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焦灼

火繩槍的操作相當的繁瑣,加上中華軍這邊早已換裝了現代化的步槍,所以劉陽自己也有很長時間沒有接觸過這種老式的步槍了。

因爲長時間習慣了線膛槍的影響,所以他在正式的比試之前用了很長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感覺,而海登這邊卻早已準備好了,皇家海軍這個時候還有一部分的火繩槍的裝備,燧發槍雖然早已問世,但是因爲後者的產能並不算非常快,而且是優先裝備給了陸軍士兵,而且海軍這邊基本上的戰鬥都是發生在海上,這個時候大家都是使用火炮解決的,再近一點纔會互相使用火槍對射,不過這種場面很少出現,因此對火槍的要求遠不如陸軍那麼高。

兩人一連射了五槍,總環數竟然都是四十七環,可謂是打平了,但是劉陽這邊出現了三個十環,一個八環一個九環,而海登這邊則是兩個十環三個九環,雖然總環數相同,但是因爲劉陽這邊的最低環數是八環,而海登這邊最低環數是九環,所以這一項比試是海登獲勝了。

雖然自己獲勝了,但是海登卻一點也不敢小覷劉陽,因爲他剛纔在射擊的時候留意過劉陽的成績,發現他最開始就打出了八環,這個成績不可爲之不好,但是顯然在頂尖的選手裡面這個成績不算好,但是接下來他觀察到對方接連命中了一個九環和三個十環,可謂是進步明顯,而他自己則是十環和九環交替出現。

兩人使用的槍械是完全一樣的,這種槍械是繳獲荷蘭人的火繩槍,性能和英國人使用的火繩槍比較接近,因此顯然是海登更加適應一些。

他見識到了劉陽的實力之後對接下來的比試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點也不敢有鬆懈,兩人相繼打出高環數的成績很快就吸引了衆人的矚目。

很多人都認識劉陽,因爲他是中華軍中間有名的神槍手,據說他的射擊水平比狙擊大隊的隊長姜曉還要高出一籌,但是大家都不認識這個時候出現在場上的這名身材高大的洋人。據說他是叫做什麼英吉利國家的軍人,但是大家對於這個什麼英吉利沒有絲毫的概念,因爲他剛纔的射擊成績這名出色,大家也都對他感到十分好奇。

兩人打完了五發子彈之後立即換上了燧發槍。這種火槍是中華軍原先淘汰下來的,這個時候被廣泛的裝備給了數量衆多的民兵,因此在臺灣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武器。

這一次明顯是劉陽用着更加順手一些,這種火槍他使用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對它的性能有比較深刻的瞭解。

而反觀海登這邊。他顯然對中華軍的這種燧發槍有些不適應,主要是這種槍械的射擊更加簡潔一些,槍托較歐洲主流的燧發槍來說要微微向下壓低了一些,而且槍管要顯得更長一些,這種設計很好理解,延長槍管主要是爲了增大射程和使得子彈的穩定性更好,不過中華軍方面延長了燧發槍的槍管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在其前面加裝上一柄刺刀,這樣的話可以使得整支槍的長度達到一點五米,相當於一根短矛了,在近戰之中面對使用冷兵器的敵軍不至於太吃虧。

兩人花了一段時間調試完畢。然後又是連射五發子彈,相比於火繩槍來說,這一過程顯然要短上不少,兩人都在一分鐘之內將五發子彈射完了,這個速度大大優於同一時代主流軍隊的士兵的射擊速度,就算是以訓練嚴格著稱的普魯士士兵,也僅僅只能達到這種水平,但是兩人不僅完成的速度很快,而且射擊的質量也很高。

兩人分別打出了四十八環和四十六環的成績,其中四十八環的成績是劉陽的。而四十六環的成績則是海登的,成績說明了一切,海登在這一項目上面要略輸一籌,不過因爲之前先下一局。所以這個時候兩人實際上是打平了。

而場面上出現的六個十環的成績,也讓圍觀的士兵們發出了難以置信的驚呼聲,大家都被這兩人精湛的槍法所征服了,第一師的士兵大多數都是老兵,他們有過使用這種燧發槍的經歷,因此知道這種火槍的性能。在沒有膛線的情況之下,子彈被射出去的時候不是旋轉的,這樣的話很容易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因此想要保證射擊的精準性,幾乎就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包括空氣的溼度、溫度、風向等等。

不過兩人對自己的成績似乎都不太滿意,以至於射擊完畢之後兩人都沒有說話,只是悶頭去挑選第三輪比試所用的槍械去了。

第三輪雙方將使用線膛步槍,這種火槍的威力驚人,而且因爲槍管內可有膛線,所以子彈的精度大大提高,只要在其基礎上加上必要的瞄準設備,這種槍械就能夠當做狙擊步槍來使用了,雖然威力和精準度方面遠遠達不到後世的反器材武器的那種程度,但是在這個時空裡面可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了,領先了歐洲人足足兩百多年。

加里.海登來到基隆的這一段時間裡面見到了中華軍的不少新式武器,而在這中間比較吸引他的有三項,第一個必須得是他最喜歡的蒸汽機,嚴格來說這個東西並不是武器,但是確實能夠給武器提供巨大的動力,使其威力倍增,堪稱威力倍增器。

第二個就是中華軍軍艦上面的新式火炮,儘管他們曾近距離的接觸過這種火炮,但是實際上關於這種火炮的一些性能,英國人還是一無所知,完全不瞭解。

第三個就是他目前手中所拿的這種步槍了,這種步槍還是他接觸到的第一種不用打火,不受天氣影響的武器,以前的步槍無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之下都難以派上用場,只能淪爲燒火棍,而中華軍的這種火槍,就算是在大風大雨裡面也一樣照常使用,絲毫不因爲天氣的原因而影響戰鬥力。

儘管海登是海軍出身,本身對槍械不太感興趣,但是英國人這個時候的海軍卻經常要幹陸軍士兵才幹的事情,所以海軍水兵不僅要會艦上的一切操作,而且還要熟練的使用各種各樣的槍械,不僅要會使用,而且還必須要有過硬的槍法才行,日後開闢新殖民地的時候,還需要派遣這些水兵們上岸去打天下,要是在船上帶上專門的陸軍,那隻怕艦船還沒有使出大不列顛島,船上的補給品就被吃光了。(。)

第231章 包圍圈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174章 海盜島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120章 價格戰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225章 偷襲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33章 遭遇風暴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74章 海盜島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4章 索要槍械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74章 意外之人第225章 偷襲第283章 出兵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64章 抵達基隆第53章 拜訪漁村第227章 攻城戰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269章 呂宋軍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81章 挑撥離間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38章 爆破城牆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2章 出兵臺灣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28章 問計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27章 重創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97章 戰後政策
第231章 包圍圈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174章 海盜島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120章 價格戰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225章 偷襲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33章 遭遇風暴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74章 海盜島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4章 索要槍械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74章 意外之人第225章 偷襲第283章 出兵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64章 抵達基隆第53章 拜訪漁村第227章 攻城戰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269章 呂宋軍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81章 挑撥離間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38章 爆破城牆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2章 出兵臺灣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28章 問計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27章 重創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97章 戰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