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

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

地皇六十二年二月初,蘇南運州城東湖畔的大莊園內,韓丹正在練習武道。運州東湖這個地方真是不錯,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是個適合人休養的地方。東湖周圍有幾個小山峰,這個莊園後面就有一個山峰,不高也不矮,有時候雲霧繚繞,倒是有些靈氣。閒暇時,韓丹也會登山遠眺,呼吸新鮮空氣,有時也會在山間錘鍊武道。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有白蝶衣等幾個女人的關愛、安慰還有陪伴,吳眉韻已是比剛開始時情緒穩定很多了,雖然還是言談較少,但總算可以有些溝通了,現在也隨在白蝶衣身邊和韓丹一起用膳。

吃完午膳後,韓丹正在大堂喝茶,白蝶衣和吳眉韻正準備去個本地有名的綢緞莊子看看新做出來的幾匹絲綢。這時,馬公公快步跑進來,急道:“王爺,京城急報。”,韓丹聞言起身:“快拿來。”,接過馬公公遞過來的急報,韓丹快速看了起來。片刻後,韓丹愣在了那裡,半響沒有回過神,馬公公忙道:“王爺,怎麼了?”,馬公公生怕收到什麼不好的消息,畢竟是遠離京城,韓丹呆愣的說道:“本王有孩子了。”,說着把信息遞給了馬公公,馬公公雙手小心接過,看了一眼,立即跪倒在地:“恭喜王爺,天降世子。”,隨後,春霞和秋芸及聞訊趕來的高進等人也是立即跪在地上祝賀晉王,旁邊的伊老也是十分高興,而白蝶衣和吳眉韻聽聞消息後,白蝶衣明顯十分的羨慕,但直到現在,她還沒有和韓丹圓房,想懷也沒有辦法,她臉皮薄,也不好意思主動貼上去。而一旁的吳眉韻臉色平靜,但也有一絲暗淡,只不過很快就恢復正常,眼中閃過一絲失落和焦急,這一個多月以來,也知道韓丹不會放任她離去或者死去,但她畢竟是有過一個兒子的,雖然剛過世,可放在一般人家裡肯定是十分介意的,更不要說是皇室了,而且畢竟已經四十二歲了,再過幾年也會年老色衰,就是想懷個龍種也不容易了,難免會有失落的感覺,但她畢竟經過了許多風雨,外在表現得十分平靜。

韓丹收到京城的來信後,準備這幾日就啓程返回京城。第二日,例行的練完武道後,韓丹就下令今日晚間收拾行李,明日午時出發,並讓馬公公晚間時派人去告知蘇州巡撫周慕南及運州知府餘才情一聲,畢竟他們也是地主。午時,韓丹和白蝶衣,吳眉韻正在用膳,突然就看見吳眉韻跑出屋外,隱約傳來嘔吐聲,待她回來後,韓丹問道:“怎麼了?”,她回道:“可能是當時中毒的後遺症,這幾天有時候會有些反胃,可能是吃壞什麼東西了。”,她也沒多想,韓丹卻怕她真的是當時那毒還有副作用,畢竟是沒有解藥的,立即讓馬公公去請郎中過來,吳眉韻卻說不用,沒事,韓丹卻堅持派人去請郎中,讓她先回房休息。一盞茶時間後,一位五十多歲的郎中被請了回來,這時正在爲吳眉韻仔細把脈,片刻後,郎中起身,韓丹問道:“請問郎中,怎麼樣?”,郎中回道:“無事,只是這位夫人剛懷孕一個多月,又是年齡較大了,自然反應激烈了些,待老夫開些藥安胎就好。”,吳眉韻聽後整個人發呆,心裡是又有些傷心委屈又有些歡喜,真是情緒很複雜,傷心委屈的是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夫君和兒子,纔沒多久就懷上了別人的孩子。有些歡喜的又是因爲現在這種處境十分堪憂,這懷上王爺的孩子,也算日後能安穩些,而且自己以後也不是一個人孤單寂寞了,有孩子陪着自己,上天對自己還是好的,剛失去了兒子又送了個孩子給她,她這時輕輕的摸着腹部,女人真是矛盾啊。韓丹也有些發愣,這才一次就中了,但想想也是好事,起碼她不會想不開了,他也和她之間有了一絲牽連,已是不可分割了。韓丹讓人給了郎中一錠銀子,讓人送郎中出去開藥抓藥,並讓春霞以後好生照顧吳眉韻,按時爲她服藥。吳眉韻看了一眼韓丹就低下了頭,韓丹上前輕摸着她腹部,並拉住她的手,她也沒反抗,韓丹幫她理了下額頭的頭髮,說:“好生休息,放心,沒有什麼事的”,吳眉韻低頭,“嗯”了一聲,也沒收回被拉着的手,韓丹坐了一會兒就出去了。韓丹剛走,白蝶衣就趕緊靠了上來,拉着吳眉韻的手道:“吳姐姐,恭喜你啊,真替你高興,好羨慕你啊”,吳眉韻也握着她的手笑着:“妹妹,你這麼漂亮,這麼年輕,不像我已經老了,王爺更喜歡你,你也會很快懷上的。”,白蝶衣笑道:“姐姐纔是漂亮呢,一點都不老,王爺一見你就愛上你了,從沒見過他這麼着急過一個人,而且你還懷了王爺的孩子,王爺更是高興呢”,吳眉韻笑着道:“我也沒想到會懷上,畢竟我歲數也大了,而且才和他一次,上次我也是昏迷不清的,根本不知道情況。無倫多苦,我也要把他生下來,這是上天對我的補償和恩賜。”,白蝶衣道:“嗯,姐姐,我也相信你,支持你。”,接着又小聲取笑道:“姐姐,你不知上次,王爺和你呆了一個時辰纔出來呢,我都好害怕好擔心啊”,吳眉韻聞言,臉色突然紅雲升起,不好意思道:“你這小妮子,竟然取笑姐姐,我都昏過去了,哪裡知道,看我不收拾你”,白蝶衣躲着笑道:“好姐姐,我錯了,你快躺好,好好調養,我可怕王爺懲罰我呢。你上次聲音可大了,哪裡像是昏迷的呀”,房間中不斷傳出嬌笑聲,直到此時,吳眉韻的心情真是突然就好多了……

韓丹自從知道吳眉韻懷孕後,也是很高興的,這將他們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了,關係也將更穩固。雖然他很想回京城,但知道吳眉韻剛懷孕,需要靜養,因此他準備推遲迴京。稍微思慮片刻,他傳馬公公進來,命他準備筆墨,寫了兩封信,一封是呈給父皇的密摺,上書:“父皇在上,兒臣奏稟,江南歲末的稅銀已裝船運送京師,按父皇的英明的旨意執行,今年比去年多納銀兩達三成。兒臣前段時日夢上天示意大燕將更繁榮昌盛,長盛不衰,國泰民安。賜福父皇,賜福大燕,並賜兒臣一個麟兒,恰好承父皇之福,已收到父皇旨意,得知兒臣已喜獲一世子,並且兒臣在蘇州納了一側妃,也是有孕在身,這是上天賜福。同時上天賜兒臣一個’佛’字,佛者,即福也,上天寓意兒臣,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寸土必爭,這是大燕之福,也是天下百姓之福,陛下是仁德之君,慈悲之君,有福之君,即爲佛也,立於每一寸土地之上。因此,兒臣決意爲陛下積福,順從天意,在運州東湖畔建一祠堂,以鞏固大燕宗廟,曰寺廟,即爲天下寸土皆爲大燕宗廟之意,在寺廟中供奉一佛字,由兒臣日夜在寺廟中盤坐爲父皇向上天祈福一年,兒臣回京城以後,也必將請工匠造兒臣塑像替兒臣日日夜夜爲父皇祈福。望父皇同意。”,韓丹寫完密摺後,遞給馬公公道:“此密摺快馬呈報給皇上。”,馬公公領命。第二封信是給婉君的,告訴她,他已收到消息,很高興,她辛苦了,要好好修養。同時向她坦白,因在嘉興府附近遇見了一女子,和以前他喜歡的母妃身邊的一個宮女一模一樣,可惜那個宮女已經死了,現在遇見這麼一個人,就納爲側妃,現她已懷孕,不宜路途顛簸波折,又因要爲陛下祈福一年,因此請她諒解,待時日一到立刻返回。最後留有一句話,寫着很想念她,併爲他們的孩兒取名陽。韓丹也讓馬公公將此書信和奏摺一同儘快送往京城。馬公公捧過密摺和書信,領命退下。

時間就這樣在等待中渡過,半個月後,韓丹收到了父皇的旨意,準他所奏之事,期間,有事可節制蘇州巡撫,並已傳旨蘇州巡撫周慕南。同時,婉君也回信讓他注意身體,她會照顧好自己與陽兒。當晚,巡撫周慕南與知府餘才情就遵旨意過來拜見晉王,韓丹與他們詳談了一陣,讓二位大人寬心,無大事,無涉及違逆之事,他們可遇事自處,他不會干涉的。另外,按皇上旨意於明日開始籌建寺廟,就位於莊園後山之上,因韓丹這一年都要在此爲陛下隱居祈福,特取名靈隱寺,這個莊園也更名靈隱山莊。

就這樣,這個世界的第一座寺廟就這樣出現了,因廟中立有韓丹的塑像,並供奉有一佛字,日後,韓丹也被稱爲始佛祖帝。同時也寓意韓丹開始了收集信仰香火之路,更加深推進了自身的武道修煉,爲錘鍊造就不朽金身添磚加瓦,並逐漸完善自己的拳意意境,爲日後構建顯化佛國鑄造根基。這是後話

第二日,運州東湖畔靈隱山莊後的靈隱寺開始了動工建造。而韓丹則繼續每日勤練武道不止,他深知只要自己的實力絕對強大,一切都可以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撥弄乾坤。吳眉韻也開始細心養胎,她很是珍惜這個孩子,每日白蝶衣也會陪着她在山莊,在東湖畔散步,飲食上更是精細。

半年後,靈隱寺竣工了。韓丹親自去視察驗收,因是初創,在山頂上就暫時設立了兩個大殿,山腳建了個山門,上書靈隱寺,由韓丹用指力刻寫,字體大氣古樸,山門旁邊也建了個土地的小廟門,算是送給這方土地的一個小別墅,也讓土地幫韓丹看門,直把土地高興的,夜晚專程上門感謝了韓丹一番。山門後是整潔的白色石階直達山頂,山頂是白色的石板廣場,廟宇都是塗有紅漆,一座大殿名爲金剛伏魔殿,是取名於韓丹的拳法,寓意護持,保平安,方便百姓信仰,最裡面的一座大殿,取名大雄寶殿,寓意至剛,至大,這也是韓丹的拳意的體現,牌匾皆是由韓丹指力所刻,蘊含一絲至剛,至大,至力,至偉的拳意,殿內有一高大塑像,外貼金粉,面目和韓丹一樣,頭髮整齊的收在金色束髮冠中,韓丹決意這個世界的佛教的教義有所變化,除普渡衆生,收集信仰,也准許婚姻嫁娶,擴大影響力,畢竟他是有家室的,也是表率嘛,而且不要求剃髮,可留髮。具體教義以後再完善,他準備與朝廷律法結合在一起,構建真正佛國,這還需要漫長的時間,等他成勢後,實力更強大的時候再說吧。

這半年來,韓丹又煉化了十二塊骨頭,全身已計煉化成功五十塊骨頭了,實力大進。而吳眉韻的肚子也是大了起來,行走之間都是小心翼翼,已是少有走動,多是坐臥修養。韓丹也是經常去她那裡坐坐,看她,陪她,而現在她對韓丹的態度也是好多了,臉上有笑意,允許可以擁抱她,感受孩子的心跳,雙方間有了一些夫妻的氣氛。

自廟宇建好後,韓丹經常在大雄寶殿練習武道,練完武道後就坐着唸經,他讓佛皇殿及地藏司的人和他一起唸經,他傳授了自創的《始佛金剛經》給他們,其中蘊含他武道的至理和爲人處世的理念,還有吸取信仰香火的一些法門,爲他收集信仰香火,爲以後佛國的根本經典。並讓人制作黃色的大香和銅鼎,每日點香三柱,對外稱是向上天祈福,其實是讓人每日向他朝拜,建立信仰。

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有運州城的百姓過來朝拜,一切慢慢走上正軌…

正是:靈隱山上靈隱寺,佛祖立廟佛祖顯。

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章 易筋經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
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章 易筋經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