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得遇高人

“傳令下去,讓部隊原地歇息,各軍輪流警戒。”

風雨回頭看看隊伍,爲了突襲呼蘭,衆兵士這些天來在山林中東奔西走,由於要趕時間,極少休息,身軀早已疲憊不堪,偏偏如今又遇上了大霧,心想:“看來,大霧一時散不了,方向不清,再走也是枉然。”

(注:聖龍軍制,五人爲一伍,設伍長;十人爲一隊,設十夫長;百人爲一衛,設百夫長;千人爲一營,設千夫長;五營爲一團,設校尉。如果是正規軍,則五團爲一師,設都尉;兩師爲一軍,設統領。如果是守衛地方的軍隊,一般而言,一個州放置三到五團,由刺史統領;重鎮可放置一到兩個師,由太守統領。

當初風雨軍是自行發展而成,恰逢政局動盪,尚未入編制,故而將“軍”命名爲兵團,不過預定在九月皇帝登基之後,將重新整編,成爲聖龍的正規軍,所以這些日子,風雨就逐步把軍隊編制正規化。)

“將軍,不能休息,錦州已經是十萬火急了。”風雨一看,正是當日在宴席上直言犯上的那名叫朱大壽的武將,語氣焦急的開口說道。

風雨回道:“朱兄,你說的我知道,可是這大霧不散,方向不明,大家又如此疲累,且先歇息,待大霧消散再行趕路。”

朱大壽看看四周,心中也是毫無辦法,敬了個禮,回頭協助安排兵士歇息、警戒事宜。

看著衆人席地而坐,一面吃著乾糧、一面打著瞌睡,風雨將手中最後一口乾糧塞入口中,拿出水囊,和水吞下。站起身子,向梅文俊說道:“文俊兄,小弟想到前方探探路,部隊先在此稍歇,就有勞您了!”

梅文俊回道:“風兄,這探道一事,讓屬下前去即可,你還是歇息一下吧!”

風雨笑道:“沒關係,我只是往前一點看看,一會兒就回來。”

“那好,請多加小心!”

當下,風雨便轉身離了道路,進入山林,朝地勢較高之處行去,晄找到一處能遠望的高地,能辨清錦州城所在。

過了約莫一刻鍾,風雨不知自己走了多遠,四方遠望,仍是白茫茫一片,不死心,續往上走。再加快腳步前進約一里,忽然,原本林木雜亂的森林,在眼前出現一塊平坦的空地,空地上繁花錦繡,一間木造的小屋,矗立其中。周圍仍是大樹參天,看不到有任何道路可進出,風雨心裡想:“奇哉,誰能在這雜亂山林中開闢這一片空地,又沒有道路可進出,難道是遇到了神仙?不管,先前去詢問道路,或許能得到出林之路。”

順著花間小徑,風雨來到木屋門前,清清喉嚨,開口道:“在下倫玉關風雨,不幸迷失道路,請問屋內有人嗎?能否指點方向?”

語畢,!呀聲響,木屋門打開,一位白髮、白鬚的老人家,長的仙風道骨,一副和藹可親的相!,走了出來,微笑道:“來人莫非是奪取倫玉關的鬼狐風雨!”

這話可讓風雨完全摸不著頭緒,自己什麼時候有了這個綽號?好像自己很狡詐似的。(不過如果他要這樣去問別人的話,一定會得到十分肯定的答案)

“正是風雨,這裡如此偏僻,老丈怎會知道小子的名字?”

“哈哈,將軍說笑了。此地雖然僻靜,但其實離大路不遠,只要向前再走一盞香的時辰,就可以到達聖龍河畔了。”

風雨撓了撓頭,知道必是因爲大霧的關係,所以看上去要走很遠的樣子。

只見老人家笑道:“想不到老夫能夠在這裡得遇將軍,這是太好了。且進來喝杯茶。”

風雨跟著老人家進入木屋,木屋中無什特異之處,木桌、木椅、木牀,大抵是一般平民百姓中常見之物,有二、三個書架,放滿不知名的書冊、卷軸。

二人在木桌前坐定,桌上茶壺仍冒著熱氣,老人家提起茶壺,將翠綠的茶注入二人面前的茶杯,一時茶香四溢,老人家開口道:“老夫當年未避禍而來到這山谷隱世而居,但始終不敢忘懷國家社稷。聽聞將軍以三千奇兵智奪倫玉關,又同哥舒行文的五十萬大軍浴血激戰。我聖龍有將軍,實在是神州之福,百姓之幸啊!”

“老丈過獎了,風雨不過使用了一些詭計罷了,難登大雅之堂。”受到老人如此讚譽,風雨有些不好意思。事實上,風雨奪取倫玉關影響重大,在神州百姓的心中早已是救國的大英雄,不少年輕人更是以風雨作爲榜樣。這種情形是風雨根本沒有想到的,但是在他早期的生涯中卻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只見老者臉色一正,道:“爲人處世,雖說以忠誠、信義爲重,但爲將、爲臣之道,可不能一味忠信,要能因時、因地制宜,隨機應變,縱使有時無法遵守仁義之道,行些狡詐、欺瞞之術,只要於國、於民有利,又有何妨。”

此番話風雨大有知音的感覺。在那個時代,父母、師長無不教育子弟,作人要忠、孝、仁、義,不可行陰險狡獪,有礙私德之事。但是風雨熟讀史書,深知普天之下,每一份權利、榮耀和地位,都是在屍山中堆砌,血海中洗刷過來的。

當下擊掌叫道:“正是如此,若天下太平,可推行王道之術,但若身處亂世,便得行霸道之術。現今天下將亂,有賴英雄豪傑匡正,我輩豈能效那迂腐之士,一味行忠信、仁義之術。”

老者頷首道:“未來將軍在外要與敵對陣沙場,在內則要周旋於奸宦、亂臣之中。老朽不才,畢一生之力,著有一書,願獻予將軍,以期能助將軍一臂之力,希望將軍笑納。”

老者轉身,走向書架,於其中取出一本羊皮書冊,遞給風雨。

風雨起身接過書,微彎腰謝道:“長者賜,不敢辭,風雨定會細細品讀。

老者坐定,風雨跟著坐下,並將書冊珍而重之的納入懷中。

老者舉杯喝口茶後,續道:“此書是老朽集百家之術,盡三十年而成,書中講述王政、德行、權變、霸紀、時宜、地形、兵權、陰陽等,名曰”鬼谷經“。此書著成原有十卷,給你的書中僅有九卷,第十卷名曰陰陽,是老朽自創養氣、強生之術,由於未經驗證,恐後人按書修練,招生不測。是故,將之毀去。”

風雨觀老者年近古稀、紅顏鶴髮,氣色之佳實平生少見,想這陰陽一術,定有其特異之處。開口道:“老丈,小子看老丈神足氣實、身健體強,定是修習這陰陽一術所致,想來這陰陽一術定有驚人之處,不知小子可有福氣,學習此術。”

老者略一思量,道:“也罷,此術就此失傳,老朽也心有不甘,這樣吧,老朽就口述此術,將軍在此試著修習,若有不妥,請即停歇,莫要強行。”

二人起身,老者引著風雨來到內間,地上有一蒲團,老者讓風雨盤坐蒲團上,開口道:“人身有陰陽二氣,陽氣爲生、陰氣爲死。初生時,陰陽二氣混雜,謂之混沌。年歲漸長,陰陽二氣漸分,三十歲前,陽氣日盛於陰氣,使人身強體壯,諸病不生。三十歲後,陰氣日盛、陽氣日減,使人日漸衰老,諸病皆至。待陰氣至強、陽氣不生,人之壽盡也。吾創陰陽之術,在於運行人身陰陽二氣,使陰陽轉化,回覆至初生時之混沌,使此身長保,不再受陰氣之害。”

言畢,指引風雨如何運轉陰陽二氣,繞行周身氣脈,使陰陽二氣匯於丹田,按陰陽相吸之理,由陰陽二氣自行交融轉化,再散回周身氣脈中。

風雨聽完老者的指點,感覺到這陰陽之術,自己的內功心法非常類似,只是該心法僅是運轉陽氣,達到強身壯體之用。而老者教習的陰陽之術,則多出一段運轉陰氣的法門。

老者道:“時間不多,將軍且試行一次,若有不適,切記莫要強行。”

風雨按老者指點的法門,先行周身運轉真氣,集於丹田。平日修習內功時,當真氣會於丹田時,略作溫養,便須再散回氣脈之中,否則諸脈空虛,易爲天地陰邪之氣入侵,輕則走火入魔,真氣被化爲烏有,重則陰氣侵身,命喪黃泉。今次真氣運集丹田,先不作溫養,任其於丹田之中盤旋,再運行周身氣脈,果收得絲絲陰冷之氣,慢慢導引,待陰氣彙集進入丹田,竟發現陰氣在消融原本集於丹田的真氣,趕忙按老者指導的法門,將陰陽二氣於丹田之中,按太極形狀迴轉,太極中心逐漸產生吸力,將一絲一絲的陰氣、陽氣吸入丹田中心位置,陰陽二氣在太極中心,更加急速旋轉,形成另一小太極,待陰氣盡數納入太極中心,外層太極僅餘陽氣,內層太極受外層陽氣壓迫,陰陽二氣自行融合,竟化生爲另一股真氣,似水一般在丹田之中流動著,轉瞬間,那股新生的真氣被壓的四散開來,溶入陽剛真氣中,陽氣受此一真氣滋養,頓時強大不少,而那股新生真氣也就消失不見,這一次行功,比之以前,真氣增長的幅度更大,看來這陰陽一術,除了養氣、強生之外,更是一門有別傳統能快速增長真氣的內功心法。

風雨將真氣再徐徐散回周身氣脈,睜開雙眼,開口道:“老丈,您這陰陽一術,可真不同凡響,於我輩練武之人助益尤大,在下自幼即修習內功,真氣培養甚緩。今次,運行您這心法,真氣增加幅度比之從前,多了好幾倍,這陰陽真氣轉化術真是讓人佩服。”

風雨此次運行陰陽轉化術,足足花了近一柱香的時間,老者在旁守候,心中又焦又急,畢竟這陰陽轉化術,自己從未教授他人,對自己有益,對他人可不清楚,深怕一代英傑,就此橫生不測。看到風雨無事、且說大有助益,心中一安,欣喜道:“太好了,將軍無事就好,能對將軍有所助益,不枉老朽創此陰陽轉化術。”

話頭一轉。老者問道:“不過,老朽有些好奇,將軍所說,從小修習內功,培養真氣,而我這陰陽轉化術其實是一門內功心法。老朽好奇,不知將軍能否告訴老朽,自小修習的內功心法是什麼?”

原來,老者畢生專注於學術鑽研,從未曾學過武,這陰陽轉化術,是老者深究醫經、道學之後,得出的養生之術,沒想到殊途同歸,竟與武學修練的內功心法相似。

當下,風雨就將自己從小修習的內功,詳細告訴老者。

其實風雨從小修習的內功是風雲世家的家傳絕學。當年風雲世家的先人跟隨聖太祖南征北戰,打下江山,建立赫赫武功,其修爲自然不凡。

當年的“鳳舞九天”同皇室的“孤竹有淚”、天山劍宗的“紫府心經”以及四大家族的家傳絕學“鐵騎橫流”、“殘天守缺”、“碧雨春風”、“天涯斷腸”合稱東方武學的七大絕技,名揚天下。

如今經過了數百年的傳承,更是有無數傑出的後人加以改進,更上一層樓。

不過“鳳舞九天”有一個缺陷,這種武功另走捷徑,與一般的武功大不相同,好處是事半功倍,練起來十分有效,真氣的運行方式別具一格,絕對比其他人運行起來速度快上一倍、威力也大上一倍;但壞處卻是在突破第九重之前往往後繼不足,長時間戰鬥之後甚至有散攻的危險。

如今學了陰陽術之後,卻無意中彌補了這個缺陷,陰陽相生相輔,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卻是風雨如今尚未察覺到的,但是在日後卻救了風雨的一命。

風雨與老者經過一番講解與討論,老者參考風雨的心法,修正了幾個陰陽轉化術的運行法門。這一番討論也讓風雨對於人身陰陽二氣的認知更深入。接著,老者就鬼谷經中章節,略微講述大綱,細微之處,要待風雨日後自行閱讀體會。

時光匆匆,風雨想起了自己是離隊探路,這一探可不知過了多久,部隊諸人不知心裡急得怎麼樣,便起身向老者告辭。

第7章 意外相逢下第2章 兩軍對壘第8章 山河家國第5章 跳動仇恨第8章 涼城疑兵第25章 爲何而戰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6章 灰鷹軍團第6章 踏上印月第11章 祭靈前夜第4章 印月風雲第8章 英雄紅顏第3章 天子使臣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18章 麥堅特使第7章 微服私訪第4章 激戰涼城第10章 各布機關第7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聖京突變第4章 涼城來信第6章 惡戰彌天第4章 進退之間第11章 大戰前夕第9章 變故突生第6章 將軍美人第8章 同赴國難第4章 獸性爆發第5章 返回錦州第1章 智攝羣英第1章 大食使者第7章 權力鬥爭第3章 智者勇者第3章 牀第風光第5章 出使聖京第4章 獸性爆發第9章 大戰之前第9章 雷霆之擊第16章 沙場結盟第1章 突然的行刺第26章 天池劍宗第3章 哈桑再現第9章 風雲際會第8章 決勝之戰第4章 巧奪幽雲第7章 “漢月”計劃第4章 別無選擇第14章 命運叵測第10章 落日餘輝第1章 帝國陰霾第1章 智攝羣英第5章 尊王攘夷2第6章 踏上印月第4章 獸性爆發第17章 四種兵器第3章 牀第風光第1章 風雲變幻第4章 聖龍來客第8章 作戰會議第1章 突然襲擊第3章 談笑論戰第4章 駕馭戰車第2章 有備而來第13章 血戰名關第4章 迎接欽差第4章 巴蜀皇甫第6章 兩軍會師序寶劍利盾第1章 金戈鐵馬第9章 反燕運動第9章 解圍錦州第6章 出兵夏州第7章 階下之囚第17章 兩人一騎第2章 巴比倫大公第7章 江南來客第1章 宮幃禁忌第2章 鉗形攻擊第4章 聖龍來客第3章 談笑論戰第3章 陷陣之馳第18章 銷魂一剎第6章 意外的收穫第3章 哈桑再現第8章 戰於不戰第2章 元宵佳節第3章 權力之爭第5章 會見使者第6章 佔領交趾第1章 帝國陰霾第6章 渡河之戰第1章 意外抉擇第5章 聖龍艦隊第11章 重新部署第4章 交趾之厄1第1章 肅清吏治第3章 宮廷宴會第7章 江南來客第4章 指點河山第3章 所爲何來
第7章 意外相逢下第2章 兩軍對壘第8章 山河家國第5章 跳動仇恨第8章 涼城疑兵第25章 爲何而戰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6章 灰鷹軍團第6章 踏上印月第11章 祭靈前夜第4章 印月風雲第8章 英雄紅顏第3章 天子使臣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18章 麥堅特使第7章 微服私訪第4章 激戰涼城第10章 各布機關第7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聖京突變第4章 涼城來信第6章 惡戰彌天第4章 進退之間第11章 大戰前夕第9章 變故突生第6章 將軍美人第8章 同赴國難第4章 獸性爆發第5章 返回錦州第1章 智攝羣英第1章 大食使者第7章 權力鬥爭第3章 智者勇者第3章 牀第風光第5章 出使聖京第4章 獸性爆發第9章 大戰之前第9章 雷霆之擊第16章 沙場結盟第1章 突然的行刺第26章 天池劍宗第3章 哈桑再現第9章 風雲際會第8章 決勝之戰第4章 巧奪幽雲第7章 “漢月”計劃第4章 別無選擇第14章 命運叵測第10章 落日餘輝第1章 帝國陰霾第1章 智攝羣英第5章 尊王攘夷2第6章 踏上印月第4章 獸性爆發第17章 四種兵器第3章 牀第風光第1章 風雲變幻第4章 聖龍來客第8章 作戰會議第1章 突然襲擊第3章 談笑論戰第4章 駕馭戰車第2章 有備而來第13章 血戰名關第4章 迎接欽差第4章 巴蜀皇甫第6章 兩軍會師序寶劍利盾第1章 金戈鐵馬第9章 反燕運動第9章 解圍錦州第6章 出兵夏州第7章 階下之囚第17章 兩人一騎第2章 巴比倫大公第7章 江南來客第1章 宮幃禁忌第2章 鉗形攻擊第4章 聖龍來客第3章 談笑論戰第3章 陷陣之馳第18章 銷魂一剎第6章 意外的收穫第3章 哈桑再現第8章 戰於不戰第2章 元宵佳節第3章 權力之爭第5章 會見使者第6章 佔領交趾第1章 帝國陰霾第6章 渡河之戰第1章 意外抉擇第5章 聖龍艦隊第11章 重新部署第4章 交趾之厄1第1章 肅清吏治第3章 宮廷宴會第7章 江南來客第4章 指點河山第3章 所爲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