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主觀真理 (1)

好了,我們不用再說了。

現代哲學並沒有黑格爾這種能統一天下的哲學家,所以我沒法告訴你,今天有什麼現成可以用的哲學結論。我們只能說,當前的哲學家們,大多認爲形而上學是走不通的,靠純理性也回答不了哲學問題。現代哲學家提出的各種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大都需要人們自己去感受體驗。

那麼我們是不是該說,西方哲學發展了這麼多年,結果不就是一個笑話嗎?一點有用的東西都沒有留下嘛。

不。我覺得西方哲學的最大價值在於,它限制了人類理性的認識能力。休謨、康德、邏輯實證主義者等等哲學家,給我們劃出了一個理性認識的界限。超過這個界限的知識,理性不能正確地把握,硬要用理性去研究,只能得出各種荒誕的結論。

這麼看來,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就很有道理了。這句話的解釋之一是:真正的哲學問題,一旦被說出來,就不是普遍真理了。

但是,我們前面說到了理性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哲學答案不能靠理性表達,那麼人和人之間就沒法對此交流。一個人得到了哲學答案,其他人無法去檢驗這一答案是不是正確的。因此,非理性的哲學思考,必然會帶來答案的主觀性。或者說,我們得到的只能是主觀真理——你自己說是真理就是真理。

當然這不好接受,但是這似乎是我們唯一能得出的結論了。

哲學問題的回答只能是主觀的這件事,還有另一個理由。

還記得我們在講辯證唯物主義的時候提過一系列類似於“懷疑者不能懷疑自身”之類的爭論吧。

我們當時說,經驗主義者“只有來源於經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的論斷並非來自於經驗;康德用來批判理性的工具卻沒經過自己的批判;黑格爾講辯證法,但是他的辯證法不是辯證的;馬克思說階級論,但是他不認爲自己的理論帶有階級侷限;邏輯實證主義用來分析語句的規則,經過自己的分析就變成無意義的了。後來到實用主義的時候,羅素也批評說:實用主義以“是否實用”爲標準評價真理,但是“是否實用”的標準是什麼呢?如此追問下去,必然會形成無限回溯,得不出結論。

中國哲學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老子認爲學問沒好處,應該把所有的學問都忘了,“絕學無憂”。墨家就反駁說,你老子“教”別人“絕學無憂”,那你這個教的過程不就是在教學問嗎?從邏輯上說,你怎麼可能“教”別人“不學”呢?

我們會發現,這種情況在哲學史上並不是偶然,幾乎每一個哲學流派,都面臨着自己不能證明自己的窘境。那麼,這種“懷疑者不能懷疑自身”的質問只是一種擡槓嗎?當我們成爲懷疑者的時候,我們把原則制定爲“我們可以懷疑一切,除了本原則之外”不就可以了嗎?

不行。

假設一個老百姓說:“所有人說的話都可信,專家教授的話除外。”這話是沒問題的,因爲說話的人不是“專家教授”,他說的這句話管不了他自己。只要他不是在談論自己,那麼他可以任意發表意見,說什麼都行。

然而哲學研究的是“什麼知識真實可信”,是認識論的問題。按照懷疑精神,任何知識必須先經過確認纔是可信的。然而,我們用來確認知識是否可信的方法(也就是各種哲學理論),本身也屬於知識的一種,它們在給別的知識提出限制的同時,也就在給自己提出限制。

在這種情況下,哲學理論必須自己能證明自己,是自洽的。

但是在我們熟悉的哲學理論裡,還不存在這樣的例子。

所以,我們只能接受這樣一個結論:對於哲學問題,只可能存在主觀真理,不存在客觀真理。形而上學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那麼,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種處境。

我們所得到的主觀真理必然缺乏一個衡量對錯的標準,甚至於其他人連評論都無法評論。結果就是,要麼我們陷入不可知論,認爲人類就是一個永遠都不能認識真理的可憐生物;要麼對真理的把握只能靠自己的感覺,覺得什麼是真的就相信什麼——那麼,這不就相當於是信仰了嗎?

這在哲學史上倒不是稀奇事。把握真理靠信仰,這不僅是克爾凱郭爾的真理觀,連形而上學的高手康德也有類似的觀點。在康德的理論裡,人自己是物自體,但是物自體不能被認識。康德就認爲,人自身是不可知的,但可以被信仰把握。

自然,一個靠信仰把握的真理是難以避免獨斷論的。我們研究哲學,從蘇格拉底的懷疑開始,最初的原則就是避免獨斷論,反對宗教信仰的盲目性。我們最終的結果雖然不能說是回到了原點,但是也足以讓我們大爲泄氣。

泄氣的還不止是我們。

粗覽藝術史,我們會發現頂級藝術家都很苦悶。作爲這世界上最有才華的人類,頂級藝術家思考的問題常常和哲學家一樣,都是一些形而上的終極問題。只不過藝術家不用理性探索,而是想通過藝術作品讓別人和自己感同身受。但他們爲什麼都不約而同地苦悶呢?難道他們不都是最聰明的人嗎,他們不都是在用畢生的精力追求答案嗎?

原因只有一個:屬於人生的真理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被輕易把握,最聰明的人類對這些問題也束手無策。

但,正是因爲這些藝術家陷於永遠無法掙脫的苦悶,而他們又非要倚仗自己過人的天才全力掙扎,所以他們的作品才能深深打動我們。

所以世界上纔有藝術這東西。

但要注意,相信“真理是主觀的”,並不是說這世上以後就沒有什麼道理可以相信,我們願意信什麼就信什麼,陷入純粹的相對主義了。

首先,我們所說的“真理是主觀的”,僅僅指的是那些經驗不可驗證的問題。在人類有能力經驗的領域裡,特別是在客觀經驗領域,我們還是應該堅持經驗主義——它最好的代言人就是科學。

在主觀經驗領域(比如我們對一首歌的感受),理性並不是不能描述(比如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只是非常吃力,對事物原貌的歪曲程度比較大。

只有在非經驗領域裡,才容得主觀真理肆意妄爲,但涉及的問題並不多,基本上只有我們前面反覆提過的幾個哲學問題。所以,接受主觀真理並不會得出什麼荒謬的結論。

其次,真理是主觀的並不代表我們沒有一些固定的方法去追求。

比如中國傳統哲學中講“悟”,這就是對主觀真理的一種追求方法。這不是隨便的“悟”。例如佛教領悟真理就有相對固定的一套方法,比如要滅絕自己的,要多學習佛教文獻,多思考,用坐禪等方式改變心理狀態,等等。最後得到的真理是主觀的,是屬於你自己的,你沒法用語言來表達出來。但追求真理的方法,還可以部分地用理性表述出來。

第三,雖然理性難以表達人們關於主觀經驗和主觀真理的感受,但是我們還有其他手段可以表達,比如藝術。

只是因爲失去了理性的準確性,藝術家的表達、欣賞者的感受,自然都不會那麼準確。我們也不可能用理性去評判,哪個藝術品表達得最準確,或者哪一個藝術品可以當做某個主觀真理的代言人。

第四,雖然我們不能用客觀經驗去檢驗主觀真理,但是我們還可以靠主觀經驗去檢驗。

因爲我們追求主觀真理總有自己的目的。比如我們爲的是自己的幸福,那麼當我們擁有一種主觀真理之後,我們可以自我感覺是不是從此就沒有困惑了,是不是從此就很幸福了。你不滿意還可以再去尋找。或者你說我探索真理的目的就是好奇,就是爲了求知,真心想知道這世界的真相是怎麼回事。那麼當你得到一種主觀真理以後,你也可以感覺你所找到的真理是不是能讓你信服。

所以對個人來說,主觀真理並不是沒有標準可以檢驗,而且必然是可以檢驗的。

第五,即便沒有統一的真理標準,也不意味着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這正是康德擔心的。他認爲,假如沒有上帝,沒有不滅的靈魂,人類就會道德淪喪,所以康德才在自己的哲學裡給上帝留下了位置。

在你自己內心深處,你相信什麼樣的真理都可以,但是對於你的外在行爲,這屬於經驗領域了,就有科學家的結論,就有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比如,你可以相信人天性就應該自私。你自己這麼想沒有關係。但是隨着你損人利己的事越幹越多,首先你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別人敬你遠之,還對你惡語相向,假如你做得更厲害,就會被法律懲罰。那些違反常理的行爲就算從自私的角度講也是沒好處的。所以即便你相信了一個稀奇古怪的真理,只要我們堅持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被人罵不是好事兒,被法律懲罰不是好事兒,等等,那麼我們的行爲就不會偏離正常人太遠①。在這個問題上,我非常喜歡劉瑜先生說的“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單純講道德是一件很無力的事,你管別人內心是怎麼想的、他做事的動機是什麼呢,你管別人相信什麼主觀真理呢。對於道德問題,這社會只要有好的規則就夠了。

中國哲學

說到主觀真理,有必要提一下中國哲學。

因爲我們翻開中國哲學史一看,哇咧,到處都是獨斷論,除了名家、墨家等少數在整個中國史上屬於非主流的學派之外,大部分哲學學派都不喜歡邏輯思辨。哲學著作常常上來就說,天是什麼樣的,好比什麼什麼,人性是什麼樣的,好比什麼什麼,有時舉一兩個孤立的例子佐證。說完這些,就直接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了。對於習慣了反覆擡槓的咱們來說,實在是太獨斷了。

但是當我們接受了主觀真理以後發現,中國哲學這麼搞也沒什麼問題。而且中國哲學在主觀真理這方面走得很遠,有的學派直接拒斥理性和語言,比如老子的“絕學無憂”,莊子的“得意忘言”,禪宗的“不立文字”,孔子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正好和當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結論很像。再加上我們自己就是中國人,我們對中國哲學的期待就更高了。

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37章 進化論的影響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33章 瞧!這個人 (2)第8章 天國王朝 (2)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29章 傲慢與偏見 (1)第2章 征服者第13章 理性主義 (2)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2章 征服者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5章 異教徒們第19章 決定論 (1)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29章 傲慢與偏見 (1)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28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2)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32章 瞧!這個人 (1)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38章 進化論的影響 (2)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32章 瞧!這個人 (1)第19章 決定論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2章 征服者第2章 征服者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33章 瞧!這個人 (2)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6章 神們自己第5章 異教徒們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3章 護教先鋒第5章 異教徒們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13章 理性主義 (2)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36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3)第1章 招人討厭的哲學第37章 進化論的影響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16章 二虎相爭 (2)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28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2)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49章 主觀真理 (1)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24章 還忘了一件事 (2)第23章 還忘了一件事 (1)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2章 征服者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19章 決定論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30章 傲慢與偏見 (2)
第9章 天國王朝 (3)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37章 進化論的影響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33章 瞧!這個人 (2)第8章 天國王朝 (2)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29章 傲慢與偏見 (1)第2章 征服者第13章 理性主義 (2)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2章 征服者第15章 二虎相爭 (1)第5章 異教徒們第19章 決定論 (1)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51章 暫時的結論 (1)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46章 科學說:我自己也不靠譜 (2)第29章 傲慢與偏見 (1)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41章 邏輯實證主義 (1)第28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2)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32章 瞧!這個人 (1)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38章 進化論的影響 (2)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32章 瞧!這個人 (1)第19章 決定論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2章 征服者第2章 征服者第35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2)第22章 哲學怪獸 (2)第39章 生活在別處 (1)第17章 曠世天才 (1)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40章 生活在別處 (2)第21章 哲學怪獸 (1)第33章 瞧!這個人 (2)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50章 主觀真理 (2)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6章 神們自己第5章 異教徒們第14章 寒冬夜行人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3章 護教先鋒第5章 異教徒們第11章 奇怪的論調 (2)第13章 理性主義 (2)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36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3)第1章 招人討厭的哲學第37章 進化論的影響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48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2)第26章 他!救世主 (2)第25章 他!救世主 (1)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42章 邏輯實證主義 (2)第16章 二虎相爭 (2)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28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2)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49章 主觀真理 (1)第34章 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1)第27章 康德的現實意義 (1)第24章 還忘了一件事 (2)第23章 還忘了一件事 (1)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2章 征服者第44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2)第47章 實用主義的科學意味着什麼 (1)第19章 決定論 (1)第4章 神的天下第31章 評價叔本華第43章 科學說:我不信先驗理性 (1)第30章 傲慢與偏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