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都風雲(下)

“你們真是豬,給你們搞砸了。×?s!尐5說5箼5首發()??”趙僉陰沉着一張臉,恨恨地盯着林異遷,右手按在寶刀上,刷的一聲響,寶刀已經抽出一截,喝道:“這麼重要的事情,你們放在心上了嗎?你們倒好,我們剛到大都附近,你們就把我們到來的消息通報給了韃子。??了不起啊!了不起!”

要是眼睛可以殺人的話,趙僉眼裡射出的光芒足以讓林異遷死一百次。??趙僉是個極富膽略的人,即使出入千軍萬馬中也不會皺一下眉頭,要他如此發火的事情不會很多,但是眼前這事不要說他發火了,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會發火。

本次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建立在“出其不意”四字上,出其不意地攻擊天津,讓蒙古軍隊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遭到猛烈的打擊固然是其中的一環。??更重要的一環卻是要保證消息不泄露,給從天津出發的南宋軍隊進攻大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讓大都附近的蒙古軍隊在沒有任何淮備的情況下遭到攻擊。??那樣的話,也只有這樣,本次行動纔會成功。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鄭靜和派出了很多精銳的小分隊,他們的任務不是參與進攻,而是截殺蒙古信使,不讓天津陷落的消息送到忽必烈手裡。??這個林異遷就是一個小分隊的負責人,他們負責截殺一個信使,但是這個信使太狡猾,他們一路追下來都沒有成功,直到大都附近才成功截殺。

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卻引起了蒙古巡邏隊的注意,蒙古巡邏隊追出來和他們打了一仗,好在蒙古巡邏隊不是太多,給他們打敗了。??他們並沒有做到全殲蒙古巡邏隊,不少蒙古軍卒逃回去了,這無異於把宋軍到來地消息告知了忽必烈。

如此一來,無異於前功盡棄。??可以想象得到。??蒙古人得到消息後,會馬上調動大軍壓上來。??那樣的話不要說趙僉他們的兵力有限,就是兵力再多些也不是對手,這畢竟是孤軍深入,沒有增援,難以爲繼,其後果非常嚴重,一個不好就會全軍覆沒。

一番努力。??成功之際卻遇到這種事,趙僉恨得牙癢癢的,恨不得立馬把林異遷給殺了,咬着牙一字一頓地道:“幾萬大軍的努力就給你們破壞了,你還有什麼話說?”

“將軍責備得是!”林異遷萬分愧疚地道:“可是,韃子也實在是太狡猾了。??”

趙僉一下拔出寶刀,喝道:“你還嘴硬!”

“住手!”趙良淳策馬而來,喝住趙僉。??道:“這事也不能全怪他們,他們也盡力了。??”戰場上的意外情況本來就很多,可以說多如牛毛,象這種全面截殺蒙古信使的事情難度就更大了,無異於大海撈針,出點意外也很正常。

趙僉狠狠地瞪了一眼林異遷。×?s!尐5說5箼5首發??很不甘心地把寶刀插回鞘中。

“沒你地事了,你下去吧。??”趙良淳對林異遷道。

林異遷站着不動,道:“將軍,都是我的錯,是殺是剮,我都認了,請將軍不要爲難弟兄們,這事和他們沒關係。??”

“好樣地,有種!這才象男子漢!”趙良淳大拇指一豎讚道:“你們從直沽寨一路追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放心好了。??我不會處罰你們。??你只要記住今日這個教訓就是了。??”

趙良淳這話不似作僞。??林異遷遲了一陣,才道:“謝將軍。??小的就是出生入死。??也不能報答將軍恩德之萬一。??”

“話不能這麼說了。??留得有用之身,多爲朝廷,多爲老百姓殺韃子就是最好的報答了。??”趙良淳語重心長地道。

林異遷給趙良淳叩了幾個響頭才跑走。

“就這麼便宜了他。??”趙僉很是不滿,問道:“趙將軍,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是撤還是打?我們還是撤吧。??”

現在這種情況下,最萬全的辦法就是撤退。??要不然的話,五衛禁軍和怯薛兵團一壓上來,什麼都完了。

趙良淳想了一下,道:“這事着實不太好辦。??不過,我們還是有機會的,我在想,即使韃子知道我們來了,他們也不會相信。??即使相信了,他們執行起來也不見得很快,只要我們抓住機會以最快的動作發起進攻,勝利地把握很大。??”

“理也是這個理。??”趙僉話鋒一轉,道:“可是,要是韃子的動作很快的話,我們的危險可就大了。??這關係很大,最好是和鄭將軍商量一下。??”鄭靜和足智多謀,在這種情況下聽聽他的意見會有很大的好處。

趙良淳沉思着道:“要是鄭將軍能來自然是好,可是他現在不是將軍嘍,成了財主,該叫他鄭財主纔對。??他們在直沽寨發現了韃子的金庫,現在他坐鎮直沽寨指揮運輸這批黃金,沒法來大都。??再說了,和他商量的話,會坐失時機。??我地意見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孃的!沒錯,我們這是在火中取栗,很危險,很燙手,但是一旦成功,將是驚天之壯舉!”頓了頓,接着道:“發現現韃子的金庫是意外之財,我們小心行事,一見苗頭不對就撤,無論成功與否,都是賺!”

他的話說得很平淡,但話裡的意思卻是不容置疑,趙僉受到感染,振奮起來了,道:“那我們就**孃的。×?s!尐5說5箼5首發??說吧,我做什麼?”

“你地目標,我給你想好了。??”趙良淳回答說。

“各部各單位各個兵士都注意了,皇上有旨,馬上回營,不得在街上逗留。??超過一炷香時間沒有回營者,斬!”一批批蒙古傳令兵在大都街頭上奔走不停。??把忽必烈的旨意傳達下去。??南宋軍隊到來地消息來得太過突兀,不要說蒙古朝臣難以相信了,就是忽必烈都是幾經周折才相信這是真的。

至於普通蒙古士卒和平常一樣,要麼在訓練,要麼上街溜達去了,忽必烈的旨意傳下來也是沒用,好多士卒不在營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五衛禁軍和怯薜兵團的將領只好派傳令兵上街去傳令了。

按理,五衛禁軍和怯薜兵團這兩支蒙古最爲精銳的部隊。??被譽爲蒙古的總預備隊,拱衛着大都,外於高度戒備狀態,只要忽必烈一聲令下,隨時都會投入戰鬥。

理是這個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一支軍隊進入戰備狀態。??纔會取消休假,纔不會有士卒外面。??但是,無論是從戰略上,還是從戰術上來說,南宋都不可能攻擊大都,蒙古人上至忽必烈本人,下對普通士卒都是抱着這種心態,自然是不會處於全面戰備狀態。??士卒不在營裡又何足怪?

當然,這兩支部隊中總有一部分是處於全面戰備狀態,不會有士卒休假,那畢竟是一部分,數量不會很多。

從忽必烈幾經周折相信了耶律鑄地話,南宋打過來了。??把旨意傳達下去,直到傳令兵走上街頭去傳令,這已經費了很多時間。

再說了,即使把士卒找回去了,要他們相信南宋已經打到大都了還真有點困難,據事後那些士卒回憶說“當時我們接到命令,要我們在大都和南朝軍隊打一仗,我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命令。??可是,我們地心裡卻是知道,這根本就不可能。??要是說天上會掉下餡餅。??還砸進嘴裡。??我還相信有可能,要說南朝軍隊打到大都來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地事情。??直到南朝人的寶刀砍到我們身上,痛苦迫使我們相信這是真實地存在,戰鬥正在發生。??可惜,已經晚了!”

士卒回營後還要整頓,準備,部署,這又要花時間。??一算下來,時間已經用去了不少。

東漢名將吳漢號稱“朝受命,夕引道”,意思是說早上接到出征的命令,他下午就能出發,這已經爲後人很是稱讚,被後人視爲楷模。??他從接到命令到出發也要花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準備,而蒙古人在這種情況下要花的時間只會比他長,不會比他短。小x說s屋5$5整?5理??趙良淳考慮的情況與實際情況相差不遠,他們需要地就是這時間差,只要抓住這時間差,一切都會成真。

自從成吉思汗攻佔大都以來,蒙古軍隊走上街頭大聲傳令,弄得大都戰雲密佈的事情很少發生,特別是忽必烈定都大都以來,承平生活非常的寧靜,如此折騰可以說是幾十來的第一次,不要說大都的老百姓難以相信,就是那些蒙古士卒也不大相信。

不少老百姓駐足圍觀,竊竊私議,多所猜測,要不是害怕蒙古人,肯定是上去問個明白。

至於那些士卒的表現說起來就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不少人問道:“兄弟,你們搞什麼鬼?誰打來了?南朝人?他們還在江南呢,怎麼會到大都來,你發什麼神經!你看你們,給你們一鬧,都成什麼樣子了?”

傳令兵的回答也很妙,道:“他孃的,你問老子,老子問誰去?你想知道,回去問你地老孃吧,她給你老爹乾的時候是不是稀裡糊塗。??”

受辱的士卒當然不服氣,只是礙於他們是傳令兵,有公務在身,惹不起,要不然肯定是衝上去狠揍一頓。??當然,他們心裡把國罵甩給了傳令兵,在盤算如何用黑拳收拾傳令兵。

不明所以的蒙古士卒們很快就明白過來了,因爲最正確的答案就在眼前。??這答案不是別的,就是南宋軍隊整齊地隊列,在日光下閃閃發光的寶刀,如虹的氣勢,漫天的殺氣,還有他們經過之處留在他們身後的屍體。

“大宋朝萬歲!華夏萬歲!”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響起,一道黑色的水線出現在視線裡,這道水線非常優美流暢,就是最優秀的丹青國手也不可能畫出水線的氣勢與神韻。

隨着水線的流動,還有如雷地蹄聲。??驚天動地地吶喊!正是自從臨安保衛戰以來屢建奇功的玄甲騎兵,他們在趙僉地率領下,好象一股黑色的旋風出現在大都街頭。??他們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等他們消失後,那些傳令兵和在街上溜達的蒙古士卒已經倒在地上,他們身上的鮮血證明他們地生命已經被終結了。

玄甲騎兵的吶喊僅僅是個開頭。??與他相互呼應地吶喊聲從大都各處響起,發自不同地方的“大宋朝萬歲!華夏萬歲!”的吶喊聲匯成一首驚天動地的壯歌!

在這一刻。??大都爲之震顫!

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大都結束了幾百年沒有華夏軍隊的屈辱歷史!

一說大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說北京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元宋之際的北京就叫大都。??大都作爲都城地歷史並不長,差不多七百年,但是並不是說北京的歷史就不長,相反北京的歷史可以考證到三千年去。??(按:北京的歷史變革在本書的後面會有介紹。??)

北京作爲中國的首都,在近七百年纔開始崛起。??那是由中國的歷史所決定。??先秦漢唐之際,中國的中心是在關中之地,長安爲首都便是最好地說明。??到了兩宋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開始向東轉移,一個原因固然是因爲唐末戰亂,長安損毀嚴重,難以恢復舊觀所致,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中國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東部的開發程度比西部更好,更成熟。

到了宋元明清之際,北京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元明清把首都定在北京,其目地是爲了強化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因爲這裡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讓人頭痛的問題。??那就是“北方問題”,所謂的北方問題就是北方少數民族不斷侵擾中原一事。??秦漢之際爲匈奴所苦,秦始皇派蒙恬收回河朔之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8226;賈誼),隨後修了著名的長城。??漢武大帝的做法更加直截了當,派大軍越過“瀚海”,發起“漠北決戰”,上演了“單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壯舉,對後世影響極巨。

匈奴在遭到兩漢王朝的沉重打擊後。??發生分裂。??一部內附,一部西遷。??(西遷一部的故事。??將在本書後面有介紹。??)造成了漠北地空,鮮卑隨之崛起,佔領了原匈奴地廣漠草原。??到了隋唐之際,突厥又在北方草原崛起。??值得慶幸地是,中國當時有一個偉大的君主,就是唐太宗,他地做法和漢武大帝如出一轍,那就是派李靖夜襲陰山,滅了突厥。

到了唐末宋初,出現了契丹,後來又有女真,蒙古的先後崛起。

在宋以前,除了鮮卑因爲崛起於“五胡亂華時代”,中國當時處於戰亂年代,無法與之抗衡,其餘的如匈奴、突厥都給華夏軍隊大破敗之,甚至滅國,可以說這是中國在處理北方邊患問題上最爲輝煌的篇章。??到現在,都沒有哪個王朝能與之相比。

但是,宋朝在處理北方邊患問題上毫無建樹。

無論北方的少數民族是匈奴也好,是鮮卑也好,是突厥也好,是契丹也好,是女真也好,是蒙古也好,他們佔領的是同一塊草原,他們千百年來重複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從代地雲中等地出發,侵擾中原,把戰火無情地燒向了華夏腹心之地——中原,給中原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而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表裡河山,易守難攻,是中原的北方戰略屏障,要守中原必先守燕雲之地。??正是從這種戰略角度出發,忽必烈才決定定都北京,以此鞏固中原,伺機滅南宋。??北京的政治地位自此扶搖直上,直到今天。??(按:北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朋友們只需要花幾元錢買一張中國地圖就可以看出,從北京出發,向東可以去東北,向西可以去新疆,向北可以直去蒙古大草原,向南直下中原,交通非常的便捷,真正意義上的咽喉要地。??打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國的地圖象一隻雄雞,中原就好比是雄雞的心臟,而北京就是雄雞的咽喉。??)

燕雲之地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宋朝自開國以來就沒有掌握住燕雲之地,因爲燕雲之地在五代十國時期就給“兒皇帝”石敬塘出賣給了遼國。??遼國亡於金,金國繼有燕雲之地。??金國亡於蒙古,蒙古人順理成章地成了這一戰略要地的主人。??(按:有人認爲宋朝之所以積弱,是因爲宋朝沒有掌握住燕雲之地。??這種觀點太偏頗了,真正的原因在於宋朝的內政上出了問題。??燕雲之地雖然重要,但和一個國家的內政比起來就不如了,一個國家擁有一套良好的內政體制,纔是根本,即使很弱,也會變強大;一個國家即使擁有很好的戰略屏障,沒有良好的內政爲基礎也是守不住的。??古羅馬帝國夠厲害了吧,當他沒落後,匈奴大軍打來時,羅馬高傲的頭顱終於九百年來第一次低下了。??)

也就是說,三百多年以來,北京沒有出現過華夏的軍隊了。??別的不說,只是這一聲吶喊就足以史冊留芳,爲後人所頌揚!

千秋萬載,此聲永垂!

“他孃的,你們是怎麼帶的兵?這麼多人出去傳令,居然不回來報到。??”忽思札拍着帥案對一衆將領喝道:“這是皇上的旨意,你們誰擔待得起。??”

“大人,這好端端的,怎麼突然搞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個將領很是不解地問道:“大人,這究竟是爲了什麼?我們來了這麼久,你一點消息也沒有給我,我們怎麼做,你好歹也得給我們消息。??”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附和聲,道:“就是!要打南朝,我們到中原去和南蠻幹就是了。??南蠻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到大都來撒野,這不是開玩笑嗎?”

“你問我,我問誰去?”忽都札不無懊惱,道:“哪那麼多廢話?叫你們呆着就呆着。??就你不相信?老子還不相信呢。??”

一個威嚴的聲音響起,道:“你們應該相信這是真的!”

“誰?”忽都札他們脫口問道。

“我!大宋朝將軍趙良淳!”趙良淳騎在馬上,策馬而來,他的身後跟着如狼似虎的南宋兵士,掃了衆人一眼,道:“怯薛兵團,不錯嘛!你們的豪情不出這個地方。??”手裡的馬鞭指着屋子說道。

高大的皇城清晰地出現在縱馬飛馳的趙僉視線裡,皇城後面住着一個人,他就是蒙古的皇帝:忽必烈!

第61章 直搗汴京第6章 斷然收網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章 伏兵四起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皇城激戰第42章 閃電戰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2章 閃電戰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49章 揮師洛陽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0章 臨安新貌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2章 大獲全勝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2章 連戰皆捷第2章 幕後主使第56章 困獸之鬥第32章 鄂州惡戰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25章 廢除科舉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4章 屠城慘劇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上)一些問題的說明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55章 僱傭軍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52章 伏兵四起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61章 郭侃入關第17章 初戰告捷第83章 渡河之戰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43章 建設寧波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63章 再接再勵第28章 連環計第40章 血戰嘉興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61章 直搗汴京第68章 宮闈秘情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65章 李雋遇刺第10章 戰略佈局第61章 炮擊安慶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68章 宮闈秘情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9章 突破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章 龍騰萬里(下)
第61章 直搗汴京第6章 斷然收網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章 伏兵四起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皇城激戰第42章 閃電戰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2章 閃電戰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49章 揮師洛陽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0章 臨安新貌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2章 大獲全勝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2章 連戰皆捷第2章 幕後主使第56章 困獸之鬥第32章 鄂州惡戰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25章 廢除科舉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4章 屠城慘劇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上)一些問題的說明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55章 僱傭軍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52章 伏兵四起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61章 郭侃入關第17章 初戰告捷第83章 渡河之戰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43章 建設寧波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63章 再接再勵第28章 連環計第40章 血戰嘉興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61章 直搗汴京第68章 宮闈秘情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65章 李雋遇刺第10章 戰略佈局第61章 炮擊安慶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68章 宮闈秘情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9章 突破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章 龍騰萬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