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

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

佛皇曆三十年十一月,西域都護府都督魚俱羅率二十萬大軍直抵西域哈密城,大皇子陽郡王隨同在一側。戰爭即將來臨,哈密城顯的一片慌亂。

自西域的統治者樓蘭老國主哈撒斯去世後,如今西域是一片混亂,不只是樓蘭內部幾大王子爭權奪利,就連西域的其他地方已經滅亡百年的衆小國後裔們也蠢蠢欲動,妄圖恢復舊制,割據西域。

西域自北向南,從西向東分別爲阿勒泰,塔城,烏魯木齊,哈密,博爾塔拉,小吐魯番,伊寧,阿克蘇,庫爾勒,阿圖什,喀什,和田,巴音郭楞等十三個地區或城池。

目前,大王子阿拉泰佔據了西域北方的阿勒泰和西北方的塔城,和位於西方的博爾塔拉,博爾塔拉南方的伊寧北部地區以及位於西域中部的烏魯木齊的西部地區,擁軍十萬。

二王子伊吾則是佔領了西域東方的哈密,緊挨着哈密的小吐魯番及西域中部的烏魯木齊的東部地區以及烏魯木齊南方的庫爾勒北部地區,麾下有十萬兵卒。

三王子巴圖斯擁有位於烏魯木齊南方的庫爾勒南部地區和西域東南方面積最大的巴音郭楞地區和處於庫爾勒西方的阿克蘇的東部地區,手下也有十萬大軍。

至於西域南方的和田地區則是被亂軍首領莽爾特割據,傭兵五萬。而位於西方的伊寧南部和阿克蘇西部地區被另一股勢力卡斯所佔據,也是擁有五萬亂軍。喀什地區則被以達買提爲首的地方勢力所佔據,有五萬手下。阿圖什被亂軍首領阿叭突所控制,阿叭突勢力控制有五萬左右的亂軍。

如今的西域是一片混亂的局面,戰火遍及西域所涉及的十三個區域。各方勢力是相互混戰,都想吞了彼此,成爲新的西域王統治一方。至去年十月到現今,過去的一年,經過幾番廝殺,最終剩下了這七方勢力,瓜分了西域十三的地區,相互牽制,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些情報是在大軍前來的路上就被收集到的,抵達敦煌後,並經過最新情報的整理而獲悉的。陽郡王和魚俱羅及幾個主將人手一份。此次進軍西域,大燕共出動二十萬大軍,騎兵有十萬,步兵十萬,其中有重騎兵五萬和重甲步兵五萬。

如今大燕國力強盛,經過長時間的兵器研製以及士卒的培養訓練,再通過草原的馬匹培育改良飼養,多年來,現已培養出了體格更高大強壯,力量更足,耐力更強,速度也較快的馬匹,可以承受更多的重物,這些馬匹餵養的可是有強身健體之效的猛獸之肉,耗費不小。

爲了增強軍隊的戰鬥力,挑選體格健壯,至少有武士後期修爲的士卒,組建了重騎兵和重甲步兵。身上所穿的重甲包裹住全身,連面龐都能遮住,重有一百斤,騎兵用的是長達一丈的重八十斤的騎槍,步兵用的是高達一丈的重甲和陌刀,非勇士不可入選重騎兵和重甲步兵,還好武士後期大成者有百牛之力,不讓都無法行走。

這兩隻部隊可是王牌部隊,再加上全身覆甲,可承重上千斤的雄壯戰馬,可謂是兩隻長滿刺蝟的鋼鐵巨獸,必將摧毀所有的敵人。

十一月十五日,魚俱羅率軍駐足於哈密城外三裡之地,初陽策馬隨在一旁,讓他全權指揮。哈密守軍只有兩萬,眼見朝廷勢大,急忙關閉城門,據城守之。

守軍早已是看見了中軍大旗上所寫的字號,明白了眼前大軍的來歷。旗幟上標着燕,西域都護府,魚,還有樓蘭等字號,哈密方面已知這是朝廷的大軍。

因哈密是出入西域的咽喉之地,位置十分重要,所以這裡的守軍將領是二王子伊吾的得力手下哈烏囉,有武宗中期境界,率軍兩萬鎮守。哈烏囉已是收到消息,小王子哈買提活着到了大燕京城,如今看到大燕的軍隊立即是明白了這麼回事,他讓人即刻報於二王子,以便早做應變。

魚俱羅看向陽郡王,笑道:“王爺,您請指揮吧?”,陽郡王笑道:“哈哈,我的大都督啊,你是父皇親任的西域都護府都督,平定西域的二十萬大軍的統帥,這還是要由你來指揮的。本王可不敢違背父皇的旨意,都督,你就不要再推脫了,完成父皇的旨意要緊。”,初陽也不想落一個染指軍權的話頭,而魚俱羅聽聞陽郡王所說後,也明白軍情要緊,容不得半點遲疑。遂立即下令,“攻城!”,頓時鼓聲大響。

只見一排排雙手持大盾的士兵走在前面,每個盾兵身後都保護有一個弓箭手,後面是推着的攻城梯,攻城錘車,還有高高的箭塔車,有城牆的高度,還有抵擋箭雨的盾車等,後面就是密密麻麻的身穿鎧甲的攻城士卒。而城樓上的守軍眼見大燕的軍隊開始了進攻,也是吹響了號角。

哈密城十分熱鬧,還算是興盛,也不算是小縣城了。城池高有五丈,平時倒也備有一些守城物資,只是沒有想到朝廷會插手西域的事,以朝廷此次的軍力,這哈密城是守不住的,只能多堅持一段時日吧,爲二王子多爭取一些時間,哈烏囉想到。

眼見着也是到了弓箭射程範圍內,哈烏囉一聲令下,“放箭”。“嗡,唰”,一片箭雨劃空而過的聲音傳來,天空下起一陣箭雨,直飄向下方攻城的大燕軍士。

“舉盾”,正此時,下方隊列整齊的軍陣中,傳來了校尉的命令聲,隨後百夫長,十夫長,伍長一層層傳下了命令。軍陣中升起一片烏雲,一片大盾遮住了攻城大軍的頭頂,“啪,啪”,一陣箭擊盾牌的聲音傳來。擋住了大部分的箭雨,但是仍有一些大燕的士卒被漏網的箭矢射中摔倒在地上。

在進入攻城的射程時,大燕這邊的弓箭手也是展開了反攻,大量的箭矢,形成一片片的箭雨,射向了城頭,而兩邊的數十個高高的箭塔也是向城頭傾斜着手中的箭枝,爲後方的攻城部隊形成掩護。下方的一羣羣的着甲士卒極速的奔向城牆,完全不顧頭上隨時落下的箭矢,有的軍士就被箭枝貫穿釘在了地上,悽慘的死去。

西域地處大燕西北位置,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這裡的城池很少有護城河的存在。因此只要士卒們推進到城池下,攻入城中也只是時間問題,剩下的就是傷亡多少的事情了。

一柱香後,大燕的士卒推着攻城梯等器械衝到了城牆下,有士卒掄起攻城車的大錘直接撞向了城門。大量的士卒將攻城梯靠在城牆上,順着梯子向上攻去,城牆上有無數的箭矢射下來,也有人去推被鐵鉤釘入城牆的攻城梯,也有被燒開的熱油等潑下了城牆,將攻城的士卒燙倒一片,也有放火的,一時之間,城牆下是一片哀嚎,死傷不少士卒,變得好似地獄的場景。

這只是試探性的攻擊,雖說攻城方都是損失較大的一方,可魚俱羅還是想用最小的方法攻下哈密城。在攻城部隊的後方,大部隊前方的空地上,有十幾輛投石機,不停的將磨盤大小的石頭拋上城頭,讓的不少弓箭手不敢露頭,有運氣不好的,直接被石塊砸死了。

雙方都有損失,時至午時,魚俱羅下令鳴金收兵。這不計損失,一直攻擊,肯定是能很快拿下哈密城,可這纔是第一個城池,整個西域都需要攻克,可不能隨意損失麾下的士卒。經過試探,他也發現這座城池防守還是挺頑強的,準備下午再次攻擊。

此次試探性進攻,大燕損失幾百士卒,哈密守軍也才死掉上百人。兩軍都是抓緊時間吃飯休息,用過午飯半個時辰後,進攻的鼓聲又是響徹雲霄,隨之對應的是城牆上的守軍的號角聲也是吹響了起來。

魚俱羅下令,分圍三面城牆進攻,留下一處城門空缺,不進行圍攻。初陽看了,點了點頭,心裡暗道,真不愧是老行伍出生,這是典型的圍三缺一,即加大了進攻的力度,也可以瓦解守軍的意志,讓他們不要絕望而產生拼死抵抗的決心。

“嗡,嗡”,雙方箭來箭往,相對來說守軍更佔有一些優勢,一是居高臨下,二是城頭方便躲藏。進攻的一方向上射箭也是有難度的,準度大大降低了。

可是耐不住大燕的人多啊,這次共有三萬軍卒分三面進攻,盾牌手高舉手中大盾爲進攻的士卒提供掩護,躲在盾牌手身後的弓箭手,弓上揚,箭上弦,向城頭拋射。

箭塔上的箭手也是對着城上的守軍快速的射出手中的弓箭,城牆上的哈密守軍也是回以箭雨,雙方互相攻擊,互不相讓。遠處的投石機也是不斷髮出“嘎吱”的沉重拉動聲,一塊塊巨石墜落向了城頭,許多守軍被當場砸死。

一隊隊士卒冒着箭雨快速攻向了城牆,迅速搭上攻城梯,一些身手矯健,武力過人的勇士手持盾牌,口銜單刀,靈活的爬上樓梯,衝向城頭。城樓上不斷有大石滾落,滾燙的油湯潑下,俱是被爬梯上的士卒用手中盾牌擋住,也有被巨石砸落城下,被油湯燙傷滾落摔在地上的,死相悽慘。

也有向下發射火箭,投放火的,粘上城下的火油,頓時燃起大火,許多密集在一起的大燕士卒被大火燒死,只有實力強大的武士後期高手,在地上沙土滾了幾圈才撲滅身上的火焰,繼續向上攀爬攻城。

雙方的攻城戰十分激烈,士卒也是捨生忘死,奮不顧身。大皇子陽郡王看了看魚俱羅,只見他老神在在,毫不擔心的樣子,又看着眼前的戰況,知道這小小的哈密城是抵擋不住朝廷的大軍和勇士的,攻克哈密只是遲早的事。

正是:西風烈來戰鼓擂,戰火燃燒城池陷。

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六章 易筋經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一章 歲末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
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六章 易筋經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一章 歲末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