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

曾經也是閉關鎖國的日本被美國的軍艦轟開了國門,從此後日本人就認識到作爲島國想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就必需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於是急欲發展的日本就選擇了這個世界就有着最強大的海軍國家――英國,作爲首要合作的國家。英國也正好藉着與日本的全面合作將英國商品帶入日本市場,這讓美國極其鬱悶,他們費了半天勁結果便宜了英國佬。這讓一直希望能取得大國地位的美國很是失落。好在清國的大力招商引資,暫時平熄了美國人的心情。

英國也沒有辜負日本寄託,甲午年就差那麼一點就打敗了清國。但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清國藉着夏威夷的手擺了日本一道。美國人花了數千萬美元貸款給日本用於賠償清國,結果英國還是藉着世界領導者的地位生生將美國給擋在太平洋的那頭。如今日本全面戰敗,遠東局勢變的複雜起來。

中國正在從戰火中崛起,它試圖努力恢復曾經老大帝國的勢力範圍。一場清帝的大婚典禮,就讓整個東南亞洲國家紛紛派遣使者朝賀,清國用一場對日本的完勝證明了清國在遠東的話語權。

中國太大,有衆多的人口和廣闊的土地。一但中國崛起勢必會危及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利益。而日本是島國,即便日本強盛起來只要強大的大英帝國▲1艦隊也經以輕鬆的扼殺日本。這是英國國會議員普遍的想法,而身爲駐華公使的歐格訥直想把這些人的腦袋塞進馬桶裡。

因爲支持日本來牽制清國,導致英國在華投資的全面敗退。清國人不僅自覺的抵制英國公司和英國商品,清國還把德國和美國拉進來反制英國。使得英國對清國顯的越來越不重要。英國在日本問題上也必需考慮清國的意見,必竟現在日本國上全是清國的軍隊。不然徹底與清國鬧翻。清國人會用行動告訴英國人,他們的遠東艦隊需要從新回坡採購日用品。哦不,新加坡也全是華人,也許大英帝國的遠東艦隊需要從印度採購日用品。歐格納不寒而慄。

清國要借分割日本來證明清國在遠東的權利,必竟英國支持日本的最終目的是遏制俄國,而日本明顯已經不值得繼續扶持,讓出一點日本利益來緩和與清國關係還是有必要的,這對英國來說不是什麼大事。清國必然會主導這次對日本的分割,也許各國可以不考慮夏威夷這個小國的意見。但有德國這個攪屎棍在,整個談判就不可能須利。

那德國就要借日本來證明德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這就很讓英國人頭痛了。德國的強勢已經破壞了歐洲的和平,現在他們又來破壞遠東的局勢,突然的對日本宣戰,突然僱傭清軍爲德國征戰。如果說清德兩國在這次戰爭中沒有達成什麼協議的話,這話連鬼都騙不了。如何劃分各國在日本的勢力,如果穩定遠東局勢,成了擺在英國人前面一道艱難的題目。

歐格訥甩了甩頭,把注意力還是放在現場。此時的巴蘭德正的向李鴻章詢問三聯裝艦炮和飛艇相關技術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要認真的聽。

“旅順海戰之時各國均有觀戰艦支,相必都已經看到這三聯裝火炮的功效了。老夫乃是文官,如今大清的軍械老夫已經複雜到老夫都不懂了。什麼冶金、什麼干涉的。相信諸位應該比老夫更明白,老夫就不必班門弄斧了。不過說到飛艇嘛,這炸陸軍炸軍艦的效果大家都是看到的。按我軍參謀總長告訴我的話來說。大清空軍現在可以對整個日本的任何地點進行轟炸。”

李鴻章這邊才停下,巴蘭德就急不可奈的問道:“總理先生。請問你知道貴國飛艇最遠的飛行距離是多遠嗎?”

“這個問題恐怕就是研發人員也無法回答,因爲測試的時間還短。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據。”

“那請問,目前測試的結果是什麼呢?”

端着酒杯的李鴻章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突然狡孑一笑:“用個最通俗的說法。大清國可以保證的是,從柏林到倫敦飛一個來回肯定沒有問題。”說完李鴻章哈哈大笑起來。

只要能從清國購買下飛艇的專利權,那德國還需要怕英國嗎?巴蘭德喜笑顏開,歐格訥卻要怒髮衝冠。這是公然挑唆英德關係呀。

可還沒等歐格訥說話,巴蘭德張口就接上來:“總理先生,不知道您何時有時間方便去拜訪您一下?”

李鴻章哈哈一笑:“不就想問飛艇出售事宜嘛。公使先生還是不要問了,至少老夫是不敢賣了。吾皇已重責老夫,言之軍國重器不可輕售。如果公使有此期望的話,還是直接面見吾皇爲宜。”

巴蘭德聽完立馬告辭走人,這已經是**裸的表明了德國的態度。這讓歐格訥很糾結,他要不要也告訴呢?但隨着美法俄等國公使先後告訴,歐格訥不得不提前告辭了。

瀛臺前,各國公使又在此相聚。可這裡只有楊度的一臉坦然:“吾皇有旨,今日乃是休沐,不處理國事。諸位公使請回,若有事明日請早――”

李鴻章纔剛到家坐下,門房來報:德國公使巴蘭德求見。

李鴻章坐在大堂上對才踏進大門的德國公使說道:“巴蘭德先生,如此着急的態度可不是一個優秀外交官應有的表現呀。”

“總理先生,按中國話來說我就開門見山了。”巴蘭德施了一禮:“我國想知道貴國用飛艇炸沉日本敷島軍艦的詳細過程。”

“不知貴國願出多少錢購買這樣一份消息呢?”

“……”巴蘭德怎麼也沒想到李鴻章會突然問的如此具體,不都說中國人講究的是含蓄嗎?

“巴蘭德先生,這可是我國的軍機機密。說實話。這份報告還在送回京城的路上,即便是送到京城也不可能買給你們。因爲這是我國可以和英國人談判日本事務的倚仗。不過在老夫看來,飛艇雖然堪比大用。但其造價之昂貴並非是我大清所能接受。大清雖大但底子薄,日本這一場可以說是把大清這些年的積蓄全部打光了。所以此戰過後大清必然要將重新轉回國內建設上,那時需要大量的資金。老夫建議公使先生應當電報國內,是否能在此問題上給與大清於支持,我想那到吾皇定不會讓貴國失望。”

兩人聊了一會,巴蘭德滿意的才離開,歐格訥又來拜訪。

面對歐格訥說:清國的飛艇可以從柏林到倫敦飛一個來回,這種有挑唆性言論的抗議。李鴻章是這樣解釋的:“歐格訥先生,這只是打一個比方。當然對貴國而言可能並不恰當,對此我可以道歉。正如本官方纔對巴蘭德公使說的那樣,此次對日作戰結束之後,大清會將政朝重心重新轉移到國內建設方面。對此巴蘭德公使表示會大力支持,雖然目前只是一個提義。中國人講究的就是報恩,對於一個曾經大力幫助過我國的國家的一些提意,我國是很難拒絕的。所以鑑於德國可能會有的幫助,我國目前在國策上對德國會有一些傾斜也再所難免。這點希望公使先生能轉告貴國政府。”

“總理大人,如果我國也提供與德國一樣支持或者更高呢?”

“正如貴國也曾幫助我國一樣。貴我兩國之間的關係依然友好。”

最後,歐格訥很滿意的走了,李鴻章這才端起茶碗喝上一口。結果不沒等他放下門房來報法國公使施阿蘭求見,李鴻章嘆了口氣只能再把施阿蘭迎進來。施阿蘭前腳走田貝又代表美國來了。然後俄國公使喀西尼又來打聽消息來着。

有人說過,政治其實就是一門說廢話的藝術,如果可以滔滔不絕連續不斷說上五個鐘頭但沒有一點實際內容。那麼此人必定是高明的政治家。整個下午李鴻章跟每位公使說的都是廢話,翻來覆去其實就一句:此戰過後大清要將政朝轉移至國內建設上。到時請諸位列強給予大力支持。就是沒給出任何承諾。

冬天的晚上總是來的很早,當夜色來臨之後總理府總算是安靜下來。李鴻章呵呵一笑換上便服就出門了。

“堂堂一國總理大臣。宰相之尊。每次都能踏準飯點的時辰來,這本事可得教教朕。”李鴻章才行完禮,光緒就黑着臉對李鴻章說:“先別廢話,幫朕搬一下桌子。”

如今皇后已是大腹便便,走個路都累的喘個不停。桌前坐下後總是離桌子很遠,爲了方便皇后用膳,光緒總是會等皇后坐下後再將桌子向皇后那搬過去一些。平時都是寇連材在一旁搭手,不過今天既然李鴻章來了,那就叫他過來搭把手。

“皇上對娘娘這般心疼,真是讓老臣羨慕呀。”李鴻章見都沒有穿朝服,就隨口開了句玩笑。

沒想到李鴻章一句說的讓楊棗兒面紅耳赤:“身爲長輩卻如此調笑晚輩,真是爲老不尊。”

楊棗兒低頭含羞而笑,李鴻章張口嘴開懷而笑,一旁的光緒依然黑着臉敲了敲桌子:“我媳婦我自然會疼愛,用不着你來說。估計還沒吃晚飯吧,那一起坐下來吃。有什麼正事等吃完飯再說。”

李鴻章拱手令旨。能於皇上同桌用膳已是無上恩典,皇上穿着便服的時候也着實不重禮儀,但不代表他李鴻章可以不懂禮儀。李鴻章找了把略矮的凳子坐在近門的下首位置,還稍稍向旁邊挪了點以避開正面面皇上,以示對皇上的恭謹之意。

飯桌上,李鴻章與楊棗兒到是說的開心,李鴻章一會他那個外孫半夜啼哭讓他睡不好了,一會說才抱那小外孫一會就被尿了一身了。光緒說不多,到是不停給棗兒夾菜。

晚膳過後,棗兒知道帝相二人有要事商談,所以藉口勞累想休息上樓去了。帝相二人這才泡上一壺茶坐了下來。

“果然被皇上料中,我空軍飛艇才炸沉日本軍艦,德國就表現的迫不及待。”李鴻章給光緒斟茶後座下說道:“估計此刻巴蘭德正在向國內申請貸款和購飛艇的費用呢。”

“只要德國開始採購飛艇,英國人爲了反制也一定會購買。英德都買了那法國要不要買呢?美國雖然遠在大洋彼岸,在軍事上沒有迫切壓力,但英德的行爲必定會刺激到美國,因爲我大清會因此對英德開放商貿,這對資本過剩的美國不是一個好消息。你今晚見朕他們一定會知道,朕可以肯定的是明天各國公使一定會求見朕。但朕不打算見他們,再掉一掉他們的味口,也給他們向國內彙報和得到授權的時間。只要等飛艇賣出,各國貸款到位,大清建設就有了資金保障。”光緒長嘆一口氣:“大清的底子還是薄呀,戰前真沒想到一次跨海還算不上是遠征的戰爭,就把大清這幾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打了個精光――”

“皇上無須憂慮,皇上正值意氣風發的年紀。只要在皇上的帶領上,老臣相信用不了幾十年,我大清必將鼎立於世界之林。”

“你錯了,我們跟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光緒伏在李鴻章耳邊悄悄說:“十七年內我們必需要有打世界戰爭的能力,不然我們子孫日子就難過了。”

李鴻章莫名驚恐起來,小聲道:“十七年太短,決不可能。皇上如何確定恰好就是十七年?”

光緒沒有回答卻反問道:“你們準備的五年發展綱要,準備的怎麼樣了?”

“正在按皇上的意思修改。老臣與諸部大臣已經對修改稿商議過一次了,部分細節正在完善。預計三日之內可以呈皇上御覽。”

“記住,這是中國,這裡有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偉大民族,所以不需要什麼不可能,因爲朕相信這個民族一定可以做到。”光緒看着向門外的黑夜,眼中卻無比明亮:“空軍一至三號飛艇如今正在利島改裝,換回最初簡陋的那一套投彈系統並拆除瞄準系統。這幾日朕會以身體違和爲由不參加朝會,明早你必需聯合各公使迫失日本公開要求議和。後天,空軍一至三號飛艇會直接從利島飛到京郊校場,你安排各公使武官出席展示會。因爲那天朕會親自參加,朕要讓各國公使親自來檢驗飛艇。你必需要在此前估計好未來五年發展所需的資金,這樣朕才知道如何開價。”

第77章 國家尊嚴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章 回首百年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92章 血滴子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54章 驚喜連連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7章 着手準備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65章 新年快樂第94章 風起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13章 焦點第183章 羣鬥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133章 設伏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78章 方子第98章 諜戰第49章 登徒子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16章 慈禧查崗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15章 調教三傑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0章 留下他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121章 不拋棄第50章 插曲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87章 嚴復爲官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64章 回國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82章 演習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84章 意外相逢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123章 斷後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章 低調做人第15章 調教三傑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371章 由小見大
第77章 國家尊嚴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1章 回首百年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92章 血滴子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54章 驚喜連連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7章 着手準備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65章 新年快樂第94章 風起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13章 焦點第183章 羣鬥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133章 設伏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178章 方子第98章 諜戰第49章 登徒子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16章 慈禧查崗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15章 調教三傑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0章 留下他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121章 不拋棄第50章 插曲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87章 嚴復爲官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64章 回國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82章 演習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84章 意外相逢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123章 斷後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章 低調做人第15章 調教三傑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371章 由小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