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發展計劃

“陛下!山西多山,不利於發展工業,可這軍工產業豈不更加重要?若是將之放在山西,恐怕會影響到供應部隊吧?再者,一些其他的工業產品尚且很難出入,更何況坦克這些重型裝備呢?”魏光燾疑惑道。

按照張野的預計,一輛坦克將會重達數十噸重,而山西多山,哪怕是修路,也要架橋的。現在的橋樑,哪能經得起數十噸重的坦克路過?萬一到時候將橋給壓塌了,那問題可就嚴重了。不僅僅會危害到百姓的生命,同時,也等於是切斷了公路線,所有的東西都進不來,裡面的東西也出不去。

經過張野的解釋,魏光燾已經認識到了山西的問題所在。山多,就是限制他們發展的一大緣由。而橋樑與公路的不達標,也將會是限制他們的另一大緣由。

“火車纔是關鍵,我不要求你們可以立即造出坦克來。而且現在也沒有那個能力,初期只是建造廠房,設立規劃區,然後派遣工人到這邊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在此之前,山西必須大力修建鐵路,至於戰車工廠,就建在晉城吧。那裡距離中原平原比較近,且有山峰阻攔,相對較爲安全,架設鐵路也不算太長,也方便經鐵路運輸出來。

因爲坦克的特殊性,所以也不可能全部都放在山西生產,肯定會有其他地方比你們早投產。但是有一點,你們的重心是飛機,將來山西將會是全國最大的飛機生產基地,而最佳的地點。就在呂梁地區。這個你回去之後親自考察。山必須要多。且地勢險要,只留一條出路自然是最好,不必擔心飛機送不出來,因爲造好的飛機是可以自己飛出來的,只需要把原材料運進去就行了。

另外還有一點,呂梁地區有鐵礦,如果可以的話,探明一處中大型鐵礦。只要位置合適,可以直接將飛機園區建在那裡,有鐵礦,山西又不缺煤,到時候自己產煤,自己鍊鋼,所有的東西都在那裡自己製造,爭取打造一條龍服務。”張野說道。

坦克工廠安置在山西,那完全就是安慰魏光燾的。而山西的重心也絕非是坦克,而且未來在山西生產的坦克。也只能是輕型坦克爲主,否則的話運出來將會很麻煩。即便是有火車。以現在火車的能力,加上山西的一些環境,也會很難。

當然,按照張野的意思,是打算在臨汾附近的山區設立一個坦克研究所,主要負責研製輕型和中型坦克,因爲地勢險要,所以對坦克的研究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坦克能夠適應這裡的環境,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應付其他地區的環境。

讓然,坦克完成試驗之後,還要到廣西等地去進行下一輪的試驗,其主要是測試坦克在溼潤環境下的運作能力。完成了之後,坦克將會被送往蒙古地區進行抗寒測試。只有完成了三種測試,坦克才能投入生產。

而在山西生產的坦克,大多也只能是輕型坦克,然後通過鐵路,或者陸路被運往北部邊境以及西部邊境地區,同時準備對蘇聯,以及新疆地區的進攻、收復任務

“陛下,臣願意率領山西全體民衆竭盡全力修建鐵路,遇山開山,遇河搭橋,但是臣懇請陛下派遣一些專家前來指導工作。我們這些人中,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若是由我們自己來處理,怕是會誤了大事。”魏光燾說道。

“放心,人,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美國的專業團隊,他們有很豐富的鐵路設計經驗,爲了修通整個山西境內的鐵路,我可是給他們這個團隊開出了五百萬美金的酬勞。該用的地方,千萬別怕累着他們,有什麼不懂的,或者拿不準主意的,可以通過電報來問我。

另外還有一點,戰車工廠的事情千萬要保密,千萬不可告訴那些美國人,也不準透漏任何口風給他們。他們的任務就是修建鐵路,任務我已經給他們了,估計也差不多準備好了,你回去的時候帶着他們一起回去。

山西的鐵路任務也很重,需要修兩條主線,兩條輔線,這個你心裡做好準備,所需要的資金將會很多,中央政府最多隻能給你們提供一半的資金,剩下的就要靠你去化緣,或者自己去籌集資金了。

公路方面你應該知道該怎麼修,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另外在架橋方面,多問一下美國人的意見,公路方面也可以讓他們幫忙參照一下。”張野繼續說道。

鐵路由美國人來測繪,選址,並且負責指揮修建。這個張野是給了錢的,等於是特意請他們來修的。但是公路方面,這個完全沒必要再去浪費資金測繪了。直接就與鐵路並行去修就好了。

就像後世那樣,所有的國道,都是與鐵路並行的,雖然有時候你未必會看到鐵路,但他們兩個根本就沒差多遠,從地圖上一看就知道了。另外就是高速公路,爲了節約測繪的資金以及時間,也都是這麼幹的。像這種東西,測繪一遍的信息,基本就可以用到永遠,只要地質不發生改變。

“請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會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魏光燾感激道。

“嗯!”張野點了點頭。

又在棗莊轉了半天,張野就在臨沂住了下來,明天的話,他還打算到臺兒莊工業園區去視察一下。那裡作爲目前帝國最主要的工業園區,不僅僅各項產量第一,就連稅賦也是排行第一的。

一個小小的工業園區,如今每個月所繳納的稅賦就已經超過了臨沂,要知道臨沂可是作爲臨時首都存在的,基本上所有的政策,人流量都聚攏在了臨沂。在中華歷史上,無論是哪個朝代,京城永遠都是最富有的,稅收也是最多的。可是現在,情況竟然出現了轉變。

而張野也有一個新的打算,繼續加強對臺兒莊工業區的扶持,將其的規模做到更大,使其可以輻射到更遠的地方,從而帶動整個江蘇、山東、河南以及安徽等地的發展。成爲帝國中東部最大的工業基地。

按照預想,未來將會建造三個大型工業基地,與臺兒莊工業基地形成國內四大工業基地,基本維持國內一半的工業需求

。而這四個地區分別位於負責中部地區的河南,負責南方各省的廣東,和負責北部的東北。在加上負責東部的臺兒莊,整個帝國的工業能力已經基本覆蓋了全境。

至於西部,暫時還用不了這麼多,從中部地區均過去點就差不多了。

魏光燾就在棗莊住了下來,三天後,他終於等到了從臨沂趕過來的美國團隊,一共有一百多人,如果是五百萬美金的話,平均下來每人能夠拿到四萬多不到五萬美金。雖然在這裡的工期會很長,但如果全線開工的話,也就是四五年的時間就能完工。

至於勞動力,這個纔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特別是在中華帝國,現在國民的生活雖然好了很多,但那僅僅只侷限於一部分地區,還沒有達到全民的地步。在山西地區,還有很多吃不飽飯的農民。儘管已經分了地,可沒一點用,山西地少,分了也不夠的。

只要政府聲明參加修建鐵路,一日管三餐,保準報名的人排着隊的想要參加,至於工錢,這不是他們能想的事,只要給吃飯就行了。工錢那都是有飯吃的人才擔心的事。

次日,張野一大早的便趕往了臺兒莊工業園區,如今的臺兒莊地區,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副模樣,古城內人煙稀少,位於古城外的工業園區纔是臺兒莊地區最大的特色,全國各地的人紛紛聚集在這裡,人口數量儼然超過了很多地區。

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廠子駐紮在這裡,平均稅賦爲兩千塊每個月,一個月一共二十多萬塊的稅收,一年下來更是二百多萬的收入。而這,僅僅只是一個臺兒莊工業園區而已。

隨着廠區不斷的擴大,稅收也更是日益猛增,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到明年的這個時候,預計一年內的稅收將會超過四百萬。四百萬那是個什麼概念?一個清廷一年的稅收也才八千萬,就這還是十八個省,五個將軍轄區,兩個辦事大臣轄區,一共二十五個一級行政區。

平均每個行政區每年交稅也才三百二十萬左右,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僅僅只是一個臺兒莊工業園區的繳稅能力就超過了滿清時期的一個省。而且隨着大發展,到時候其他幾個工業園區也建的差不多了,到時候整體稅收能力將會更加可觀。

最重要的是,各個省份都在建立工業園區,只是規模沒有臺兒莊這麼大而已,但稅收依然會出現井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年之後,全國稅收應該會超過三個億。這是張野最初的估計,而第二個五年之後,這個數字至少要增長到十億纔算是正常,只要低於十億都算是不正常。

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12章 怪陣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85章 投資美國第68章 大軍壓境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2章 不堪一擊第61章 各方反應第198章 軍校行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1章 張野的擔憂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220章 發展計劃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73章 夜襲失敗第46章 永久性工事第36章 拿韃子練兵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10章 黑山之戰夜戰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76章 慈禧用計第50章 剪辮子第37章 打哪呢你?第33章 叛軍?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12章 怪陣第41章 未來的路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150章 皇太子明宮嘉仁親王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32章 卸磨殺驢?第137章 老天都幫忙第52章 清軍偷襲?第78章 調來調去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69章 軍艦入港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55章 斬鐵良第16章 洋人來了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176章 錦囊妙計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9章 戰車工廠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1章 我出全資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76章 慈禧用計第27章 新的開始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203章 廣州風雲(2)232章 多事之秋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27章 運籌帷幄第27章 新的開始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66章 神器自行車第145章 不如養着他?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58章 三天兩夜後的勝利第156章 必須還擊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57章 進攻之前第125章 簡易版青黴素第180章 光緒退位
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12章 怪陣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85章 投資美國第68章 大軍壓境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2章 不堪一擊第61章 各方反應第198章 軍校行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1章 張野的擔憂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220章 發展計劃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73章 夜襲失敗第46章 永久性工事第36章 拿韃子練兵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10章 黑山之戰夜戰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76章 慈禧用計第50章 剪辮子第37章 打哪呢你?第33章 叛軍?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12章 怪陣第41章 未來的路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150章 皇太子明宮嘉仁親王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32章 卸磨殺驢?第137章 老天都幫忙第52章 清軍偷襲?第78章 調來調去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69章 軍艦入港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55章 斬鐵良第16章 洋人來了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176章 錦囊妙計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9章 戰車工廠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1章 我出全資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76章 慈禧用計第27章 新的開始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203章 廣州風雲(2)232章 多事之秋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27章 運籌帷幄第27章 新的開始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66章 神器自行車第145章 不如養着他?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58章 三天兩夜後的勝利第156章 必須還擊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57章 進攻之前第125章 簡易版青黴素第180章 光緒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