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

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

至午時,大燕的二十萬大軍全部進入了昌都城,並消滅了所有的反抗力量,收押了降軍,徹底掌控了昌都城。同時,關羽下令張貼安民告示,對當地百姓秋毫不犯。並令大軍四下出擊,攻取餘下的還未投降大燕的縣城。

兩日後,大燕的平藏大軍就將整個昌都地區,涵蓋七個縣城全部掌控在了手中。至此,於十月十三日,大燕是徹徹底底的控制了整個昌都地區。關羽已是匯同恩郡王寫了密摺,派人快馬送至京城報於陛下,這兩日,益州方面也是陸續調入了一些戍衛部隊及官員進入昌都,以便接管昌都的治安防守和地方的民生治理,不影響平藏大軍的精力和戰鬥力。

而在西域南部,九月底,魚俱羅率領的十萬大軍也是從西域巴音郭楞南下直插入吐蕃的北部阿里地區。此行大軍是多帶戰馬和糧草,做好了持久艱苦作戰的準備。通過情報工作的收集,吐蕃也是屬於地廣人稀的地域,城池或是城鎮比較少,多數是以村寨或是部落形式存在。

吐蕃由於是高原地帶,其境內有整個天下最高的雪峰珠峰,白天陽光強烈,夜晚高原的寒風四處掃蕩,不做好保暖工作極易被凍死。到了夏季,冰山融化,就會形成許多河流,因此,吐蕃境內多湖泊,許多部族就依湖泊生活,進行漁獵放牧等。到時候,在吐蕃攻伐,還是要依靠騎兵遊蕩作戰,以戰養戰,以敵人的物資用於給養,步兵據守城池以爲根基後勤之地。

就在十月,昌都發生戰事的時候。魚俱羅已經率領大軍走出巴音郭楞地界,通過了西域和吐蕃接壤的邊境,深入到了阿里地區。一路上環境十分惡劣,爬過雪山,經過沙漠,人拖馬拽,耗時一個多月,終於艱辛的到達了阿里地區,阿里地區位於吐蕃西北部高原,下轄七縣,佔地面積僅次於那曲地區,其首府治地位於噶爾縣。

魚俱羅率軍駐紮於阿里地區北部與西域的邊境日土縣城附近,距離日土縣城十里。日土縣城是一個小城,城中的居民不足三萬,城高不過三丈,駐軍也不過一千多人。魚俱羅決定夜襲日土縣城,之後以日土縣城爲據點,騎兵四下出擊掃蕩。

十月十三日夜晚,魚俱羅率領五萬騎兵先行,其中包括兩萬重甲騎兵,剩下的五萬步卒則是快速跟進。這次攻佔日土縣城,準備發動閃電戰,閃電戰術顧名思義就是講究的是快,要充分利用騎兵的優勢,因此他決定帶領騎兵趁夜襲擊日土。

亥時,日土守軍根本想不到大燕的大軍會突然來到這吐蕃腹地,看着遠處奔襲而來的遮蔽大地,一望無際的騎兵,簡直覺得神兵天降,不可抵擋。更何況己方只有一千多人,城牆也不高大,不足以爲屏障,可謂城小人寡,不少守軍當場就失去了鬥志和守城的信心。就連守將千夫長都是心中顫慄,失去了鎮定,錯失方寸。

大燕的鐵騎都是裝備十分齊全,有在馬上衝刺的長槍或是馬槊,長柄鋒利的砍刀,還有強弓利箭。此次南下吐蕃,魚俱羅大軍是多備弓箭,以便騎兵奔襲之用。此刻,在距離日土城門兩裡之地,燕軍騎兵就在各級將領的號令下,統一挽弓射箭,瞬間,一片片箭雨,一朵朵箭雲,籠罩向了日土城頭。

日土守軍頓時臉色大變,驚慌失措,全部都是各自躲避,甚至是慌張跑下城頭,一陣雞飛狗跳。只一輪箭雨,一千多守軍就傷亡一半,再無一人敢上城牆了。魚俱羅率先領着大軍衝至城門前,只一擊就攻破了城門,後面的騎兵源源不斷涌進了城池,剩餘的幾百守軍急忙丟棄兵器投降了,至此日土縣城被大燕佔據了,以作爲攻伐吐蕃的根基。

魚俱羅下令將幾百守軍收編,以便日土的管理,畢竟需要不通,需要當地人的翻譯,在一陣威脅,以及將不聽話,頑固的死硬分子當場斬首之後,剩餘的日土守軍都很老實了,願意服從大燕的管理。

魚俱羅又下令修補城門,增厚城牆,等待後續步卒的到來,並張貼安民告示,嚴令不得騷擾搶掠當地百姓。同時,他讓軍士在城中心設立簡易的寺廟,先供奉上始佛帝的牌位,上香拜佛,不禁止當地百姓進出,不一會就有一些零星的居民過來拜佛祈禱了。經過多年的佛教傳播,佛法在吐蕃也是有所影響了,形成了一定的信仰基礎,這極有利於大燕今後在吐蕃當地的統治。

子時,剩餘的五萬西域都護府步卒也已全部進入了日土縣城。安排好巡邏防守,修繕城池的事情後,大軍按令分部曲進行休息。第二日開始,位居日土城的大軍分別向東和向南進擊,以奪取整個阿里地區,十日後,剩餘六個縣城全部被大燕軍隊攻克,徹底掌控了阿里地區。至此,西域七個地區,大燕已據其二,分別是東北的昌都地區和西北部的阿里地區。

自佔領阿里地區後,魚俱羅和關羽就通過飛鷹傳書取得了聯繫。此飛鷹是經過特殊培養的鷂鷹,可以在高空飛行,不易被敵軍發現,也耐寒抗旱,是大軍傳訊的最佳工具和途徑。

當然,若是有修道之士金丹真人的飛劍傳書那更是安全快捷隱秘,可金丹真人都是閒雲野鶴,很少願意爲朝廷效力,都在爲突破元嬰真君作準備。

至於元嬰真君天下十分稀少,更不願意出山爲朝廷效力,沾染殺戮因果,以免突破元神時影響天劫威力過大,死於天罰之下,如今天下峨眉及泰山派的元嬰真君對待大燕倒是十分客氣友善。

關羽和魚俱羅約定,於十月底同時向北部那曲地區進軍,進而派出騎兵奇襲位於拉薩的吐蕃王都,直搗龍潭,一舉奠定平定吐蕃的功業。

拉薩,吐蕃王宮,當代的吐蕃王贊普,年約五十多歲,正滿面憂愁的和大臣們商議。有的十分激進,誓死堅決反抗到底,而有的大臣卻是建議投誠大燕,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更換了一個更強大的主子,即可以保住性命,而大燕皇帝還會依舊任用他們來治理地方,就算不信任他們,進行調換,如果能調去富饒的大燕腹地,比如京城養老或是江南享福當官,那他們更是願意的,又何樂而不爲呢?還免得白白損失了性命。

贊普其實抵抗的決心也不是十分堅定,他的女兒賽麗絲已經給他來了密信。大燕皇帝答應饒他一族的性命,並允許他入京安享晚年,雖是失去了權勢,可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了。

之所以仍有猶豫,卻是整個吐蕃的軍權並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那些激進的戰爭派手裡,只有五千的皇宮衛隊能聽從自己的調動,因此他現在還需忍耐,等待最佳的時機,才能順利率領衆臣投降,保住性命。

十月底,京城,韓丹已是收到了關羽及魚俱羅的戰情奏報,阿里和昌都地區已被攻克,藏州七地已取其二,相信不久就可全取吐蕃全境,納入大燕的治理。目前,韓丹的目光已沒有放在這上面了。

最近,據地藏司密報,各地分堂口都有所發現天地的能量再次復甦,特別是深山大澤,人跡罕見之地,更是明顯。而峨眉及泰山兩位元嬰真君也是飛劍傳書韓丹,言及峨眉山和泰山的天地靈氣在不斷提升。韓丹其實也是有所發現,每日修煉《現代佛祖大日真經》,吸取太陽紫氣的數量和質量都每日俱增,煉化骨髓的速度大力提升了。

他決定明年一月十五日召集在京的所有武聖強者,二位佛教護法陳老陳進南和伊老伊士力,以及降龍羅漢燕一,伏虎羅漢成真,持威羅漢李定軍,並令地藏司以大燕皇帝的名義邀請了峨眉真君和泰山真君,“一劍橫天”散修武聖,雪山老祖參加,會商此事,並令海公公前往內庫搜尋相關的天地秘史文獻或是遠古秘本,呈報他御覽,以便先行有一個預判瞭解。

另外,於極北之地近期有發現兇猛的巨狼在出沒,而深海之中同樣有巨大的海獸出現的蹤跡。這對商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事關帝國的財稅收入,已經引起了韓丹的重視。

他估計這也應該與最近的天地能量復甦的事有關,看來,在不久的將來,天地將會有所變化。但無論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提升自己的實力都是根本之要。實力強,則足以應付任何局面。

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章 易筋經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十一章 歲末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
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章 易筋經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十一章 歲末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