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衝冠一怒(中)

這一戰雖然把突入城裡的幾萬蒙古軍給殲滅了,宋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傷兵營裡躺滿了傷兵。傷兵實在是太多,軍醫已經不夠使用,李雋下令把臨安城裡的醫生徵集起來給傷兵治傷。這些醫生的醫術參差不齊,李雋下旨要常瑜帶領太醫進行督導,便於適時現問題,好糾正。

要知道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每減少一個士卒,宋軍的力量就弱一分,根本就損失不起士卒,對於李雋這種安排,常瑜自是能夠體會他的苦心,帶領太醫日夜不停地工作,起到的作用非常明顯。他們醫術高,對付這些刀箭之傷自然不是問題。

“現在的情形怎麼樣?有多少人因傷過重而失去性命?”李雋問身邊的常瑜。

“回皇上,死去的傷兵很多,他們大多是因爲失血過多而死去的。”常瑜自責道:“這都是臣無能,不能救將士們的性命,請皇上責罰。”

失血過多不能怪常瑜他們,只能怪當時的醫學不達,李雋通情達理地道:“這也不能怪你們,只能怪我們的條件差,不能給將士們輸血,要是能輸血的話,將士們就不會死了。”

“輸血?皇上,什麼是輸血?我們要怎樣才能給將士們輸血?”常瑜眼睛光,好象叫花子看到元寶似的興奮,他可是知道李雋的新奇事物層出不窮,說不定又有什麼了不起的明,那樣的話,他又長見識了,想不眼睛放光都不行。

“我怎麼說到現代醫學上的事情去了?”李雋心中暗想,恨不都抽自己一個嘴巴,輸血這種事情在現代人看起來平常得緊,實際上涉及到的學科也不少,需要高度達的醫學工業才能製造出輸血用具。醫學工業又是建立在化學工業基礎上的,南宋的化學工業八字還沒有一撇,哪裡造得出來這些用具。

李雋一時感慨說起了輸血的事,給常瑜一問,他又不好不回答,只得道:“輸血就是把一個人的血液通過工具注入另一個人的體內。特別適合失血過多這種情況。”

常瑜真是個好學生,沒有現李雋的尷尬,不恥下問:“皇上,要怎樣才能把血從一個人體內輸到另一個人體內?”

李雋只是學者,又不是醫生,具體的操作也是不清楚,無法回答得明白,理理思緒道:“這這這,是這樣的。簡單點說就是把血盛在一個容器裡面,掛得高點,用一個針管連接上容器,針管的另一頭插在受血者的血管裡,就可以把血輸進去了。”

“哦,原來是這樣。”常瑜微一沉吟,道:“這主意還挺高明,我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副沉思狀。

李雋深知輸血的厲害,那可是要驗出血型的,常瑜不清楚這些,要是他去做試驗,一個弄不好把人給弄得血液在血管裡凝結起來,還不要人命嗎?李雋忙道:“輸血這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一時三刻能夠解決的,你可千萬不要亂來,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李雋和常瑜這些古人打交道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對這些古人也有了解了,深知這些古人可不象現代人吼得山響就是沒有動靜,可是身體力行的典範,給他留意上的事情說不定就要去實行,一個弄不好就是人命,才鄭重其事地叮囑,目的是打消常瑜去試試的念頭。

常瑜是一個好醫生,也是一個好科學家,乍聞如此有誘惑力的研究課題本想找個機會去試試,沒想到李雋鄭而重之地打消他的念頭,雖是不太情願還是不得不遵,道:“臣遵旨。”

“那就好,那就好。”李雋放心了,問道:“藥材夠嗎?”

常瑜思考之狀馬上變成了爲難之態,道:“回皇上,藥材很是缺乏,如何區處,還請皇上聖裁。”

戰爭物資不僅僅是武器糧食,藥材也屬這一範疇。南宋朝庭無能,文恬武嬉,根本就沒有儲備多少,大戰之後藥材捉襟見肘,不少將士因沒有得到治療而失去了生命。李雋感到氣悶得緊,想了想道:“常瑜,你看這樣行不?把市面上的藥材收購過來。”

“回皇上,這事文丞相已經做過了。到現在爲止,整個臨安的藥材都給朝庭收購一空了。”常瑜很是無奈地回答。

李雋輕拍一下頭,道:“我竟是忘了履善心思縝密,行事滴水不漏,這種事情他自是想到頭裡去了。”頓了頓,道:“那也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把皇宮裡的藥材拿出來。”

趙僉馬上道:“皇上,皇宮裡的藥材都是上好的名貴藥材,士卒們可是賤命,享用不起,還請皇上三思。”在古代,帝尊民賤,趙僉有這種想法實屬正常。

“你這是什麼話?人都是爹孃所生,沒有貴賤之分。”李雋這個現代人當然不會同意趙僉的觀點,道:“你的心思我明白,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住將士們的性命,才能保住臨安,保住大宋朝。當然,適當留下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也是必要的。”

“回皇上,臣利用職司之便已經從皇宮拿了不少藥材出來,還請皇上治罪。”常瑜自動請罪,跪在地上。

李雋雙手扶起,道:“常瑜,你做得對。你不僅沒罪,還有功,還是大功。皇宮裡還有多少藥材?”

常瑜私自動用皇宮裡的藥材,這可是重罪中的重罪,李雋就是砍他的頭也是應該的,沒想到李雋不僅不追究,還要給他記功,常瑜先是一愣,繼而泣道:“皇上仁德,臣實是罪該萬死。回皇上,皇宮裡的藥材就是全部拿出來,也只夠一個月用的。”

望着急需藥材的將士們,李雋沉思了一下,道:“這樣好了。我下一道旨,要大臣們把家裡的收藏的藥材賣給朝庭。另外,宗室、王爺、公主家裡的藥材就全部捐出來。他們這些王公們一向高高在上,未必肯捐。趙將軍,你拿我的手諭去給他們說,要是不把藥材捐出來,朕就派兵去搜。”

朕之一字李雋極少出口,一旦他說出來,就說明他的心意已決,不可更改,趙僉領命道:“臣遵旨。”接過李雋的手諭去了。

臨安的王公大臣很多,收藏的藥材也不在少數,還是名貴藥材,要是得到這批藥材的話,就可以解燃眉之急,常瑜很是高興,道:“皇上聖明!”

常瑜的話一落,營裡響起一片“皇上仁德”的哭泣聲,是出自將士們之口。不要說宋代,就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皇帝拿出皇宮裡的珍貴藥材給將士們治傷的事又有幾起?將士們得知這一消息後,自然是感動無已,能動彈的跪倒在地上給李雋叩頭。不能動彈的,一個勁地呼喊着“皇上萬歲”。

一時間,整個傷兵營裡都是“皇上萬歲”的呼喊聲。

不要說李雋,換作別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激動,李雋噙着熱淚安撫將士們。好不容易李雋把激動的將士們安撫住,趙僉臉色陰沉地走了進來,在李雋耳邊嘀咕了幾句。

李雋有點難以置信地道:“有這種事?”

趙僉沒有說話,沉重地點了點頭。

一抹冷酷的笑容出現在李雋嘴角,重重地哼一聲,道:“朕倒要去看看,他們能不能翻起巨浪來?”

第57章 突圍之戰第6章 大戰伏牛山上架公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14章 大軍入川第14章 大軍入川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6 古剎梵聲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77章 復仇火焰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66 古剎梵聲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70章 決戰江南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68章 合圍汴京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1章 細菌戰第67章 再戰郭侃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89章 光復大都第66章 毒氣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郭侃之謀第72章 重拾民心第76章 血債血償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21章 議和(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31章 新技術(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7章 鐵血雄師第49章 戰火重燃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81章 舌戰真金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32章 鄂州惡戰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56章 東線圍殲戰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9章 軍事變革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4章 亡國之君第71章 預料之外
第57章 突圍之戰第6章 大戰伏牛山上架公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14章 大軍入川第14章 大軍入川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6 古剎梵聲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77章 復仇火焰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66 古剎梵聲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70章 決戰江南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68章 合圍汴京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1章 細菌戰第67章 再戰郭侃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89章 光復大都第66章 毒氣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郭侃之謀第72章 重拾民心第76章 血債血償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21章 議和(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31章 新技術(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7章 鐵血雄師第49章 戰火重燃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81章 舌戰真金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32章 鄂州惡戰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56章 東線圍殲戰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9章 軍事變革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4章 亡國之君第71章 預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