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事小事

三月的北京,樹木開始抽牙。室外的桌前,光緒正享用着早餐。

“皇上,該上早朝了。”

“不去。”光緒一揚頭將碗中的豆漿一口氣喝光:“讓人傳個話給太后,就說朕怕水。南海的水這麼深,萬一朕掉下去怎麼辦。”說完看了眼北面皺起了眉頭,原本拆掉的瀛臺通往外面的唯一橋樑正在修復。乒乒乓乓的施工聲直讓人心煩意亂。

“皇上怕水?”慈禧眉頭一皺,臉色黑的嚇人。臺下的小太監嚇的馬上跪下,一再保證他傳的就是瀛臺總管寇公公的原話,一個字也沒多說。

慈禧煩躁的揮了揮手讓小太監退了下去。什麼南海水深、什麼怕水,要是真的怕,那去年夏天皇上在南海游水算怎麼回事?藉口,皇上這是在找藉口。皇上到是大方,又是賣地賣礦,又是賣鐵路的,莫名其妙的換了一堆黃金也不用就堆在倉庫裡,然後就是買軍艦,買設備……皇上籤了一大堆的協議,搞出一大堆麻煩,現在全部掉到哀家這裡。皇上還是太年青了,用的這幫臣子也都是些個年青人,這洋人的事能是那麼好答應的嗎?自從過完年後,這些個洋人公使就開始不停的訊問朝廷何時開始履行協議。開始還好都是規規矩矩的問話,幾個月過去了,沒得到準確消息的這些個洋人公使的態度就變了。言語間的口氣越來越強硬,大有一言不和就開打的架式。如今這些個洋人公使就守在外交部內。等着朝廷的回話。

“老佛爺,該上早朝了。”李蓮英在一旁小的聲的提醒了一句。

“上早朝?上什麼早朝。上早朝就能把洋人的事給解決了?”慈禧冰冷的語調讓李蓮英都不竟打了個哆嗦。

氣話說歸說,但早朝還是要上的。自有清以來。清帝吸取了前明數十年不朝的弊病,因此立下了祖訓,帝王不可一日不朝。雖說皇上跟自個兒賭氣不上早朝,但這麼大個國家總得有人來管。到了上朝的點,慈禧還是準時到了養心殿聽政。

一番禮節過後,禮親王世鐸出班奏道:“啓稟太后,英德美法意等五國公使上奏朝廷。去年他們各國與皇上籤訂的有關我大清貨幣改制等諸項決意,本是過完年就當執行的,如今已拖延三月之久。他們質問朝廷說。朝廷何時能夠執行協議。若朝廷不能履行已簽訂之協議,他們要求朝廷對他們進行賠償。這是洋人上的有關賠償的摺子。”說完,世鐸呈上洋人的摺子。

慈禧一看,那摺子方方正正。雖說很厚。但也是大清的標準摺子的樣式。慈禧接過李蓮英呈上的摺子。沒有立刻打開看,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洋人一向不守我大清的規矩,此次卻能卻能如此規矩的上摺子,可見我大清惶惶,還是震住了這些個洋人呀。”

“恭喜太后,大清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個跪下大呼之後,就是羣臣全部跪下山呼。李鴻章跪在地上口中喊着萬歲心中卻不斷的搖頭,太后等人皆以爲洋人上折乃是臣服於大清之兆。卻不是知這是皇上勸服洋人公使當以入鄉隨俗,要不然這朝廷上哪能看到這種摺子。

慈禧高興的打開了摺子。她滿以爲洋人如此規矩的上摺子那是他們有求於大清。可沒想慈禧還沒看到一半就勃然大怒:“洋人欺人太甚。”慈禧重重的將摺子摔在案上,摺子一個彈跳就散落在地上。

簾子後面突然傳來的慈禧的怒罵起,簾子上也印出了太后猛的站起來的身影。不知所以的衆臣們全部再將跪倒在地上:“太后息怒。”心卻在想這洋人到底上了個什麼摺子。

“世鐸,你是看過摺子的。你跟大夥說說這洋人的摺子,讓大夥都瞧瞧,皇上到底跟洋人簽了什麼樣的協議。”慈禧說完,依然怒不可遏的重重的拍了桌子。

待大臣們全部站起來,世鐸才緩緩的說道:“洋人的摺子除了重提與皇上所籤之協議外,無非兩件事。一件是說要求在一個月個開始執行協議,另一件就是朝廷若不能履行協議則要求進行賠償。而重點就是這金本位的改制上。諸位大人都知曉皇上以溢價一兩半的價格與洋人所籤之兌換黃金之事,該協議共簽了二次總計要兌換600噸。如今已兌換380餘噸,自太后訓政後就停了兌換,並提出以原價重新兌換回白銀。洋人這哪能願意……”

世鐸將洋人所寫的賠償要求慢慢道來。可還沒等世鐸說完,衆臣皆是大怒,紛紛指責洋人貪得無厭、背信棄義。

一年以前,光緒以1:16.5的價格兌換黃金之時,當時的國際金銀兌換價還是1:15。一年過後,雖說白銀價格跌了些,但變動也不大。可自太后訓政後,要求按協議價格重新兌換回白銀時,自然遭到拒絕。可國際市場風雲突變,短短的三個月國際金銀比價就已經下降到了快1:18的地步,到目前仍然還有下跌的趨勢。這時的洋人同意了清政府兌換黃金,並要求儘快開始兌換。這下子清廷不願意了,這換來換去都是洋人在賺錢,把大清朝廷當傻子那。結果是你不樂意還不行,不都說大清是天朝上國嘛,泱泱大國哪能無信義可言。讓你們換黃金你們不換要換成白銀,現在同意你換白銀你們又不樂意。加上鐵路的修築、礦產的開發、工業區的建立等等事項,這些對外交涉的事項都是朝廷這些大臣們從未經過的事情,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臣哪裡知道國際貿易,更不用說吸引投資的事。所以,在他們眼裡光緒就成了兒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子形象。而擺在眼前的種種就成了光緒這個敗家子引來的種種麻煩。

其實光緒也不懂,必竟國際貿易在將來可是一個單獨的學科。一個學機械的哪裡會懂經融。雖說只見過豬跑和吃過豬肉是兩回事,但也架不住後世的信息轟炸,各種名詞、事情見多了。這其中的道理也還是能知道一二的。這時光緒這個見多識廣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對外交涉雖說不一定總有便宜可賺,但也能儘量少虧。而且光緒所任用的大多都是年青人,經驗不足有光緒從旁提點,關鍵是都願意下功夫去學。而最最重要的是,光緒是一國皇帝,他可以制定國際貿易的規則。

但是慈禧不明白。下面的大臣們也不明白,只知道一味譴責洋人,卻是一點有用的辦法都沒有。

簾後的慈禧聽着下面吵吵嚷嚷的聲音。也是心煩意亂,再怎麼譴責也解決不了問題。洋人的事,下面的大臣都是能躲就躲的主,這些個事總得有人管起來。所以慈禧沉默一會後說話了:“李鴻章。你是朝廷裡的老人了。也是辦慣交涉之事,此事你如何看法。”

站在羣臣中的李鴻章聽到點名,也只能站了出來:“啓稟太后,以老臣之見,洋人索要賠償無非是因爲朝廷遲遲未履行所籤之協議。然而時局已至此,再多譴責也於事無補。老臣斗膽向太后請下這樁差事,藉着具體協議尚須完善再於洋人談判,先緩緩局勢。堵住洋人之口再說。”李鴻章也無奈,太后都說他是老人也辦慣交涉之事。這就是明着要將這檔子事撩在他肩上。既然最終於還是他來辦,那主動接過來還能落個名聲,這也是他所能想到辦這差事唯一有好處的地方了。

“都瞧瞧,這才叫老成謀國。”慈禧很高興:“都是些嘴巴上的本事,唯有你李鴻章纔是真正辦事的人。李卿真乃大清之棟樑。退朝吧。”

李鴻章長嘆一口,跪安而去。他很想去趟瀛臺問問皇上的意見,但他明白太后忌諱這個。所以他下朝後直奔電報房,一封電報就打到江寧的唐紹儀手中,把洋人這事詳詳細細的說了一遍。語氣用的是給皇上上折的口吻,未了還加了一句:微臣請旨將唐紹儀與林啓兆調回京城,共同處理洋人所提各項議定。

李鴻章相信唐紹儀接過電報一定會轉發給皇上,雖說瀛臺的電話電報線路全部拆了,李鴻章相信一定在一處不爲人知的地方還有一條電報線路。不然每次由江寧轉發皇上的電報就不會半天之內就有了迴音。

這次也不例外,僅僅半天后。正當李鴻章也五國公使交談之時,從江寧轉發回的旨意就到了。可以適當讓步,但黃金兌換和發行紙幣必須儘快展開。光緒還預估白銀匯率會繼續下跌,最低可能達到1:22左右。如今兩江、東北兩地因爲匯率的問題損失慘重,就連直隸總督張之洞都發來電文要求朝廷儘快改制幣制。

滴滴答答的電報聲音在京城和江寧之間往來傳送,重新開始談判的各國公使也沉下心來與李鴻章一字一句的較勁。雖說對於各國公使而言誰當清國皇帝並不是很重要,只要各國還有利益就好。雖說大家也都很尊重李鴻章,但都提到了希望能由光緒皇帝能來主持,因爲光緒皇帝的開放政策明顯要比太后當政要開放的多。

鐵路的建設,設備軍艦的採購這些都好辦,按着原協議執行就好。唯有幣制改革一項久談不下,唯一的原因就是滿朝大臣們不同意。不僅不同意繼續溢價兌換黃金,還讓李鴻章把以前的損失給補回來。

瀛臺的橋終於修好了,皇上也開始上朝了。李鴻章在朝堂上奏請皇上旨意,可皇上翻來覆去就一句話:請聖母皇太后聖裁。然後自己看自己的書。

慈禧在簾子後面一面高興皇上一權不攬的態度,也一面煩惱洋人不斷的挑事。可東北和兩江動不動就是唯皇上旨意和電文,卻是慈禧真正不滿的地方。如今看來,洋人那頭算是平熄了。慈禧開始放出風去,欲廢光緒而立溥儁爲帝。

滿朝大臣自然不會有意見,就連兩江東北都沒傳出反對的意見這讓慈禧感到意外。慈禧認爲可以開始廢帝重立一事之時,反對的意見來了。駐華各國公使突然聯名遞交一份私人信函,他們以個人身份明確的表明他們不希望出現清國現任光緒皇帝被廢之事,同時也隱晦的表明各國政府雖然不會干涉但也不希望發生此事。

我大清國誰坐皇位是我大清國之事,洋人何來反對。慈禧雖然憤怒,但她也不得不考慮洋人們的態度,廢帝之事只能按下不表,靜待時機。

起牀、洗漱、晨跑、早膳、上朝。這是光緒每天早上的生活。朝堂上翻來覆去就一句:請聖母皇太后聖裁。上朝的光緒總夾着一本書,早些年爲了甲午,去年一年也憂心國內外局勢,還真沒好好靜下心來看看書。如今太后訓政,光緒也樂得少管瑣事,在朝堂上兩耳不聞只靜心看書,同時也回想這幾年來施政得失。開始光緒還能看看書,慢慢的也不看書了,睜着眼看着朝堂聽着慈禧一件件的處理大小瑣事,光緒也才明白過來。一個國家哪來天天都有大事發生,最多還其實還都是這些瑣事。也只有把的有瑣事處理好了,大事也就有精力對付。慢慢的光緒也發現,早幾年他的施政確實操之過急了,聽着大臣們拿光緒新政的弊端來攻擊新政,也讓光緒明白過來,這個朝廷需要的不只是心懷熱血的年青人去開拓,也需要老成持重的老臣們來穩住陣腳。光緒慢慢開始反思調整自己施政的不足,也寫下未來施政的綱要方針。慢慢的光緒上朝不再帶書,而是帶來一本本子。聽着朝堂裡的奏對,光緒也本子上寫下自己對大臣們的評判。

原以爲這種平靜的生活會持續到明年的光緒不知道,一艘貨輪停靠在日本的橫須賀。在海上漂浮了一個多月的俄國財政大臣謝爾蓋?尤利耶維奇?維特來到日本,雖然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清國的東北三省,但現在依然走在一起。(未完待續……)

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57章 態度第44章 皇宮內外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4章 視察第283章 離別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94章 風起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13章 焦點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14章 視察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369章 “喏”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373章 “您說呢?”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37章 廣而告之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19章 差事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407章 追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19章 差事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12章 整頓內務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110章 傷離別第92章 血滴子第429章 表演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08章 要造反?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80章 紛亂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83章 **的哀怨第86章 朝局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9章 新軍新學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70章 留下他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42章 鐵路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40章 回京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57章 局勢紛亂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63章 有錢了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32章 多線作戰
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57章 態度第44章 皇宮內外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4章 視察第283章 離別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94章 風起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13章 焦點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14章 視察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369章 “喏”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373章 “您說呢?”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37章 廣而告之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19章 差事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407章 追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19章 差事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12章 整頓內務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110章 傷離別第92章 血滴子第429章 表演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08章 要造反?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80章 紛亂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83章 **的哀怨第86章 朝局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9章 新軍新學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70章 留下他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42章 鐵路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40章 回京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57章 局勢紛亂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63章 有錢了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32章 多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