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

“沒想到呀,朕昏迷的三天裡,發生了這麼多事。”剛剛醒來的光緒接連召見大臣,瞭解情況。

廳堂內,唐紹儀、林啓兆、王士珍、歐陽振華、周勤五人環繞光緒而坐。

首先是遼東戰線。日本徵清第一、第二兩軍經過與清軍多日血戰,如今總兵力估計不超出二萬人,並且大多帶傷。後勤斷絕的日軍已經被清軍四萬餘多人死死的封鎖在遼河東岸一處不足十五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遼南日本第四師團依然安分守己的在全州、復州一帶維持當地治安,並無異常舉動。朝鮮方向,柚巖、鳳凰城、九連城相繼收復。前鋒第二團一營在朝鮮游擊隊的協助下已兵臨平壤城下,聶士成所部及第二團主力正在躍過鴨綠江向朝鮮進軍。

海軍方面,榮城灣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正在登陸的日本第六師團全軍覆沒。在榮城灣海戰中受到重創的北洋艦隊已經回到旅順港開始維修。日本第四師團駐守的全州、復州等地的火車站也已經由大清接手調度,所以從奉天通往旅順的鐵路已經全面通車,北洋艦隊維修材料和人員正在源源不斷的送往旅順。

太平洋艦隊正在執行炮擊日本的計劃,由於通訊原因暫時不知道結果。至於最新的無線電臺,已經被列入最高級機密,由王士珍的參謀部警衛連嚴密守衛。目前整個田莊臺僅有二臺,而科學院已經做好的五臺,冷峻親自帶人和吳榮光一起返回科學院秘密運送前來,預計明天可以抵達。

唯有山東戰事極爲不利。日軍第二師團親眼看到聯合艦隊全軍覆沒後,知道再也得不到補給的日軍放棄了攻略威海的計劃,轉而全力向北。一路向京城方向猛衝猛殺過來。沿途清軍跟本無力抵抗,拋下大量武器輜重。已經得不到國內補給的日軍卻意外得到來自清國的補給。日軍第二師團一路攻下煙臺、登州等地,從營口強渡黃河成功後佔領濱州,李鴻章的淮軍全面潰散,現在李鴻章在滄州集中包括原山海關的三萬人馬和其它各地援軍在內的七萬人,面對不足兩萬人的日軍還在不停的向錦州求援。

“回稟皇上。天津事關重大,萬容不得有失。故微臣自作主張,將原本用於進攻朝鮮的第一師除二團外,皆調回錦州待命。”王士珍站起來說完後,卻又有些猶豫之色。

“坐着說吧。不要拘束。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但說無妨。”

“皇上,請下令變更作戰計劃。如今日本海軍盡沒,太平洋艦隊可在日本沿海任意遨遊。日軍唯有第二師團尚能一戰,只須全殲該部日軍。再揮師漢城。甲午清日之戰將是我大清全勝。”

“軍事方向可唯一片看好呀,那財政方面呢?我們還能堅持多久?”

“託皇上洪福。自皇上於九月下旨發行公債以來三月。大清銀行共發行一億兩白銀公債,目前基本已經銷售一空。主要購買的還是江南各大商家,並且南洋父老也大力購買。國外銀行也有不少購買的。目前國家財政良好,運轉正常。請皇上放心。”林啓兆的話讓光緒大爲鬆了口氣,只要有錢那這場就可以打下去了。

“至於情報方面,由於日本所有對外線路全部破壞。目前我們已無法得知日本國內的情況。但從京城傳來可靠消息。原本準備議和的太后一黨眼下也認爲只要皇上調兵南下定能獲勝,故此議和之事暫時擱置。另外,英美德俄等公使可能近期前來錦州面見皇上,他們要調停清日戰事。”周勤的報告中帶來的一個重要消息。各國要出面調停了。

“少川,你的看法呢?”光緒轉頭問着一直沒有出聲的唐紹儀。

“如今清日之間的戰事,勝負已經明瞭。遼東日軍已再無可爲,只希望能儘可能的拖住我軍在遼東的兵力,使其不能增援山東。而山東日軍也是強弩之末,非李中堂不能勝,而是他手中無決死之部。只要第一師抵達天津,日軍便知必敗爾。加上橫行日本的太平洋艦隊,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已在皇上掌握。而各國調停無非也是看到此點,都想前來分點好處。美國肯定是爲鐵路而來,清日戰爭中的美國商人可唯損失慘重,這自然是要賠的,怎麼賠肯定是要議議的。還有,雖然清日戰事長達八月之久,但東北鐵路奉天至哈爾濱的鐵路還是斷斷續續的修着,這點也是美國人看中的。至於英國,我到認爲,他們想知道太平洋艦隊是怎麼回事。必竟突如其來的艦隊會破壞東亞原有的平衡。這不是英國人所樂見的。”

“沒錯。”周勤接過口來:“有情報表明,美國在華商人因爲此次清日之戰幾乎血本無歸,因此他們聯合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得到相應的賠償。另外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曼特中將已經從香港起程前往北京,據說爲了避免刺激剛剛獲得大勝的清國人,菲利曼特沒坐軍艦而是走陸路前來京城。看來他們通過琅威理的電報,對太平洋艦隊已經有所瞭解。”

“這個流氓。”光緒指着周勤罵道。

榮城灣海戰中突然出現的太平洋艦隊,對琅威理有太大的衝擊。周勤卻藉着琅威理急於向遠東艦隊彙報的心裡,先是嚴密控制每一部電臺,然後讓琅威理藉機收買一個電報員。電報員隨後將琅威理交給他發出的電報上交給李振華處,修改過後再借着琅威理的名義發給香港。如此一來,英國所得到的情報,都是我們願意讓他們知道的,也先入爲主的說明了一些事情。情報,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就一直是光緒工作的重心。

“英國人爲避免刺激我們,艦隊司令都不坐軍艦了。你說我們用不用爲避免刺激日本而撤去太平洋艦隊?”光緒看看衆人:“答案很明顯是,不用。所以請諸位記住,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下面大家都來說說。這仗後面該怎麼打。”

“那有什麼好討論的。”歐陽振華站起來就說:“調第一師南下,合併滄州七萬清軍,我有把握一仗擊潰日軍第二師團。然後回師殲滅遼東日軍殘部,最後集合全部主力收復朝鮮。皇上,最多三個月可以徹底結束戰事。”

“坐下來說。”光緒擡手示意了一下:“朕相信,有人會有不同的意見。”

“的確,單純從軍事角度上考慮,的確能做到如同歐陽將軍所言。但總體來看,卻不是最佳的選擇。”王士珍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徵清日軍全軍覆沒,朝鮮得而復失。對於輸的一乾二淨的日本政府而言。已經沒有投降的必要了。我們不可能登陸日本作戰,即使用海軍封鎖日本,也會遭到在日本有利益的各國抗議。尤其是英國。所以接下來戰爭應該是利用日本殘餘兵力爲誘餌,迫使日本爲保存力量而投降賠款。此外,在英國日本建有兩艘萬噸戰列艦。如果日本不投降,戰事不結束。那這兩艘戰列艦也不可能開回國。所在要讓日本人看到希望。現在戰略主動權在皇上手上。就看皇上想怎麼打了。”

“我插一句。”林啓兆翻開手中的冊子:“跟據到目前爲止的統計數據,從準備清日戰爭以來,花在軍火、修建炮臺和後勤物資上的支出就高達二億兩白銀,其中組建和訓練太平洋艦隊的開支就是一億一千萬兩白銀。清日開戰以來光是遼東一帶的民間損失就高達四千萬兩。山東一帶因爲戰事還未結束還沒有統計,估計只多不少。民間要重建,還有戰死將士的撫卹金等等。加上日本人肯定不會就此認輸。還要爲將來戰事做準備。所以我們急須取得戰爭賠款來填補財政不足。”

林啓兆的話讓在場衆人都出身冷汗,真沒想到前前後後花了這麼多錢。歐陽振華摸了把額頭說:“你們說怎麼打,我就怎麼打,新軍絕對配合。”

“如果只是針對日本還好辦。只是這場清日之戰牽扯麪太大了。現在主動權在皇上手上,就看皇上想怎麼打了。”唐紹儀很隱晦的提起了朝廷之爭,並強調主動權的問題。如果此時皇上要強行帶兵進京,憑藉着遼河之戰聚起的巨大人望,沒有能擋的住。唐紹儀看着皇上,就等着最後的命令了。

光緒怎麼會不知道唐紹儀的意思,但如此一來,那些由太后任命的地方督撫官員們就會立刻和皇帝離心離德。本來朝廷還有的大義名份,立刻就會土崩瓦解。雖然名義上還都是大清國,但朝廷中央將失去對地方的管理權,新的一輪軍閥割據開始展現。

光緒搖搖頭:“對內還是要以穩定爲主,當緩緩圖之。當務之急是整頓兵事,眼下八旗綠營已經糜爛,不僅無法使用還徒毫大量錢糧,戰後從此處開始,全面編練新軍。具體章程都回去考慮一下。”

“既然皇上決意如此,微臣提議讓第一師儘快南下佈防天津。”唐紹儀提議到。

“不行。”歐陽振華出面反對:“滄州雖有七萬部隊,但各不統屬無法調度。且各部皆無死戰之決心,不過看着人多都想來撈個功勞。一但日軍集中兵力從一點突破,將會引起全線崩潰。現在只能讓第一師打頭陣。其它各部也只能打打順風仗。”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第一師只能佈防天津。”唐紹儀說道:“如果讓歐陽大人帶着這些人都打了勝仗,那皇上要整頓兵事,如何整頓這些人。整頓不了這些人,又怎麼能服衆。所以只有他們全敗了,如此一來皇上想怎麼整頓都得心應手。歐陽大人,現在的仗打的不是軍事仗而是政治仗。”

“那我們如何對外解釋?”歐陽振華反問道。

“其實這很簡單,歐陽將軍要表現出,軍門是遼河一戰首功之臣,並救皇上與危難之中,連李中堂也要不放在眼裡。就是要目中無人,要眼高於頂。並且要四處宣揚,滄州七萬雄師只對不足二萬倭寇,豈有不勝之理。皇上調軍門此來純屬多此一舉。而最爲重要的是歐陽軍門到達天津後不用急着佈防。而是以遊山玩水爲藉口先考察地形爲戰爭做準備。等滄州一敗,軍門就可以拿出遼河首功之名,擺出一幅天津最高統帥的架子,該殺的殺,該撤職的撤。如此,軍門方可調動大軍如臂。”

歐陽振華看了看衆人,好像懂了一般點點頭:“軍情如火。皇上若無其它分咐微臣這就去準備。”

“既然是打政治仗那軍門切記,沒將軍功一人獨得。此戰,首先是要擊潰日軍。其次,如無必要儘量不要讓第一師衝在一線以減少傷亡。讓其它部隊去攻擊。再次,一但擊潰日軍主力,所有追擊任務全部交於其它部隊去做。朕一直相信,朝鮮之敗乃是葉志超之錯。提督都帶頭逃跑的部隊怎能不敗。但之後的事實證明,更多的士兵是敢於作戰的。所以此次滄州之戰。子安要仔細觀突然滄州各部,從中挑選出能征善戰之士。並多派任務於他。並親自爲他寫請功摺子。將其收於麾下。爲將來擴軍做準備。”

“大人且慢,此處第一師空手而去,在大沽已經爲第一師準備好了武器。”王士珍突然說道。

“微臣明白,微臣這就去了。”歐陽振華點光緒點了點頭,轉身出去了。

“子安到是還不明白,這得罪人的事可都讓他做了。不過也好。他這性子耿直。得罪些人到也沒什麼。要不然憑他帶兵的本事,早就自領一軍,而必要等到皇上建新軍方纔起用他。”唐紹儀爲大家解脫似的說道。

“得罪些人對他到也沒什麼壞處。當兵的,本身就不應該參於政治。只要他能帶好兵。打好仗,再多的責難朕都替他擋下了。”光緒站了起來,在房中來回踱步:“子華,朕想待戰事結束後,讓你出任戶部尚書,主理國家財政,你看如何?”

“皇上不可。到不是微臣矯情,只是此次清日之戰,微臣事事只聞皇上旨意,已讓衆多大臣對微臣頗有反感。就連舉薦微臣的李中堂對微臣都頗有意見。如皇上強行任命微臣,只會遭來一片反對之聲。”只見光緒臉帶疑惑,林啓兆這才說出了原由。自清日開戰朝鮮潰敗以來,李鴻章多次讓林啓兆調撥錢糧軍火加強淮軍,但林啓兆以皇上有旨意爲由,將全部軍火補給調往田莊臺和錦州。原說皇上被困,急須大量武器還勉強說的過去。可日本登陸山東以來,田莊臺之圍已解的這三天裡,李鴻章再次要求撥付武器依然遭到林啓兆拒絕。剛剛到大沽港口的軍火全部被壓在倉庫,沒有皇上的旨意任何人不得動用。遼東戰事基本結束,而山東這邊至少有三成還是拿着老式單打一和火繩槍,倉庫裡堆滿了新式武器卻不讓動用。這下李鴻章氣壞了,接連上了幾道摺子,先前是皇上一直昏迷,醒來後直接召見衆人也沒看摺子還不知道。林啓兆哭喪着臉說:“皇上,李中堂可明言,滄州若敗要微臣負全責。皇上,你可要爲微臣做主呀。”

“朕就不明白了,這是爲何?”

林啓兆對唐紹儀使了眼色,唐紹儀很不情願的說道:“其實這是微臣的主意。且看山東一戰,淮軍各部一路潰退也罷。可偏偏這些淮軍潰退時丟掉了全部的武器輜重,而日本人就是用這些武器輜重進攻天津。要不然就憑小日本登陸帶的那點補給,打到登州就打光了。發放給他們跟本就是送給日本人。”

光緒聽到點點頭說:“說的不錯,此事朕會跟李鴻章親自解釋。朕有意以洋各國爲例,戰後成立外交部,唐紹儀出任部長,以爲如何?”

“不妥。”唐紹儀出面反對,只聽見光緒說:幹麼都不同意?唐始儀這才說道:“拖皇上之福,接連開礦修路。而西洋各國見與朝廷交涉不如與微臣交涉,且朝廷也不願與洋人打交道。所以目前其實外交事宜都是由微臣辦理,既然大權在握又而必在乎名份。到是皇上在戰後除了讓歐陽軍門出任新軍統帥掌握新軍外,其它諸位還是安定不動。這點我們已經考慮過了,只要能換來嚴大人出任兩江總督一切都值得。此戰後,皇上定是要開新政展布未來,錢糧是重中之重。而兩江歷來爲各朝賦稅重地。如此,源源不斷的兩江賦稅爲皇上新政鋪路。二來,京師大學堂學子畢業後也可實任地方,使皇上新政可得實用之才。”

“對對,當兩江換了大部分官員後,便可在兩江之地實施中央銀行代收賦稅。再以兩江爲例推廣全國。正真取消厘金、火耗。”林啓兆接着說道。

“那軍隊改制的問題呢?”

“微臣以爲當行西洋各國的警察制度。只是具體的章程還容皇上給些時日。”唐紹儀說道。

光緒又問道:“那對日本和談之事如何?”

“以打促和。”王士珍說話了:“遼東日軍已經再無作爲。只等山東日軍潰敗所,一樣將其困死。如此日本就再無指望。朝鮮方面,我已經下令聶士成以漢江爲限,做出攻擊勢態但不得越過漢江,給日本一點希望。同時讓太平洋艦隊除東京灣外,不斷襲擾日本沿海各大城市。如果日本要是還不投降,就全殲日軍在大清殘部,並收復朝鮮全境。等北洋艦隊修復後,全力強攻東京灣。再派出陸軍強攻東京。當然,我認爲這應該不可能。日本應該會選擇和談,那我們就以兩支殘兵和半個朝鮮爲餌逼日本答應條件。只要日本不答應,我們就強攻一次。日本想要保住最後的果實和將來反攻的力量,那就一定會答應。”

“另外,英國方面也不希望大清過度削弱日本,所以纔會讓遠東艦隊司令北上,用遠東艦隊來壓服我們。從英國這裡找突破口,讓英國人逼日本答應和談。至於和談的底線,還請皇上示下。”唐紹儀補充道。

“皇上請放心,微臣已經傳令於日本,讓各小組停止破壞日本通訊。最多再有二天日本就會明白局勢。”周勤看到光緒轉頭看着自己就主動先說了。

“朕得諸位輔佐,朕之大幸。”

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374章 回京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4章 朝堂之上第93章 馬綹子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44章 皇宮內外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73章 巧合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375章 分歧第123章 斷後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235章 大 躍 進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10章 傷離別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93章 馬綹子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283章 **的哀怨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169章 憂慮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51章 佈局海外第67章 夢裡夢外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61章 主心骨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63章 有錢了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98章 過年了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8章 議事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4章 紛爭四起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113章 焦點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365章 天崩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98章 諜戰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110章 傷離別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章 朝堂之上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
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374章 回京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4章 朝堂之上第93章 馬綹子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44章 皇宮內外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73章 巧合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375章 分歧第123章 斷後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235章 大 躍 進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10章 傷離別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93章 馬綹子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283章 **的哀怨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169章 憂慮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51章 佈局海外第67章 夢裡夢外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61章 主心骨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63章 有錢了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98章 過年了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8章 議事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4章 紛爭四起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113章 焦點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365章 天崩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98章 諜戰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110章 傷離別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章 朝堂之上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