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四章 地理中心

四一四章 地理中心

強霖等人上了帆船,開始順流像上津渡口進發。

強霖與葉挺在南洋造船,所以一看這船就知道是內河江船。底平,寬大,走起來比較穩,也比較快,還不容易擱淺。但是容易翻船。好在江河風浪不大,河面也不寬闊,翻船了事情也不是很大。

看到強霖注意船的構造。王伯初說:“這是漢中船廠製造的,那裡有一個很大的造船和修船的船廠,是大清朝時候設立的。民國各路軍閥都沒有破壞,但是一直沒有錢發展,所以破敗不堪。”

強霖看這個船比較老了,想必是辛亥前的產品?船家說:“這船是我們私下定製的,與軍閥沒有關係,是那個船廠的工人自己接的私活。”

強霖明白了,那個船廠估計是官家的。大家都用官家的廠子掙自己的外快。不過船還是比較快,估計跑了有7-8年的船齡。反正是風帆,機械動力是沒有的,只要修補木頭設置就可以了,看起來也還可以。

很快就到了上津鎮。這個鎮子和附近地區屬於湖北鄖西縣。強霖向碼頭看去,鎮城還是很大,這裡是比較大的平臺區,就是大山之間的平原,比漫川關鎮大。漫川關鎮是兩河交匯,但是地勢平坦區域,不如上津。

王伯初說:“上津是湖北探入陝西省的一塊地盤,這塊地盤歷史上經常變換,所以有一個是朝秦暮楚,就是說的這一塊地區。”

顯嶼說:“奧,是說這裡早晨是秦朝,晚上就劃給了楚國?我原來以爲是說,早晨是秦朝,我們現在到了楚國。”

王伯初說:“你那麼理解也對。但是這句話的原本,是說這個地區,總是不確定歸屬。”

強霖搖搖頭說:“這是你們陝西的說法吧?我看這裡從明清兩代,都是屬於湖北的。”

王伯初說:“明朝是州、縣,上洛州,上津縣等等。不過區劃不是很明確,估計是不定,所以你說的屬於湖北,我也不好反駁。不過,在順治年間,肯定是劃給湖北鄖西縣的。”

上津古城就在河邊一閃而過,強霖見到的是一座天主教堂的尖頂,很有歷史感啊。看來這裡早期就有天主教的傳教士。

強霖對着船的側面,看着南方。強霖有體會地說:“這裡似乎是中國的中間位置啊。正南方向是南洋沙撈越,婆羅洲啊。正北是包頭,蒙古的庫倫,貝加爾湖。”

左娜很是驚奇地說到:“怎麼可能看到沙撈越?怎麼能看到庫倫,還有貝加爾湖?你是透視眼麼?”

顯嶼說:“他是研究地圖的人,所以是用經緯線確定的。這裡是很中心的位置了。”

王伯初說:“最中心的位置應該是在還要往西,往南一點的地方,大概在安康縣南面,平利縣的地方。那裡在古中國的地理中心,到南端、北端的燕趙長城,差不多是地理中心了。如果算上外蒙、新疆、外東北和越南等地,地理中心似乎在蘭州西安之間的平涼縣。”

強霖說:“還是古中國吧。五族共和的中心,還是在北京吧。平涼以西,實在是太荒涼了。今年餓死很多難民。”

王伯初說:“沒有。那裡救災和移民的比較早,馮玉祥大帥一直在關心這件事情。他呆在三原縣讀書,也自己管着救災的事情。”

強霖說:“大帥經常讀書麼?”

王伯初說:“我不是很清楚他怎麼讀書,但是救災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帥性子急,搞地方行政沉不下心,只好自己救災。政務都委託兩個大將,蕭振瀛和劉鬱芬。”

強霖說:“很不錯。能夠分得清自己和別人的特長,書就是讀進去了。軍事和鼓動,是大帥的拿手戲。治理地方,確實是要慢、忍、等,急不得啊。”

王伯初說:“你說的對。我在家裡,也就是維持治安、鼓勵學校教育,其他的只能看着人們慢慢地懂得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強霖找到幾個縣長,聊起了陝安道的縣治。陝安道,就是大清時期的陝南建制,一道二府。道是省裡的監察派出機構,不是一級政府,府纔是政府機構,下設縣,州、廳等,基本上都是縣級。所以清朝的省是三級政府機構,省、府、縣。鎮和裡,只是編制,談不上官府,也不是官員去管,是自治的體系,編成裡、甲。差不多就是八旗的意思,行政和軍事體系。

洛南縣的陳縣長專門研究過編制,他拿出資料說:“大清漢中府, 治所設在南鄭,領8縣、1州、3廳。興安府,明朝時期是興安直隸州,清乾隆年間升爲興安府。治所設在安康,領6縣、2廳。”

強霖說:“這次還有商洛州的幾個縣,一起考慮。商州各縣原來屬於西安府,現在自己獨立爲商州府。這樣陝安道就是三府了。”

商州本部縣長楊遇春不太清楚,陳縣長解釋說:“我們商州是直隸州,明商州,清初仍屬西安府,後來升爲直隸州,屬於省裡直轄。州同駐龍駒寨,編戶16裡。州領4縣。鎮安縣,山陽縣,雒南縣,商南縣。

強霖說:“民國把廳都轉成了縣,把散州也都改成了縣。這樣縣的數量就太多了。民國後期又升級了不少縣,現在三府之地,有四十多縣。我的意思,是恢復清朝的縣域,這樣就是漢中府8縣、興安府6縣、商州府4縣,總共18縣。廳也恢復,然後逐步改廳爲直轄鎮,或者重新迴歸原來的縣。散州就一個,暫時不動,爲縣的級別,以後再說。這樣就有一個寧羌州。”

楊遇春說:“這樣就是陝南18縣,5廳,1散州,24個縣級機構。”

強霖搖搖頭說:“還是多了。最好是18縣,1個散州,19個縣級機構。如果能夠併入一些縣,弄成12個縣左右是最理想了。比如山陽縣,完全可以併入鎮安縣。後來的柞水縣等一併改爲縣轄的鎮,或者暫時爲設置局,不過設置局是要變成鎮的,往下消解,不是上升。”

楊遇春問:“爲什麼要消解縣治呢?這是當地人費了很大力氣才設置的。”

強霖說:“未來我們是消減人口的。縣域太小,他們總想增加人口來提升縣的地位。現在乾脆不設置縣,他們就只能在鎮的級別上,也就沒有增加人口的動力了。設置局以後也是改成鎮,他們只能是消減人口,而不需要繼續增加人口。其實我認爲商州清朝4縣,現在的6縣,就改成一個縣,或者兩個縣,也就可以了。”

楊遇春說:“民國和明清一樣,縣治是基礎,地產、法律、商業執照都是縣域頒發和保存,財政也是縣城獨立覈算。所以,縣域太大,交通不便,人們的工作效果比較差了。”

強霖說:“交通慢慢就變好了。再把深山裡面的人,都集中到大的鎮子裡面。因爲縣治是基礎,所以法律規定縣裡有議會,大一些的縣,方便這些操作。不過小一些的縣,也可以做到,就是養太多的閒人。”

楊遇春說:“這些都沒有說服力。但只要一條,就是降低人口。縣域沒有人口支撐,也就自然消減成爲一個或者幾個鎮。”

強霖說:“好吧。降低人口先,現有縣治的存廢,還是要經過該縣的討論。你們縣長們先知道,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

陳縣長說:“那府一級呢?”

強霖說:“保留,可以都改成州,不過是盟的意思。不是治理的基礎,是監督、法律、教育、醫療等等的節點。也是省裡的派出機構,沒有議會,也沒有單獨的財政。”

兩個縣長開始仔細琢磨這些東西,強霖則是考慮縣治的區域多大合適?因爲日本全國才72縣。對比起來,中國的縣有些小了,當然人口也不多,才幾萬人就一個縣。這些不好組織議會和獨立財政。

這麼少的人,縣裡基本上沒有什麼集體財政。而縣裡的很多事務,是憲法要求做到,比如興辦教育、警察還有土地管理等等。

五八五章 留學生二代羣五三一章 要救濟的社會五二一章 綠茵大道四五一章 增海洋發展四四五章 舒緩六八三章 哲學與浪漫六六五章 重工百零九章 學姐的困惑六一三章 種田與尊嚴五七九章 思路拓展六七一章 抵消百零四章 凱茜救懷英六四六章 還是要脊樑三一三章 僱傭海軍三九一章 什麼是軍隊二零七章 遊樂園遇一大鄧代表六十六章 張學良馮玉祥到上海一三五章 規劃報紙四八七章 地震和兵禍六三九章 警備隊體制第22章 兵心亂第57章 罷工風雲六七八章 長老自治會三二二章 拋開僞生活三四九章 大清的五大將軍轄區七一九章 平和三二七章 戒除賭徒式革命二八一章 空性即喇嘛一五二章 衝突一六三章 發飆一七零章 開示四九四章 官辦經濟百二零章 回南洋二四零章 賽馬八十九章 廬江深山裡五〇三章 文盲士兵的危害第50章 總督和主教二四二章 再造北洋首義二六四章 北人如何看土地三二二章 拋開僞生活五七九章 思路拓展二六四章 北人如何看土地六五五章 思想重鎮六五九章 不僅僅是農民三八五章 山西土皇帝問題六二九章 都想訓政一三零章 南洋工運三三八章 軍務與慈善九十七章 心靈的召喚五〇三章 文盲士兵的危害六一三章 種田與尊嚴一八三章 男人女人第6章 發展經濟六八一章 契約政府三六二章 夜宿風陵渡四五二章 調理金融三四九章 大清的五大將軍轄區五八七章 信用模式一三九章 鬥鯊二零二章 脫險七〇三章 理性到綱常三八二章 點滴教育二二四章 人生要面對的經歷增七十二章思潮不變政潮又起二二零章 南苑歷史情仇三四一章 一言難盡雜牌軍三七四章 全國移民潮二一二章 路過新軍營地百一四章 日本維新成敗三零二章 名和姓的部落意義四二二章 確定目標二七四章 警惕混沌出妖第47章 山地險情一三四章 蘇門答臘旅行四六七章 與黎族共處六九二章 大都市四三八章 純粹理性三二一章 議會真的是戲曲二零五章 山東凱恩斯主義三五四章 實用而輕型外交風格四二〇章 民族和救贖四七七章 廣州灣七十五章 危機過去第52章 回程反思六四二章 盤龍伏虎六九六章 總要有人犧牲第23章 粵北經濟開發第60章 突破傳統二七三章 八翰林一祭酒第5章 贛南土改三八八章 士大夫們的報復四二六章 學習理性四八三章 視野不同八十四章 大別山視察之一三零六章 職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九十二細說安慶府重生的紅小鬼五八五章 留學生二代羣第43章 伍豪整頓九十一章 與陳上將一起喝茶三四五章 國家安全事務大臣
五八五章 留學生二代羣五三一章 要救濟的社會五二一章 綠茵大道四五一章 增海洋發展四四五章 舒緩六八三章 哲學與浪漫六六五章 重工百零九章 學姐的困惑六一三章 種田與尊嚴五七九章 思路拓展六七一章 抵消百零四章 凱茜救懷英六四六章 還是要脊樑三一三章 僱傭海軍三九一章 什麼是軍隊二零七章 遊樂園遇一大鄧代表六十六章 張學良馮玉祥到上海一三五章 規劃報紙四八七章 地震和兵禍六三九章 警備隊體制第22章 兵心亂第57章 罷工風雲六七八章 長老自治會三二二章 拋開僞生活三四九章 大清的五大將軍轄區七一九章 平和三二七章 戒除賭徒式革命二八一章 空性即喇嘛一五二章 衝突一六三章 發飆一七零章 開示四九四章 官辦經濟百二零章 回南洋二四零章 賽馬八十九章 廬江深山裡五〇三章 文盲士兵的危害第50章 總督和主教二四二章 再造北洋首義二六四章 北人如何看土地三二二章 拋開僞生活五七九章 思路拓展二六四章 北人如何看土地六五五章 思想重鎮六五九章 不僅僅是農民三八五章 山西土皇帝問題六二九章 都想訓政一三零章 南洋工運三三八章 軍務與慈善九十七章 心靈的召喚五〇三章 文盲士兵的危害六一三章 種田與尊嚴一八三章 男人女人第6章 發展經濟六八一章 契約政府三六二章 夜宿風陵渡四五二章 調理金融三四九章 大清的五大將軍轄區五八七章 信用模式一三九章 鬥鯊二零二章 脫險七〇三章 理性到綱常三八二章 點滴教育二二四章 人生要面對的經歷增七十二章思潮不變政潮又起二二零章 南苑歷史情仇三四一章 一言難盡雜牌軍三七四章 全國移民潮二一二章 路過新軍營地百一四章 日本維新成敗三零二章 名和姓的部落意義四二二章 確定目標二七四章 警惕混沌出妖第47章 山地險情一三四章 蘇門答臘旅行四六七章 與黎族共處六九二章 大都市四三八章 純粹理性三二一章 議會真的是戲曲二零五章 山東凱恩斯主義三五四章 實用而輕型外交風格四二〇章 民族和救贖四七七章 廣州灣七十五章 危機過去第52章 回程反思六四二章 盤龍伏虎六九六章 總要有人犧牲第23章 粵北經濟開發第60章 突破傳統二七三章 八翰林一祭酒第5章 贛南土改三八八章 士大夫們的報復四二六章 學習理性四八三章 視野不同八十四章 大別山視察之一三零六章 職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九十二細說安慶府重生的紅小鬼五八五章 留學生二代羣第43章 伍豪整頓九十一章 與陳上將一起喝茶三四五章 國家安全事務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