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

遠東,這片在歐洲人眼裡還是落後與荒蠻的地方,卻因爲成了十二個海軍國家艦隊集合地而吸引了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目光。中日兩國除外,遠東除了英、法、西等國在遠東早駐有海軍外,其它各個國家的軍艦都還在路上。面對即將到來的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鋼鐵對決,所有國家都很隱晦的通過駐華公使向清政府表態,希望清國不要在眼下與日本開戰。

雖然英國是這個時期各國的造船業的領導者,但各國對軍艦有着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都有着各自的建造標準和需求。誰對誰錯,這對於軍艦來說無疑戰爭是最好的檢驗方式。中國、日本,這兩個擁有世界上最選進戰艦的國家間的戰爭,成了檢驗當前軍艦設計和使用的最佳方法。於是,各國造船廠原本密集的鉚釘聲頓時全倍停了下來,他們需要從這次對決中找出更先進的海戰技巧和軍艦結構。

爲了能從中日海戰中學習更選進的海戰經驗,各國向遠東飛奔的軍艦上都裝載着各國的海軍觀察員。

海軍主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親自帶隊坐着德國的巡洋艦向遠東趕來,他的觀察團裡還有未來的德國公海艦隊指揮官萊茵哈特?舍爾和未來的德國海軍上將弗蘭茨?希佩爾。

英國認爲他們的遠東艦隊司令是斐利曼特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海軍將領,因此不再另派其它軍官。但英國仍然派出一艘快速輕巡洋艦,因爲大英帝國最優秀的軍艦設計師威廉?懷特爵士需要親自前往遠東觀戰,他認爲這場大戰將帶給他設計靈感,這將對英國未來的軍艦尋找最好的設計方案。

於是清國內部就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壓力,這讓整個日本內閣異常幸喜。這個結果是包括停留在新加坡的山本權兵衛司令官都沒有想到的。英國方面也很慶幸,這樣就不需要親自出面。可清國方面沒有任何表示,唯有清國海軍總司令吳德仁如同二楞子般。不管不顧的在各種公開、非公開的場合表達他的抱怨:日本艦隊還在等什麼,他的艦隊已經等不及了。

雖然世界各國都明白。趁日本艦隊還未集中時進行各個擊破是最優先的選擇。所以他們不希望開戰卻沒有強制要求清國這樣做,必竟如果是他們遇到這種事也會選擇各個擊破的戰術。所以,他們更多的只是在表達遺憾。於是,各國把希望都轉而寄託到英國人身上,必竟英國人和日本是盟友關係,這個忙要是不幫,以後誰還信你。於是,剛剛纔舒一口氣的英國又開始糾結了。

包括英國人在內都相信。只要他們說一句話就可以讓清國偃旗息鼓。可英國人在不出讓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無論怎麼說都改變不了面要清國退讓的結果,這樣英國商人在清國的日子就會更難過。原本在清國順風順水的英國商人是從什麼時候變得如履薄冰的?仔細想想好像就是從英國將清國定購的敷島、初瀨二艦轉售日本開始。

在此之前,清國開放鐵路修築權、開放礦產林業資源、開放通商口岸、減少行政審批手續、裁撤苛捐雜稅等等,清國主動而高效的開放手段同樣換來了大英帝國對他的支持,建造軍艦、培訓各行各業的工人、訓練海軍將士、出售並幫其組建造船廠等等。英國只說了一句:英國不希望清國將廈門租借給德國,清國就拋棄了德國高昂的租借費。英中兩國在那個時期如同蜜月一般。

清日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敗了,獲得天價戰爭賠償的清國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大英帝國。各種合作、各項商談進行的無比愉快,可當英國將清國訂購的兩艘戰列艦轉售日本之後一切都變了。清國不顧英國反對將大鵬灣租借給德國,清國不顧已經呈上就差簽字的全同將滬湘鐵路交給德國人建設。如果還單單是清國政府方面的原因還好辦,必竟大英帝國也不是好惹的。而清國政府真不聽英國警告也就做了這兩件事而已。可也就從那一天起。有着良好聲譽的匯豐銀行被大量提現,中國的工人開始拒絕進入英國人的工廠工作,中國絲商寧可將生絲爛在倉庫裡也不賣給英國商人。甚至因爲中國人不願意與英國人做生意而使英國遠東艦隊的補給一度陷入緊張。這種民間自發的排英行爲纔是讓整個英國擔心,一但這次英國再公開支持日本,那遠東艦隊在香港怕是買不到一顆糧食。

辦法不是沒有,可清國提出購買40l/305毫米艦炮製造技術或者購買威嚴號戰列艦,按清國人的說法那叫:大清國不差錢。見鬼,這些都是大英帝國最核心的軍事機密,也是壓制全球其它國家海軍的底氣,這些是不可能出售的。英國人明白,清國這是刁難。因爲清國已經做好開戰的準備了。於是英國人轉頭對日本發火,有着如此強大的艦隊竟然還需要麻煩英國政府。因爲按照大英帝國海軍上將的話來說,如果這支艦隊交給英國人。他可以打回日本。可事實上艦隊上全是訓練不足的日本人。

真的不能怪英國,因爲全力支持清國這不符合英國的大陸平衡政策,也叫光輝孤立。最初的目的是爲了在和平時期爲維持歐洲大國之間的均勢,不與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保持行動的自由。必竟此時的英國處於世界工廠的壟斷地位,擁有一支足以稱霸海洋的強大海軍。處於島國地理位置,領先的軍事科學水平以及當時歐洲國際形勢下,足以可以獨立保證自己的安全。在這樣的前提下,推行均勢政策以維持歐洲大國間的力量平衡,充分利用列強間的矛盾以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以最有利於的方式捍衛英國利益,這樣英國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成爲改變天平傾斜的那一根稻草。四兩撥千斤,被英國人玩到了極致。

隨着英國腳步的擴張,光輝孤立政策也開始邁向全球。於是在東亞。英國爲限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唯一兩個有實力的國家就成了英國在遠東實施光輝孤立的目標(最後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暹羅,因爲成爲英法有遠東的緩衝區。沒有發展的空間)。於是日本戰敗後,光輝孤立政策只能選擇支持日本。不然清國一家獨大是不符合英國政策的。但是卻也因爲光輝孤立政策選擇支持日本,所以英國在華商人變的無比艱難。曾經有信心將中國江南變成大英帝國王冠上第二顆明珠的歐格訥,現在已經死了這條心了。

其實歐格訥也很惱火,清國有四萬萬人口的市場是無比龐大的,日本纔多少人?爲了一千萬人口的市場丟掉四億人口的市場這簡直是不可理喻的行爲。日本將未來十年的稅收做爲抵押用來造艦,頂着來自議會的指責以借款形式交付兩艘原本是清國已經付款的兩艘戰列艦,純粹費力不討好。

“唐大人,雖然我個人選擇支持清國。但我必竟還是政府僱員,需要堅定的執行政府的命令。我希望能得到貴國政府的諒解。”面對來訪清國外交部長,歐格訥深表遺憾。

“我國政府出於對英國的尊重,可以接受貴國的調解,但必需在一個月後執行。同時,日本艦隊通過我國海域時需要在我國艦隊的監督下在指定航線行駛。這點沒有商量的可能,如果在一個月內日本艦隊敢進入我國曾母暗沙以北的南中國海域,或不按中國政府指定航線行駛,我國將視日本的這種行爲是對中國宣戰。”唐紹儀第一次面對英國公使公然的說不,內心自豪感無比強烈。同時遞上大清國指定航線圖。

圖上標着日本艦隊從南沙羣島到東沙羣島。經臺灣海峽走黃海最後經大隅諸島之間返回日本。歐格訥放下航線圖後說道:“我會立刻轉告日本。”

歐格訥說完請唐紹儀坐下,正事談完了就談點私事:“不知貴國爲何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是要等葫蘆島上的軍艦造完嗎?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疑問,唐大人如果不方便可以不說。”

唐紹儀笑了笑:“明人不說暗話。葫蘆島的軍艦確實需要不少於一個月才能完。但做爲第一海軍強國的公使先生應該明白,軍艦造完後還需要經過海試和訓練的。所以要等一個月與軍艦無關,至於爲什麼我並不知道。”

“沒有關係。”歐格訥無所謂的攤開雙手:“我剛剛收到國內發來的鮮美的魚子醬,如果唐大人今日無其它事不如留下來一起品嚐。”

爲什麼清國要讓日本艦隊在新加坡停一個月?所有人都猜不出原因。山本權兵衛盯着海圖上的那條航線,眼睛都盯出蚊香圈也看不出清國的企圖。只要順着清國指定航線走就不會遭到攻擊是可以肯定的,不然背信棄義的清國將無法在世界上立足,可又爲什麼需要等一個月呢?

比起已經死去的東鄉平八郎等海軍將領,山本權兵衛最擅長的是組織和戰略佈局,並不擅長帶領艦隊進行衝鋒陷陣。但甲午年日本失去全部海軍精英後。他只能挑起了這份重任。雖然他打仗不行,但優秀的戰略能力卻讓他想起一個關鍵詞――時間。

清國爲什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那是因爲葫蘆島造船廠需要的時間。從建造時間來看,11個月就是英國也只能造出驅逐艦。所以他可以肯定的是清國在葫蘆島所造的艦支,確實如傳聞中那樣是進行自殺攻擊的撞擊驅逐艦,加上海試和調整的時間,正好是艦隊回國後完成保養的時間。山本權兵力終於明白了清國的意圖,清國海軍在火力上不及聯合艦隊,清國希望撞擊驅逐艦能在海戰中爲清國換來優勢。決不能讓敵人完成他們想做的事,最好的辦法是繞過印尼,走菲律賓外海回國,這樣在時間上可以打清國一個措手不及。雖然清國不保證在外海不會發生戰事,但大海是寬廣茫茫呀……山本權兵衛越想越是口乾舌燥,但等他扭頭看到擠滿了甲板,神色疲倦的水兵們,卻長長地嘆了口氣。

日本海軍人員損失嚴重,加上又得到了兩艘戰列艦。所以這兩年訓練出來的水兵們根本無法滿足這麼龐大艦隊的需要,最後他和大本營不得不做出決定,由國內派遣的水兵接收戰列艦。而剩餘的巡洋艦和魚雷艦上水兵此刻從旅居歐洲各國的曰本籍船工和僑民中招募。這些剛剛纔進行了兩個月訓練,才學會駕駛複雜的軍艦。被英國教官稱之爲僅能進行低烈度海戰的水兵們把軍艦開到這裡已經是勉爲其難了,加上連日的海上演習和訓練,早已讓他們精疲力竭。士氣全無的艦隊要是海上被清國艦隊碰到,恐怕立刻會被經驗老道的清國艦隊打敗!

不能冒險!山本權兵衛立刻向國內報告,他寧可在新回坡呆一個月。

自從日本同意清國的要求,原本還神色緊張的大清朝廷一瞬間又變的波瀾不驚。清國不是英國也不是日本,清國是海洋大國更是陸地大國,即使清國海軍戰敗。日本陸軍能是清國陸軍的對手嗎?清國只要咬死不議和,清國只要放棄海岸線退守內陸,最後被拖死的只能是日本。既然大清能立於不敗之地,還有一戰之力的大清慌什麼。

時間進入六月底,當向葫蘆島造船廠將最後一筆造船資費撥付之後,朝廷的經費就有了一筆結餘,於是各個部門都盯上了這筆錢,海陸軍尤其眼紅。但是在今天的朝會,教育部長容閎呈上奏摺,奏請將這筆費用轉爲教育經費。全民教育計劃第一期第一階段將在直隸試行的計劃被呈上,第一個鋪開的地方當然是京城。這是國家大事,謀劃數年終於提上議事日程。與容閎聯合呈奏的是站在容閎身旁的是掛名教育部侍郎、下任教育部長的大清皇后楊棗兒。

禮制是封建王朝的大事。身上皇后怎麼能沒有儀制服飾,如今楊棗兒自着已經定製的皇后朝服立於朝堂之上。上衣下裳、交領右衽、繫帶隱扣、寬衣廣袖。這是漢服最顯著的特點,最初定明裝爲皇后朝服,可做出來穿上後光緒發現這整的跟安南人差不多(在有清一代,不僅安南人一直保持着明朝的着裝,包括雲貴一代的多數少數名族從心裡也不承認清朝。以至於民國初年由中央政府派往雲貴一帶的地方行政長官,還被當地人按明制稱呼爲――鎮守使),光緒不滿把皇后打扮成安南人的樣子,就讓禮部改製爲宋朝服飾。結果做出又搞的和朝鮮人區別不大。光緒一氣之下要求再做唐裝,結果發現皇后快要變成日本人了。光緒很是崩潰。清朝將幾千年來的漢文化快徹底給消滅了(再過一百年可就真到了湮滅的邊緣),反而一直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周邊地區還保留着傳統的漢文化底蘊。光緒大怒。勒令禮部仿前漢皇后服飾和禮制重新定立光緒朝皇后儀制。於是僅僅過了一週,楊棗兒就有了這身朝服。又經過整整一月的禮儀訓練,站在朝堂上的皇后真叫雍容華貴,就是練習禮儀的麻煩程度讓光緒心寒。

其實,漢服起源於周朝,由周公一手設計,始稱周制,當時中原人也被稱爲周人,延續到漢代不曾有明顯的變化。漢武帝北卻匈奴之後,讓周邊民族恐懼的大漢國號就成了中原民族的名字。可自漢以後就不斷開始變化,從李唐開始,隨着北方少數民族逐漸與中原漢族融合,加上漢服確實不適用於戰場,漢服不由中就逐漸帶有少數民族服飾的特色。到了滿清入關剔發易服之後,漢服除保留交領右衽的基本式樣外,早已是面目全非。聽說禮部通宵查閱上古典籍,多次反覆修改,最後才做出完全仿漢代服飾的眼前皇后朝服式樣。

光緒一直認爲漢服是最能體現女性柔美的服飾,就在夏天穿太熱還有就是穿起來麻煩,因爲全身衣服不用鈕釦而用衣帶固定。而光緒沒有讓人伺候起牀的習慣,楊棗兒一個人又穿不好漢服,於是拿衣帶沒辦法的光緒崩潰了,第一次在沒有下樓的情況下招來了侍女。但是,身着漢服的楊棗兒在光緒眼裡是那樣動人,尤其是當身材秀美的楊棗兒身着明黃色漢服,頭頂鳳冠,在宮裡養了數月更加豐滿水靈,又因爲第一次着朝服上朝有些羞澀而顯的臉色紅嫩。這讓坐在龍椅上的光緒看的神情迷亂。

“皇上。皇上?”

臺下傳的的輕呼讓走神的光緒回過神來:“哦,哦。好,好。真美,真……不是不是,準了準了。”

準了教育部的摺子,那麼教育部官員自然要開始着手北京城內進行全民教育試點的工作。這就需要了解調查,北京城內的人口分佈密度、年齡級別和受教育狀況等等,有了這些基本信息才能最優化安排學堂的位置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實地調查,做爲掛名教育部侍郎的皇后,自然需要參加到其中。可參加歸參加,用不着帶着侍女侍衛天天忙到深夜吧,你一皇后搞的比皇帝還忙,誰來安慰皇帝孤獨的心呀。於是光緒藉口爲將來全國鋪開全民教育,需要認真的做一次詳細的人口普查,再次勒令戶部官員加入爲將來全國人口普查做準備,這才把皇后從文案堆裡給換了回來。

看着忙碌了一週忙到連飯都吃不好的楊棗兒,光緒給楊棗兒倒了杯溫水。看着楊棗兒喝下溫水後才止住乾嘔,光緒很心痛的說:“再不想吃也多少吃點,身體纔是革命的本錢。把具給工作交給下面的官員去做,你把把關就好了。”

光緒本來是要叫太醫過來的,楊棗兒認爲只是休息不好沒讓,光緒也認爲是藥三分毒,上輩子就是能抗就抗,一點小病過幾天就好用不着大動干戈。卻不知道這事怎麼被兩老太太給知道,光緒還在上朝時,兩老太太帶着太醫給皇后看過之病後就怒氣衝衝的殺進正在議事的朝會。

“皇后乾嘔數日,皇上爲何不傳太醫?身爲皇后卻要如些操勞,做爲臣子爾等是何居心?萬一傷及皇后腹中龍嗣,哀家就要把爾等滿門抄斬。”

皇后有孕了?滿朝大臣全部望着慈惠太后等待準確結果時,沒想還沒反應過來的光緒卻反問一句:“腹中龍嗣是什麼病?沒聽說過呀?”

“你這個夫君是怎麼當的,皇后有孕你一無所知?”暴怒的慈惠將手中的龍頭柺杖順着光緒的頭皮“啪”的一聲砸在龍案上,這才讓光緒反應過來:“我要做爹了!!!”光緒‘嚎’了一嗓子撒腿就向瀛臺衝去。

大臣們紛紛向兩宮太后道喜,神色間無比幸喜。眼前這位皇帝英明勇猛,卻太喜歡親上前線廝殺。帝王傳承是任何朝代的頭等大事,如今皇后懷孕就意味着國朝有了傳承有了未來。百萬大軍有了守護的對象,大臣們的忠心有了寄託的目標,光緒朝第一次放下了最後的顧慮。朝會可以結束了,現在整個國朝天下沒有比皇后懷孕更大的事了。(未完待續)

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362章 備戰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10章 傷離別第37章 廣而告之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1章 國事方略第127章 交換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62章 備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23章 斷後第373章 “您說呢?”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7章 局勢紛亂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127章 交換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221章 信念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121章 不拋棄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123章 斷後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357章 競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5章 調教三傑第9章 新軍新學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73章 巧合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84章 衝突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60章 麼蛾子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
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362章 備戰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10章 傷離別第37章 廣而告之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1章 國事方略第127章 交換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62章 備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23章 斷後第373章 “您說呢?”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7章 局勢紛亂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127章 交換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221章 信念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121章 不拋棄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123章 斷後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357章 競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5章 調教三傑第9章 新軍新學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73章 巧合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84章 衝突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60章 麼蛾子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