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

阿柴爾,額爾濟斯河上

第十六座簡易橋樑剛剛搭好,工兵團長清秋擦了把汗,指揮着兵工們對橋樑進行最後的檢查,然後示意正在等候過橋的步兵們可以緩慢通過。

橋樑雖然簡易,但結構堅固。採用拱橋結構,鋼結構模塊化,只需依照圖紙順序組裝起來,就是一座堅固的橋樑,足以滿負荷通行裝甲部隊。整個橋樑施工的最大難度就在兩岸的承重面上,其它不過擰擰螺絲而已。四天裡,二個半工兵團日夜施工,一共搭建起十六座橋樑,加上阿柴爾原來就有的兩座橋樑,這十八座橋樑日夜不停的通行軍隊。袁壽山集羣的十七萬大軍如今已經基本過河,剩下的後勤輜重也將逐一通過。

當裝滿燃油桶的卡車從橋上緩緩通過後,清秋長舒一口氣:終於結束了。工兵部隊五天裡不眠不修的工作總算可以告一段落了。放鬆下來的清秋躺在河邊也不管太陽當頭就打着鼾睡着了。

自古來大軍渡河就是最危險的時候,一但敵軍突至,開闊的河流輕易就將大軍截爲兩斷前後不能呼應。尤其是對待總兵力多達四十萬的俄國軍,一但俄軍分兵一半強攻至此,大軍危亦。不過樑華殿兵團在正面給阿列克塞耶夫足夠的壓力,沖天的炮火如果進攻的前奏曲一樣讓阿列克塞耶夫不敢分心他顧,加上留駐阿柴爾的第一師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讓大軍渡河的安全性大爲提升。但也不能不防,更何況過河諸部需要重新集結、安排駐地,先過河者需要構築防禦工事,後過河者要有序推進,十七萬大軍本身就是一個有着巨大工作量的單位。

爲了安排這十七萬大軍有序過河就已經讓袁壽山焦躁不安。但現在他已經顧不這些了,他正對着地圖咆哮:“什麼叫全殲鄂木斯克俄軍?參謀本部的參謀們腦袋裡裝的都是屎嗎?”

作爲獨立負責過東北這一個戰區的袁壽山,看問題當然不會僅僅侷限在軍事層面。他很清楚全殲鄂木斯克四十萬俄軍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如此一來。中國無論海陸空哪方面的軍事力量都足以讓世界各強國小心應對,這樣對戰後中國爭取應該有國際地位和政治利益。都有着無比巨大的影響力,因爲經此一戰後,沒有哪個國家再敢單獨揚言對中國宣戰。中國自然就可以借大勝之機加強中華帝國對亞洲的控制力,從而恢復中華自古以來的勢力範圍。

可問題在於,即使受到空襲和炮擊損失再慘重的俄軍至少還有三十萬人吧。參謀本部讓他用十七萬人去包圍三十萬敵軍,還要全殲?就是三十萬頭豬他也抓不光呀。

“以裝甲師爲先導,集中力量攻入俄軍縱深,將俄軍切割並殲滅一部。同時藉着裝甲師無從有效剋制的優勢四下出擊。引發俄軍潰散,然後尾隨掩殺。圍三闕一是最早就定下來的戰略,而此時戰局也是最優選擇。參謀本部戰前突然改變戰略又未加任何說明,是否朝局有變?”參謀長張作霖顯的憂心忡忡。

“有變,當然有變!”袁壽山怒不可遏:“還不是樑華殿那廝,發回去的報告宣稱俄軍士氣低落,加上又有照片爲證,參謀本部就相當然的認爲俄軍已無戰意,只需大軍一圍俄軍就會舉手投降。就是一百萬俄軍現在圍着咱們,至少咱們也要打一仗吧。更何況咱們是以少圍多。真把對方逼急了人家集中力量總能突出一部。md,就算俄軍再差那也是軍隊,是軍隊!!!”

“其實參謀本部也不完全是相當然。俄軍被我們如此壓着打也不想着要主動進攻一次。其戰鬥意志確值得商榷呀。而且真能做到全殲俄軍這對我國也是極其有利的。只是我軍兵力不足,而且現在重擬計劃的時間也不夠呀。”

“夠,怎麼不夠。三個騎兵師不是預留作爲追擊主力的嗎?現在把他們派上去,以其機動性在鄂木斯克外圍來回清掃,做出圍剿之勢,其它部隊按原計劃行事――”

“駕――”馬鞭揮起,便是萬馬奔騰。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壯士晾鷹森勇氣,將軍射虎老邊才。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萬馬奔騰,一如疾風掠過眼前。又似彩雲飄向天邊。三個騎兵師兵分三路,大張旗鼓的朝鄂木斯克後方猛插過去。一路上過村屠村,遇鎮毀鎮,蒙古騎兵們像他們祖先拖雷那樣一路向西殺去。與此同時,沉寂已久的中國人特種部隊以小組爲單位,深入包括烏法和葉卡林那堡在內的城市和鄉村,對俄軍的指揮、交通、倉庫進行大規模的破壞行爲。

中國軍隊居然已經深入烏法這樣的俄國腹地內,對一切軍事單位進行無差別的破壞?!這是尼古拉二世不能容忍的。其實不用尼古拉二世下旨,阿列克塞耶夫在得知道中國騎兵的暴行後就已經後悔沒有發動反攻,所以他立刻將手下最精銳哥薩克騎兵就派了出去。

騎兵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機動性,穿插分割、破襲突擊這些纔是騎兵該乾的活。所以陣地戰尤其是防禦性陣地戰,騎兵一點作用也起不到。所以阿列克塞耶夫早早就把騎兵全部派到了後方去,也正好躲過了中國的空襲和炮擊。但堆集有鄂木斯克各類物資卻是損失慘重,如今正緊急從後方調集各類物資重新補充前線的時候,中國騎兵的出現已經嚴重的威脅到鄂木斯克俄軍的補給線,一切被中國人切斷,那俄軍連飯都沒得吃。所以阿列克塞耶夫將他麾下全部四個騎兵師派了出去。

在荒蕪的西西伯利亞大草原上,兩國騎兵就如同捉迷藏一樣來回奔跑。中國騎兵沒有具體的目標,凡是在荒原上走動的人員和車輛,都在他們的攻擊範圍內。他們的任務是掃蕩,他們的作戰理念就是以戰養戰。碰到了小村鎮就衝進去燒殺一翻,同時補充必要的物資。要是碰到防備完善的大型城鎮就繞過去。遇到小股軍隊就殲滅,遇到硬點子就跑。沒有具體的目標,就沒有戰術可言。出擊的時間和方位跟本就是憑藉指揮官一時興趣。也許今天指揮官天才亮就下令出擊,也許指揮官想睡個懶覺那就等到吃完中飯再出擊。也可能今天以連隊爲單位灑出去。也許明天就是整師集體朝一個目標進攻。

中國騎兵行動的隨機性,給俄軍哥薩克騎兵指揮官米哈伊洛維奇造成了極大困擾。他跟本無法從無數的被攻擊的信息中找到中國騎兵的位置,也就無從進行殲滅戰。他也曾將軍隊四散開來去尋找中國騎兵主力,但每次小規模遭遇戰中,中國騎兵總是能很快招來援軍,原來還有優勢的哥薩克騎兵立刻被四面八方衝出來的中國騎兵給砍碎。如果是大部隊遭遇到中國騎兵,他們則立刻掉頭逃跑。好不容易抓到幾隻中國騎兵小分隊,也什麼都問不出來。

靈活中國騎兵讓米哈伊洛維奇企圖儘快決戰的想法破滅。爲了保證後勤補給的安全,那就要想辦法壓縮中國騎兵的活動範圍。分散軍隊很容易被靈活的中國騎兵給個個擊破,其損失慘重。加強單支出動的軍隊又會拉大各部隊的間隙,給中國人以可趁之機。尋找中國騎兵主力位置成了米哈伊洛維奇無解的問題,三天後,靈機一動的米哈伊洛維奇派出一個師專門保護物資的運輸,其它部隊乾脆收攏起來,以師爲單位在草原上高速出擊,以絕對的兵力優勢一隻只的將中國騎兵小隊給吃掉,米哈伊洛維奇不信中國人還敢分兵。只要中國人不分兵。總有機會進行決戰。

五天,五天時間裡中國騎兵部隊遭到了重大損失。一共損失了近三千人,還有數只連隊聯繫不上。雖然給俄國人造成了不少於四千的傷亡,但中國騎兵軍司令孛兒只斤確實坐不住了,這樣一比一的交換不是他的目的。

俄國騎兵雖然有四個師,但一個師已經派去保護運輸隊。那雙方兵力都是三個師,既然俄國人想要決戰,那就戰吧。孛兒只斤立刻發報袁壽山請求發動決戰,袁壽山很快回電同意。因爲此刻的袁壽山兵團正在進攻鄂木斯克外圍城市特羅伊茨科耶,遭到了俄軍頑強的抵抗進展緩慢。但鄂木斯克就在眼前,袁壽山相信只要投入裝甲師能夠很快攻入鄂木斯克。那在此時能夠殲滅俄軍的騎兵,對未來戰略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但出於保險起見。袁壽山打算派出一個裝甲連來支援騎兵,他相信裝甲部隊的出現能更快的擊潰俄軍。最大程度的減少我軍傷亡。對於總司令的好意,孛兒只斤拒絕了。

作爲成吉思汗的後裔,孛兒只斤總想恢復先祖時代的榮耀。他也曾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向先祖那樣,縱橫大漠。可系統學習過軍事理論的孛兒只斤知道,裝甲部隊有着厚重的防禦力和強大的攻擊力,與有着強大的機動力。騎兵將從過去冷兵器時代的絕對主力,逐漸變成裝甲部隊的護衛兵力。其實騎兵已經成爲裝甲部隊的護衛隊了,這次不就是一路掩護着裝甲師過來的嗎?朝廷大規模組建裝甲部隊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未來的戰場上裝甲部隊必將全面替代騎兵。裝甲部隊的出就意味着騎兵的沒落,這也許將是騎兵最後一次作爲獨立兵種之間的對抗了。雙方共計六萬餘騎兵在草原縱意廝殺,這也是騎兵空前絕後的大規模交戰了。孛兒只斤是幸運的,能夠指揮騎兵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交戰。孛兒只斤也是不幸運的,此戰過後的騎兵將徹底淪爲輔助兵種。但孛兒只斤發誓,縱然騎兵要像煙花般凋零,也要在這最後一刻爆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孛兒只斤相信,這道光芒將永遠被歷史記錄。所以孛兒只斤拒絕了裝甲部隊的增援,因爲這是一場只屬於騎兵的戰爭。

孛兒只斤下令各部隊向自己靠攏,同時派出小分隊將俄國引導到自己的預設戰場。部隊各級指揮官得到命令後全部變的鬥志昂揚,這可是一場將要被世界都記住的戰爭。

中國騎兵的變化引起了米哈伊洛維奇的警惕,這不符合中國人的戰略需求。但對他而言,這可能是唯一一次徹底殲滅中國騎兵的機會。所以他選擇了應戰,因爲他也別無選擇。

孛兒只斤集結着軍隊緩緩後退。米哈伊洛維奇收攏着部隊快速進逼。終於在6月14日傍晚,在埃別伊特湖北岸追上了中國騎兵主力。夕陽下,相隔十餘里的數萬大軍各自下馬生火造飯。孛兒只斤和米哈伊洛維奇很有默契將決戰日期選在了第二天。

清涼的晨風吹過草原,還粘着露水的小草隨風搖擺。整個大地呈現出如波濤般的涌動。埃別伊特湖北岸的中俄兩國騎兵都已經整裝完畢,人無聲馬不嘶,馬背上的中俄騎兵同時都放棄了騎槍而是全部都舉着馬刀,因爲騎兵的驕傲讓他們更願意通過馬刀來解決騎兵間的戰爭。草原上如同升起一片馬刀的森林,唯有那刀鋒上閃動的寒光讓整片草原顯的格外蕭瑟。萬馬齊喑,但馬兒似乎感到了大戰緊張,馬蹄也不安的輕刨着腳下的草地。雙方的每一位將士都知道,今天。這片草原將被鮮血覆蓋。

太陽懶懶的從草原東方升起時,它將溫暖的陽光無私的灑向大地。當陽光從遠方滑過,當陽光照耀到兩軍的那一刻,誰也不知道是誰第一聲的吶喊,引爆了震天的廝殺聲。雙方騎兵同時催動坐騎,高舉着馬刀朝對方衝了過去。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蒙古騎兵縱隊擺開極寬的陣勢,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很寬的一條陣線向前推進。這是傳自成吉思汗時代的戰術,當敵對雙方的部隊越來越靠近時。經過仔細瞄準後向敵人投射具有毀滅性力量的標槍和毒箭。然後重騎兵發起衝鋒,輕騎兵便向翼側疏開,繞向敵人的兩側和後背。完成對敵包圍後。各部即從四面八方發動進攻,引起敵陣大亂,最後將敵人徹底擊潰。這種包圍運動是蒙古軍隊常用的作戰方法,這也是蒙古騎兵得以縱橫歐亞無敵的戰術。

但是現在不行,雙方的兵力大致相當而且都是騎兵,最重要的是誰也不會將六萬騎兵一次性全部派上戰場廝殺。但雙方都派出一個師進行第一輪的交鋒,沒有戰術只有方向,進攻進攻進攻,這是一場勇氣的較量。這是一場硬碰硬的交鋒。兩萬匹馬都馱着各自的健兒迎頭相向。

馬兒在不停的催促下已經跑出極限速度,哥薩克騎兵吶喊着舞動着馬刀衝來。蒙古騎兵卻將馬刀交到左手。反手從背後拿出標槍,用盡全力的投擲了出去。

鋪天蓋地的標槍迎頭射來。哥薩克騎兵們紛紛伏倒在馬脖上,高速出擊的騎兵跟本無法轉向,也無法減速,因爲前後左右都是戰友,他們只能向前衝。

“噗噗噗……”大量哥薩克騎兵或人或馬中槍倒下,但後續的騎兵馬不減速,從他們身上踏了過去,留下滿地血泥。隨後蒙古騎兵再從背後取出一條長槍,握在手上……

遠遠觀戰米哈伊洛維奇惱羞成怒的指着中國騎兵卻急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沒有準備標槍的哥薩克騎兵已經吃虧一陣,當蒙古再次拿出長槍時,哥薩克騎兵自然反應就是再次伏倒。然而這次蒙古騎兵們取出不是用於投擲的標槍,而特殊定製的馬刀加長杆。

誰說騎兵之間只能拿同樣的馬刀對砍,兵者詭道的道理在中國已經傳了幾千年了。孛兒只斤獰笑的看着自己的騎兵將馬刀套上加長杆並高高的舉了起來。

中國騎兵高舉馬刀的那一刻,正是兩軍正面碰撞之時。極高的馬速加上騎兵們奮力的劈砍,剛一接觸的哥薩克騎兵便紛紛墜地,因爲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中國騎兵將馬刀砍在他們身上,而他們的馬刀還夠不着敵人。

馬匹交錯,雙方騎兵交雜在一起。廝殺聲、吶喊聲、馬鳴人吼壓倒了其它一切的聲音。有着兵器優勢的中國騎兵揮舞着長刀四下劈砍,拿着短馬刀的哥薩克騎兵也奮力反擊。

刀鋒的寒光閃過,一股豔紅的鮮血沖天而起……一寸長就一寸強,兩萬騎兵對陣交鋒,不過短短的半個小時,哥薩克騎兵就全面落於下風。

趁你病要你命。同理。趁你弱要你死。不等俄軍做出反應,中國騎兵有了調動,中國騎兵第二師擺開了進攻陣型。不過騎兵第二師已經提前將馬刀套在加長杆上了。並高高的舉了起來。

“命令騎二師準備――”米哈伊洛維奇冷靜的下達了命令,讓自己的騎二師也擺開進攻陣型。米哈伊洛維奇很清楚。中國這是要再次發起進攻,以求一次將前線交戰俄軍徹底擊潰,這當然不能讓中國得逞。只要中國人一發動,他的騎二師也將投入戰場。雖然中國人的兵器有優勢,但哥薩克騎兵的對戰技巧肯定比中國騎兵厲害,第一次交鋒失利不過因爲大意,但只要堅持下去,哥薩克騎兵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對此。米哈伊洛維奇對自己的騎兵有着充分的信心。可他沒想到的是,對面的中國騎兵第二師卻遲遲沒有出動。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中俄雙方的第二攻擊波都遲遲沒有發動。兩軍中間的沙場上廝殺聲卻漸漸的低垂下來,因爲還能坐在馬背上廝殺的將士已經越來越少。曾經兩萬人廝殺的地方現在已折其半,剩下大半軍士還都是中國騎兵。米哈伊洛維奇坐不住了,可孛兒只斤反應更快。中國騎兵第二師首先衝向戰場。

“出擊,騎二師快出擊。”米哈伊洛維奇才下達了命令,對面的中國騎兵第三師緊隨其後也發起了衝鋒。

不能讓中國人在交戰時有兵力優勢。米哈伊洛維奇的主意打的很正,他立刻下達了全軍進攻令,但身邊僅留了一個騎兵團作爲最後的預備隊。因爲對面的中國人也同樣留下約一個團的預備隊。只是中國騎兵的出兵順序是早有準備,行動順暢。但俄軍卻是臨時起意,所以在第三攻擊波緊隨第二波出擊時。在銜接上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混亂。很小,小到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六萬騎兵交戰需要多大的戰場?沒人知道。眼前所望之處全是馬蹄奔跑和刀劍相向,鮮血染紅了每一顆青草,馬蹄每一次起落都要濺起豔紅的血滴……

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太多了,也許你剛剛砍死身前之敵,卻被後面之敵所偷襲。所有人員全部交織在一起相互廝殺,一時間難分勝負。太陽從頭頂滑過,激戰的戰場上依然焦灼。

當年蒙古騎兵橫掃歐亞,用的戰術就是正面進攻加上側翼包抄。作爲久經戰陣的米哈伊洛維奇自然知道這點。不過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目光所及之處連個小山丘都沒有。所以不用擔心可能有伏兵。最需要擔心的更應該是來自戰場兩側可能繞出來的中國騎兵,所以米哈伊洛維奇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戰場上。反正也有其它衛兵會注意四周的動靜。只是他忘了。這片戰場是中國人選定的……

更遠的北方,兩個騎兵團正在中速朝着戰場趕來。他們頂着僞裝的草皮,悄悄的朝着俄軍背後趕來。說實在的,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這樣的僞裝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但只要能縮短哪怕一寸的攻擊距離也是好的。事實上,這些部隊才進入視野不久就被俄國人發現了,只是遠遠看不清楚。好像烈日下升騰的熱氣扭曲着遠處的光線一樣,俄國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快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回戰場方向。

“殺――”一支中國騎兵殺透了俄軍,朝着正在掠陣的俄軍衝了過來。

激烈的戰場中央,始終保持着一支相對完整的連隊。他們的目的就是等待命令衝破俄陣,吸引俄軍預備隊的注意力。就在俄軍發現那遠處搖晃的影子時,接到伏擊部隊通報被發現電文的孛兒只斤就第一時間下令這支連隊出擊。這支三百餘人的加強連於是奮力廝殺,等衝破敵陣之時僅餘百人。

區區百人對於一個近三千的人預備團隊來說可謂蚍蜉撼樹,所以米哈伊洛維奇並不在意,預備隊團長也不過派出兩個連隊進行阻攔。只是這百餘名中國騎兵卻撥轉馬頭欲從側面繞行,並不於俄軍硬拼。可是這有用嗎?俄軍預備隊團長鄙視的笑了。

“騎兵,騎兵。是中國騎兵――”終於有人發現那遠處搖晃的光影原來都是中國騎兵。

“撤掉僞裝,全速衝鋒――”伏擊的中國騎兵終於全力衝刺起來,這時他們離主戰場還至少有五里地。

兩個團,至少有兩個團的兵力!米哈伊洛維奇緊張了,他的第一反應是從正在激戰的戰場上抽掉兵力來阻截。

“他們逃跑了――”隨着俄軍調兵回防,激烈的戰場上四下響起有人逃跑的俄語,這是戰前每一位中國騎兵都學習過的俄語。

俄軍從戰場撤出部隊是真的,但他們的目的是去阻擊偷襲的中國騎兵。但激戰中的俄軍哪裡搞的清楚,他們看到的只是有其它部隊朝後方跑去。

難道真的有人逃跑?戰場中的士兵一但分心,就無心作戰,而這帶來的就是中國人看上去更猛的攻擊,一時間俄軍落了下風。然後就真的出現了逃兵……

“回去,回到位置上。”俄軍督戰隊想以殺人來威懾,但他也分不清這些從軍陣中脫離的士兵是逃兵還是受命回防的士兵。

俄國後軍出現了混亂,隨後向前蔓延,當頂在最前面的俄軍開始駁馬回撤之後,俄軍開始徹底混亂起來。

“跟隨我――”孛兒只斤高舉馬刀一馬當先的衝出去。(未完待續。)

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77章 9月12日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60章 麼蛾子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56章 錢的來源第90章 中央銀行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79章 各自退讓第26章 出現改變第42章 鐵路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157章 態度第183章 羣鬥第185章 譁然第369章 “喏”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50章 插曲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77章 9月12日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33章 摺子戲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364章 我是誰?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後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93章 馬綹子第374章 回京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70章 留下他第32章 水師議事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54章 驚喜連連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70章 留下他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133章 設伏第208章 要造反?第233章 摺子戲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
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6章 慈禧查崗第377章 9月12日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60章 麼蛾子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56章 錢的來源第90章 中央銀行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79章 各自退讓第26章 出現改變第42章 鐵路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157章 態度第183章 羣鬥第185章 譁然第369章 “喏”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50章 插曲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77章 9月12日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33章 摺子戲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364章 我是誰?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後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93章 馬綹子第374章 回京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70章 留下他第32章 水師議事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54章 驚喜連連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70章 留下他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133章 設伏第208章 要造反?第233章 摺子戲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