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鬥將

第四十三章 鬥將

山越族聯軍營帳連綿一片,卻佈局混亂,人畜雜居,毫無章法。在中央行軍大帳裡,此次聯軍的十位寨主齊聚一堂,吵得不可開交,一位身形粗壯,個子矮小,像是一座鐵塔,滿臉大鬍子的老者,坐於上首,精神健旺。

看着滿堂亂哄哄的各位寨主,一聲大喝:“閉嘴!都不要吵了。”,聲音洪亮,此人正是這次山越族聯軍的首領生蠻氏,也是山越族中最大的山寨生蠻寨的寨主,有武宗中期的修爲,善使一把開山斧。生蠻寨人口共有兩萬,可拿起刀槍戰鬥的青壯年有八千,是山越族中的霸主,也是主戰派的代表,希望能走出山林,攻入越州的城池。

生蠻氏見大帳衆人已是停下了爭吵,都望着他,便說道:“各位寨主,如今我們的兒郎攻不進這個湘西城,下一步該當如何?”,帳下有人大喊:“大頭領,咱們就圍住他們的城池,時間長了這燕朝自會和咱們談判,必要獅子大開口,多要些好處。”。

馬上就有另一個寨主反駁道:“蠢貨,我們這麼多人,每天消耗的糧草都補少,時間長了,不用燕朝人來打,我們自己就會亂起來,敗退山中。”,最先開口的那個寨主被駁斥的無話可說,他本來就是個少謀略的人。

這時,又有一人道:“生蠻寨主,我們不如派人陣前鬥將,激他們出城作戰,能勝就攻入城,不能勝就會千里,也不必拖延了,時間長了對我們不利。”,此人是青苗寨主青山氏,是山越族中少有的武宗高手,同時也是不常見的有謀略的人,擁有武宗初期修爲。生蠻氏對他說道:“青苗寨主,如若燕人不出城作戰,又如何?”。

青山氏又說道:“如果他們不出城,我們就日夜騷擾,消磨守城之人的精神。同時組建一隻精銳的戰士,於深夜攻上城頭,出其不意攻破城門,殺入城中。”,生蠻氏聽聞後,點了點頭,道:“就按青苗寨主的計策行事。”,下面各位寨主也是同意如此,他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湘西城內,府衙中,陽郡王坐於上首左位,高進位於右首位,二人並排而坐。高進起初不受,稱不敢僭越,陽郡王則表示是在軍中,當以大將軍號令爲準,他只是監軍而已。伊護法坐於陽郡王的下首,左邊是紫霞真人,蒼翠子及燕五,燕六,燕七也位列其中,衆將領則是端坐於右排。

高進對着衆將士道:“各位,有何看法?”,堂下有將領道:“稟大將軍,末將以爲當以王師堂堂正正擊敗之。”,又有將領提出堅守城池,皆不能讓高進滿意,他奉陛下之令剿滅山越族,可不是來耗時間的,還需儘快按陛下的旨意辦理。

念及此,高進一揮手,堂下衆將皆是閉口不言。他隨即令道:“衆將士聽令,多派斥候於城外打探山越族動向。傳令下去,今日加大夥食,除守城士卒外,其餘軍士抓緊時間休息,養精蓄銳,不準卸甲,枕戈而眠。今夜丑時夜襲敵營。”,衆將起身單膝跪下道:“遵大將軍令。”。

隨後,高進又對越州巡撫譚布啓道:“譚巡撫,要麻煩你今日派快馬報於益州巡撫,傳陛下旨意,請益州方面抓緊招收擅長於山林作戰的人選組建士卒軍隊,並進行訓練,待山越族人退入山中,越州事務告一段落後,本將自會立即趕往益州。”,越州巡撫譚布啓起身道:“本府謹遵大將軍號令,立即安排。”,皇上下旨令大將軍節制越州和益州,他不敢不從。

正此時,堂外有親兵進來稟報道:“稟大將軍,城外敵將正在叫陣。”,堂內衆人聞言皆是覺得驚奇,這山越族人竟敢叫陣?都是對視一眼看向大將軍。高進聞言,對着陽郡王道:“王爺,怎麼看?”,陽郡王想了想道:“大將軍,敵人想必是要打擊我軍的士氣,激我軍出城。”。

高進聞言道:“王爺所言甚是,我軍昨日進城,山越族定還沒有收到消息。他們是想趁朝廷援軍還沒有到來之際,先攻破城池洗掠一番再退入山中。我們先去城牆上看看。”,言罷,一羣人走出府衙,來到了城牆上。

待衆人來到城牆上後,只見城外有一敵將,身上披着皮甲,手提一把大刀,身下一匹青螺馬,年約三十多歲,有武師中期修爲,正在陣前叫罵。高進看向左右,道:“誰能替本將軍斬此人?”。

左右皆有將領道:“大將軍,末將願往。”,高進看了一圈道:“羅瓊,你去。”,一着銀甲銀盔的小將出列道:“遵大將軍號令。”,此將名叫羅瓊,是徵越大軍前鋒麾下的校尉,三十多歲,有武師後期修爲。

湘西城的城門打開了僅容一人通行的門縫,羅瓊胯下一匹白馬,手握銀槍,閃電一般衝出城門,身後城門隨即關閉。羅瓊大喝一聲:“兀那賊將,我來會你,看槍。”,空中還留有餘音,一人一騎已是到了那手提大刀的山越族將領身前。

一槍快若流星刺向敵方面門,那身着皮甲的敵將忙橫刀一架,雖是擋住了這一槍,卻是手上一麻,連人帶馬不由得退後一步。心知不是敵手,忙揮刀一攻,想着強攻幾招,就撤回營帳,即不丟命也不丟了臉面。

雙方來回幾招,刀槍人馬錯身而過之際,羅瓊後仰倒於馬背上,手中銀槍順勢從面門向後刺去。那山越族的將領完全沒有預料到羅瓊的這一招,只聽“噗”的一聲,銀槍已是刺穿了他的胸膛。

這個山越族將領身子僵立在馬上,羅瓊將手中銀槍抽回,就見此人身子一晃,口吐鮮血跌落馬下。城牆上衆人歡呼一片,初陽也是十分興奮,這是他第一次看見鬥將單挑,只覺熱血沸騰,恨不能自己鬥上一場,也是高呼一聲好。

而對面的山越族中,卻是一片沉默,士氣低沉。生蠻氏怒罵一聲“廢物”,對身邊一位身材精壯的大漢道:“烏蠻,你去。”,這烏蠻是他的親兵統領,已是武師圓滿修爲。烏蠻一拉繮繩,身下的黑色馬匹載着他馳向羅瓊。

城牆上,大將軍高進一看,立道:“羅瓊不是對手,樊鳳,你去。糟糕…”。只見烏蠻突然加速,眨眼之間,就是來到了羅瓊面前,手中一把單刀瞬間劈下,羅瓊反應不過來,下意識橫槍一擋,哐噹一聲,羅瓊只覺一股大力襲來,喉頭一甜,手上已是無力。

烏蠻又是一刀斜撩而來,羅瓊已知必無生還,閉眼待死。關鍵時刻,城樓上,紫霞真人手捏法決,口唸咒語,一指,羅瓊面前憑空出現一個土黃色的護罩,擋下來了烏蠻的一擊,卻是紫霞真人發出一記法術“厚土罩”救下了羅瓊。而羅瓊則是趁機策馬回返了湘西城內。

而山越族一方,有隨軍的巫師瞧見這邊有道術相助剛纔的白衣小將。於是這個巫師也是揮動手中的木棍,口唸咒語,發出一根木藤纏向救援而來的樊鳳,卻是被紫霞真人一道火蛇術破去。

這個巫師是山越族中有數的道法高手,名叫巫木。此刻,這個巫木與紫霞真人也是隔空鬥起法來了,場面卻是比烏蠻和樊鳳的打鬥要精彩萬分。

這時,身材高壯的樊鳳已是駕馭一火紅色的健馬,風一般而至,手上一柄三刀兩刃槍架住了烏蠻接下來的一刀,空中傳來“乓”的一聲悠長的迴音,卻是勢均力敵,這樊鳳是徵越大軍先鋒將軍麾下有封號的“破敵”校尉,已是武師圓滿了,甚得高進看重。

轉眼之間,二人已是都在了一起,都是武藝嫺熟之輩,一個刀似風輪,一個是槍似驟雨,武道修爲皆是武師圓滿境界,一場好鬥。直至太陽落山,二人也沒有分出勝負,雙方只好鳴金收兵,烏蠻是迴轉山越族聯軍營帳,樊鳳則是迴轉城內。

…………

身在京城的韓丹,可是沒有操心越州城的戰事,他連堂堂佛教右護法武聖後期強者伊老都派出去了,焉有不勝之理。

時間拉快到佛皇曆四年六月,韓丹在養心殿批閱完奏摺後,對海公公說道:“通知尚膳房做些吃的送到品賢齋,朕到賢皇貴妃那去用晚膳。”,海公公接旨後,立即派人去安排。稍後,韓丹就移步去往了品賢齋。

眉韻已是提前得到了太監的通傳,正在宮內大堂門口候着。韓丹進到房間後,就瞧見眉韻與一個女子站在門口向他屈膝行禮道:“參見陛下”,韓丹讓她們平身,看向了眉韻身旁的女子,和眉韻長得十分相似,連身材也是差不多,可謂是一代佳人。

眉韻說道:“陛下,這是臣妾的妹妹,眉黛。”,眉黛年約四十五歲左右,與眉韻站在一塊兒,交相輝映,好似一朵並蹄花,直讓韓丹有些分不清誰是誰,瞧得他心醉,直直看向眉黛,把她瞧得十分羞澀,柔聲說道:“民女多謝陛下救命之恩。”,隨即,眉韻拉住妹妹,走到餐桌旁,和皇上一起用膳。

晚些時候,快亥時了,韓丹才離開品賢齋,他暫時還不好意思留在這裡。韓丹走後,眉韻對着眉黛說道:“妹妹,你就留在宮內吧,如今我只有你這個親人了,而玉倩也是在宮內。除了我們,你也沒有其他去處了,我們今後就好好生活在一起,而且陛下對人很好的。”。眉黛聞言,十分不好意思道:“姐姐,你說什麼呢?你和玉倩都是皇上的女人了,我怎麼好意思,這世間也沒有這回事嘛,真羞…”,眉韻道:“妹妹,陛下是皇帝,這天下的女子都可成爲他的女人,陛下對我們很好,最會疼以及的女人。放心,我會幫你的。而且,你和玉倩一起,也可成爲一段佳話。”,眉黛低着頭道:“只要你們過得好就行了,我已無所求了,況且我也是殘花敗柳了,嗚…”,說着就傷心的哭了起來。

眉韻趕緊安慰她:“妹妹不要擔心,你這麼漂亮,你看姐姐我,陛下最是疼愛我,我還不是爲陛下生育了這麼多皇子皇女,皇上也會聽我的意見的。妹妹你只要爲皇上誕下皇子,陛下自會將你放在心裡的。聽姐姐的話。”,房間中傳來了兩姐妹的低語聲…

而韓丹今夜則是去了湘含玉那裡,有些日子沒見了,他還十分想念她了,心下一片火熱。湘貴妃的寢宮內,火光映照着纏在一起的兩個人,朦朦朧朧,惹人遐想,今夜的湘妃特別情動,韓丹也是特別勇猛。窗外,明月鑽進了烏雲,但隱約還是能聽到一絲誘人的聲音……

~~~~

時間又返回到了三月底的越州湘西城,太陽落山了,天色也暗淡了下來,雙方都是收兵了。但這夜色似乎並不是那麼簡單,黑色可以掩蓋一切……

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三章 冀州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
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三章 冀州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