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

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

佛皇曆三十年九月,已加入佛教的密宗掌事傳法羅漢伽藍尊者奉韓丹的命令返回西域,爲傳揚佛法的事情做準備。而經過三個月的行軍,大皇子陽郡王和新任的西域都護府都督魚俱羅已是率領二十萬馬步兵進軍西域,這日,來到了涼州天水縣。

天水位於涼州甘肅府東南,離與西域接壤的交界之地敦煌縣城還有半個多月的路程。這一路上,陽郡王與魚俱羅相處的還不錯,魚俱羅對於這個大皇子還是十分尊敬的,不說其他的,就憑陽郡王武宗圓滿的修爲,他也不會小視分毫的。而陽郡王對待魚俱羅都督也是十分的客氣,不會因爲自己是大皇子的身份而自得,隨意輕視他人。更何況這魚俱羅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不止武道修爲精湛,有武宗圓滿境界,而且經過一路的交談,瞭解到他對於軍事十分熟悉,是一個知兵的大將。

初陽作爲大皇子,一直以來都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在各方面都是十分注意細節,也善於學習和總結,還在他年少的時候,就隨大都督高進討伐山越,經歷過戰陣,也在益州練過兵。這麼多年以來,也認真系統專研過軍事戰爭方面的知識,對於軍中的大將是十分尊重的。

雖說他年少十八就被封爲陽郡王,但卻從來都是謹小慎微,如臨深淵,不敢產生什麼多餘的想法,也從來不接見內侍太監和外臣。他的母妃淑皇貴妃婉君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過他,要聽父皇的話,按父皇的吩咐做事,父皇讓做的事堅決要做好。不要聽其他任何人的讒言,要對父皇孝順尊敬,對其他皇弟皇妹要友善,儘量做到團結互愛。

一晃眼,如今他就已是四十五歲了,也經歷了這麼多年的官場,很多事情也是看得很清楚明白的。父皇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皇帝,御四極,擁天下,對內要的是政治清明,政令四通,百姓富足,國力強盛,對外是要壓服一切不服從的力量,普天之下,四海之內,都要服從他,信仰他,是控制慾很強的皇帝。如今父皇正是武道修爲莫測高深,春秋鼎盛之際,他不能,也不敢有什麼想法,不止是他,所有的皇子都是不敢表露任何一點想法。他的母妃,包括所有的皇子的母妃都是慎重的告誡過他們,不得對皇位有任何的窺視,千萬不能發生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這是他們父皇的底線。自皇爺爺到父皇都是經歷過皇位的爭奪和兄弟相殘的皇室內鬥,所以父皇絕不會放任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決不允許發生。

因此,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都還不錯,兄善弟恭,相親相愛,每年過年父皇都會和他們及母妃一起吃年夜飯,共度大年。其實,他們都清楚的明白一點,那就是,只有勤練武道,不斷攀上高峰,才能跟隨父皇的步伐。他從小就和伊老很親熱,就連伊老也說過父皇是武道奇才,武道境界深不可測,可謂天下第一高手,壽元悠久,而且很有可能突破壽命的限制,真正實現皇帝萬壽無疆,永享天下的目標,大燕的國土面積也會越來越廣。

初陽明白父皇的心思,是想建立真正的神朝,成爲永不墜落的天庭,構建不朽的佛國,若是不能擁有高深的武道實力,長久甚至無盡的壽命,怎麼能跟得上父皇的腳步啊?看着吧,父皇這麼多的皇子皇孫,最後能剩下的追隨在身邊的肯定只有哪些武道突破武聖的後裔。所以,在初陽的心中,從來就沒有追求過權力的慾望,他什麼都沒有放在心上,一直堅持的就是刻苦的修煉武道,全力以赴,這是母妃從他開始練習武道之時就告訴了他的,並要求他這樣做的,他也是這樣要求他的子女後代的。相信其他的皇弟皇妹都是這樣做的,而他們之間唯一攀比的就是武道!這是他們的共同追求!

又經過了半過月的時間,陽郡王及魚俱羅率軍來到了敦煌。敦煌位於涼州與西域的邊界,是進入西域的門戶,地處涼州甘肅府西北方,屬於戈壁地貌,地勢苦寒。再向西北一百里就是西域的哈密地界了,此次兵進西域的第一站就是哈密了。大軍會暫時在敦煌修整一下,然後直接進軍西域,攻克哈密,打響拿下整個西域的第一戰。

敦煌在北伐平定草原,設置關外北六州以前,一直就是大燕與西域,甚至是與極西之地進行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是黃金要衝。這裡常年民族雜居,有西域人,匈奴人,大燕人等,文化交流對衝,商旅來往密切,就算是現在也是較爲興盛之地。而這裡又特別是西域進出大燕的門戶之地,因此仍有商隊,使節經常從這裡經過,上次樓蘭國主哈買提及王太后阿依蒂離開西域朝拜大燕就是走的這條線路。

這裡同樣也有佛教的蹤跡,也存在佛教的信仰之衆,經過這麼多年的佛法傳揚,佛教的信仰脈絡已是延伸到天下各處了,開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只不過是有的地方佛教的底蘊深厚,有的地方則剛剛開始興盛起來。敦煌目前也有寺廟存在,有些崇信佛法的無家可歸的人就常年留在了寺廟,有信徒捐獻香油錢,他們即可以修繕照顧寺廟,以身侍佛,也能有個生活依靠,混個溫飽。

而敦煌因爲地質環境的特殊,風沙很大,常年受此侵蝕,多有石窟存在。當地的百姓就因地制宜的在石窟中的石壁雕刻了始佛帝的佛像,有石窟的地方,就有佛像的存在,在這裡看似普遍,可在天下看來卻是十分罕見的。特別是在敦煌西邊十里的地,有一片面積很大的石窟,再那片石壁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始佛像,有大有小,神態各異,有的似在講法,有的似在上朝,也有巡視地方,還有些戰爭的場景。這裡的佛像之多,分佈之廣,雕刻的水平之高,天下莫過於如此了,這些年間是聞名於世,很多佛教的信徒常來這裡參拜,因此,也被世人稱爲莫高窟。從此,成了一個佛教興盛之地,百姓及信徒的熱門的遊覽之地。

大皇子陽郡王及魚俱羅都督再此修整了十天,期間也曾到莫高窟去了一趟,專程上香禱告。十日後,大軍開拔直赴西域哈密地區,開啓了西域的征伐之路,經過二十多天的行軍,大部隊終於是踏入了西域的地界,離哈密已只有一日路程了。

哈密位於涼州甘肅的西北部,地處西域的東北方向,是西域與涼州邊境交界線上最大的一個城池,哈密這個地方還因爲一種哈密瓜的水果而比較出名。到了這裡來就能明顯感受到西域的天氣變化,每日白天的時長似乎變短了,而且白日氣溫高,酷熱難耐,夜晚卻是寒冷無比。哈密作爲出西域的最後一個門戶,是咽喉之地,也是多民族混居之地,有西域維吾爾族,有一定的商業基礎,尚比較熱鬧,不是一般小縣城能比的。

哈密縣城有常住人口近十萬,駐軍兩萬,目前是屬於前西域樓蘭國主哈撒斯的二王子伊吾的勢力範圍。

初陽心裡想到,此次進軍平定西域之戰事,雖說父皇任命自己爲西北大總管,有一定的軍事節制權。但初陽還是讓魚俱羅全權處理,之前魚俱羅也是向他請示過,並徵求他的意見,可大皇子陽郡王卻是知道,既然父皇任命魚俱羅爲西域都護府都督,那麼就必然會是負責此次的全部軍事作戰指揮行動。父皇是要鍛鍊和培養軍中的得力大將,就需要他們多經歷戰陣。且父皇沒有明確讓自己領軍,那就不能插手軍隊的指揮權,自己就負責爲此次進軍西域做好後勤保障方面就行了。而且以自己的領軍作戰能力肯定也是不及常年累月生活在行伍中的魚俱羅。

正在經歷內戰的這片區域,戰爭的陰雲又再次籠罩在了西域的天空上。也許戰亂帶給當地百姓的是災難,但這就是大一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好比人的身體長了膿包,必須切除,才能徹底好轉,正是長痛不如短痛。不只是平民百姓難以避免的傷亡,每次戰爭犧牲的士卒也是上萬計的,這其中又是影響了無數個的家庭,帶來無法消除的傷痛。

所幸,大燕對待普通民衆是比較溫和的。只要你不是明目張膽的反抗朝廷的統治,做出過激的行爲。大燕軍隊凡是攻克新佔領的城池或是地域後,都不會爲難當地的百姓,也不會去無端騷擾他們,並且也不會進行屠殺或是搶掠。但有發現違反軍令者,必嚴懲不貸。而大燕對於軍中士卒的待遇是極高的,家中還免除了田土稅,有陣亡者,家中還有豐厚的撫卹金,並永遠免除田土稅。這也是大燕將士肯用命報效朝廷的原因,凡戰者皆是奮勇當先,置之生死於度外。

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
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