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

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

英呂布率十萬鎮北騎兵與兩萬投向朝廷的匈奴騎兵於深夜直襲呼和浩特而去。至於這兩萬投誠的匈奴騎兵,被英呂布命爲興仁軍。

兵貴神速。爲體現突襲的作用,出其不意擊破匈奴營帳。英呂布命令李存孝率三萬輕騎,每人雙馬,不必憐惜馬力,以最快速度奔襲敵軍大營。

李存孝立即領命,帶領三萬騎兵極速而去。爲立首功,他要求戰馬不必惜力,有疲態時立刻換乘馬匹,甚至是讓士卒在馬背上睡覺休息,好在大燕的騎兵訓練多年,長期在馬背上鍛鍊,馬術精良,已是適應了在馬匹上休息而不掉落下來。

丑時,李存孝及三萬先鋒急行軍終是趕至呼和浩特。沒有過多的耽擱,他一揮手而下,數百精銳的士卒,手提弓箭,是弓已開,箭已上弦,揹負長刀,矯健衝向匈奴大營門口。這些人都是射術精良,勇力過人之士,“嗖,嗖”夜空中傳來箭矢的破空聲,還不待寨門上的守夜兵士反應過來,就被射中喉嚨而死。

很快,寨門被打開,拒馬欄被移開,這一切行動簡直迅疾如雷。做完這一切後,這一羣士兵則是衝入營地,四處放火,並襲殺守夜巡邏的匈奴軍士。而李存孝一馬當先,手提馬槊,衝入寨門,順手一挑,天生神力的他,手中重達百斤的馬槊只一擊就將寨門徹底打碎了,形成偌大的缺口,身後三萬鐵騎如洪水泄閘般,暢通無阻的快速通過破碎的大門口,涌入兵營。

衝入營地的同時,大燕騎兵手持弓箭一陣齊射,一排排箭雨劃過夜色,射中周圍的帳篷。這些箭枝都是箭頭上了油,被點着的火箭,瞬間就將射中的一切點燃了,匈奴人的營帳頓時陷入了一片火海。更有糧草被點燃起了大火。

李存孝似是一道閃電,帶着親衛挑開一座座營帳,將熟睡的或是驚醒的匈奴士兵殺死砍翻倒地。匈奴軍營是一陣大亂,有人衝出帳篷,有人到處救火,有人大聲呼喝,也有人翻身上了戰馬,手挽彎刀,衝殺向了鎮北軍。只是始於慌亂,各自爲戰,無法形成有效的阻擊,紛紛被擊潰,被圍殺。匈奴紮營分爲前中後營,就是爲預防被突襲而造成全軍被亂軍所衝散,從而不戰自敗,這匈奴人中也並不是沒有知兵之人。此刻前營已是一片混亂了,匈奴士卒不是睡夢中被大火燒死,就是被鎮北騎兵砍殺殲滅。

前營的混亂,很快就被匈奴的中軍大營所察覺。灰狼第一時間傳令前營各統兵將領原地集合士卒,下級向上級靠攏,阻擊來襲敵軍。同時,命中軍大營騎兵開始集齊,準備反擊。這個灰狼看來還是挺有統兵才能的,不是酒囊飯袋之類,至少比兵敗被擊殺的烏託強上一大截。

李存孝也知道時機難得,稍縱即逝。而自己也只有三萬騎兵,兵力不足,必須製造更大的混亂,殺傷更多的匈奴士卒,爲後續軍隊拖延時間,並擴大戰機。他命五千騎兵繼續四處放火,襲殺有組織的反抗力量,不得讓匈奴騎兵形成合力,從混亂中反應過來。

他則率領餘下的二萬五千騎兵衝殺向匈奴的中軍大營,同時,命親衛放響箭,爲後面鎮北將軍英呂布所率的大軍發送信號。李存孝真是天生的猛將,一杆馬槊在手,策馬衝殺間,勇不可擋,所遇無一合之敵,率軍直殺向匈奴中軍大營。此時,中軍處,灰狼已是集齊了五萬騎兵,正是在反殺向前營。兩軍與陣前相遇,二話不說,咬牙拼殺在了一起,刀來槍刺,互不相讓,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時有大燕的騎兵被砍殺下馬,也有匈奴士卒被槍刺穿背部挑落地上。

雙方好一場血戰,廝殺在了一起,匈奴人佔據着人多的優勢,而大燕騎兵則是士氣高漲,加之統兵大將李存孝乃有萬夫不可擋之資,勇力非凡,衆將士跟隨着他衝陣,如入無人之地,但隨着聚集的匈奴士卒越來越多,戰局十分焦灼。有匈奴將領瞧見戰陣之中李存孝十分兇猛,麾下的士卒都不是對手,被他一擊就殺,凡他所過之處,匈奴騎兵皆是退避三舍。

有自持勇力者,看不下去,策馬衝殺而來。只見一高大壯漢,手舞彎刀,將攔路的幾個大燕騎兵一刀斬落馬下,眨眼就到李存孝眼前,一刀劈來,空中傳來陣陣刀鳴聲。而李存孝而頭也不回,聽風辨位,手中馬槊一架,就將彎刀擊飛,再順勢下壓,擊在來者頸項間,就將這個大漢梟首,手中的彎刀再也無法下落分毫,在其摔落下馬之前,他就已殺向了其餘的匈奴軍陣中了。之後,接連有匈奴中的勇將前來迎戰,皆是不及一合,就被李存孝所擊殺。

戰至此時,兩股大軍已是碰撞出無數鮮血,恰如兩重海浪對撞濺出大量水花。至卯時,五個時辰間,雙方早就戰得熱血沸騰,忘乎所以,只管往前拼殺,現今跟在李存孝身後的只有一萬五千騎兵了,而匈奴戰死者卻有二萬多了,還不包括前營被襲擊殺死的匈奴軍士。李存孝似有使不完的力氣,死在他手上的敵人就不計其數。前營的五千鎮北騎兵也是到處縱火,將亂兵不斷趕往中營,隨後,這五千鐵騎也是重新加入了李存孝的麾下,與匈奴中軍極力拼殺。

而此刻,距離呼和浩特匈奴大營二十里之處,鎮北將軍英呂布正率領七萬鎮北騎兵和兩萬興仁軍快馬加鞭追趕而來。突然只聽空中“砰”的一聲,只見一朵火花閃耀半空,英呂布知道那是李存孝已經衝入了匈奴營帳,正在血戰,於是立刻下令,全軍出擊。只聽馬蹄聲大作,此時也沒必要遮蔽行蹤了,整隻大軍以最快的速度衝向了前方的匈奴大營。

半柱香時間過後,就在李存孝率軍奮力拼殺之際,英呂布的大軍終是趕到了。大軍直往傳來廝殺聲的中營衝去,英呂布是一馬當先,手中方天畫戟一劃而過,只見前方的匈奴騎兵是如水波被分開,無人能阻擋半刻,人頭滾滾落地,血花處處綻放。

片刻後,英呂布和李存孝兩軍終是匯合一處共同擊殺向灰狼所率之軍。此時,灰狼已是集齊了中營和後營之兵以及潰敗的前營之兵,計有十一萬軍士,與英呂布率領的十三萬大燕騎兵衝殺在了一起。

秦瓊是和李存孝一個級別的猛將,雙鐗揮動間,無一合之將,紛紛滾落馬下。他與李存孝一左一右仿若兩把尖刀,將前方的匈奴騎兵撕的粉碎。而英呂布就是最鋒利的那個刀尖,整隻鎮北大軍就好似一把三尖兩刃刀將所遇到的匈奴抵抗力量全部擊垮砸碎。

不知不覺,天邊已是大亮,空中瀰漫着血腥味,這場大戰直殺得血流成河。就連灰狼也是帶兵衝陣,然而他所遇到卻是三個絕世猛將的轟擊,一會兒被秦瓊的雙鐗擊得策馬後退,一會兒被李存孝殺的身邊親兵所剩無幾,要麼就是被英呂布一擊打中手裡的兵刃,吐血後退。要不是他本身就有武宗中期修爲,身邊的大將士卒衆多,不要命的替他擋槍,早就不知死了多少回了。一會兒又見秦瓊和李存孝分頭衝殺人數集齊最多之處,將大羣的聚集的匈奴騎兵衝散殲滅,使之無法形成強力的阻擊抵抗力量。

這邊大戰,直至殺到午時,匈奴騎兵已是顯露出了疲態,漸漸抵擋不住了。灰狼身邊的心腹大將也是不斷勸說,力圖讓他率兵先行撤退,不要白白損耗自己和士卒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灰狼也知道無法抵擋,遂令全軍撤退,並派人斷後。

英呂布發現匈奴抵抗的力量有所減弱,又發現中軍的大旗在後撤,明白過來敵軍大將是準備跑路了。隨令張須陀率軍抵住眼前的斷後之兵,他則率秦瓊一起追擊灰狼部。這一逃跑一追擊,又是數個時辰過去,而灰狼則是不斷留下兵馬斷後,皆是被剿滅。最後灰狼身邊已是隻有數萬兵馬相隨了,英呂布一縱身下汗血寶馬,率領麾下士卒直殺向灰狼。半柱香時間,已是追上了灰狼,灰狼見無法拜託追兵,一咬牙,反身殺向英呂布。可惜實力差距太大,戰不過一回合,就被英呂布一戟掃落手中長槍,手腕一轉,方天畫戟斜撩而上,削平了脖頸,端下了腦袋,直至英呂布殺滅了餘下的匈奴騎兵,灰狼的殘軀方纔摔落馬下去了。

至此,這場持續一夜一日的呼和浩特血戰結束了。天狼教南下的大軍基本被消滅了,南下的十五萬匈奴騎兵,除了三萬投降被俘虜的士卒以外,其餘皆是被剿滅了。英呂布隨即命人打掃戰場,並令俘虜的三萬匈奴軍士在呼和浩特修建軍鎮。同時他立即將戰情結果擬本奏報京城陛下。

十二月初,京城,韓丹收到英呂布的奏報,呼和浩特大捷,殲滅十二萬匈奴騎兵,俘虜三萬,目前,正在加緊修建軍鎮。韓丹聽後,十分高興,回旨英呂布,大力嘉獎他,看了一眼草原地形圖,命他進軍包頭,在包頭修建軍鎮,與呼和浩特軍鎮形成犄角,互爲呼應。包頭位於呼和浩特西北位置,兩地相距百里,也是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必要設立軍鎮。同時,他令英呂布要與劉北進主動聯繫,並通傳了劉北進,需加大對呼和浩特和包頭的軍鎮建設進程。

韓丹看着牆上的草原和大燕的地圖,用筆將賀蘭山,烏海,呼和浩特至赤峰和巴林連作一線,可以明確看見草原的近四分之一已在大燕的掌控之中。遲早會將諾大的草原納入朝廷的版圖之中。

正是:呼和血戰一日後,草原鼎立三支柱。

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章 易筋經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
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二章 離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章 易筋經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三章 冀州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