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海軍變革

曾母暗沙

今天,豔陽高照。在曾母暗沙的東面,一艘太平洋貨運的客輪正在向西行駛,這是太平洋貨運公司成立以來第一艘離開太平洋前往大西洋的輪船。這也是第一次開闢大西洋航線,也從這艘輪船開始,太平洋貨運公司的航線開始向大西洋延伸。

自大清統治以來,還沒有一艘屬於大清的輪船開往大西洋。所以不僅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航行,這也是大清國邁向世界的腳步。這一次的航行世界各國也給與了高度的關注。

英國《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走向世界的清國》一文,它說:一直不被清國人看在眼中的日本,在清國甲午戰爭中給於清國人當頭棒喝。在光緒這個年青而開明的君主的帶領下,曾經高高在上的大清開始放下天朝上國的勢態,開始真正的認識世界。……他開放國內市場,以換取世界各國對清國的各種支持。他也向世界各國派出大量的學員去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這不過只是一次在西方國家很普通的航行,卻在清國被賦予了更高的含意。清國光緒皇帝一再要求太平洋貨運公司獨立完成這一次航行,正是因爲清國光緒皇帝看到了清國與世界的差距。他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清國開始追趕世界的腳步。這是一次真正面向世界的航行……

不管外國人怎麼看待這次航行的意義,但這艘船上確實搭載了三千名技術工人,他們將要前往英國去學習並建造自已國家的兩艘戰列艦。這還只是第一批人。這些人都是光緒細細挑選出來的,他們不僅年青、識字,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大清差點被小小日本打敗而不滿,他們想要強大自己的國家。他們也認識到,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他們有動力、有精力去學習先進的技術。隨着大清在西方國家採購的設備逐步運回來,也讓他們看到了大清國自強的腳步。只要等他們回來,他們就是這個國家造船技術的領軍人物。他們滿懷着對未來的希望,毅然踏上西方求學的旅程。

這艘船上,不僅有請來的洋人爲他們領航,還有朝廷派來的官員,官員將爲他們安排食宿、提供翻譯。此刻,所有人聚集在甲板上,看着遠處的曾母暗沙。

“眼前的曾母暗沙。就是大清國最南邊的土地。當我們越過曾母暗沙時,我們就走出了大清國土地,遠離了我們的家鄉。都說離鄉人賤,更何況是離開自己的國家。語言不通,風俗不同。所以皇上派來了我們。讓我們來照顧你們的生活,讓你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臨行前。皇上召見了我們。並讓我們轉告你們。用心去學習,用知識裝滿你們的大腦,皇上和中華都等着你們回來。”

經過三個月的堅苦的談判,清國用逐步增加通商口岸,開放大清的國內市場,鐵路的修築。各種礦場資源的合作開採爲代價,換取西方各國對華支持政策。前世日本利用甲午戰爭賠款組建了六六艦隊,今天,光緒也要用甲午戰爭賠款打造自己的六六艦隊。

在英國訂購二艘威嚴級改進型戰列艦。並由英國援建一套35倍305㎜口徑艦炮生產線。

在德國訂購改爲二艘戰列艦,並由德國派出更多的軍官幫忙清國訓練軍隊。

在美國訂購二艘重巡洋艦,並從美國引進最新的汽車生產技術。

在法國採購大量造船工業設備,爲國內即將全面建設的造船工業做準備。

並向意大利採購全套203㎜以下口徑的所有艦炮技術,同時八艘萬噸級遠洋運輸船的定單下到意大利。

等等等等……

可當光緒把戰列艦的要求擺在桌上時,各國都嚇了一跳,清國想幹嘛?兩門新型雙聯裝L40/305毫米艦炮,四門雙聯45L/203毫米二級主炮,12門單裝45倍口徑152毫米側舷炮,四門雙聯裝37毫米速射機炮。全面採用威嚴級艦體,標準排水量14500噸,滿載更是達到16000噸,採用203毫米的裝甲,最高航速18節。居然要安裝8英寸二級主炮,而且一裝就是四門雙聯,這哪裡是戰列艦,這完全是移動炮臺呀。從表面數據看這完全壓制了威嚴級戰列艦,英國政府猶豫了,君權級戰列艦現在清國已經很肯定的拒絕了,他們在考慮要不要出售如此先進的戰艦給清國。可德國卻立馬答應了下來。

德國想要擴張,可面前自始至終都有英國這個攔路虎在前面擋着。尤其是英國的海軍,對現在德國來說那跟本就是不可抗衡的力量。既然有一種設計能超過英國最新式的戰列艦,而且還是別人出錢建造,拿別人的錢來爲自己做實驗,那有什麼理由不幹呢?最關鍵的是,只要這種戰列艦一但建造出來就會讓英國最新式的戰列艦受到挑戰。只要能讓英國人不爽,德皇威廉二世就會很爽。

現在德國人很爽快的答應了,爲了壓制德國,英國也很快答應了下來。爲此,英國人果斷的將還在船臺上最後兩艘君權級戰列艦給拆了,空出船臺開始上馬威嚴級戰艦的建造。

可當談到價格時,兩國卻如同商量好的一樣。150萬英鎊一艘,還不還價,任光緒說破嘴皮也不鬆口。MD,無畏級也不過180萬英鎊而已,這就要150萬?不就剛從日本搶了三億三千萬兩白銀,也就合二千萬英鎊嘛,就都TMD的給盯上了。

“幫朕培養3000名造船工人,300名軍官。不然朕不要了。”光緒黑着臉狠狠的說道。培訓點人到沒什麼,畢竟各國在買戰艦時都會要求培訓軍官和訓練造船工人。所以各國也很快的答應了下來。

美國人也想拿下戰列艦的訂單,一來美國的阿衣華級戰列艦光緒看不上眼,二來美國對建造這種最新式的戰列艦沒有把握。現在的美國還只是工業大國,不是工業強國。很多先進的造船技術跟本沒有。只能區區拿下兩艘重巡洋艦的訂單,不過也沒關係。經過美國公使的努力,這兩艘重巡必竟這也是九千噸的大傢伙。

各國公使皆大歡喜的回去接受政府的嘉獎,光緒這邊終於挑好了人員,然後全部扔上船去。

當輪船越過曾母暗沙,就意味着開始了全新的航程。就在越過曾母暗沙的那一刻,輪船鳴響了汽笛,汽笛聲響徹海空。遠處也迴應般的響起了汽笛聲,二艘軍艦掛着龍旗,向他們高速駛來。

“林大人,前面就是曾母暗沙。我們回國了。”領航員激動的報告說.

“鳴響汽笛。放禮炮。告訴大清國,咱們回來了。”林永升看着眼前的大海下達了命令。

當禮炮響起的那一刻,不由間,林永升眼中滑落兩行清淚。一年半前,日本正對大清咄咄逼人。那時北洋水師中的每一個管帶都知道不久要打仗了。就在這時,林永升受命赴英國接收兩艘最新式的巡洋艦。北洋水師自成立以來十年未添一艦。如今這一添就是兩艘最新式的戰艦。林永升明白。只要這兩艘戰艦一回來就可以全面壓制日本的艦支。所以他帶着皇上的肯定和殷殷囑託,信心滿滿的去了英國。可英國人卻爲了能先完成智利的定單故意放慢了清國軍艦的建造速度(林永升不知道的是,英國最終的目的其實是爲了支持日本挑戰清國,而故意不讓這兩艘軍艦能趕回去參戰)。終於智利的軍艦交付了,自己的兩艘軍艦加快了進度。就在再有十天就可以交付的時候,日本出兵進入朝鮮。這時所有人都忘記了遠在英國的兩艘即將交付的戰艦。皇上對日宣戰了。英國方面既以不向交戰國出售軍火爲由扣壓兩艦,這一扣就是一年。

對日戰爭開始了,林永升立馬打報告申請回國參戰,但沒有得到批准。反而皇上卻將他們塞進了英國的海軍學校。而且皇上通過努力,將兩艘軍艦編進了大英帝國最強大的本土艦隊,和英國人一起訓練。學校裡的學到了更新的海戰理論,參於英國本土艦隊訓練的所見所聞,讓林永升真正明白了大清國的北洋水師真的只是水師而已。它離能遠海作戰艦隊的差距纔是天壤之別。

對於人類史上第一次蒸汽鐵甲艦隊的交戰,英國也給與了極高的關注,這場交戰進入了英國海軍學校的課本。擁有重型鐵甲戰列艦的北洋水師竟然輸給了只有巡洋艦的日本,幾乎所有的英國艦長們都不可思意的看着他們。他們明白,北洋水師之所以會輸是輸在思想上。就連交戰時北洋艦隊所犯下的明顯的戰術錯誤,連英國的學員都看出來了,可北洋水師還是輸了。

皇上被困田莊臺時,他心急如焚,但最終還是大清贏了。榮城灣海戰更是打掉了日本最後的希望,英國的同事們都向他們表示祝賀。而同在學校學習的日本人卻得到的是蔑視。此刻,林永升明白了。尊重也是要建立成勝利的基礎上的。所以,他們更努力的學習和訓練。也因爲他們的努力,獲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幫助。就在他們離開回國前,大英帝國本土艦隊司令甚至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送會。

今天,當軍艦駛過曾母暗沙,他們終於回來了。

“微臣奉命前往英國接收軍艦,現完成任務。特向皇上交旨。”第一次來到金鑾殿,第一次面聖的林永升顯的有些激動。

隨着這兩艘軍艦的到來,清國海軍的改革方案也最終確認。

原戰時海軍參謀長劉步蟾因爲戰術保守被重新調回北洋艦隊出任北洋艦隊司令、原太平洋艦隊參謀長程誠出任海軍總參謀長、海軍事物衙門改組爲海軍部統管海軍事務,由原北洋艦隊副提督鄧世昌調任海軍部長,同時鄧世昌受命在大連成立大清海軍學校。以新從英國返回的兩艘巡洋艦爲主力,將原廣乙、廣丙及另外抽調四艘快速驅逐艦(此時光緒明確的將雷擊艦等小型艦支統一改名爲驅逐艦)爲輔,由林永升爲正、程壁光爲副全面改組南洋水師爲南洋艦隊,駐地廣州。太平洋艦隊編制不變,並從原南洋水師中還有的較新的軍艦全部編入太平洋艦隊當中,駐地那霸和臺灣基隆。北洋艦隊遭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按劉步蟾的話說就是,比火力比不過太平洋艦隊,比航速比不過南洋艦隊,曾經大清最強大的艦隊一戰之後成了沒人疼的孩子。現在北洋艦隊僅有定、鎮、來、經、靖、濟六艘主力艦,很多小型輔助艦支被拆除,而得到的補充不過是其它兩支艦隊都不要的軍艦。駐地威海、旅順。

在那霸、在基隆,港口正在擴建。而工程最浩大的還是在葫蘆島,四座二萬噸的船塢正在建設當中。最讓人不解的是每個船塢間隔之大,傳言說是皇上要爲將來改建爲五萬噸船塢預留位置。傳言就是傳言,開什麼玩笑,五萬噸要到猴年馬月才用的上呀,信的人還真不多。但這確實是真的。

但沒人注意的是,當年在旅順下旨建造的巡海號卻突然失去了消息。(未完待續……)

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52章 國家爲重第13章 暗流涌動第55章 準備就緒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69章 “喏”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9章 差事第22章 都是難題第133章 設伏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155章 變天了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157章 態度第122章 不放棄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29章 表演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08章 要造反?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83章 離別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98章 過年了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49章 登徒子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187章 旗餉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53章 雲南白藥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22章 不放棄第38章 議事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74章 回京第22章 都是難題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408章 凱旋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365章 天崩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18章 亂戰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40章 回京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78章 計較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84章 衝突第87章 嚴復爲官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132章 多線作戰
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52章 國家爲重第13章 暗流涌動第55章 準備就緒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69章 “喏”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9章 差事第22章 都是難題第133章 設伏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155章 變天了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157章 態度第122章 不放棄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29章 表演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08章 要造反?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83章 離別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98章 過年了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49章 登徒子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187章 旗餉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53章 雲南白藥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22章 不放棄第38章 議事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74章 回京第22章 都是難題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408章 凱旋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365章 天崩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18章 亂戰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40章 回京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78章 計較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84章 衝突第87章 嚴復爲官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132章 多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