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血親(下)

同樣是宮妃,宜妃這邊卻是沒有德妃的安穩性子。

回到住處,她卻是坐也坐不安穩,只覺得百爪撓心一般。她生性好強,如今在後宮之中,不僅同德妃同掌宮務,而且還因太后的偏寵,隱隱有蓋過德妃一頭的意思。

每逢後宮大典,宜妃的位置都在德妃位置之上,僅次於貴妃佟佳氏。

雖說當年侄子貴山與曹的爭執,在康熙訓誡後,她這邊也熄了動靜,不過畢竟是女人心性,沒有男人豁達,這點不痛快始終在心裡記得,過了六七年,也沒有忘了。

好好的一個人,成了瘸子不說,前程也斷送了。這不是打她們郭絡羅家的臉面麼?

因這個,哥哥嫂子在她面前沒少訴說委屈。

加上九阿哥過來嘮叨幾次,使得她心中對曹家之人越發厭惡。

換做是其他了不得的權貴也罷了,一個包衣奴才竟還這般囂張,如何不讓人膩歪?

這次內務府使嬤嬤去曹家照看之事,便是她在太后面前“拉家常”說起的。不外乎,想給曹家上點眼藥,報一報侄子受辱之仇。

原還想要看看笑話,沒想到卻是變故迭起。

她康熙十五年入宮,德妃康熙十四年,兩人入宮的時間相仿。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兩人先後生下了三位皇子阿哥,可謂是當時宮裡風頭最勁的兩位宮妃。

不過。到底身份不同。

德妃當年入宮時。是以正黃旗包衣之女地身份。“小選”進宮地。就算其孃家兄弟現下擡到了正黃旗。但是還有半數族人轉了鑲藍旗包衣。

就算她康熙十七年當年生下四阿哥。也還是個沒名沒號地宮人。還是四阿哥地養母。時爲貴妃孝懿皇后不忍。纔在次年封了個嬪。

宜妃卻是上三旗秀女。又是出自滿洲大戶郭絡羅氏。進宮次年便直接封了“嬪”。

另外。宜妃性子爽利活潑。容貌也比德妃豔麗。真所謂是寵冠一時。德妃卻是個悶葫蘆地性子。只因行事規矩。頗受兩宮太后地器中。

宜妃當時年輕張揚。心裡只想着爭寵。在後宮中正與其他幾位嬪妃鬥得歡。對於那些陳芝麻、爛穀子地宮中舊事。並沒有放在心上。

想着李氏看着三十許人的容貌,微微凸起地小腹,宜妃牽了牽嘴角,心裡卻是酸酸的。

雖然也聽到太后說了“五姑母”,但是宜妃卻沒有想到固倫淑慧長公主身上。

固倫淑慧長公主嫁了兩着,都是蒙古王公,就算是生下女兒。也不會流落到南邊去。

況且,蒙古人長相有異,骨架大。顴骨高,單眼皮的多。這李氏身量雖說不矮,但是瞧着眉目之間,與蒙古人又有不同。

不過想着太后的失態,再想想康熙剛纔的異樣,宜妃心中隱隱地有些怪誕的念頭。

她想了想,喚人道:“去,請端嬪過來!就說本宮說地,這邊新賜了櫻桃。請她來吃酒解悶!”

少一時,內侍便引着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婦進來。

見了宜妃,那老婦俯下身子行禮。

她就是方纔康熙十六年同宜妃一道冊封爲嬪的端嬪董氏。比宜妃大十多歲,是最早進宮的妃嬪之一,早年生過一位皇女,卻是沒有站住。

她位份雖不低,但是因不受寵,在後宮中很是不打眼。

她身邊沒有親生子女,養子十一阿哥搬到阿哥所幾年後也夭折了。

宜妃是十一阿哥生母。因這個緣故,對於端嬪也有所照拂。

如今,端嬪已經年過花甲,還是沾了宜妃的光,得以在這邊園子榮養。

宜妃見她行禮,伸出胳膊虛扶,笑着說道:“老姐姐,快快起來,還要本宮扶你不成?這日頭見熱。左右也無事。便請姐姐過來吃酒。”

說話間,宮女早已得了吩咐。將鮮果蜜餞,爽口小菜擺上,還送了兩壺酒。宜妃吩咐宮女將端嬪攙到炕邊坐了,笑着說道:“姐姐平日就愛這一口,今兒本宮也發發善心,陪姐姐吃兩盅。”

端嬪頗爲意外,看看滿桌子瓜果酒菜,又看看宜妃,掏出帕子來,卻是“嗚嗚”地哭了起來。

宜妃心裡雖是不耐,但是爲着哄她說話,便只有忍着性子。

她親自端了酒壺,給端嬪滿上酒,道:“我的老姐姐呦,這是哪一齣?這青天白日的,哭啥啊?又是哪個不長眼的欺負了你不成,跟我說,看我不揭了他的皮!”

端嬪一邊摸了淚,一邊說道:“再過半個月,就是端午了,端午過後就是十一阿哥地生祭,這轉眼都去了二十年。要是十一阿哥還在,如今怕是兒子都要娶媳婦了。”

畢竟是自己個兒身上掉下來的肉,聽提及夭折的三子,宜妃心裡也有些難受,將酒盅送到端嬪手中,道:“老姐姐,還提這個做什麼,讓人跟着難受?你放心,五阿哥那邊有太后,本宮不好做主,小九那邊五個兒子,往後挑一個給你做孫子,姐姐百年後總讓姐姐能吃上香火供奉就是。”

五阿哥自幼養在太后宮,大了後也是多親近那邊。

太后對自己拉扯大地這個孫子也是格外寵愛,從孫子到重孫子的事老人家都要張羅張羅。所以,宜妃這個生母,才說做不得五阿哥的主。

“這話當真?”端嬪卻是有些不敢相信。

老人家在宮裡大半輩子,多是孤零零的,如今晚景淒涼,看到別人有子有孫,也是打心眼裡羨慕。

聽了宜妃這一句,如何不讓人意外與期待。

宜妃卻是不着急回話,看了看那酒盅,笑着說道:“姐姐先吃三盅,本宮再說這真啊假的!”

端嬪本就嗜酒,聽了宜妃這句話。立時幹了一盅,也不等別人給倒,一手酒壺,一手酒盅,自斟自飲,又連着喝了兩盅……

酒過半酣。端嬪的舌頭已經是直了,絮絮叨叨地說個沒完。

宜妃揮揮手,打發屋子裡服侍的人下去,給端嬪夾了口菜道:“老姐姐,你是在萬歲爺大婚前進宮的,見識過元后娘娘的尊榮。都說萬歲爺心裡對這位娘娘最是情重,我卻是進宮晚了,沒有得見娘娘。”說話中,帶着幾分惋惜:“元后娘娘薨前。後宮子息不繁,想來這也是萬歲爺專寵中宮所致。”

後邊這一句,卻是爭着眼睛說瞎話了。

康熙元后孝誠皇后是康熙十三年誕下二阿哥後薨地。但是後宮中已經生了五、六個皇子,三、四位皇女,只是多夭折,站下的少,沒有序齒罷了。

宜妃心裡尋思的,是會不會因當年元后嫉妒,無法容人,所以萬歲爺纔將懷孕地宮人送出宮去,請固倫淑慧長公主照顧。

固倫淑慧長公主康熙初年就成了寡婦。太皇太后憐惜,多次接了她回京小住,沒幾年就定居京城。

這個曹寅之妻李氏,不僅太后看着有幾分眼熟,就連宜妃瞧着也是有些眼熟的,覺得她影影綽綽的,有些像榮妃所出的固倫榮憲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是諸位皇女,相貌最肖似萬歲爺之人,因此格外得萬歲爺寵愛。

李氏。莫非是流落在民間的皇家血脈?

提起陳年舊事,端嬪的神色有些迷離,待聽到最後一句,卻是擺擺手,道:“這句話,卻是好笑,想必皇后娘娘在地下聽了,也要覺得委屈。”

“哦?”宜妃又給端嬪滿了一杯酒,道:“莫非這位元后娘娘真如萬歲爺稱讚地那般。最是賢惠?”

“不賢惠又如何。不過是個擺設罷了!她也不好過,戰戰兢兢的。就怕那個位置坐不牢!”端嬪帶着幾分感觸道:“萬歲爺……是有兩年沒有掀牌子,卻不是爲了皇后娘娘。說起來,我還要感激皇后娘娘,要不是娘娘使人安排,萬歲爺也想不起我這個人來。就是那一次,我懷了二格格,到底是偷來的,不到兩生日就沒了……”說到最後,又是“嗚嗚”地哭起來。

宜妃聽了這話,卻是同自己個兒心中所想的對上,按捺住歡喜,勸酒道:“姐姐喝酒,人生百年,就是一轉眼的功夫,不過是命罷了。”

端嬪又喝了一盅酒,道:“可不是命麼,長得再好又如何,受皇帝專寵又如何,還不是逃不過命數,說沒就沒了。在宮裡待了十來年,連個正經名分也沒熬上,還是萬歲爺念舊情追封的。聽說原是要效先皇舊事,追封爲後,到底被兩宮太后攔下,只得了個妃號葬了。因這個,皇后感念兩宮太后的情分,好生地孝敬了幾年,她卻也是個福薄的……”

宜妃聽得有些迷糊,既是宮眷所出,那李氏爲何在宮外長大?

孃家是包衣李家,婆家是包衣曹家,都是皇上心腹。加上這些年,皇上對曹家的偏護,要說這其中有門道也說得清。

端嬪已經探過脖子,神秘兮兮嘀咕道:“有些話,卻是連做夢也不敢說地,你曉得是什麼麼?”

宜妃搖了搖頭,露出幾分好奇來:“是什麼?到底姐姐年長,是見了市面地。”

端嬪用手捂了嘴,面上露出幾分驚恐之色,道:“不能說,不能說,當年殉葬的宮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這可了不得,是要人性命地。”宜妃見她如此,收起好奇之色,轉了其他話題。

端嬪醉得迷糊,見宜妃不問,反而有些憋不住,小聲道:“我同你說,你可千萬別告訴旁人去!這是說不得的事兒。”

宜妃點點頭,就聽端嬪壓低了音量說道:“那位不是病故的,聽說是皇后動了手腳。她心裡害怕,那位是蒙古貴女,又有兩宮太后與皇上的寵愛。雖是在宮裡待年,原是要封后的,因皇上年幼,輔臣權重,這才納了赫舍裡與鈕祜祿家的姑娘爲后妃。待到鰲拜倒臺。皇上親政,這後宮也就成了擺設。那位卻是連皇貴妃都不稀罕,請太皇太后給指了親事。這懿旨都發出去,到底沒有嫁出宮。後來,卻是就沒了……過後有流言出來,太皇太后震怒。擊斃了百十來個宮人,纔將事情壓下來,其中還有個嬪……”

宜妃已經是聽得目瞪口呆,端嬪卻仍是喋喋不休,道:“愛新覺羅家出情種,先頭的老老皇爺與老皇爺,都是如此。皇上也不外如是,可憐皇后卻是揹負了虛名,倒是相敬如賓。實不像是夫妻。”

宜妃聽着,卻是有些不信了,道:“怎麼會如此?要不是夫妻情深。皇上也不會偏疼二阿哥,早早地立了太子不說,還親自教導,這又怎麼話說……”這卻是不曉得了,有說是皇上想要親征,所以立下儲君以防萬一;還有說太皇太后主張要回駐滿洲,留下太子這這邊監國;還有說是皇上對皇后之死心存愧疚就是那位蒙古貴女,聽說拒絕做宮妃後,被太皇太后收爲養女。這名分卻是高了皇上一輩了……皇上卻也是不顧及這個,到底最後追封了一個妃號……”端嬪大着舌頭說道。

直到聽到這一句,宜妃纔算是同那句“五姑母”對上。

太皇太后生了三位公主,受了個南蠻子義女孔四貞,再加上這位蒙古貴女,可不正是行五?

宜妃心中暗喜,卻也是疑惑不解。

即便早年顧忌皇后,但是皇后薨了多年,要是李氏真是皇家血脈。兩宮太后與皇上怎麼能容熱她流落民間?

端嬪接下嘟噥出來的一句話,卻是使得她險些魂飛魄散:“這話一天一個樣,誰又說得清呢?上面要禁,哪裡禁得住?尤其是後來的大動干戈,弄得人心惶惶,更是出來不少謠言……那話傳地可邪乎了,那位貴女是孝獻皇后薨後進宮地,有說是要做老皇爺妃子的,也有說是老皇爺因孝獻皇后思子哀逝。不忍心再看着母女相離。纔將那位送到太皇太后身旁的。照這個說法,那豈是蒙古貴女。那就是正經的天家的金枝玉葉……”宜妃只覺得眼前發黑,想起方纔康熙那冷冽的目光,不由地身子發抖。

端嬪醉倒在桌子上,已經是鼾聲漸起……

少一時,端嬪已經被宮人送回去安置。

宜妃坐了許久,方使喚了心腹內侍,道:“端主兒上了年歲,身子不見好啊,怕是要老了。等過些日子,本宮隨皇上避暑,你就留下園子這頭,照看照看……”刻,李氏與初瑜等人已經跪下恭迎。

康熙看了眼王嬪,見她臉上並無異樣,點了點頭,道:“朕不過是來看看,話幾句家常,都平身吧……”

他落座,又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叫王嬪與李氏也坐。

李氏並不是第一次陛見,早年康熙數次南巡,都是以江寧織造府爲行宮,還曾多次親自到曹家內宅,探看曹孫氏老太君。

對於李氏,康熙態度也向來溫煦,問起老太君起居與孩子們課業。

繞是如此,李氏也不好託大,連聲堅辭。

還是王嬪託了她地胳膊,拉她坐了,笑着說道:“曉得表姐您是懂禮的,不過如今是重身子,又是皇上體恤,坐下又何妨?”

說到這裡,王嬪看向康熙,笑着說:“皇上,還有個好消息要告知您呢,十六媳婦又有了,阿彌陀佛,求着佛祖保佑,這次給皇上添個大胖孫子。”

康熙聞言,臉上露出慈愛來,點了點頭,道:“確是好消息,傳朕的話,叫內務府那邊將年前黑龍江進的老參挑幾斤送到阿哥所那邊……”說到這裡,又看了坐在王嬪下首的李氏一眼,道:“再預備一份,送到曹寅府上。”

少不得大傢伙再次謝恩,康熙看着眼前諸位雖是守着規矩,但是待自己恭敬有餘,親熱不足,到底心中有些淒涼。

他擡起頭,看着初瑜道:“曹那小子在家裡如何?瞧着他在外頭規規矩矩的,裝得甚是老實,在家裡有沒有胡鬧?”

這話聽着像是責備,又像是寵溺,初瑜安下心來,稍加權衡後,小聲說道:“皇阿瑪,額駙心地仁善,在家中帶下人也甚是寬厚。別的還好,只是提及公公婆婆時,盼着二老能健康百歲,使得我們做兒女地能多盡孝心。說到皇瑪法的時候,他心裡卻是愧疚,生怕有做不到位地地方,辜負皇瑪法地器重。使得皇瑪法失望。”

初瑜倒是沒有說謊,曹卻是在妻子面前嘮叨過類似的話,但是卻不是這樣說法。

曹是戲稱,自己個兒如今是老黃牛,要是自己個兒做不好差事,惹惱了皇上,被革了頂戴,那全家就回南邊種田去,做個大地主、富家翁。他還問初瑜,樂意不樂意做個地主婆,腦袋上裹個摸額,房前屋後地哄幾個小孫子。

這其中,卻是對京城人事的厭倦與對逍遙自在的惦記。

初瑜自然是不好實話實說,就換了婉轉說辭。

康熙聽着前面,心裡還有些發酸,覺得女生外嚮這句話果然,聽孫女將曹讚的。

不過,聽到最後,他卻是心裡熨帖不少。

不枉費自己數次提點,那個懶小子總算是有點記性,曉得惶恐,還算是有點良心。

李氏是做母親的,聽提到兒子,臉上也露出關切來。

見康熙面色好些,她纔算是放下心來。

雖說坐着,但是她也不敢坐實,虛坐着椅子邊,越發吃力,不過丁兒點功夫額上已經滲出汗來。

康熙原還想借着機會,同李氏說幾句話,但是見她肖似其母的容貌,心裡也是一陣絞痛。

加上看她如此不自在,康熙也是意興闌珊,起身道:“你們聊着,朕還要去看摺子……”!~!

..

第893章 智鬥第475章 君恩(下)第758章 反常(下)第193章 事成第941章 除夕夜第731章 道義第587章 三寶(上)第311章 姻緣(下)第581章 藥材(中)第1239章 饋贈第224章 太平第328 抵京第511章 迷途第248章 親家第466章 團聚(上)第594章 示好(上)第1097章 甘爲孺子牛第792章 沸騰第474章 君恩(中)第1361章 舊事第1022章 虎骨(中)第472章 薄怒第1023章 虎骨(下)第525章 談棋第450章 浮雲第767章 財路(上)第262章 驚鳥第1358章 再聚首第512章 凍骨第1115章 官場氣派第35章 初當值第380章 入巷第224章 太平第1119章 寒潮第727章 清明第12章 歸途第366章 黃連第1065章 “賠情第279章 少年第534章 異相第395章 要案(下)第261章 無妄第1022章 虎骨(中)第1042章 弘曆的殷勤第121章 禮單第1161章 薨逝第1386章 病逝第1255章 官非(上)八百四十九章 賀壽下第1361章 舊事第168章 往事第100章 桃源(上)第1195章 喜臨門(一)第212章 新官第697章 鹿肉(下)第1162章 賣國第632章 奇聞(上)第710章 生怨第397章 黃雀第449章 情情第454章 福禍(三)第486章 情情第595章 示好(下)第593章 魍魎(下)第245章 兄長第711章 混沌第634章 援手第887章 祭第736章 “高升”第1061章 喜相逢(上)第827章 “迷糊”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373章 歡喜第1041章 舅甥會第1398章 親上加親第223章 簡王府第393章 要案(上)第639章 若愚第309章 喜事第1144章 歸宗(上)第380章 入巷第608章 龍擡頭(三)第111章 小定第787章 喜氣第1339章 連理樹第759章 逢生第1329章 迎來送往第306章 赴任第510章 分產(上)第1142章 小七第126章 新路第713章 懿旨(下)第1127章 蓮花書院(上)第1193章 紅鸞(上)第1149章 聯姻(下)第455章 福禍(四)第449章 情情第630章 懸賞(二)第1083章 來客第133章 走親
第893章 智鬥第475章 君恩(下)第758章 反常(下)第193章 事成第941章 除夕夜第731章 道義第587章 三寶(上)第311章 姻緣(下)第581章 藥材(中)第1239章 饋贈第224章 太平第328 抵京第511章 迷途第248章 親家第466章 團聚(上)第594章 示好(上)第1097章 甘爲孺子牛第792章 沸騰第474章 君恩(中)第1361章 舊事第1022章 虎骨(中)第472章 薄怒第1023章 虎骨(下)第525章 談棋第450章 浮雲第767章 財路(上)第262章 驚鳥第1358章 再聚首第512章 凍骨第1115章 官場氣派第35章 初當值第380章 入巷第224章 太平第1119章 寒潮第727章 清明第12章 歸途第366章 黃連第1065章 “賠情第279章 少年第534章 異相第395章 要案(下)第261章 無妄第1022章 虎骨(中)第1042章 弘曆的殷勤第121章 禮單第1161章 薨逝第1386章 病逝第1255章 官非(上)八百四十九章 賀壽下第1361章 舊事第168章 往事第100章 桃源(上)第1195章 喜臨門(一)第212章 新官第697章 鹿肉(下)第1162章 賣國第632章 奇聞(上)第710章 生怨第397章 黃雀第449章 情情第454章 福禍(三)第486章 情情第595章 示好(下)第593章 魍魎(下)第245章 兄長第711章 混沌第634章 援手第887章 祭第736章 “高升”第1061章 喜相逢(上)第827章 “迷糊”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373章 歡喜第1041章 舅甥會第1398章 親上加親第223章 簡王府第393章 要案(上)第639章 若愚第309章 喜事第1144章 歸宗(上)第380章 入巷第608章 龍擡頭(三)第111章 小定第787章 喜氣第1339章 連理樹第759章 逢生第1329章 迎來送往第306章 赴任第510章 分產(上)第1142章 小七第126章 新路第713章 懿旨(下)第1127章 蓮花書院(上)第1193章 紅鸞(上)第1149章 聯姻(下)第455章 福禍(四)第449章 情情第630章 懸賞(二)第1083章 來客第133章 走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