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

姜文學

中國是第一貨物出口大國和第二貨物進口大國,是第五服務出口大國和第三服務進口大國。隨着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傳統的貿易發展模式面臨新的挑戰。從國內條件看,中國勞動力成本已進入快速上升通道,人民幣匯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生產環節的成本優勢在逐步削弱。中國成爲“世界工廠”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外部條件看,中國資源密集型產業和生產環節的發展受到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嚴重製約,中國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多,以及發達國家正在構建的各種多邊貿易規則及其對中國經濟制度和發展模式提出的各種挑戰,都要求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應有新的創新和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對外貿易相關制度與發展模式將逐步調整轉型,以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中國對外貿易以貨物貿易爲主。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貨物和服務貿易額均有很大增長,但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佔貿易總額的比重變化不大,貨物貿易額約佔90%左右,服務貿易額約佔10%左右,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服務貿易額的比重曾一度達到13%~14%(見圖9-1)。

圖9-1 1982—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額中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一)貨物貿易額與市場份額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貨物貿易迅速發展,在世界貨物貿易中的地位快速提升(見圖9-2、圖9-3)。1978年,中國貨物出口額僅爲99.55億美元,進口額爲111.31億美元,分別佔世界貨物總出口額與進口總額的0.76%和0.82%。到2012年,中國貨物出口額達到20487.14億美元,進口額達到18184.05億美元,分別佔世界貨物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11.13%和9.82%。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貨物貿易在多數年份處於逆差,其中1985年最高達到149億美元。1994年以來,中國貨物貿易一直保持順差,尤其是在2005—2008年期間,中國貨物貿易順差迅速擴大,2008年一度高達2981億美元(見圖9-4)。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2002—2008年期間,中國貨物出口額和進口額的年增長率均在17%以上,中國在世界貨物出口與進口中的位次也由2001年的第六位分別升至2009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見表9-1)。

圖9-2 1978—2012年中國貨物出口額與進口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UNCTADstat

圖9-3 1978—2012年中國貨物出口額與進口額佔世界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UNCTADstat

圖9-4 1978—2012年中國貨物貿易差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UNCTADstat

表9-1 2001—2012年中國在世界貨物貿易中的位次變化 資料來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2013

(二)商品結構的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大致各佔一半。隨着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初級產品在中國出口

中所佔比重逐步下降,到2012年降至4.9%;工業製成品的比重不斷提高,到2012年升至95.1%(見圖9-5)。

從工業製成品出口結構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迅速提高,其佔工業製成品出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25%提高到2004年的50%,之後一直維持在50%左右。從工業製成品的加工程度看,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顯著下降,由1995年的44%降至2012年的23%;高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則由1995年的24%迅速上升至2004年的40%,之後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中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由1995年的19%上升至2012年的24%;低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10%左右(見圖9-6)。

從進口商品結構看,中國工業製成品進口所佔比重由1980年的68%提高到1984年的81%,之後20年期間這一比重除了在2000年降至79%以外,其他年份均在80%以上;2004年以來,隨着中國對初級產品進口需求的增長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升,初級產品進口所佔比重不斷上升,2012年升至35%,工業製成品進口所佔比重相應降至65%(見圖9-7)。

在初級產品進口結構中,礦石與金屬、燃料兩類產品所佔比重最大,且呈快速上升趨勢,二者合計佔初級產品進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41%升至2011年的78%,2012年略降至77%。其中燃料佔初級產品進口的由1995年的19%升至2012年的45%,礦石與金屬佔初級產品進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22%升至2009年的38.7%,之後開始下降,2012年爲32%(見圖9-8)。在工業製成品進口結構中,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產品、低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趨於下降,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穩步提升,由1995年的36%提高到2012年的63%(見圖9-9)。

圖9-5 1980—2012年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1980—1983年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計算, 1984—2012年數據根據UN COMTRADE數據計算

圖9-6 1995—2012年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圖9-7 1980—2012年中國進口商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1980—1983年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計算, 1984—2002年數據根據UN COMTRADE數據計算

圖9-8 1995—2012年主要原料性商品佔中國初級產品進口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圖9-9 1995—2012年中國工業製成品進口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三)地理方向的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進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日本和美國三大市場。在1993年之前,這三大貿易伙伴合計佔中國進口和出口的份額均在一半以上,1992年三大貿易伙伴合計佔中國出口額的68%,佔中國進口額的53.5%。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進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日益加強。中國前10位貿易伙伴 佔中國出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90%降至2012年的78%,佔中國進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89%降至2012年的67%。其中中國香港、日本和美國三大貿易伙伴佔中國進出口的份額趨於下降,到2012年,中國香港、日本和美國佔中國出口的份額分別降至15.8%、

7.4%和17.2%,佔中國進口的份額分別降至8.8%、8.5%和12.6%;歐盟和東盟在中國進出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巴西在中國進出口額中所佔比重不大,但總體處於上升趨勢。(見圖9-10和圖9-11)。

圖9-10 1995—2012年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佔中國出口額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圖9-11 1995—2012年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佔中國進口額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stat數據計算

(四)貿易方式與經營主體的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一般貿易是中國貨物進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1981年分別佔中國貨物進出口的94.5%和92.5%。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加工貿易發展迅速,1997年加工貿易在中國貨物出口和進口中的比重分別提高到54.5%和49.3%,一般貿易的比重分別降至42.7%和27.4%。爲了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從2006年11月開始,國家調整了加工貿易政策,擴大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商品範圍,加工貿易增速放緩,2012年加工貿易在中國貨物出口和進口中的比重分別降至42.1%和26.5%,一般貿易的比重則分別提高到48.2%和56.2%(見圖9-12和圖9-13)。

圖9-12 1981—2012年中國出口貿易方式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9》和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2012)數據計算

圖9-13 1981—2012年中國進口貿易方式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9》和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2012)數據計算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經營主體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外商投資企業是中國貨物貿易的重要力量,在2002—2010年期間佔中國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2年該比重分別略降至49.9%和47.9%;國有企業在出口和進口中的比重下降明顯,由2000年的46.7%和43.9%分別降至2012年的12.5%和27.3%;民營企業在出口和進口中的比重則迅速提高,由2000年的5.3%和4%分別提高到2012年的37.6%和24.8%,民營企業年度出口額在2006年首次超過國有企業,但進口額仍然低於國有企業。

(五)貿易摩擦

隨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呈現涉案金額上升、多種救濟措施並用、貿易救濟措施政治化等新特點,中國已經成爲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2002—2012年期間,中國應對的國外貿易救濟案件共842起,涉及案件金額736億美元。其中反傾銷案件621起,反補貼案件61起,保障措施案件124起,特保措施36起。另外,涉及美國知識產權的337調查共130起。

2012年有21個國家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77起,涉案金額達2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6%和369%。特別是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04億美元,佔當年涉案金額的73%。在所有貿易救濟措施中,有70.1%(54起)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有關,案件的數量佔70%左右,但是金額只有13%左右。

此外,中國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從貿易救濟、知識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傳統領域向匯率制度、國有企業、政府採購、出口限制、出版物和音像製品分銷服務、電子支付服務等新領域蔓延。

(本章完)

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
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