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

上回書說到,爲了避嫌,草草了結了夫人的喪事。而李玄霸死後,因爲還沒有成年,也沒有使用關棺槨,只用一張席子將屍體捲了起來草草的埋掉了。三個月後,留守把養在外面的兩房小妾接了回來。因爲夫人生前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她的妹妹,留守就讓建成、世民、元吉以對待母親的禮節來侍奉這位小姨。後來世民聽到了一則消息,在他母親病逝之際,留守竟然留宿府外,與兩位小妾待在一起。爲此他大爲光火,在自己的姨母面前狠狠的抱怨了一番,不等姨母發話,元吉先急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作爲兒子怎麼可以指責自己的老子,你這是不孝。”聽元吉這麼說,世民也急了,兩個人擼起袖子就要幹仗。姨母一看這個情形臉色立刻嚴肅起來,把二人領到夫人的牌位前,厲聲說:“你們給我跪下。”兩個人應聲跪倒,姨母說:“姐姐在世的時候一再叮囑你們,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當時你們滿口答應,現在你們把自己的話忘到狗肚子裡去了。”

二人被一併罰跪,姨母氣轟轟的從屋子裡走出來,建成跟了出來,只見姨母一個人在那裡默默的落淚,建成說:“世民長相性情都隨了母親,母親在世的時候對他格外垂愛,所以世民只想着爲母盡孝,卻忘記了對父親也要盡孝。元吉雖然是幼子,卻不能像別人家的小兒子一樣,得到母親更多的疼愛,所以他更多想的是爲父盡孝,而爲母盡孝的心就淡了許多。”姨母聽了建成的話心中一振,說:“元吉自己說無不是的父母,很顯然有些事他還是不能忘懷。”建成說:“父母之愛子,來自於天性,而子女孝敬父母則離不開教化。”姨母說:“想不到你如此明理,以後你這兩位弟弟就有勞你多多教導了。”建成拱手說:“世民這個人像家母一樣冰雪聰明,悟性極高,如果不能讓他心服口服,想要教導他絕非易事。不過他本性並不壞,將來一定能夠光耀李家的門庭。”

姨母點點頭,建成又說:“元吉這個人失愛於生母,只要平常多給他一點關愛,他也會掏心掏肺的。”之後姨母把建成的話說給留守聽,留守點點頭說:“建成真是我的好兒子,爲人忠厚仁慈。世民這個人天分極高,算命的說了,20歲他就能濟世安民,其實算命的說的話我也是將信將疑,這小子從小就不安分,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幹,說不定將來就能給我們家惹出一場大禍來。”姨母說:“建成不是說了嗎?世民本性是好的,他隨了姐姐,想必一定不能做那大奸大惡之人。”留守笑着說:“你想到哪裡去了?現在社稷不穩、流言四起,皇上對我李家很不放心,而這小子專門結交各種不安分的人,這些事情要是傳到皇上的耳朵裡,能有我們李家的好嗎?”姨母說:“那怎麼辦呢?要不你給他說說,作爲父親你發話大概他還是會聽的。”

留守說:“世民跟建成元吉不一樣,從小就跟他的母親更貼心,如今母親去了,他就把一腔的怨氣發現在我的身上,我若是在對他嚴加管教,不知道他會有多恨我。”姨母說:“那也不能放任他給李家惹禍呀!”留守說:“他的母親是你的姐姐,念在你們之間姐妹的情份,想必你的話他還是會聽的。”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世民對留守的怨氣漸漸消退了,並且在姨母的規勸之下,世民對留守取得兩位小妾也以母親之禮待之。闔府上下重現一堂和氣,留守自然十分高興。正如建成所說的那樣,元吉失去愛於生母,卻在兄長建成那裡得到了很多的關愛。所以他對建成是非常尊重的,而與世民之間則有着非常深的隔閡,在他看來母親之所以不待見自己,完全是因爲世民奪走了本應該屬於他的那一份愛。

建成此人溫柔敦厚,這樣一位兄長,世民當然是非常尊重的。但兩個人之間卻並非知音,因爲在很多問題上兩個人的見解完全不同,有時候建成根本聽不懂世民在說什麼。儘管如此,他從不明確反對世民的主張,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能夠包容世民的。相比之下,真正跟世民要好的是住在高士廉府上的長孫無忌,二人趣味相投、一拍即合,最喜歡在一起談論兵法和謀略。而建成興趣更多是閱讀聖賢之書,他心中想的是一定要把李家的光榮延續下去。而世民想的是如今社稷不穩,對於大多數黎明百姓來說是大不,對於極少數英雄豪傑來說,卻是人生之大幸,他對長孫無忌說:“如今這樣的形勢,正是大丈夫有爲之時,你我應該勤於操練,遲早有一天我們就能夠縱橫沙場,封狼居胥、燕然勒銘,從此以後千秋萬代的人銘記我們的功勞。”然而長孫無忌與世民的志向也有所不同,世民想要成爲衛青、霍去病一樣的名將,而長孫無忌更傾向於做一名謀士。

轉眼就是年底了,凡是到了年終歲尾,各種公務都堆積在一起,尋常百姓家都應該在休息的時候,衙門裡的人卻忙得昏天黑地。從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開始,留守府上上下下爲了準備過年而忙得團團轉。大清早就把竈王爺送走,因爲按照舊俗,竈王爺要帶着他的賬本兒去向玉帝彙報,在他的賬本上記錄着這一家人在一年以來的所作所爲。所以迎送竈王爺絕對是一件大事,若是得罪了竈王爺,讓他把你家做的不好的事情添油加醋的稟告玉帝,接下來的這一年,你們家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到了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官府總算是停止了辦公,差異把官印都封了起來,官員們也可以安心的過年了。留守放下了手中的公務,每天與兒子們待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同時他也在留神觀察自己的這三個兒子,他們到底在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除夕這一天,留守帶着自己的兒子們在臨時搭建的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之後,有姨母帶着女眷們入祠堂拜祖宗。留守的這個做法反映了一個問題,無論你承不承認,很多人就把需求和情感是分開來看的。留守去找小妾是爲了需求,而在他的內心深處真正難以忘懷的還是他的結髮妻子竇氏夫人,通過這件事,世民對父親的怨氣大大緩解。與此同時,元吉自然也對自己的生母是有很多怨言的。每當元吉把這種情緒表露出來的時候,建成總是說:“你不是說過嗎?無不是的父母,再說母親待你雖然不像世民那般疼愛,可他也是盡了做母親的責任的。你也三年沒有離開母親的懷抱,是她親手撫養你長那麼大,就算是母親有什麼過失,你有哪裡有那麼多的抱怨可言呢?”元吉說:“對母親我當然是可以原諒的,我只是看不慣世民。”

建民說:“世民雖然桀驁不馴,但他畢竟是你的兄長,血濃於水,我們畢竟是一奶同胞,尊重自己的兄長是最起碼的倫理。”元吉聽了點點頭說:“其實我也不是那麼恨他,我只是覺得他根本就沒拿我們當兄弟,平時一有時間他就跑去跟那個長孫無忌混在一起,不知道的還以爲長孫無忌是他的兄弟,我們兩個是外人。”建成笑着說:“你還記得世民這兩個字的來源嗎?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世民天生豪傑,自然要以豪傑爲伍。”聞聽此言元吉一臉不服氣,說:“長孫無忌是豪傑,難道我們兩個會是碌碌之輩嗎?遲早我要向父親證明,我也是能光耀李家門庭的人。”建成一邊笑着,一邊用手摸着元吉的脊背,說:“我與父親都相信你是能光耀離家門庭的人,正所謂將門虎子,我們李家門下的人沒有孬種。”

大業十一年元日,一大早李家的兒子們就跑去給父親問安,留守說:“建成,帶着他們去給你們的姨母問安,之後再來見我。”建成答應了一聲,帶着兩個人去了姨母的房間。當時姨母正坐在炕上做針線活,看見三個人拜倒在地下,齊聲說:“姨母新年好。”姨母笑着說:“見過你們的父親了嗎?”建成說:“我們是奉父親之命來向你問安的,之後他還要請我們過去商量事情。”姨母笑着說:“找你們商量事情,你們能幫他什麼忙嗎?”元吉脫口而出,說:“我們李家將門虎子,父親後半生的功名就靠我們三個了。”聞聽此言姨母大爲欣慰,說:“世民、元吉,完了你們要去拜見你們的嫂子,母親不在了,長嫂比母,你們千萬不能輕了禮數。”世民說:“禮物我們已經備下了,稍後我們親自送過去。”一聽這話元吉大爲驚異,世民說禮物我們已經備下了,是不是他除了備自己那一份。又另外備了一份呢?

從姨母的房間出來,元吉有心上去問一問,卻又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湊到建成身邊,說:“大哥,本應該送給嫂子的那一份禮,我事先沒有準備,日後補上去可以嗎?”建成笑着說:“我家你也不是來過一次,你嫂子也經常見,她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嗎?”一聽建成這麼說元吉釋然了,三人來見留守。只見就留守端坐在那裡一臉嚴肅,建成和元吉頓時的緊張起來,只有世民卻是一副處之泰然的樣子。留守說:“我想你們也注意到了,如今社稷不穩,主上多疑,你們覺得我該如何自處呢?”世民說:“對於一個臣子來說要想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乃至於榮華富貴,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始終有用,天下不安,則武備不備。”一聽這話留守哈哈大笑,說:“世民我兒,你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轉眼到了4月,皇上從東都一路北上來到了晉陽,留守帶着大小官員前往接駕,在這一路上皇上不斷聽到各種各樣的壞消息,所以來到晉陽的時候,皇上臉色鐵青。住進晉陽行宮之後,留守獨自前來拜見,說:“皇上不必擔憂,臣一定替你掃清這裡的大小禍患。”皇上一聽這話擰在一起的眉毛舒展開來,嘴角泛起了笑容,留守又說:“不知道皇上此番北上意欲何往?”皇上說:“李淵聽旨。”留守趕緊拜倒,說:“臣李淵聽旨。”皇上說:“朕任命你爲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希望你能夠不辱使命,替朕分憂。”留守說:“臣一定竭盡所能,山西、河東平靜。”皇上說:“此番朕要親自去雁門巡邊,去看一看那些爲朕戍邊的將士。”留守說:“陛下,雁門處於對付北方胡虜的前線,一旦遭遇什麼不測,後方的軍隊沒有辦法及時救援。希望陛下深思,如就此返回坐鎮洛陽,邊關的將士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皇上說:“當年你跟隨朕一起南下滅陳,朕是何等養人,想必你心知肚明。”留守說:“過去你是晉王,現在你是九五之尊,擔着天大的干係,萬萬不可輕動。”皇上說:“朕知道你是爲朕好,不過你也應該有所耳聞,朕從來都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最討厭那些自以爲是的人前來進諫,如果不是念及你我是親戚,朕的雷霆之怒已經殃及到了你。”聞聽此言,留守自然不敢多語,說:“陛下執意要去,就請你多帶兵馬前往。”皇上說:“朕偏不帶兵馬,朕就不相信,那些早就已經臣服在父皇腳下的人敢把朕怎麼樣。”皇上不顧勸阻執意前往雁門,但不久之後就有壞消息傳來。其實在前往雁門的半路上嫁過去和親的義成公主就送來消息,說始畢可汗集結重兵要在雁門生擒皇上。皇上不爲所動到了雁門,很快始畢可汗的大軍就把雁門圍了個水泄不通。

消息已經傳出,四海爲之震動。因爲先帝當年還史萬歲已經徹底征服了北方的胡人,並且被那些不足尊爲聖人可汗,想不到他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如此違逆人倫之事。最先接到消息的是在附近屯兵的雲定興將軍,他一看自己手頭的這點兵力根本沒有辦法打退始畢可汗的大軍,於是緊急下令徵兵。按說在這種情況下,隋軍想把皇上解救出來幾乎毫無可能。就在這個時候世民在沒有通知家人的情況下,隻身一人前往投軍。得知消息之後,留守大驚。立刻從軍中挑了幾名伸手最好的兵丁前去保護二郎。姨母一樣擔心世民在戰場上生活得不到照料,就把父親也派了去。留守說:“派他去是沒有什麼用的,上戰場若是吃不得苦,怎麼可能有將士追隨他呢?”但是因爲以我的堅持,父親還是跟着那些兵丁上了戰場。

一路上父親提心吊膽,不敢把這件事情告知家人,到了雲定興將軍的軍中,聽說世民已經帶着人衝進了雁門,皇上看到援軍自然喜不自勝。笑着說:“朕就知道上天不會拋棄朕。”世民見了皇上,立刻說:“我們用疑兵下退了敵軍,此地不可久留,皇上應該儘快撤出雁門,要是等他們反應過來可就來不及了。”皇上皺着眉頭說:“想當年朕在戰場上所向無敵,怎麼可以不顧天使的威嚴倉皇逃竄,這樣如何能夠對得起死去的文皇帝。”世民說:“只要陛下留得有用之身,將來一定可以調集天下兵馬討伐胡虜,要是陛下再猶豫不決,倘有不測陛下豈不是更加對不起死去的文皇帝。”於是皇上下決心撤離雁門,一路上急行軍,等到靠近晉陽的時候,發現敵軍並沒有追來。皇上大爲不悅,說:“小子,如果不是看在你救駕有功,今天朕就要了你的命。”

世民說:“如果我猜的沒有錯,很可能是義成公主給前線的始畢可汗帶去了消息,大概意思是北邊出了事故,他們就回去了。”皇上說:“你是事後諸葛亮,還有什麼可誇耀的。”世民說:“假如義成公主沒有給始畢可汗帶去消息,他們就會一路追着我們談下,家父一定會調集重兵設下埋伏,只要始畢可汗敢輕敵冒進,山西就是他的葬身之地。請問皇上,果真如此,難道不是一段佳話嗎?”皇上目瞪口呆,心想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兒竟然有如此的膽識,世民接着說:“始畢可汗回去之後知道自己上了當,會不會問罪於義成公主不得而知,但有一節,從此以後,他對於大隋的敬畏之心就蕩然無存了,誠如是,北方胡虜要爲禍中原多少年就未可知了。”皇上陰沉着臉說:“小子,朕會讓你的腦子好好管教管教你,讓你知道什麼是人臣之禮。”之後皇上沒有入晉陽城,一路奔東都去了。

留守派去保護世民的兵丁在此時與世民匯合了,目前的包裹之中帶着上好的酒肉,世民非常高興,將這些東西全部分給了一同作戰的士兵,雖然每個人只分到了一丁點,卻每個人都感恩戴德。他們感激的不是世民送給他的酒肉,而是世民與士兵這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分完了包裹裡的東西,然後空着手帶着兵丁們回了晉陽。這時候世民的事蹟已經在整個晉陽城傳了個遍,高士廉把長孫兄妹叫來,說:“我們必須趕快讓妹妹嫁過去,世民已經成名,不知道多少名門閨秀會打他的主意。”當天高世廉就來到留守府談這件事情,留守說:“那是我亡妻的遺願,如果你們同意嫁過來,我求之不得。”之後留守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世民,世民說:“母親新喪未滿三年,此時娶親,我如何能對得起母親?”

留守說:“你與長孫姑娘六禮之中,如今只剩親迎一項,如果拖下去,人家一定會以爲我們打算換人。就算是他們不這麼想,你如今已經成名,又不知道有多少名門託關係找到我要把女兒嫁給你,要是盛情難卻叫我如何是好?更何況你母親也相中了那位長孫姑娘,你這是完成母親的遺願,並不算是違背孝道。我也不是在這裡跟你商量,這是父命,你回去仔細想想吧!”第2天世民告訴父親自己可以成親,成親這一天非常的熱鬧,當時很多人都在議論,認爲長孫家的姑娘攀了高枝,也有人借這件事情稱讚她的舅舅高士廉,認爲這個傢伙目光堪比當年的呂公了。這樣的傳言聽在留守的耳朵裡,當然非常的緊張。而這個時候元吉卻煩惱不已,建成說:“你應該爲此感到高興纔對,你二哥這一次讓咱們李家在人前顯耀了一回。”元吉說:“我若是去了前線,會比他表現的更好。”

建成說:“我也知道你去了前線,表現不會差,但你不應該嫉妒自己的兄弟。你忘了?今年元日去看望你嫂子,他還替你準備了一份禮物,說明在他的心裡還是有你的。”元吉一翻白眼說:“你不是說了嗎?就算是沒有那些禮品,嫂子也會認我這個兄弟,他送禮物反而讓我欠了他的人情,以後還不知道他怎麼算計自己的兄弟呢?”一說這話,建成臉上有了怒色,說:“你還記得母親的遺言嗎?在他臨終之際就是擔心咱們兄弟不和,你現在就對你二哥有這麼多的怨言,日後還不知道要怎麼樣呢?”元吉說:“大哥,難道你沒有一點感到不忿嗎?”建成說:“沒有,相比於功名,我更看重兄弟之情。話說回來,功名是要靠自己去掙的,是靠你嫉妒別人就能得來的。”元吉說:“你且不要說這種清高的話,你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掙下的功名遲早有一天都會交給你,我呢,什麼都沒有。”

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
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