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

文會,大都是文人墨客飲酒作詩,或者是切磋學問的聚會。不過曹憲舉辦文會的目的,卻是爲了考覈年輕學子,提攜後進俊彥。故而,曹憲宣佈開始後,衆人並不像普通文會那樣踊躍發言。再加上剛纔被金浩的事情震驚,大家反而正襟危坐,倒像是在學堂一般。

曹憲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是拘泥於形式的人。見衆人顯得很拘束,氣氛很不活躍,想了想對張煥招招手,張煥起身走上前去。

曹憲微笑道:“前日聽曹巖說起,你對茶之一道見解十分新穎,今日備下了茶具,可否讓我等見識一番?”

張煥也微笑道:“曹大夫有命,學生自然遵從。”

曹巖聽了,吩咐下人擺上了器具。張煥一看,雖然器物不全,不過也勉強可用了。因此時喝茶,都是把茶葉碾碎了,製作成茶團。張煥特意交代了,今日取來的是散的碧螺春。

張煥令人用上好木炭燒起了小火爐,又命人就近去山泉汲水。藉此空閒,將那日和曹巖來階所說的茶道,再次娓娓道來。張煥今日依舊一身白色儒衫,一臉淡然微笑,舉手投足間頗有名士風采。

不久,兩名僕人取來了山泉水,在火爐上迅速燒開了。張煥取了幾隻精緻的茶杯,又取了一瓢滾水。水稍稍涼下來後,倒入茶杯後,不久又將水倒掉。

“此謂‘燙杯’,乃是爲了讓茶葉的清香更好地發揮。”

隨後張煥取了茶葉,卻放入了半塊竹根雕刻的小葫蘆中,那小葫蘆大頭挖了個小洞,蒙了一層均勻的紗布。張煥將水倒入,沖洗了一遍茶葉,這纔將茶葉放入杯中,加上了滾水。不一會,茶葉緩緩下沉。張煥見這杯茶捧給了曹憲,又如法炮製了幾杯分給來躍等人。

幾人端起杯子,見這杯碧螺春頗有雪花飛舞,葉底成朵之意,看一眼已經心曠神怡,齊聲讚歎。

曹憲先品了一口,輕聲讚歎:“齒頰留香,餘味無窮啊!果然比那煮茶好了許多。”

來躍等人也相繼飲了,各自贊嘆不已。

曹憲笑道:“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叔珩啊,人也不算太多,給大家一人品嚐一杯吧。”

張煥答應了,換了茶甌,依法泡了一壺茶,給衆人分了下去。衆人一來稀奇,二來這茶確實比煮茶好喝,一杯下肚,就有人過來討要第二杯,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曹憲見氣氛活躍,捻鬚微笑,朗聲道:“諸位喝了好茶,也要做出好詩才是啊!今日不妨先以茶爲題,做幾首詩詞如何啊?”

衆人聞聽,都安靜下來,回了自己座位思考起來。

曹憲微笑品茶,眼光卻一直留意着曹巖,來階和張煥這幾人。曹巖和來階還在沉思,張煥已經提起筆,下筆如風。

‘瀟灑薦冰盤,滿座暗驚茶香。久後一般風味,問幾人得知?草堂飲散已歸來,清潤轉更惜。留取酒醒時刻,助茗甌春色’。

這次張煥再不藏拙,所用字體乃是瘦金體。洗完後輕輕吹乾墨跡,起身捧着放於曹憲案几上。

曹憲一眼先看見那字體,已經吃了一驚。這字體鐵鉤銀劃,瘦直挺拔,如同刀砍劍刺一般,前所未見。

“這字體,從何而來?”曹憲一臉驚訝,來躍等人也都湊了過來觀看。

“學生家貧,買不起紙張,無奈之下用蕉葉等物練字。蕉葉滑潤,因此不得不加大力氣書寫。久而久之,就練成了這筆書法。”

曹憲嘆口氣,這書法看的出來已頗具神韻,顯然是習練多日了。這張煥,真是讓人驚喜良多啊!

欣賞了一番書法,曹憲等人才開始看內容。一看竟然又是詞,而且意境也很不錯。

趙夫子看完後,微微搖頭:“張煥,這詞畢竟是小令,還是多在律詩上下功夫纔是啊!”

張煥點頭稱了謝,卻不贊同:“夫子此言,學生有些不同看法,還望夫子不要見怪。”

趙夫子眉毛一軒:“說來聽聽。”

“學生認爲,不管是詩還是詞,都是一種文學形式罷了,都是用來表達某種事物內涵,或者某種感情的。既然如此,只要準確表達出了內涵,什麼格式就不重要了吧?”

張煥這話也是他的心裡話。詞,始終是要大放異彩的。既然如此,自己不妨將它先推廣開來。一來提前讓詞進入主流文化,二來自己也有私心,想博個大好名聲。

張煥這幾日思考良多,這次金浩暗下黑手,依仗的自然是身份。金浩是縣尉之子,而張煥只是個窮士子。若非自己運氣不錯,又靠廟會名聲鵲起,得到曹憲幫助,只怕死了也就白死了。

張煥以前自己總想着,搏個名聲,藉此中個舉,然後娶幾個情投意合的美女混日子過。這件事也讓他幡然醒悟過來,這次金浩只是個縣尉之子,就敢下黑手,下次再來一個官階高點的,自己如何抵擋?遠的不說,漕運使候思齊,就是必須要面對的。

這個時代,名聲往往比官職還重要。自己名氣越大,得到的助力越多,對手也不敢輕易下黑手。鑑於此,張煥決定將詩詞之爭鬧大點,引起天下皆知。而且自己也有把握,將‘詞’全面推廣,達到和‘詩’對等的地位。

張煥深知詞的發展歷史,知道如此一來,自己必然成爲文壇大家。再加上那手瘦金體書法,將來成爲文壇宗師也未可知。即使不做官,想必也沒人敢輕易動自己。

可以說,此時的張煥,說白了就是胸無大志,只求小富即安。至於後來,事情的發展卻不隨張煥的意思,因此不得不捲入紛爭,甚至牽動天下風雲,卻不是他此刻可以預料的。

曹憲將他這幾句話仔細一想,還真是那麼回事。不管是詩、還是詞、賦,都是表達事物內涵或者某種感情的,只是格式不同罷了。曹憲本來已經敏銳的感覺到了詞的作用,這下心裡更是肯定了許多。

笑了笑,曹憲問道:“你們怎麼看?”

趙夫子遇見學問問題,就有些傻氣,也不顧尊卑,搶先道:“陸平原曾說過‘詩緣情而綺靡’。詞,卻大都表達相思之意,難等大雅之堂啊!”

趙夫子所說的陸平原就是西晉大文學家,大書法家陸機。陸機這話的意思是說,詩用來表達主觀情緒,因此華麗而細膩。此時的詞,也確實都是表達一些男女愛情,就連張煥那幾首詞,也都是如此。因此,趙夫子才重詩而輕詞。

來躍和王鈺也都點點頭,很是贊同趙夫子所說。

張煥再次搖搖頭:“學生不敢苟同趙夫子所言。學生願意作幾首詞,證明詞和詩一樣,也能華麗細膩而且豪邁大氣。”

曹憲還是笑了笑:“既然如此,我們拭目以待。”

張煥回了座位,一邊思索一邊磨墨。妙玉一直沒說話,這時上前接替他磨墨,兩人相視一笑。曹憲見了,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張煥也沒思索太久,就開始書寫起來。妙玉在邊上,看得真真切切,一雙妙目滿是讚賞和情意。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首破陣子,就連張煥這樣清淡的性格看了,都有些熱血澎湃,更別說曹憲等人了。曹憲讀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時,心胸澎湃不已。自己歷經兩朝,都深得皇帝看重,如今退隱江都,雖然兩鬢斑白,也算是功成名就,了無遺憾了。這首臨江仙,慷慨悲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同時又給人一種心境淡泊寧靜,淡然看待成敗的寓意。

“好!好!好!叔珩大才,老夫都自嘆不如啊!這詞之一道,自今天起,必然名揚天下,再不復‘詩餘小令’之名了!”

曹憲連聲陳贊,來躍幾人也是一臉驚詫讚歎,使得衆學子十分驚訝,都停了手上的筆,看了過來。

曹憲哈哈一笑,對妙玉說道:“妙玉姑娘,請把這兩首詞配了樂唱出來吧。”

這破陣子,本來就出自《秦王破陣樂》。妙玉十分熟悉樂曲,稍微一思考,抱起琵琶調試了幾下,就輕彈起來。琵琶聲初始清脆,有如珠走玉盤,忽而音調一高,有如疾風驟雨,撲面而來。妙玉清越的歌聲響起時,琵琶聲再次轉爲高昂,有如飛石擊碎池水,又如千軍萬馬齊舉刀槍廝殺一般,令人胸中熱血沸騰,恨不能即刻上馬殺敵!

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妙玉的聲音也帶了一絲悲愴。曲終之時,妙玉微微一聲嘆息,隨手在弦上一撥,聲音嫋嫋不息。

衆人中有懂樂理的,爲妙玉的琵琶技藝和歌聲讚歎的同時,也爲這首詞的慷慨激昂折服。不懂樂理的,更加留意這首詞,雖然大多數學子都不擅長作詞,不過也被這首詞的深深吸引。

曹憲首先鼓起掌來,衆人回過神來也都鼓掌讚賞。趙夫子雖然迂腐了點,卻也是正直君子,見到這兩首詞,已經改變了心意。這時也起身鼓掌,一臉微笑。

曹巖嘆口氣:“來兄,以後有叔珩在,我等怕是隻能爭奪第二了。”

來階點點頭,一臉同感。

張煥取了杯茶,過去遞給了妙玉。妙玉微微一笑,接過來慢慢細品,心裡卻想着臨江仙如何配樂。

妙玉喝完茶,將琵琶給了錢蘭兒,自己拿過了蕭,嗚嗚的吹了一段。“蘭兒,這段樂曲記住了嗎?”

錢蘭兒點點頭:“記住了。姑娘讓我伴奏?”

妙玉點點頭,示意她試試。錢蘭兒經常和錢翼一起俗講,配樂是家常便飯,當下捧起蕭,吹奏了起來。妙玉見沒有問題,令她做好準備開始伴奏。

錢蘭兒簫聲起先有如江水,連綿不息,妙玉的歌聲比較雄厚。最後幾句時,簫聲轉爲一片空明,妙玉的歌聲也轉爲清亮,最終歸於寧靜。

這次不等曹憲帶頭,衆人都紛紛鼓掌叫好。張煥也沒想到錢蘭兒還有這本事,對她一笑以示鼓勵,錢蘭兒做個鬼臉,藏在妙玉身後。

曹憲壓了壓手,衆人逐漸安靜下來。

曹憲笑道:“諸位學子自問,可有超過張煥這兩首詞的?”

衆人齊聲嘆氣,搖頭不已。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即使超不過張煥,也必須給曹憲留個好印象。包括曹巖在內,大多數人都拿了作品,放到曹憲案几上。

曹憲對待學問十分嚴謹,雖然知道肯定沒人超過張煥,不過還是認認真真將這些詩看完。最後又和來躍幾人商議之後,選取了幾份出來當衆宣讀了。因剛纔曹憲要求了,以茶爲題,這幾首詩都差強人意得很。

曹憲也很不滿意,又另外命題,讓衆人再顯身手。還笑言道,張煥不許再做,以免衆人沒信心。張煥淡然一笑,回了座位和妙玉一起品茶閒話。

這次的詩作,成色比剛纔的好多了。最後選取時,曹巖,來階,張焰和王良飛的都入選了。還有另外一名寒門學子叫做趙良的,竟然力壓這幾人,詩作被曹憲評爲最佳。

曹憲點評完之後,除了來階王良飛是府學的學子,不需要縣學生徒名額之外,其他幾人連同張煥,都被人羨慕萬分。不出意外的話,這幾人今年縣學考試之後,鐵定是生徒。來年去長安,說不定就高中了,那時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時何等榮耀。

張煥一臉平靜,正在和妙玉小聲說着話。忽而感覺到一道目光,擡頭對着曹憲淡然一笑。

曹憲低聲和來躍說了幾句話,來躍一臉笑意頻頻點頭。

“張煥,老夫有意收你做入室弟子,你可願意啊?”

曹憲語氣清朗,一臉微笑。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七)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臨伏俟城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七)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臨伏俟城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