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

“陛下,您看到這裡也許會說:荒謬,什麼時候清國的步兵比偉大的德意志帝國的軍人更優秀了。沒錯,清國的軍人還比不上德意志帝國的軍人,清國的單兵作戰能力比起德意志帝國軍人的單兵作戰能力還差的很遠。我相信一個德意志帝國的軍人可以打敗二個,甚至三個清國軍人。但是,如果到連級別的對抗,那帝國軍隊的命運就令人堪憂了。”

“關於戰壕,在去年年初我寫回國的報告中已經詳細的闡述了,在平坦地面上挖掘的壕溝,不僅能有效的抵禦敵人炮火的襲擊保護己方的士兵,即使敵人一部衝進了我方戰壕,蜿蜒曲折的壕溝壁也能有效的限制敵人兵力的展開,並有利於我方集結兵力進行反攻。就是這種簡單低成本的戰壕,成功的抵擋了日軍的進攻。很可惜的是,日軍衝進戰壕的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在清日戰爭當中。因爲我的疏忽,沒有注意到同時出現的另一件防禦武器――鐵絲網。正是因爲帶刺鐵絲網的存在,使得日軍無法在清軍的火力網前進行翻越。被攔在鐵絲網後的日軍,即使勉強打開了一個缺口,也能被清軍一挺機槍很好的守住。這種在清日戰爭中出現的防禦式武器,不僅簡單方便,使得清軍隨時隨地的進行有效的防禦,所以清軍才能抵擋近十倍兵力的圍攻。”

“戰後,我曾與霍斯特將軍私下推算過如何才能破解這種防禦。我們發現,除非在步兵攻擊開始前使用大炮將其全部摧毀,否則只能用士兵的生命來填。就在我們還在擔憂一但這種戰術被法國人學去後該如何處理的同時,清國出現的新式武器――迫擊炮和手榴彈,很好的向我們展示如何突破這種防禦。”

“普通的大炮彈道基本都是直的,它們跟本無法對戰壕內的士兵起到有效的殺傷。除非炮彈能直接落在戰壕內爆炸。迫擊炮的射程很近,最遠也只有兩公理,但它的彈道卻是曲線的。它能從高空繞過前面的障礙物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落進戰壕內。更有改進後的進一步減輕的重量。分解成三部分以後,可以讓士兵抱着跟上進攻部隊的速度。三個熟練的炮手可以在三分鐘之內將迫擊炮組裝完畢並完成瞄準。陛下。這是一款可以跟隨步兵任意機動的炮火,在戰場上,它比清國新裝備的152毫米重榴彈炮還要重要。”

“清國還有一種輕型的手炮,他們叫做手榴彈,意指可以用手扔出去的榴彈炮。它在平地上最遠也只能扔到50米遠,但手榴彈是所有武器彈藥中操作使用最爲簡便的,它既不需要任何投擲裝置,也不需要任何複雜的操作程序和附加條件。扭開安全蓋,拉出導火索拉環,然後扔出去就可以了。它還很輕,500克左右的重量可以讓每個士兵帶上十顆以上。手榴彈的出現讓士兵不再需要進入戰壕拼殺,只在士兵能接近敵人到可以扔出手榴彈的距離,然後扔出手榴彈就可以了。密集的爆炸能摧毀戰壕內的一切抵抗力量。”

“陛下,我認爲應該立刻下令遠東艦隊,讓他們親自將這五套武器運送回來。”施裡芬元帥站了起來堅定的說道:“如果帝國軍隊擁有了這兩種武器,那在歐洲大陸上將是無敵的。”

威廉二世點點頭:“施裡芬閣下,您是帝國的元帥。我相信您有這個權利。”

“雖然邁克爾將軍爲帝國爭取了這五套迫擊炮和手榴彈的樣品。但我覺得我們最好是看完邁克爾將軍的電報再做評論。”俾斯麥皺着眉頭說道:“除了武器外。我認爲這支偵察部隊似乎比這新武器還要重要。”

“清國有一支直屬皇帝的軍隊叫中央偵察連,他們只有二百人,所有的訓練和相關的作戰能力都是絕密。我們一直以爲這只不是過清國皇帝爲自己訓練的親兵。一切只爲了與清國的太后爭奪國家大權的一支部隊。清國人對我們都一直都隱瞞着關於這支部隊的消息,可是還是讓我不小心發現了這支部隊的真面目,他們早在清日戰爭期間就已經上過戰場。那場在朝鮮平壤城內突如其來的瘟疫其實就是這支偵察連的傑作,他們向日軍投放了一種類似瘟疫的藥物,不僅殺死了日軍的將軍,更讓整個日軍補給線出現了長達半個多月的中斷。他們還在鴨綠江邊伏擊了日軍最高指揮官,雖然沒能成功,卻讓日軍的攻擊行動推遲了三天。在遼河邊,他們僞裝潛伏進入了日軍的指揮部。以二人的代價擊殺了數位將官和數十位校官。這讓前線已經突破清國防線的日軍失去了後續跟進的能力,這也讓包圍圈中的清國皇帝避免了被俘虜的危險。”

“而在這次的清俄戰爭當中。當清軍發動鐵嶺戰役的同時,這支偵察連也在同時襲擊了俄軍的總指揮部。這次名爲‘斬首’的行動是極爲成功的。它在第一時間內就打掉了俄軍的最高指揮部,使得分佈於各地的俄軍失去了統一的指揮,讓清軍各個擊破的戰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戰役開始前全殲了敵軍的最高指揮部,對一支軍隊而言這纔是最致命的。清國的偵察連的特別作用不僅如此,他們還遠途奔襲,破襲了俄國的遠東鐵路。這些只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偵察連,這支部隊裡還有多少秘密不得而知。”

“現在我才明白,爲什麼清國皇帝總愛稱自己的國家爲中國。因爲他認爲他先祖所建立的這個清國,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它承繼了中國五千的歷史。”

“是的,我不得不說的是,東方這個古老的帝國是神秘的也是偉大的。他們的士兵表現出來的是對戰爭的渴望,他們不會害怕戰爭,因爲戰爭貫穿了這個古老帝國的歷史。”

“中國的偉大的。拿破崙接着說: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爲之顫抖。幸好它在沉睡着,謝謝上帝。讓它睡下去吧。可是,現在的中國,在睿智的光緒皇帝陛下的帶領下。這隻睡獅睜開了他的雙眼。”

“孫子兵法,曾讓名將和軍事著作家色諾芬、波利比尤斯和薩克斯都讚譽爲‘那一偉大藝術的全部真理’。不過是三千年前的中國人寫的一本兵書。這種兵書在中國還有很多,比如孫臏兵法和六軍鏡。這是一個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完整軍事理論的國度,這是一個三千年來就征戰不斷的國度。他們對戰爭有着與所有人都不一樣的認識。一輛普通不過的獨輪車,就可以通過深山沼澤對部隊進行補給,而架在上面的機槍可能隨時對敵人保持火力壓制。偵察部隊的別開生面的用法,讓敵人的指揮官也失去安全感,他可以在關鍵的時刻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還有集中式的火炮運用,這就是清國展現出來的他們對戰爭的理解。清國軍隊中也許還有我們並不知道的事情。但就這是這些已經知道的事情就足已證明清國未來的潛力。”

“我曾經以爲,我要教會落後的清國學習新式戰爭。現在我深刻的體會到,原來是清國在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戰爭。我要感謝陛下將我派譴到這偉大的國度,是清國教會我不一樣的戰爭。清國是很貧窮落後,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得戰爭。我要感謝陛下的信任,任命我一個在帝國總參謀部內的重要職務。但在這裡,請允許我繼續留在清國。我希望能在遠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內,爲帝國尋找一個不一樣的戰爭。”

“清國和帝國一樣,我們的四周圍繞的都是敵人。清國海軍司令吳德仁就因爲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克曼對他的蔑視,結果他毫不掩飾他對英國的反感。而做爲皇帝的光緒卻沒有制止他的這種行爲。爲此,我們是否可以認爲這就是清國對英國的真實態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英國國會允許日本外相公開演講。必將激怒清國人。那樣我認爲德意志帝國應當加大對清國的支援力量,確保即使清國在海軍被日本人打敗之後,依然能保持陸地上的優勢。這樣一來,清國必將在遠東牽制英國的大部分精力。我想這對德國而言是有利的。”

“當然,這只是我們遠東軍人的意見。必竟這涉及到帝國政策不是我們可以決定也不是我們應該決定的,這還要依靠英明的陛下和睿智的首相等人裁決。不論帝國做出如何決定,遠東參謀部將無條件予以執行。”

冗長的電文到這裡結束了,房間內,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決策層陷入了思考當中。這封電報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震驚。更多的是對清國的重新認識。新式武器與新式戰法的更新,這讓施裡芬重新思考他的旋轉門計劃。如果這兩種新式武器同時出現在德法戰場上。那麼戰爭的殘酷性必然大大增加。到時德國軍隊還能向他計劃中的那樣快速推進嗎?

“陛下,清國出現了新式武器。相信一定會引起英法等國的注意。而且我也相信這兩種武器不可能永遠瞞着別人。帝國現在需要的是立刻掌握這兩種新武器,以便於保持對外的技術優勢。武器只要使用過就不可能永遠保密,但使用技術上可以。尤其是清國對火炮的運用和對偵察連的特殊用法,我認爲,這兩樣東西會對今後世界戰爭起到決定性的影響。”施裡芬不愧是軍事大家,只從電報中的一言半語估計出了未來戰爭的模式。所以他很堅定的說道:“我會責令遠東艦隊親自將新武器樣品帶會。並會下令邁克爾和霍斯特儘快提交關於新武器與偵察連的戰略戰術用法的報告。我建議成立一個遠東軍事部門,以提高遠東軍官的權利,以便於他們更好的與清國進行接觸。”

“不僅如此。從電報上看,清國這次送給我們五套新式武器的樣品並沒有提出其它要求,而且我相信清國也沒有提出要求。另外跟據從英國發回的消息,英國對日本的支持已經進入實質化的討論,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將清國在英國訂購的兩艘戰列艦轉售日本。這樣一來,日本的海軍就會比清國多出四艘戰列艦。我想帝國應當做出一些姿態,表明帝國是支持清國的。”俾斯麥也說出了他的意見。

“那首相閣下認爲,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姿態呢?”威廉二世望着俾斯麥問道。

“清國在我國訂購軍艦的尾款,我們可以以借款的方式交付。並且我們可以加速軍艦最後的建造工作,爭最年內結束,以便於清國儘快形成戰鬥力。”俾斯麥想了想接着說:“另外,清國提出購買的光學測距技術我們可以有限度的出售。這樣,以德國的技術來彌補清國戰艦數量上的差距。最少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削弱日本,這樣一來,德國遠東艦隊在遠東就將有更大的話語權。當然,對於清國提出來的購買305毫米艦炮技術,我認爲這個是決不能出售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從國內派遣兩艘新式的重巡洋艦去接替遠東艦隊。如時英國真將清國訂購的軍艦轉售日本,我想清國也會向我國購買這兩艘軍艦。”施裡芬嘆了口氣:“帝國的海軍起步太晚了,我們需要證實我們的軍艦設計。就需要讓軍艦在戰爭中進行檢驗。而清國是世界上擁有最豐富的鐵甲戰艦使用經驗的,必要時我們還可以考慮派遣部分海軍軍官參於這次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戰,來獲得實戰經驗。只要我們以換防的名議派遣巡洋艦去遠東,英國佬不會起疑心的。”

“我們可以賣光學測距儀,但技術不能賣。軍艦方面就按你們剛纔說的辦,去通知清國派人來接船吧。至於清國想要買技術,那就先要給德國證明看。至其它問題等他們打敗了日本再說吧。”威廉二世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但他還是多問了一句:“如果英國真將清國訂購的軍艦轉售日本,你們認爲清國還能打敗日本嗎?”

“如果只是多兩艘沒有問題,最多的損傷多少的問題。但是差距是四艘戰列艦……”丟掉了手中的指揮棒,吳德仁頹廢的坐回椅子中。多出來的四艘不是驅逐艦而是戰列艦呀。戰列艦,這個時代體型最大也是武辦最大的武器,就算是日本海軍再沒有經驗,多出來的四艘戰列艦也至少會32門重炮。這不是僅靠經驗豐富能彌補的。

“只要你能保證能戰勝少了兩艘戰列艦的日本海軍就行。”光緒淡淡一笑:“光緒羣島上建成了兩艘六百噸的新艦艇,用的好的話,幹掉兩艘戰列艦沒問題。”

吳德仁瞪着雙眼望着光緒,六百噸的軍艦去打上萬噸的軍艦……吳德仁此時就想痛哭光緒一頓,牛不是這麼吹的。可是光緒是皇帝,他不敢。只能重重的哼了一聲,然後坐下背對光緒以表示他的不滿。

“朕就知道你吳德仁不信。這兩艘新艦艇已經出來了,你就和程誠開着龍吟、龍嘯去一趟釣魚島訓練場,看看他們能不能半路幹掉你一艘。誰說我們沒有辦法。”(未完待續

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50章 攪局者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377章 9月12日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54章 驚喜連連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128章 傷員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6章 慈禧查崗第407章 追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87章 旗餉第92章 血滴子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74章 回京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33章 摺子戲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78章 揍他第42章 鐵路第364章 我是誰?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3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水師操演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374章 回京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357章 競爭第408章 凱旋第32章 水師議事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429章 表演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50章 插曲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64章 我是誰?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章 調教三傑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121章 不拋棄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284章 皇后的人選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92章 血滴子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216章 宋慶之死
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50章 攪局者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377章 9月12日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54章 驚喜連連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128章 傷員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6章 慈禧查崗第407章 追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87章 旗餉第92章 血滴子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74章 回京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33章 摺子戲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78章 揍他第42章 鐵路第364章 我是誰?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23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水師操演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374章 回京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357章 競爭第408章 凱旋第32章 水師議事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429章 表演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50章 插曲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64章 我是誰?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章 調教三傑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121章 不拋棄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284章 皇后的人選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92章 血滴子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216章 宋慶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