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

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

十六年十二月末,韓丹定於明年北伐草原。同時爲了照顧百官大年夜與家人一起過年,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將每年的年三十的宴請羣臣提前到二十九日舉行晚宴,與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共賀新春。

而三十日這天,韓丹則是在養心殿中與后妃和皇子皇孫共進晚膳。如今妃子和皇子皇女皇孫也是多了起來,有些也不是每月都能相見的,趁着過年大家聚在一起,也能增加培養感情。

其中,大皇子初陽,二皇子初恩,三皇子初鼎,四皇子初策,都是已完婚建府,有了皇室三代元字輩分的世子世女。至於大皇女初蝶,二皇女初酥都是年滿二十七歲了,三皇女初涵則是二十五歲了,這三個女兒是他最疼愛的,都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家嫁出去,很大部分原因其實也是韓丹捨不得她們嫁出去。

皇后衛娟所出的皇子初易已有十三歲了,湘貴妃所生皇子初仁也有十三歲了,餘下比較大的皇女是秋芸所生的初馨,有十二歲了,春霞所誕下的皇子初信也是十二歲了。令妃和時妃所生的皇子初庸和皇女初蕊也是年滿十二歲。而三位皇貴妃再次誕下的皇子,即淑皇貴妃婉君生的皇子初禮,賢皇貴妃眉韻產下的皇子初智,德皇貴妃蝶衣所出的皇子初誠已滿十二歲。宋玉倩所誕生的皇子初德也有十二歲了,眉黛產出的皇子初勝則是十一歲。

韓丹爲了維持後宮的和諧穩定,維護皇后及貴妃的等級權威,規定於後宮中,上至皇后下至嬪或才人及美人等,分別定下不同的侍寢規定。

按每次的侍寢秩序,輪到皇后時可持續相處六日,皇貴妃連續五日,貴妃連續三日,妃子可二日。至於妃子以下的才人,美人等每次侍寢只有一夜時間,今後按此排序循環,後宮嬪妃等級有所提升的,可按此提高侍寢待遇。皇上每次臨幸后妃女子後,可根據陛下的安排,間隔休息兩日。

至於佛皇四年九月末,送入宮中的“金陵十三釵”。這十二年間,也是放下了以前的一切思緒與情仇愛恨,選擇忘記了以往,融入了皇宮,開始新的生活,分別爲韓丹誕下了皇子皇女。

風華絕代,各有千秋的“金陵十三釵”分別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尤二姐。這其中,黛玉最是多愁善感,王熙鳳最是潑辣豔麗,薛寶釵容貌秀麗又婉約優雅,元春恬靜而才德兼備,李紈則是端莊賢良淑德,尤二姐是溫柔大方,秦可卿也是溫柔嫵媚,史湘雲浪漫而豪爽,妙玉聰明美麗喜潔淨,探春性格果敢堅毅,迎春無爲不爭而又柔弱善良,惜春清冷高傲。

佛皇曆十七年元月,韓丹在朝會上定下了北伐草原的戰略。拜護國大都督高進爲徵北大元帥,率燕北大營和津翼大營原十萬軍士北上,設爲西北左大營和東北右大營,着燕三爲西北左大營都統,燕四爲東北右大營都統。

原徵越大軍入駐京師兩大營,由燕五任燕北大營統領,燕六爲津翼大營統領,並招募兵員補足缺額,各轄五萬軍卒。越野軍與皇宮禁軍整合特設燕京特別行動營,轄八萬軍卒駐防皇宮,由燕一任統領,有武宗圓滿修爲。燕二調任京城步騎兵衙門禁軍都督,轄六萬士卒。設置京城西郊大營,命燕七任統領,轄五萬軍卒,負責招募整訓士卒。今後由燕北大營,津翼大營和西郊大營共同負責供衛京師。

着燕八爲左路騎兵都統,燕九爲右路騎兵都統,率幽涼二州訓練的騎兵精銳各十萬,隨護國大都督高進北伐草原。定於二月出徵,此次北伐主力共計三十萬大軍,還不包括山海關的守軍,軍需後勤由幽州及山海關負責。

………

俗話說陽春三月下揚州,這個時節,江南已是一片春色。溪水東流,路旁不知名的野花綻放,小橋邊柳葉青青,春風送暖意。而三月的草原,仍是處於大範圍的寒流之中,天空掛着呼嘯的北風,偶爾有些少許綠色的青草夾雜在大片的枯黃草地中。現在還不是放牧的時候,因此看不見成羣的牛羊馬,都在部落裡圈養着。

在草原北方的布加爾湖畔,曾經繁盛的天狼教的駐地,如今有些冷清了。高大的狼頭旗在凌厲的北風中似乎有些無精打采。自二十三年以前,天狼上人在大燕京師隕落後,天狼教的權威在草原匈奴人心中已是大大降低了。

當今的天狼教主青狼可是沒有武聖的修爲了,當年天狼上人是將天狼教的鎮教練髓秘籍隨身帶着的,因死在京城而遺失了,被大燕皇室所獲。所以沒有練髓秘法,青狼至今無法突破武聖,停留在武宗圓滿境界。至於潛入京城盜回秘籍,他可還沒活夠呢,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

失去了武聖強者的至高武力的震懾後,除了一些死忠於天狼教的部落以外,有些中大型部落已是不再遵從天狼教的號令了。位於西北的匈奴部落,經過這十來年的混戰,被一個部落所吞併壯大,其首領自稱匈奴左單于。而東南距離大燕疆域不遠,也是崛起一個部落首領,被當地匈奴人尊爲右單于。

右單于因其所屬部落接壤大燕邊境,危機感最強。雖是大燕一直沒有出山海關,仍最是心急想往北方遷徙遠離此地,所以這幾年與天狼教的衝突很是激烈。

而這麼多年過去,佛法北傳,由於草原苦寒,佛法又蘊含慈悲之心,因此佛教在草原的影響已是日益深入。在毗鄰大燕的草原南方,不少小部落都信仰佛法多年了,這些匈奴人儼然成了虔誠的佛教徒。早已暗中投靠了大燕。

布加爾湖畔,天狼教的中央大帳,青狼高坐於原來天狼上人的寶座上。下面都是仍忠心於天狼教的匈奴部落的頭領,其中一大漢道:“青狼教主,有探子報,最近山海關有異動,似是大燕準備出兵山海關了。”,另一消瘦的青年匈奴人又說道:“那是否要聯合部落一起迎戰?”。這時,又有一老者說道:“教主,這南邊的右單于一直不尊號令,這幾年不斷派部落士兵侵佔我們的子民和牛羊。他的部落這次正好面對大燕出兵,看他還怎麼囂張。”,其餘衆位頭領也是點頭,認爲有道理,早看這右單于不爽了,其實內心大多都是羨慕右單于所擁有的勢力,部落子民和牛羊及草原。

青狼教主道:“這麼多年以來,大燕國力越發強大了,此次出兵不可不察。傳令各部落向布加爾湖靠攏,做好戰爭的準備。先讓那個自大的傢伙吃點苦頭,向我們求援的時候,趁機吞滅了他。其實這也是我們再次統一草原的機會。”,帳中各頭領皆是領命稱是,自去做準備去了。

………

俗話說兵貴神速。佛皇曆十七年三月底,三十日的夜晚,半空的風聲更是猛烈,天空陰沉,沒有月色,正是月黑風高殺人夜。亥時,山海關高大的城門悄悄的打開了

,發出了低沉的聲音,泯滅在了“呼,呼”的風聲中。一隊隊騎兵,人銜草,馬銜枚,蹄包布,約三萬騎兵,每人雙馬,是由燕八帶領的左路騎兵,爲確保安全燕三跟隨着,前往南方的一個小部落。

這個叫崖的小部落,在地藏司這麼多年的滲透下,早已是信仰了佛教,投靠了大燕。這次燕三和燕五率領騎兵將在這個部落的帶領下,奔襲三百里外的一個快發展成中型部落的小部落。這個部落名叫卡洛,是一個不服大燕,也不信仰佛教的匈奴右單于的附庸部落,有三萬多匈奴人口,可上馬控弦的士卒有一萬。

丑時,在崖部落人的帶路下,三萬左路騎兵已是到了卡洛部落所在,此刻正值夜深人靜的時候,匈奴人都是在熟睡着。燕五和燕三對視了一眼,朝後一揮手,有視力驚人,精於射箭的神射手上前,“嗖,嗖”兩箭,將營帳邊箭樓上和營地大門口的守夜人給射中喉嚨而死。隨後有人趁黑夜摸上前,將拒馬移開,於是三萬騎兵快如風的衝入了卡洛部落的營地。

瞬間,就有營帳被點燃了火,被大風一激,就是火燒連營,有騎兵挑開帳篷,殺了熟睡中的匈奴人。也有被驚醒的匈奴人衝出營帳,大呼小叫,有的跳上戰馬,有的手提彎刀,與大燕左路騎兵拼殺。可是慌亂之中,寡不敵衆,又是事發突然,很快就被擊潰。整個大營亂作一團,慘叫連天,匈奴人沒有形成一點抵抗力量,逐漸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卯時,整個營地已是一片焦土,卡洛部落消失了。左路騎兵已是消失不見。至於剩下的老弱婦孺以及牛羊物資,自有後續的大軍來押回山海關。

北伐草原的戰爭開始了。

正是:烽煙起江山北望,馬蹄急草原風起。

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章 易筋經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六章 易筋經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二章 離京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章 易筋經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十一章 歲末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十一章 歲末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
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章 易筋經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六章 易筋經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十二章 離京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章 易筋經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十一章 歲末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十一章 歲末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