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

太監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幕大吃一驚,愣住一會兒,之後趕緊上前詢問緣由,說:“大家這是怎麼了?”皇上說:“君臣猶如負責,皇帝失去臣子就如同父親失去兒女怎麼能不難過呢?”一聽這話太監呆在了那裡,按說這樣的話太監也是經常聽到的,而且他也親眼目睹皇帝和一些大臣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只不過這個頡利可汗死了皇上會難過成這個樣子,實在是超出他的想象。看到太監吃驚的樣子,皇上一臉不悅。而太監是最會察言觀色的,一看這情形,立刻換上一副臉色。竟然也從自己的眼角擠出幾滴淚水,哽咽着說:“想不到皇上對竭力這樣一個人也是如此的長情,那些大臣們看到皇上的這件事情的表現,一定會非常感動吧!”說着他不停的擦着眼淚,皇上說:“你也不用在這裡難過了,告訴中書省,讓他們起草敕令,安排頡利的喪事。”太監說:“陛下這件事不需要政事堂的大臣們討論一下嗎?要是他們不理出一個章程,中書省怎麼起草敕令呢?”

皇上用拳頭輕輕的敲了敲自己的腦袋,說:“你說的沒錯,把這份奏本拿到政事堂,讓他們好好議一議,務必要拿出一個好的方案來操辦這次喪事,如果這件事情辦得好,我們就能夠得到草原百姓更多的支持,如果這件事情辦砸了,朝廷的威嚴就會受損。”太監拿着那一份奏章來到了政事堂,碰巧房喬和幾位大臣正在那裡議事,太監非常恭敬地用雙手把那一份奏本遞了上去,房喬站起來也用雙手接過那一份奏本,他下意識的意識到,這份奏本里所描述的這件事一定非同尋常。打開瞧了一遍,果然如此。於是把奏本給大家傳閱一遍,說:“這件大事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這件事絕不能出任何差池。”李靖說:“說到底,頡利可汗不過是一個亡國之君罷了,他死之後我覺得讓他入土爲安就足夠了,何必不惜浪費明才如此折騰呢?”

房喬笑着說:“朝廷之所以需要在操辦頡利可汗喪事這件事情上耗費心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看重的不是頡利可汗本人,而是草原上的百姓,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朝廷尊重他們的風俗,他們可以按照他們過去的習慣生活。只要他們願意與內地的百姓和睦相處,他們可以生活的更好。”李靖說:“在戰場上你死我活,下了戰場就稱兄道弟,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這件事情都不可能長久的延續下去?”房喬說:“一切都在變化當中,只要我們堅持不懈,說不定心願就會達成。如果放棄了,我們就會重蹈之前的覆轍,草原和內地的百姓之間就要不斷的衝突下去,那樣的話百姓就沒有辦法停止流血。”這個時候戴胄說:“言下之意是朝廷已經決定爲辦頡利可汗的喪事花很多錢嗎?”房喬說:“不,無論在何時何地節約都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戴胄說:“不打算花很多錢,還打算贏得人家的尊重,怎麼着我都覺得這件事不是很靠譜。”

房喬說:“隋煬帝繼位之後大工程一個接一個上馬,每一個都花費甚巨。他喜歡製造繁榮的幻覺,爲了裝點門面,不惜血本。他這樣做自有他的一套道理,只不過他從來沒有把百姓的生死當做一回事。你大概是擔心我們做的事情跟之前怎樣對做的一模一樣吧!”戴胄說:“真是不可思議,房先生能夠如此準確的猜到我的心思。”房喬說:“真正會當家的人不是從來不花錢,而是把每一分錢都用在點上,用在最合適的地方。我舉個例子,隋文帝在位的時候遇上了災年,他特意下旨也許百姓外出就食,不僅如此,他自己也離開大興前往洛陽。途中皇帝的鑾駕與百姓相遇,隋文帝流着眼淚給這些百姓讓道。目睹了這一幕的人都非常的感動,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隋朝倉庫裡的糧食陳陳相因。很多都已經腐爛了,隋文帝卻不願意拿出來賑濟災民。”

戴胄說:“我做戶部尚書可沒有到這個地步。”房喬說:“聰明的人花錢和愚蠢的人花錢是不一樣的,愚蠢的人花錢錢會越來越少,而聰明的人則不同,每一分錢都花在合適的地方,他會讓你的生活越來越順,以至於你的財富非但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侯君集不耐煩的說:“我有點想不明白了,我們虛弱的時候,草原上的人不斷南下洗劫我們的邊民,現如今我們強大了,不對他們進行報復就已經仁至義盡了,現如今卻打算用很高的規格按照他們的可汗,以此彰顯天可汗對草原百姓的憐愛之心。”儘管幾位廷臣之間發生了爭執,可最後還是擬定了一個章程交給了中書省。不久之後,中書省已經把敕令起草完畢,到了門下省之後,皇上說:“希望這一次我們能夠得到草原百姓更多的支持。”

當時長孫無忌就在旁邊,聞聽此言趕緊說:“陛下,草原的百姓只享受我們的賞賜,卻不向我們繳納稅賦,皇上爲什麼還是如此看重他們呢?”皇上說:“現在很多人都說朕之所以看重草原百姓對天子的看法,是因爲朕擁有跟隋煬帝一樣的虛榮心。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實在是不知道朕的用心,漢朝爲什麼能夠強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漢朝的西部有一條通往西域的上商路,漢朝的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送到西域乃至於更遠的地方,這些絲織品給漢朝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可以這麼說,漢朝強盛,絲織品功莫大焉。我想跟漢武帝一樣把西域的商路打通,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與西域諸國互通有無……”長說無羈,一邊聽着一邊說:“這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不過這樣的事情似乎隋煬帝也的確做過。”皇上說:“隋煬帝做的事情未必都是錯的,只不過即便是對的事情,好的事情,也要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去做,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之後三省長官以及被授予參知機務頭銜的大臣一起來到御前,皇上說:“那一份敕令朕看過了,總體來說朕非常的滿意,只是有一節需要小小的修改一下。頡利可汗不能按照中原的風俗安葬,朕打算把他的屍骨還給草原的百姓,讓他在他的子民當中安息。”房喬說:“那就是要火葬了。”皇上說:“溫彥博不是說過了嗎?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爲中國悍壁。朕覺得朝廷的做法應該始終如一,只有如此才能讓草原上的百姓相信我們。”一切已經安排妥當,頡利可汗的家人已經得知皇上的意思,他們隨時準備帶着頡利可汗的靈柩迴歸故鄉。夜深了,皇上穿着常服在御花園散步,不久之後皇后出現在他的旁邊。

兩個人自覺的手拉在了一起,皇上說:“朕現在非常的焦慮,李淳風說了,今年不會太平,不知道爲什麼,朕總覺得竭力可恨的死對我們而言是不祥之兆,這也是朕之所以重視頡利可汗喪事的原因,這個原因不足爲外人道。”皇后說:“佛家是非常講究因果的,因果之說用在普通人身上是非常符合事實的,用在國事上也是非常合適的,如果天子廣種福田,重視修身,他的周圍就會出現很多賢臣能臣。只要陰陽調和得當,自然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皇上說:“一直以來,朕都是非常謹慎的,而且朕已經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前人,爲什麼上天還要責怪朕呢?”皇后說:“陛下自己覺得比堯舜如何?”皇上說:“朕何德何能怎麼敢跟堯舜相提並論呢?”皇后說:“既然如此,你就不能覺得自己已經超過了古人?”皇上說:“你就簡單說正在哪方面做的不足,朕會想方設法去改進。”

皇后說:“正因爲在衆多的天子當中,你做的還是不錯的,所以就算是今年出一些狀況,大概也不至於會傷筋動骨,但是也不能等閒視之,如果能夠未雨綢繆,等到問題爆發時,朝廷早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之策,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更好了。”皇上望着滿天的星辰,然後對皇后說:“你覺得做皇帝怎麼樣纔算是吉祥的呢?”皇后說:“這個我可不知道。”皇上耐心的說:“做皇帝最吉祥的莫過於就像天上的紫微星一樣,他並不過分閃亮,衆多的星星圍繞着它。如果像月亮那樣,就會遮蓋很多星星的光芒。”皇后說:“有明君,然後纔能有賢臣。反過來,如果朝中聚集了大量的賢臣和能臣,這就說明坐在御座上的那個人一定是明君是賢君。”皇上笑着說:“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夏朝最後一位國君叫桀,這個人就像是太陽一樣光芒四射,衆人在他的身邊黯淡無光,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恨透了他,不惜與他同歸於盡。”

就在頡利可汗的家人扶着他的靈柩從長安出發的同時,皇上親自登上城樓送行,不久之後,朝廷派出制史徐嘉尚跟着頡利可汗的家人一起前往漠北。皇上站在城樓之上,看着那些人距離長安城越來越遠。回頭又看了一眼站在他旁邊的李淳風,說:“能不能勞駕你再卜一卦,看朕做了這件事之後,吉凶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李淳風說:“卦卜的多了不好,皇上只要記住一條就行,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有時候人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沒有關係,那就多聽一聽大臣們的意見,討論的多了,許多道理也就明晰起來了。”徐嘉尚坐在馬上心情非常的複雜,對於躺在棺材裡的這位頡利可汗他算是恨之入骨,可如今他作爲朝廷制史,自然要表現出對頡利可汗以及他的家屬以及草原百姓的關心。

雖然新年已經過了,可春天並沒有到來。一路之上看到的只有枯木和冰雪,儘管如此,也不能掩飾山河之壯麗。越到北邊越顯得荒涼,終於他們來到了大漠。視線草原上的百姓早就得知,頡利可汗的靈就要回到大漠了,他們紛紛等候在沿途,看到頡利可汗的靈柩,立刻下拜痛哭。這個時候徐嘉尚才明白皇上那麼做,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雖然頡利可汗並不是什麼明君聖主,甚至一度成了唐朝的階下囚。在草原百姓的心裡,他仍舊是一位英雄。終於他們到達了頡利可汗在老家,在當地陰陽的幫助之下,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地方。沒事士兵們拿着鐵鍬在那裡挖了一個大坑,然後將頡利可汗的棺材放了進去,再由騎兵衝過去把踏瓷實了,按照當地風俗,凡是參與這一次施工的人會被全部滅口。不過如今是唐朝皇帝當家,就把這個環節滅掉了。只是在當地化出一片禁區,並且約定等到來年現場長出了草,有人來到現場,就根本沒有辦法判斷頡利可汗棺材安放的位置。

按說到了這個時候,徐嘉尚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應該立刻啓程返回長安覆命。然而有意思的是他並沒有着急返回長安,而是在當地進行了一番巡視,謝謝當地的百姓,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並且通過這種方式來評估當地長官的表現。在返回長安的途中,每到一個地方,他都非常留意當地的風土人情,並且如實記錄。等他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厚厚的記了一路,在去宮裡覆命之前,把自己沿途寫下的東西反覆閱讀,去掉那些無關緊要的部分,形成了一份奏疏。那個時候已經是傍晚了,皇上仍舊坐在那裡閱讀奏章,忽然有太監過來說:“陛下,徐嘉尚回來了。”皇上說:“快請吧!”徐嘉尚快步上前大禮參拜,說:“陛下,臣給你覆命來了。”皇上說:“開始完成的怎麼樣?一切還順利嗎?”

徐嘉尚點點頭說:“簡直不可能再順利了,只不過我發現了新的問題。”皇上說:“發現什麼問題了?”徐嘉尚一本正經的說:“臣到了大漠之後,看到那些部落的長官一點也不愛惜他們的百姓。動不動就要奪走百姓的牛羊,他們都抱怨天可汗的恩德到不了他們的身上。”此言一出,不等皇上發言,太監先急了,說:“他們說這叫什麼話?唐朝沒有從他那裡收一分錢的稅,而他們卻每年從朝廷那裡得到一筆封賞。”徐嘉尚不慌不忙的說:“陛下,如果臣記的沒錯的話,皇后曾經說過自己不願聞政事,如果連皇后都不聞政事的話,這個人憑什麼站在這裡?”皇上說:“這是朕的過錯。”然後示意讓太監出去,徐家嘉尚接着說:“陛下如果真的在意草原百姓的想法,那就請你爲他們主持公道,如果不在意,臣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皇上說:“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草原上的百姓期待朕替他們主持公道,朕當然義不容辭。不過有些話朕還是要說在前頭,草原不同於內地,那些部落的長官,不同於內地的官員……”徐嘉尚說:“在往來大漠的過程當中,臣也注意到了沿途州縣的民情,地方上怨氣很大,記得陛下曾經說過,今年各方面都看起來有點不大對勁,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爲陰陽失調,陰陽之所以失調,毛病都在人事上。陛下應該派出官員消除地方上的弊政,果真如此的話,用不了多久,整個大唐就會煥然一新。”皇上點點頭說:“朕一定會認真對待此事。”雖然在嘴上答應了,可徐嘉尚出宮之後,皇上就把這件事情撂下了。在皇上的心中,徐嘉尚不過是一個小角色,他的話在皇上的耳朵裡簡直不值一提。而徐嘉尚本以爲自己這一次表現還不錯,於是就在那裡等着加官進爵了。

上天偏偏喜歡跟人開玩笑,隔了一段時間,他非但沒有被升官,反而被貶了官。這可讓徐嘉尚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來到了新當差的地方,他簡直換了一個人。從前那種打了雞血一樣的狀態一去不返,如今他每天都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葉子耷拉着,兩眼無神,無論做什麼都顯得一點力氣都沒有。如此一來,談和談的人就越來越多,於是徐嘉尚不斷被上司約談,約談實在是一種太過於嗝氣的說法。每次上司把他叫過去之後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每次被口水噴了一臉,出去之後他仍然選擇做自己。徐嘉尚如何消沉暫且按住不表,只說不久之後各地都有一些不好的風評出現了。終於尚書右僕射李靖帶着一份奏表來到了內庭,說:“陛下,如今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不好的風評,臣覺得這件事情非同小可,請陛下選擇合適的人巡視地方。”

皇上漫不經心的說:“愛卿所言極是,那就勞駕你推薦合適的人去吧!”李靖告退,回到家裡,他非常認真的跟夫人討論這件事。夫人說:“這件事你不該管。”李靖說:“杜公要是在的話,遇到這樣的事情,他會不管嗎?”夫人說:“杜工會管的,他也應該管。你就不同了,皇上把尚書右僕射這個位置交給你,並不是真的把朝廷大事委託給了你,他給你的不是實權,只是個榮譽罷了。你應該安心的享受這一份尊榮,千萬不要自尋煩惱。”對於夫人的這一番說辭,李靖很顯然是沒辦法接受的,說:“朝廷在改軍制的時候,如果沒有我的支持,能做得到嗎?”夫人說:“如果不是有你這樣一位在軍中威望甚高的將軍,革新軍制也沒有那麼難。”李靖說:“我一直把你視作是知己,沒想到你如此輕視我。”

夫人說:“你說這話可就太不憑良心了,我從來都是最賞識你才幹的人,但我覺得,皇上對你可沒有那麼賞識,他現在看你更多的是一種威脅。如果單憑在軍事方面的才幹,你不輸給陛下。你想想看,像你這樣的人,不被皇上殺掉就已經萬幸了,怎麼還敢指望自己是陛下的心腹呢?你可別忘了,在武德九年的時候,你與李世勣選擇觀望。在皇上的眼裡,你從來都不是自己人。”李靖說:“哪個魏徵,曾經是建成的心腹,現如今他是皇上非常倚重的大臣,這你又怎麼解釋呢?”夫人笑着說:“魏徵是孤臣,你去打聽一下,滿朝文武從心裡喜歡魏徵的有幾個?而你就不同了,放眼軍中,有哪一個不尊重你呢?很多時候以你的威望不需要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這樣的人,皇上怎麼能放心呢?如果我是你一定選擇夾着尾巴做人,絕不出風頭。”儘管李靖不願意相信夫人的說法,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感到非常的虛。

不管如此他還是想要盡力把這件事情做好,隔了三天,李靖來到御前,說:“臣經過反覆思量,覺得魏夫子是不二人選。他曾經作爲朝廷制史前往山東,不但很好的宣揚了陛下天下和解的意願,還順便懲治了不法的吏員……”李靖在那裡說的正起勁,皇上突然大怒,說:“你辦事太沒有正形了,魏徵是匡正朕過世的人,朕一刻也離不開他,你這麼做,居心何在?”一聽這話,李靖趕緊跪倒在地,心中十分震驚,腦袋裡嗡嗡作響。皇上人就不能解恨說:“你下去吧!這件事不用你管了,朕另有安排。”李靖灰溜溜的退了出去,心中越想越覺得難過,可是你如此已經無計可施。李靖走後,皇上忽然後悔起來,覺得再怎麼說李靖也是尚書右僕射,縱然給他這個職位只是爲了讓他光宗耀祖,但也不能做的太露骨。經過反覆思量,爲了表現自己對李靖的信任,決定讓李靖擔任外出巡視的黜置使。

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
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