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

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

此次得中貢士者共有三百五十二人,三日後將在皇宮進行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平民區的破落院子中,董不易正在看着手裡的書籍,卻是還沒有去看揭榜的名單。

這時,阿寶風一樣跑了進來,一邊大呼:“不易,不易,你中了第一名…”,聞言,董不易放下了手中的書籍,說道:“阿寶,怎麼了?大呼小叫的。”,阿寶氣喘着說道:“不易,你這次會試得了榜首,中了會元了。下個月二十六日就可以參加殿試了,由皇上親自主持呢,你一定能得中狀元。”。

董不易說道:“只是會試而已,不能說明什麼的,阿寶,有些士子會試沒有發揮最好的水平,就等着殿試一鳴驚人,我還是要多看幾本書,不能得意。”,阿寶說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董不易回道:“願始佛帝保佑,能中進士就已知足了。”,阿寶也說道:“願佛帝爺保佑。”

一個月時間眨眼而過,佛皇曆三年四月二十六日,韓丹登基以來的,大燕始佛朝的第一屆科舉殿試開始了。這一日寅時有資格參與殿試的三百五十二名貢士在貢院集中,由禮部官員統一帶到皇城門口,經守城禁軍檢查驗身後,由宮中太監帶領前往平日裡上朝所在的光明殿。

光明殿,韓丹已是端坐在龍椅上,下面本是羣臣站立之處已是擺放了整齊的桌椅,用於參加殿試的士子所用。上書房的各位輔政和專政大臣,及禮部與吏部主官共同組成了此次殿試的監考官。殿試的題目就放在韓丹面前的御桌上,是他剛纔擬定的:論吏治的沿襲與改革之於守土有責,無人知道題目的內容。

卯時,參與殿試的士子在太監的帶領下依次走進了光明殿,旁邊有太監喝道:“衆考生拜見皇上。”,各位得中的貢士立即跪拜在地齊聲高呼:“參見皇上。”,韓丹說道:“平身,各位士子請起。”,他示意徐光地可以開始殿試了。

徐光地隨即說道:“各位考生請坐下。”,有太監領着考生們按順序在位置上坐下,稍後,韓丹將考題遞于徐光地,後者雙手接過題目,並通報於各位考生,隨後接着道:“殿試開始。”,當即殿下的考生開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真是事關前途命運的時刻。

韓丹坐於龍椅上,觀望着大殿下的各位考生。只見有的士子衣着華麗,一看就是出身富貴家庭,就算不是士紳也是地主階層,而也有的考生看上去穿着樸素一般,可能是平民百姓之家。有的是長得一表人才,有的是面目平凡,也有面相醜陋者。

另外,他還發現了一個比較特殊的人,此人年約二十左右,身上的衣服可謂十分寒酸,因爲其他人就算衣着樸素,至少沒有破損縫補,可他的身上這件,可以看出是破了好幾個大洞不斷縫補過的,但還算乾淨,已是洗得發白了,感覺像是幾塊不同的布料縫製在一起組成的一樣。

其人面目還算是清秀,濃眉大眼,只是身材有些瘦弱,應該是營養不良所致吧,神情沉着,下筆穩定,書寫勻速,不像有的人或是神采飛揚,或是愁眉苦臉,甚至還有咬着筆桿在沉思的,他似是胸有韜略,直抒不停。韓丹觀其氣度不凡,到是一個人才,但還需最後看其所答題的內容才知道。

光明殿中,時間不斷流逝。殿試的時間沒有具體規定到幾個時辰之內,只要是當日之內交卷就可以。有的士子交卷比較早,有的答題比較慢,邊書寫邊思考着,慢慢的,華燈初上,自有太監點上了蠟燭,韓丹讓海公公多點上幾支,讓殿內更明亮一些,以便還在作答的士子看得更清楚。

戌時,還有幾個考生仍在作答,韓丹關注的那位衣着寒酸的士子也在其中,他坐在龍椅上耐心的等待着,沒有讓人去追他們趕緊答題交卷,以免影響他們的發揮。

旁邊的大臣,太監見着連皇上都在耐心等着,也都是安靜的站着沒有出聲。直到亥時,所有的士子才答完題交了卷,有太監領着剩餘的士子離去了,而大臣們則是將所有的答題都收攏了起來。

韓丹對徐光地道:“這些試卷先由你們評閱篩選後,再報於朕審定。各位臣工,辛苦了。”,徐光地與其餘上書房大臣及禮部和吏部主官皆是跪地接旨:“臣等遵旨,爲陛下解憂,爲朝廷選人才,實屬臣等本份。”,隨後,韓丹起身回了後宮。這次的殿試就宣告結束了,只待下月就發榜通傳排名錄取結果。

這晚,韓丹去了宋玉倩那裡,因爲婉君,蝶衣和眉韻又懷孕了,而湘含玉也是有孕在身。他感覺宋玉倩帶給他有些熟悉的感覺,同時也感覺她入宮的目的不一樣,具體有什麼卻是不清楚,他想觀察一下,或者等她主動說出來。

海公公已是提前派了小太監去通傳了,宋玉倩已是等待在寢宮外,只見她款款上前來,施禮道:“參見陛下。”,韓丹回道:“起來吧,無需多禮,天涼了,快進去吧。”,隨即與宋玉倩走了進去,今晚的宋玉倩似乎特別情動…

第二日,韓丹沒有讓太監通傳,臨時去看望賢皇貴妃,眉韻在他的心中掛念得始終要多一些,卻是意料之外的看見宋玉倩竟然在這裡,而且還聊的十分開心。見皇上突然過來了,二女都是有些驚訝,因爲沒有得到宮女的通報,眉韻和宋玉倩都是起身施禮,韓丹伸手扶住眉韻道:“都免禮吧,眉韻,你慢一點,不用行禮了,快坐下吧。”,韓丹扶着眉韻坐了下去,看着宋玉倩笑道:“沒有想到玉倩也在這裡啊?”,他看着兩人有些相似的相貌和身材,才明白爲何有那麼一絲熟悉的感覺,他的心中似乎有了一些恍然,看着二人,他想起了胡秋月和胡春月兩姐妹。

宋玉倩低着頭,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開口,眉韻見此,則笑着拉着宋玉倩的手道:“陛下,請恕罪,倩兒,是臣妾妹妹的女兒,今年已有二十八歲了。當日選秀女時,我就有所懷疑,只是多年不見她了,不敢確認而已,最近和她見了幾面,聊了幾次,才確認了。臣妾的妹妹要小臣妾十歲,自幼就嫁去了吳州本地的大戶,所以見面的次數不多。”,韓丹聞言點頭:“朕又沒有怪罪你,朕初見玉倩時,總覺得有一絲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原來是這麼回事。現在好了,你們可謂也是團聚了,朕也會對你們好的。”,宋玉倩此時也是回道:“臣妾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裡見着大姨,心裡十分開心。”,說着,她看了眉韻一眼,有些羞澀,眉韻則對她笑了下,握住她的手,以示鼓勵。

接着,眉韻對韓丹道:“陛下,還請儘快派高手營救臣妾的妹妹一家。”,韓丹聞言驚訝道:“這是怎麼回事?”,旁邊的宋玉倩此時卻是落淚不止,眉韻嘆道:“皇上,臣妾的妹夫是當地大戶,素有慈悲之心,樂善好施。有一年冬日,去郊外寺廟拜陛下的佛像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一位重傷的路人,帶回了家中治療。哪知此人是一個江湖上的獨行大盜,看上臣妾妹夫家的錢財,又貪圖玉倩的美色,不斷威逼,但因忌憚臣妾妹夫在當地的名聲和救命之恩,又因當地的人都已是認識了他,不敢強行動手。恰好皇上下旨挑選秀女,無奈之下就將玉倩送入了宮中。現在臣妾怕他發怒行兇,還請陛下出手救下臣妾的妹妹一家。”。

宋玉倩也是跪倒在地哭道:“請皇上救救臣妾的孃親吧,臣妾爲奴爲婢,做什麼都願意。”,韓丹將宋玉倩扶了起來道:“快起來,你即已是朕的妃子,你的親人就是朕的親人,放心吧,朕自會營救的。”,他隨即吩咐道:“海公公。”,海公公急忙躬身小跑了進來跪道:“陛下,奴婢在。”,韓丹說道:“你馬上去請陳護法安排地藏司的高手前往吳州營救賢皇貴妃的妹妹一家。”,又將詳細的地址和人員情況告訴了他,海公公立即接旨,去向陳左護法傳皇上的旨意去了。韓丹陪了眉韻和宋玉倩一下午,溫情的安慰她們,讓她們不要擔心了,多則半月就有消息傳來。

時間來到了五月,二日這天,上書房將初步評選出的殿試文章呈報於皇上審定。養心殿內,韓丹把每一份答卷都仔細的閱覽了一遍,並與上書房擬定出的三甲名單看了一下,結果這些輔政及專政大臣還是比較公正的,初步擬定出的一甲的名單,即狀元,榜眼及探花與他心中選出的文章是一樣的。他想了想,讓海公公將徐光地傳來,一會兒功夫,徐光地過來了,跪地拜道:“參見皇上,不知陛下有何吩咐?”,韓丹道:“徐輔政大人,快平身吧。”。

待徐光地起來後,他接着道:“這次的殿試效果很好,你們也評選的很公正,不錯。那位寒酸士子,就是衣服打補丁的,他的是哪一份?”,徐光地對着一甲的名單說道:“陛下,此人才學極佳,臣等不敢埋沒。”,韓丹點了點頭道:“此篇文章確實不錯,你等如何評價?”,徐光地回道:“皇上,此人的見識非凡,學識也是深厚,可繼承祖制也可創新,是個大才,可爲狀元。”,韓丹聞言道:“不錯,可以,就按這個名次發榜吧。”,徐光地道:“臣遵旨”。

接着就聽皇上繼續說道:“另外,朕打算成立一個秘書監,設在上書房下,平日隨朕行走,負責居中聯繫,傳達奏摺。並可擬定旨意,即朕口述,由秘書監代筆,朕覈定後下發。負責一系列文書工作。你領上書房議定一個詳呈。”,“臣遵旨”,徐光地跪地接旨道,他心裡明白這是分上書房的權利,起制衡作用,必是心腹之人擔任。他及上書房都不能拒絕,即是爲臣之道,也是避免皇上的猜疑。

五月十日,殿試的結果出來了,朝廷於貢院門口放榜,一時之間,衆多士子云集,都是翹首以望。讓衆人吃驚的是榜首之人,殿試的魁首,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此人是誰?住在何地?

榜單第一位,赫然寫着的就是:狀元,董不易。

正是:平生布衣無人知,一朝得中天下知。

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六章 易筋經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二章 離京
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六章 易筋經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二章 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