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

楚王採用陳軫獻上的‘南北分治’的計策,離間趙國和中原諸侯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擊敗齊國,問鼎中原。

楚王沉吟少許,想了想應該以何人出使趙國。昭曜提了幾個,皆被楚王拒絕。熊彪說屈原個性狂妄,但外交禮節他最善長。楚王想了想也覺得屈原是出使趙國最佳人選。

楚王讓宦者令昭曜前往屈府,有說屈原北行。

昭曜來到屈府,站在門前深深吸了一口氣。他深知屈原的個性,想着如何纔能有說屈原。想了很久,昭曜也沒有想到辦法。

昭曜見着屈原直接稟明來意。屈原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出使趙國。昭曜愣了半響,他雖想不明白,屈原爲什麼會很乾脆接受這趟差事。但屈原答應出使趙國,他也不去詢問緣由。

翌日,楚王以屈原爲正使、熊滑爲副使,攜帶豐厚的財寶,出使趙國邯鄲。

楚國和趙國並不接壤,兩國也沒有盟約,平時交往甚少。因爲楚國攻秦背盟,傷透了中原的心。趙雍也不看好楚王,更不願主動交好楚王。楚國主動出使趙國邯鄲,趙國君臣也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

趙國君臣雖不明白楚國的意圖。但楚國是大江上的大國,南方的霸主。趙國君臣該有的禮節,也不能少。趙雍在叢臺宮以隆重地國禮,接見了楚國使者。屈原見趙君身居高位,氣度、儀表不凡,躬身遞上國書,言道:“吾王派我出使貴國,締結友好。這是吾王的國書,請趙君過目。”

楚使言語如沐浴春風,又彬彬有禮,不像中原人形容那般野蠻。

趙雍不看國書,反問道:“大使尊姓大名。”

屈原沒想到趙君會有此一問,怔了半響。屈原心想,中原諸侯仗着自己是文明之邦,輕視楚國。

屈原打算以自己的文章來打趙國君臣的臉,神色平靜地吟道:“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屈原擡頭目視着趙君,語調不快不慢地問道:“趙君可知道我是誰了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趙雍緩緩說道:“你是楚人,自然知道它出自屈原之口。”

“這正是屈原所著。”

“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兼左司徒,才華了得。楚王曾將政務交給他處理。屈原以楚國天下爲己任,鞠躬盡瘁,期許給楚國一個美政。寡人敬佩屈原的爲人,他寫的文章,總是會拿來觀看。屈原的《國殤》,寡人更是愛不釋手。”

屈原問道:“趙君認識屈原。”

“寡人雖沒和屈原見過面。但屈原的事蹟寡人略有耳聞。”

“屈原有何事蹟。”

“齊、楚、秦三國在齧桑會盟。張儀狂言,欲三分天下,吞併諸侯。三閭大夫持楚劍與秦國分高低。張儀被逼得無路可退。”

“張儀太過狂妄,視天下諸侯如無物。這是有血性男兒,定爲之事。”

“三閭大夫爲了和秦國一較高下,先促成韓、趙、魏、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後聯齊抗秦。張儀兩次入楚,欺騙楚王。楚王不顧民憤、不思國恥,放了張儀。三閭大夫在朝堂上大罵楚王昏庸,而被貶出郢都。三閭大夫爲人剛正不阿,一心爲國,其鐵錚傲骨,寡人向來欽佩。”

屈原不做聲色問道:“趙君認爲屈原是一個什麼人。”

趙雍答道:“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不慕功名,一心爲國的君子。”

屈原淡淡地答道:“趙君何以見得,屈原就是一位君子。如果屈原是一位沽名釣譽之人呢?”

“文人自有傲骨,屈原的文章,寡人曾讀過。屈原身負才華,兼濟天下,正氣浩然。丹陽一役,屈氏一族爲楚國而戰,屈氏英烈遍佈諸侯。屈原絕不可能是沽名釣譽之徒。屈原比寡人長兩歲,寡人可寫不出他的文章。”

屈原沒想到他努力一生,楚王不認可,楚國大臣也嘲笑他。但他沒有想到會得到了趙君的讚頌。屈原唏噓道:“承蒙趙君擡愛,我正是屈原。”

趙雍驚道:“你是屈原。”

“吾王派我出使貴國,與趙君締結友好。”屈原也道:“寫文章,趙君不如我。行軍打仗,我不如趙君。趙君不顧天下人眼光,打破舊制,率先諸侯推行胡服騎射。這份膽識和謀略,是多少諸侯將相不能比。屈原更是不能比之。”

趙雍問道:“屈原,寡人推行胡服騎射。是對,還是錯。”

“趙君看到了胡服騎射的好處,又有謀略和膽識推行。又何必在意對與錯。”

“寡人怕天下人笑。”

屈原揚聲道:“勇者不畏世俗生死,更不甘浮雲障眼。趙國推行胡服,暫時不能讓人接受。但千百年後,後世提起胡服騎射這四個字,就會想到趙君。趙君何苦讓浮雲障眼,詢問對錯。何懼天下人笑。”

“寡人時常糊塗,能聽賢者之言,豈會在意對與錯。又何懼天下人笑。”

楚國副使熊滑見屈原只顧與趙君談心,忘了正事,不斷朝屈原使去眼色。屈原會意,方纔醒悟自己來趙國是幹什麼的。

屈原問道:“趙君,我們還是談論正事。吾王派我出使趙國,締結和平,不知趙君是否有意。”

趙雍收拾心情,答道:“趙、楚不接壤,也無兵戈之患。楚、趙兩國相處和平,這份國書有些多餘。”

屈原見趙雍沒有看國書,更不知道國書的內容,忙道:“請趙君先看國書。”

趙雍看了看國書,驚道:“楚王欲和寡人聯盟,平分天下。”

屈原分析着眼下的局勢,正色道:“如今天下大亂,征伐四起,中原之地更是戰火不斷。吾王願意和趙國結盟,結束戰亂,換取天下一個太平。”

趙雍收起國書,問道:“楚王之意,我不懂。”

“吾王傾楚國之力,從南北上。趙國從北南下。楚、趙兩國夾擊中原諸侯,結束戰亂。兩國會合之地,就是趙國和楚國的分界線。”屈原見趙君臉色沒有變化,猜不透對方的想法,問道:“趙君覺得如何。”

趙雍想了想,回道:“南北夾攻中原諸侯,平分天下。此事關係重大,寡人還需與廷臣商議。”

屈原也不催促趙君立馬做決定,行禮道:“趙君與廷臣商議之後在給我答覆。我先回官驛等待趙君的消息。”

趙雍擡手道:“寡人會盡快給你答覆。”

屈原行禮道:“告辭。”

屈原走後,趙雍留下忠實可靠的大臣。整個大殿也不在平靜。楚國聯合趙國,南北夾擊中原諸侯,平分天下。這個念頭,趙國君臣從來都沒有想過。

肥義整理好思緒,問道:“君上真的要和楚國結盟,南北夾攻中原。”

“齊、韓、魏三國攻打楚國,楚王招架不住,想要拖寡人下水。寡人可沒那麼糊塗。”趙雍瞥了一眼國書,又道:“中原是一團亂局,但局勢相對平穩。各諸侯國皆不能消滅對方。楚王妄圖以平分天下的虛名,誘惑寡人,夾擊中原諸侯。楚王太小看寡人了。”

“楚國使者來到邯鄲,中原諸侯也收到消息。中原諸侯會做出如何反應。”肥義不容樂觀地說道:“楚王設局,就是爲了將我們拖下水。無論我們答應,還是不答應,中原諸侯也會提防我國。君上,楚國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

趙雍問道:“楚國和齊、韓、魏交戰,你們覺得寡人應該支持誰。”

公子成道:“齊、韓、魏乃文明之邦。楚國乃野蠻人。我們豈能支持野蠻人攻打文明之邦。既然我們躲不過,不如加入中原諸侯攻楚。”

“楚國向來言而無信。誰和楚國做朋友註定倒大黴。”李兌見君上沒有打斷地意思續道:“五國攻秦,楚國退兵,導致攻秦失敗。韓惠**任楚國擊秦,岸門被秦斬首萬人。韓王倉信任楚國擊秦,楚國反戈,韓宜陽被秦國攻破。齊國把楚國當朋友,楚國卻將禍水東引。齊國濮上慘敗諸侯。”

“中原諸侯不信任楚國,楚國已經沒有朋友。我們也不能把楚國當朋友。”田不禮也道:“楚國可以將禍水東引,也可以將禍水北引。”

“楚國聯合我國南北夾攻中原諸侯。不久中原諸侯也會派出使者來到我國,邀請加入攻楚陣營。我們答應了楚國就會得罪中原諸侯。我們答應中原諸侯就會與楚交惡。”公子成問道:“君上打算支持誰。”

趙雍想了片刻答道:“楚國滅越成了獨據大江的霸主,有實力挑戰整個大河上的中原諸侯,也對中原諸侯虎視眈眈。寡人不想支持楚,也不想支持中原諸侯。但寡人希望楚國能把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持續下去,同時又不希望楚國更加強大。”

肥義聽明白了趙君的意思,答道:“君上,我們答應中原諸侯攻楚,就會堅定他們抗楚的決心。同時又答應楚國南北夾攻中原諸侯的建議,助長楚王問鼎中原的野心。”

田不禮也道:“中原諸侯和楚國混戰,就會消耗雙方的實力,對於我國就是好事。”

李兌道:“我們不如派出使者前往中原諸侯,表達我國抗楚的意思,同時又能直接獲取中原諸侯的態度。再派一名使者秘密去楚國,轉達我們願意結盟。楚王聽了就會對齊、韓、魏三國發動瘋狂地進攻。如此,中原又會大亂。”

“中原越亂,對我國越有利。他們就無暇顧及,干涉我國內政。寡人趁着中原大亂,出兵中山,開拓胡地,開疆拓土,以壯國力。天下時局有變,寡人便能傲視諸侯,以爭天下。”趙雍看向大殿上忠實可靠的臣子看去,開始佈局出使諸侯的人選,喊道:“富丁。”

“臣在。”

“你出使魏國。”

“喏。”

“趙爵。”

“臣在。”

“你出使齊國。”

“喏。”

“仇液。”

“臣在。”

“你出使韓國。”

“喏。”

“樓緩。”

“臣在。”

“你出使秦國。”

“喏。”

“王賁。”

“臣在。”

“你出使楚國。”

“喏。”

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八章 分化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
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八章 分化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