國,從函谷關歸國。

經過晝夜不停趕路,抵達函谷關城下。張儀那顆懸在半空中的心,纔算落地。此次入楚,他死裡逃生。張儀領悟楚一個道理...人生大起大落,不過如此。

侍從張魚道:“秦相,情況有點不對勁。”

“楚人追來了嗎?”張儀誤認爲是楚國追來,忙道:“快,進入關內。”

張魚趕着馬車朝着函谷關而去。一名整裝待戈,全身素搞的秦軍將士,大喝道:“來者何人。”

張魚高聲道:“秦相歸國。”

將士厲聲道,“請出使令牌。”

張儀從大袖之中取出令牌,伸出簾外。

“恭迎秦相回國。”

張儀問道:“可以進關內嗎?”

“秦相請。”

張魚譏諷道:“秦相離開秦國才一月,變化如此之大。秦相沒有令牌,怕是進不了函谷關,回不到秦國。”

尋常商賈和百姓皆可進入函谷關。張儀堂堂秦國相邦,此次回國,還要出示令牌方能入關。倘若沒有帶令牌,他恐怕是真的進不了函谷關。

張魚見張儀不語,以爲是自己說話太重,賠禮道:“秦相,我剛纔胡言亂語,請不要放在心上。”

張儀道:“此地離咸陽不足十日的路程,五日後,我要回到咸陽。”

“喏。”張魚問道:“秦相,一路走來,怎麼每個人都穿着凶服。不知道是那位達官貴人死了。”

“凶服。”張儀聞言,緊閉地雙眼,猛然睜開,“停車。”

張魚猛然停下車,忙道:“秦相,你沒受傷吧!”

張儀也不回話,跳下馬車,注視着周圍地一切。張儀雙眼所見之處,無論是百姓、商賈,還是將士、士大夫所有人都穿着凶服,天地之間一片白色。

張儀不敢往壞處想,吞嚥了幾口唾沫,攔下一名將士,問道:“誰甍逝了。”

這位將士曾侍奉過張儀,忙道:“秦相,王上…”

張儀急道:“王上,怎麼了。”

“王上甍逝了。”

“王上甍逝。”張儀聞言,神情巨顫,連忙往後退了幾步。若不是張魚攙扶着他,難以穩住腳步,“我離開秦國之前,王上身子硬朗,還能處理朝政。怎會…怎會…”

張儀感受到一股甜味,涌入喉間。突然,一道鮮血,從他嘴裡,噴射而出。

張魚見狀,驚道:“秦相…”

張儀艱難道:“回咸陽。我要去見王上最後一面。”

三日後,張儀回到咸陽,直奔宮中而去。

秦王蕩正在替先王守靈,忽聞一道悲嗆之音傳入大殿,“王上,張儀回來了。”

不多時,張儀踉踉蹌蹌走進大殿,“王上,張儀回來了。”

張儀對着秦王駟的靈柩匍匐一拜,行禮,磕頭,泣道:“王上,張儀不負使命回來了。”

嬴疾聞言,也是淚流不止,“秦相,請多保重。”

秦王蕩注視着張儀,言道:“張儀,你出使楚國辛苦了。”

張儀回過神來,撲通一聲跪地,高呼道:“臣,參見王上。”

秦王蕩擡手道:“張儀,你快起來。”

秦王蕩喊他張儀,而不是秦相。張儀極力剋制住心裡涌現出不好的情緒,“謝,王上。”

“來人。”秦王蕩道:“張儀出使楚國歸來,勞苦功高,送他回府休息。”

“王上,臣不敢言苦。”張儀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又道:“先王駕崩,山東諸侯必有所圖。王上,我們應該制定好策略,應對諸侯,不可有絲毫大意。”

秦王蕩昂首道:“諸侯膽敢破壞父王葬禮,寡人絕不會放過他們。”

“諸侯勢大,王上不可硬碰。”

“趙君十五,五國會葬尚且不懼。”秦王蕩豪氣干雲怒道:“寡人年僅十九,豈不如他。”

“王上...”

“張儀,朝堂之事,你不用管。寡人自有分寸。”秦王蕩雙眸露出不喜的神色,“他國安敢圖謀秦國,寡人必會以武力抗之。”

張儀好好品味秦王蕩說的這句話背後的深意,看樣子秦國的朝堂再也不會有他的身影。秦國也不需要他,多說無益,“王上,臣告退。”

秦王蕩一揮手,也不多看他一眼。張儀失落地走出大殿,心中一片悲涼。

秦王蕩繼位,倚仗嬴疾、甘茂等人,連橫齊國,拉攏魏國,結好趙國,制衡楚國。周天子和各諸侯國聞秦王駟甍逝,派出使者前往秦國,以弔唁秦王之名,試探秦國。

諸侯國見秦王蕩英氣逼人,不是一位軟弱之主,再加上秦國早有準備,不敢有所圖。

根據禮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殯,三月或逾月而葬。七月後,秦惠王葬入王陵。

秦惠王甍逝,戰國七雄進入新的時代。

秦武王蕩、魏襄王嗣、韓襄王倉、齊宣王田闢彊、楚懷王熊槐、燕昭王職、趙君雍(趙武靈王),誰又能在這個亂世中,爭霸諸侯,主宰天下,成爲真正的王者。

在這個戰國新時代,他們又將演義出一曲怎樣驚心動魄的歷史旋律。

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二十章 《管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十七章 秦風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十八章 太傅
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二十章 《管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十七章 秦風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十八章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