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

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

佛皇曆三十年六月中旬,大皇子陽郡王攜西域都護府都督魚俱羅率二十萬大軍,其中含騎兵十萬,直奔西域而去。

而新任的藏州都護府都督關羽及二皇子恩郡王則是暫留京城,爲了提升士卒的戰力,加強軍隊的協同作戰指揮,關羽徑直前往城外軍營接收二十萬兵馬,進行先期的整頓訓練。

皇宮中,這一個多月以來,伽藍尊者與韓丹的武道和佛理的交流,讓他越發的感覺在武道上以及對天地大道的理解越發深刻透徹了。不時有所頓悟,對武道修爲的提升十分有益,對於佛法的接受也是越來越主動,自身的佛理提升也是極快,特別是將佛法與喇嘛教的一些理論相融,更是對自身所學的武道有了新的看法。

期間,韓丹也將自己整理的佛道經典《始佛金剛經》,《始佛慈悲心經》,《始佛輪迴渡人經》,《始佛秘傳金剛拳經》,《始佛秘傳易筋經》,《始佛秘傳鍛骨術》等佛法及武道等詳細講解給了伽藍尊者聽,這也是韓丹有意傳授給他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令他不知不覺中也是逐漸接受了佛教的理論,最後韓丹還親手撰寫了一整套佛教以及始佛秘傳武道功法給了伽藍尊者一份,後者也是誠心接受,對佛教的認同大大提升。

這日,經過一段時間的佛法薰陶後,韓丹見伽藍尊者對佛教的一切已是大感興趣,有了極大的認同感,遂道:“大師,大道無形,變化無窮,世間萬物皆可爲道,道之法又是相通的。佛也是大道的一種體現,是一種顯化。朕希望大師可以將佛法融合喇嘛教義,在西域廣泛傳播,並宣揚佛法,普渡衆生。”。

伽藍尊者豎起單掌尊敬回道:“始佛之願,固所願也,敢不相從。”,如今,不知不覺之中,伽藍尊者則是按佛教的稱呼尊稱韓丹爲始佛了,寓意佛之始,也學會了韓丹的佛之手勢,這是潛移默化的。

伽藍尊者繼續道:“奏稟始佛,我準備將喇嘛教併入佛教,改名爲佛教密宗,爲佛教分之。望始佛帝恩准。”,還沒等韓丹主動說出來,伽藍尊者就很上進的提出了加入佛教的請求,看來這一個多月的薰陶和洗腦也沒有白費啊。

韓丹故作沉思狀,稍後便道:“佛包容萬物,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人人可成佛,萬佛可歸宗,你即願意入佛教,朕焉有不同意之理。”,韓丹接着道:“朕賜你羅漢果位,封傳法羅漢,負責佛法西傳的教務,逐步覆蓋西域及吐蕃,並延伸之極西之地。可掌密宗。”,韓丹同意了伽藍尊者的並教請求,提出了佛法西傳的初步想法。伽藍尊者也接受了韓丹的提議,執佛禮,遵始佛帝號令。

既然是加入了佛教,韓丹隨即命海公公將佛教左右二位護法陳老和伊老,以及降龍羅漢燕一,伏虎羅漢,持威羅漢李定軍宣到養心殿,讓伽藍尊者和他們認識一下。

半盞茶時間,陳老,伊老等武聖強者就是來到了養心殿。“參加陛下”,衆人向韓丹叩拜道,隨即韓丹向雙方介紹彼此。

他首先將伽藍尊者介紹給大家,道:“兩位護法,各位羅漢,這是西域喇嘛教的伽藍尊者,武聖中期強者,現已併入佛教,喇嘛教改名爲佛教密宗,弘揚佛法。朕封伽藍尊者爲傳法羅漢,掌密宗之事,負責佛法在西域和吐蕃的普及,並向極西之地傳播。”,待衆人見過傳法羅漢後。

韓丹指着陳老和伊老爲伽藍尊者說道:“大師,這位是佛教左護法陳進南,這一位是佛教右護法伊士力,俱是武聖後期修爲。”,他又接着介紹道:“這三位分別是降龍羅漢燕一,伏虎羅漢成真,持威羅漢李定軍。另外,還有長眉羅漢燕赤霞和護國大都督高進,俱是武聖初期強者,如今此二人,長眉鎮守於外北涼州,高進則是鎮守於外北蒙州,分別處理極西和極北之地的事務。”。隨後,雙方再次以佛禮相見。

傳法羅漢伽藍尊者見到佛教有這麼多武聖強者,感到十分震驚。特別是兩位護法皆有武聖後期境界,可謂大能了,這等實力卻是冠絕天下了,沒有一個勢力能相比的。

伽藍見過衆人後,對韓丹道:“我佛門如今有此實力,定能在始佛帝的帶領下位列當世絕巔,長盛不衰。”。

韓丹聞言道:“事物都是處於變化和發展中的,衆位切記不可滿足於現在,不前進就會退後,好比逆水行舟。既要精研佛理,又要弘揚佛法,引導世人,讓世人以佛的理念作爲行爲準則,這就叫做以理論聯繫實踐,讓人們學以致用。

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武道修爲,傳道也需護道,沒有強絕的實力,你怎麼能去說服別人,又怎麼能維護自己的道統?佛講究衆生平等,大奸大惡之人,誠心向佛,也可放下屠刀。可沒有壓服他的實力,又怎麼能讓他放下屠刀?轉投佛教呢?這就是所謂的伏魔手段,弘揚佛法亦需要護衛佛教的本事。”。

衆人都是恭敬的聆聽陛下的聖訓,剛纔因傳法羅漢伽藍的一席話,而有些自得的心緒瞬間被掐滅了,都覺得始佛帝所言十分有禪理,堅定了深研佛法,提升武道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了向佛之心。

其實,韓丹看着濟濟一堂的佛教武聖高手,也是心懷大慰啊。想當初他的隊伍可謂是零丁洋一樣,大小人物才兩三個,手下最強也纔是武宗高手。如今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手之間即可蓋壓天下,但還不能自滿啊,自己還沒有成長到世間無敵的地步,盲目會使人失去方向,容易翻船的。

韓丹想了一下,對着衆人道:“不知各位對武學之道的有何見解?”,衆人之中修爲最是高深的佛教左護法陳進南陳老道:“回陛下,這武道相傳乃人類先祖所創。分練皮,練筋,練骨,練髓,練血,練竅”,其餘幾人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這都是武道常識。

陳進南接着道:“可這世間能見到的至多也就是練髓境界的武聖強者,至於練血境界的武祖則是無人能見着,更別說是人仙這等存在了。關於如何練血無人能知,世間也無此修煉秘籍存在。傳說武祖已是突破人類的壽命限制了,更有很多不可預知的能力,但也無人能瞭解具體,畢竟沒有人見過。”,衆人也是對武祖的境界充滿了嚮往,但也沒有了解的途徑。

傳法羅漢伽藍尊者此時也說道:“武祖境界確實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境界,但又是一個令人絕望無法企及的境界。我的師尊喇嘛子就是因爲無法突破到武祖層次,修爲不得存進,壽元耗盡而死。我聽我師尊說過,這武祖關鍵是在祖字上,可具體是怎麼回事,又是有何玄機卻是不知了。正要請教始佛帝爲我等講解一下這武祖之境界”。

其餘幾人皆是望向了韓丹,韓丹見此搖了搖頭說道,“現在暫時不是時候,還不可說,說了對你們沒有好處。你們切不可好高騖遠,待你們修至武聖圓滿後,朕自會告訴你們的。”,衆人聞言只得按捺住自己的好奇,不再談論這個話題,繼續討論佛法。

其實,韓丹沒有爲大家講解武祖的修煉境界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這些人還沒有把武聖境界修煉圓滿,提前告訴他們武祖的修煉之法和境界感悟,對他們沒有好處。要知道修爲根基越紮實,才能走的更遠,而境界的感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說出來,對於他們今後對武祖之境的感悟也會造成干擾。還是讓他們專心打磨武聖境界吧。

二是韓丹自己都還沒有修煉到武祖之境,對於武祖境界的一些奧妙和神通還不甚瞭解,也無法向他們闡述其中的武道之理。他準備修煉到武祖境界後,才爲他們講解,即可以更清楚的訴說相關玄妙,也可以稍微向他們展示一下武祖的能力,讓大家有個更加直觀的體驗。

並且可以加深他們的敬畏之心,對韓丹更加的信奉,提高信仰的深度和厚度,韓丹既然要傳下佛教,讓人信仰他,那麼就要有護道的能力和壓服一切的實力。而且卻是修爲高深的強者,提供的信仰之力更是越加醇厚。

同時,爲他們講解武道,也算是講法了,他準備條件成熟時,會定期舉行佛法及武道的開壇傳法大會,正是所謂開卷有益嘛,可以擴大佛教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和強者加入佛教。

隨後,韓丹又和傳法羅漢伽藍尊者商量了一下佛教西傳的問題。希望他過段時間就能回去落實宣揚佛法的事宜,並在適當的時候照顧一下平定西域的事,主要是擔心大皇子陽郡王的安全問題。

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十一章 歲末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
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十二章 離京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十一章 歲末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