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生絲大戰

四海酒店做爲中情局杭州總部,嚴復的一言一行很快就傳到皇上眼前。光緒放下摺子,張口痛罵:“李恩富如此,嚴復也如此,腹黑的文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朕喜歡。”

嚴復的事很快就傳開了,連慈禧都準備看光緒的笑話。嚴復可是你皇上親自選的,只要他把禮收下就等着聽參,到時看你光緒如何下得來臺。

但光緒卻爲嚴復之舉很是高興。光緒自然知道官場的規矩,想必這些富商們事前也聽了一些人的招呼,拿出了百萬兩的禮單。這可是從來沒有之事,一般有個三五十萬兩就不錯了。肯定是以爲,嚴復會推辭一翻然後象徵性的收下一點,必竟是過百萬兩的禮單,只要嚴復一收,參奏的摺子立馬就上來了。到時光緒臉上也是無光。如果嚴復不收,那將來嚴復必定處處受制,政事也將毫無作爲。到時也是光緒難堪。

可嚴復收了禮單卻不收禮物,一來堵住了參奏的人嘴,二來和當地士紳搞好了關係,至少不會出現有意刁難,三來爲將來展布江南工業得到了一筆起動資金。工業辦砸了,對富商們沒有什麼損失,反正都是要送出去的。要是辦成了,就能吸引更多的民間投資,減少的地方財政壓力,還可以增加稅收。就連唐紹儀都以爲嚴復此舉乃皇上親受機宜,可光緒卻沒想到原來嚴復這麼高的政治覺悟。

經過一個月的實地考察,嚴復再次拜會了各地富商,對他們現在從事的生意卻不過問大有支持之式,只是一再強調府庫不豐請富商們當足額交稅,另外嚴復協調各富商,終於以杭州府之名圈下杭州城北一處約800畝的地,按光緒儘可能將工業集中起來的意思建立了工業園。並在嚴復的勸說下,張家、黃家等的“投資”到位,洋灰廠、鋼筋廠紛紛成立。這時嚴復帶來的七個學子終學有所用,終日奔忙於各家工廠之間,指導生產管理等事宜。其間嚴復居然抽了個空去拜訪頂頭上司兩江總督劉坤一。在衆人眼裡,帶着諸多禮品的嚴復是如此上道。

工廠這連忙的不可開交,嚴復卻出人意料的上了道摺子。

光緒十九年十月初,杭州知府嚴復上折請朝廷改桑興農,無疑于晴天霹靂,迅速傳遍了江南各地。與京城的風平浪靜不同,整個江南頓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官場民間一片譁然。京城裡沒有桑樹,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卻不一樣,這關係到江南成千上萬養蠶人家的生計,關係到兩江的賦稅收入根本。朝廷的態度卻是模棱兩可,兩江的藩臺、臬臺等相關官員紛紛找到兩江總督劉坤一,但他異乎尋常的沉默,都讓人感覺到這件事正在演變成爲事實。

明末以來,江南便是全國的紡織業中心,所謂“日出千綢,衣被天下”,描述的正是江南紡織業繁盛一時的景況。然而伴隨着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的爆發,自鴉片戰爭後,江南的手工紡織業便盛況不再,開始面臨重大危機。西方工業革命的技術創新正是從紡織業開始的,其生產效率和質量遠非中國傳統手工紡織所能與之競爭的,在西方機器紡織的衝擊下,江南的紡織業逐漸陷入崩潰的邊緣。

1860年以後,英美各國紛紛在上海開設機器繅絲廠,繅絲產業日益興旺,江南原有的手工繅絲業卻迅速沒落。而另一方面,生絲的價格卻一再下跌,從1868年每擔市值白銀517兩,一路下跌到每擔不足200兩。

然而有人卻想挽回這個局面。紅頂商人胡雪巖以一己之力,先後投入資金近千萬兩,聯絡絲業同行收盡各地生絲,迫使洋商高價購買。一場異常慘烈的生絲大戰爆發。

然而胡雪巖實辦雄厚,但其人時運實在不濟,洋人其實已經妥協,願出資1000萬兩收購胡雪巖手上的生絲。可胡雪巖卻想以1200萬兩的價格出售。洋人猶豫要不要答應之際,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軍艦進抵上海吳淞口,局勢緊張,外國銀行和山西票號紛紛收回短期貸款,市民也排隊提款,擠兌風潮導致胡雪巖賴以發家的阜康錢莊及其連帶的二十多個錢莊紛紛倒閉。另一方面,由於其屬左宗棠一系,遭到了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的打壓,在關鍵時刻趁機向胡雪巖催逼其錢莊代理的官餉。胡雪巖資金難以爲繼,被迫拋售生絲,生絲大戰終致功虧一簣。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中國商人和外國商人的博弈,不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反而遭遇落井下石,近乎瘋狂的賭博般的冒險,和運氣的欠缺,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壯的慘敗。

這件事情,穿越而來的光緒知道,身處京城的林啓兆知道,上海十里夷場外的林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嚴復的《改桑興農折》,加之朝廷和兩江總督府的態度,將官場到民間,瞬間都籠罩在一片莫名的恐慌當中,尤其是上海十里夷場外國洋行的大班們更是緊張的不行。改桑興農,桑樹都砍了,沒有了桑葉,生絲自然也就沒有了。外國洋行裡的買辦、跑街和掮客們空前地忙碌起來,一改往年要到年底才大量收購生絲的做法,開始在江南各地收購商人們手裡的生絲。

一夜之間,生絲價格暴漲。然而此時所有的人才忽然發現,整個江南市面上幾乎無法買到生絲了。

因爲大部分的生絲都集中在了一個家族的手裡,那就是林家。

南潯因地處太湖周邊,氣候溫溼,水質優良,歷來是魚米之鄉。家家戶戶世代植桑養蠶,桑葉生長特別茂盛,孕育出了只有在這塊土壤上才能生成的一種優質蠶絲——輯裡絲。說到輯裡絲,便離不開後來聞名一時的南潯張家。

上海開埠那年,一個年輕人,從家門口的絲行埭,搖着裝滿輯裡絲的船隻進入大運河,在一個落日餘暉的黃昏,載着滿船的生絲也載着少年人的雄心壯志,搖進了上海灘。那一年張頌賢26歲。從低價在鄉下蠶農家裡把蠶絲收購上來,加價後賣給前來南潯收絲的洋行買辦,從中賺取差價開始。到他自己打進了上海灘,在上海洋涇浜橋一帶附設了第一家自已的絲行。通過與洋行裡的買辦合作,上下聯手做生意,消息更加靈通,張家便逐漸壟斷了從南潯到上海的生絲銷售。至此,南潯張家由經營絲業開始,進而涉足鹽業,房地產業,在短短几十年間便積累了上千萬的財富,成爲中國近代史上名重一時的海上望族。也許張頌賢知道的人不多,但張頌賢的孫子張靜江卻是個中國近代史上聲名遠揚的傳奇人物。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孫中山稱他爲“二兄”,“中華第一奇人”。曾傾家資助革命經費,爲孫中山反清鬥爭出謀劃策。也曾經提供大量經費給蔣介石,並多次爲蔣指點迷津,並親赴廣州向孫中山說情,使蔣獲得黃浦軍校校長之職。孫中山逝世後,他力挽狂瀾,支撐危局,在擔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代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期間,爲蔣介石獲取黨政軍最高權力不遺餘力,出謀劃策,被蔣介石稱爲“革命導師”。

能夠養出張靜江這樣的兒子出來,張靜江的爹張寶善這個當老子的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可是眼下的生絲銷售已經比不得過去了,雖然銷量日漸增大,但是價格卻一再下跌,在洋商的打壓下很難賣出好的價錢。如今洋人的商行也越來越精明瞭,每年生絲大約在五月間上市,這時候各大洋行除了購進極少部分生絲維持繅絲廠的運轉外,都處於等待觀望階段,很少有大宗的生意交割。而且這些年外國人也學得門檻精了,知道中國商場的規矩,三節結帳,年下歸總,需要大筆頭寸,有意想“殺年豬”。一直要等到快到年底了,各大洋行纔會出手,以低價收購華商手裡的生絲。因爲生絲不能久存,放久了便會發黃變爛,江南的商人們此時也只好接受洋人的價格。

但在一個月前,林家來人找到張寶善,提出願以高於市價一成的價格收購張家包銷的全部生絲,有多少要多少。這是一個讓張寶善非常心動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的價格。

林家拿出如此優厚的價格當然不是沒有條件,那就是林家只支付一半的資金,剩餘部分等到明年開春再行付款。以林家的錢莊作爲抵押。

張寶善和林家到是打了多年的交道,知道林家是以錢莊起家的,底子還是蠻紮實的,對林家的實力和信用倒是不懷疑。但是畢竟數額過於巨大,哪怕一半也高達三百多萬兩銀子,即便是張家一時之間也很難籌措如此多的資金進行週轉。

幾番討價還價,最後張寶善和林家達成協議,林家以高於市價半成的價格收購張寶善手中的生絲,生絲貨款支付八成,剩餘二成等到明年開春再行付款,同樣以林家的錢莊作爲抵押。另外,張家也利用自己在生絲行業的地位,幫林家全力收購生絲。張家所收購的生絲也將依照協議一應相同。這樣一來,雖說價格低了一點,但是比起洋人的價格卻是高了許多,而張家也不用墊付太多資金進去,相應的風險也小了許多。

協議達成,雙方簽字畫押。這樣不僅張家在上海貨棧裡的全部生絲便歸林家所有,張寶善還收購了不少生絲轉手賣給林家。這原本是讓張寶善覺得再划算不過的買賣了,比和洋商做生意利潤高多了。但此時中國人特有的心態出現了,那就是一個字——善。張寶善心裡多少還有些過意不去,按照往年的行情,這些生絲放在林家手裡,越往後面價格便會越低,張寶善委實不明白所以,還找到林家家主婉言提醒,而他張寶善也願拼着些損失適當回購一些。可林家卻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但是一個月後,整個江南的生絲價格竟陡然間暴漲。起因很簡單,新任杭州知府見全國糧食減產,而江南上好田地卻只用來種桑,上折請旨把桑田變爲稻田。然而朝廷最終卻同意了,而兩江總督劉坤一似乎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垂頭喪氣着手準備在一兩個縣份試着施行,現在兩江總督府早已是吵的不可開交。

消息傳來,張寶善吃驚的差點把下巴掉在地上,這個林家莫非有神仙,能夠未卜先知?能夠未卜先知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這個林家居然能下如此決心。據張寶善得到的消息,現在整個江南大約七成的生絲都集中在林家手裡。這簡直太令人震驚了,林家雖然也是江南望族也經營着錢莊,但是要在短時間內調集如此巨大的資金,也是非常困難的,那可是至少有1500萬兩銀子,林家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啊?

而且,林家擺出這樣的姿態來,那就是擺明了要和洋人較勁。當年紅頂商人胡雪巖也是這麼幹的,可最後鬧得來一敗塗地家破人亡。這纔剛剛過去不到7年的時間,這個林家所有人都莫非忘記了?倘若朝廷的風向忽然又轉了過來,不搞那個什麼改桑興農的方略了,生絲的價格必定一瀉千里,單是林啓兆現在手裡的這些生絲,就足以讓林家一夜之間毀於一旦。他林家怎麼就敢這樣不計生死不顧後果的做啊?

但是至少眼前,林家這一把是賭對了,絲價暴漲而且市面上根本買不到生絲,洋人只能來找林家。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洋商會出多高的價錢,而林家想要的價錢又是多少。

然而還沒有等張寶善開口詢問,從京城而來的林啓兆一番話讓他卻目瞪口呆,只能看着自己對面悠然自得的林啓兆,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以定甫兄之閱歷相信定甫兄也能看的出來這改桑興農定不得長久。我也實話實說,這跟本就只是個局。”

“就是要讓洋商在我江南的市面上,買不到一斤一兩的生絲,逼他們妥協。我知道張家這些年和洋行裡那些大班買辦們的關係一直不錯,所以當設這個局時就想到了你張家。我們想請定甫兄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從中斡旋,咱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哄着洋人入這個套。真要是把洋商逼急了,拖到明年開春,等新絲一上市,這可就滿盤皆輸了。”

“當然林家也不會讓張家白做此事,事成之後三成利潤歸張家所有。”

“定甫兄之父就是從事絲商經營起家,自然知道自從洋人在江南開設紗廠以來,雖然生絲銷量日漸增大,但是價格卻一再下跌。其原因,乃是洋商不斷打壓生絲價格,擡高廠絲價格,而江南的商人又是各自爲戰,形同散沙,終被洋商控制了價格權。”

“由洋人控制了價格權那利潤也只能由洋人全盤搜刮去。我江南桑農日夜勞作,絲商們費盡心力卻成洋人之美。而洋人卻用賺自大清的銀兩,進一步摧毀我大清自有的體系。最終讓我們變成他們的奴隸。”

“此次我林家出面,再復當年胡雪巖之舉。不同的是,胡雪巖乃僅憑一已之力,而如今林家卻有朝廷支持。定甫兄豈不見兩江劉大人也正準備實行改桑興農。”

“此外,事成之後,林家將會邀請江南的絲商成立絲業協會,並提議由張家出任會長,以期望江南絲商聯手對抗洋商。以振興我中華呀。”

名給你了,利給你了,大義也給你了。可張寶善畢竟是個商人,他幽幽的說了句:“當年胡雪巖爲何而敗,子華莫非忘了?”

林啓兆哈哈大笑:“就知道定甫兄有此憂慮,這也是我來此的原因。定甫兄難道忘了我現在可是朝廷命官,手上拿捏着每年8000萬兩擔保的稅銀。”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47章 開學之日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83章 離別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2章 鐵路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調教三傑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5章 朝堂之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27章 紛亂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407章 追擊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47章 開學之日第27章 紛亂第184章 衝突第1章 回首百年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73章 巧合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57章 競爭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7章 着手準備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15章 調教三傑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6章 出現改變第32章 水師議事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378章 揍他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1章 國事方略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83章 **的哀怨第14章 視察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64章 漢陽鐵廠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83章 羣鬥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69章 “喏”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27章 交換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382章 全民備戰
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47章 開學之日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83章 離別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2章 鐵路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調教三傑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5章 朝堂之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27章 紛亂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407章 追擊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47章 開學之日第27章 紛亂第184章 衝突第1章 回首百年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73章 巧合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57章 競爭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7章 着手準備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15章 調教三傑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6章 出現改變第32章 水師議事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378章 揍他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1章 國事方略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83章 **的哀怨第14章 視察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64章 漢陽鐵廠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83章 羣鬥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69章 “喏”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27章 交換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382章 全民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