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

一個小兵兵興奮得很,大吼一聲:“韃子,納命來吧。”把一個炸葯包朝人堆裡扔去。炸葯包偏了點,沒有落在人堆裡,落在車上,一團火球升起,炸葯包爆炸了。

宋軍用炸葯包襲擊元軍是家常便飯,早就習以爲常了,誰也沒有當一回事。然而,一聲驚逃詔地的響聲震驚了全場,這聲音實在是太大了,就是幾十個炸葯包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響聲,宋軍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來,尋聲望去,只見一個巨大的火球正騰空而上。

柳河子一下子明白過來,道:“火葯。快,傳令,不準用炸葯包炸車。”柳河子才思敏捷之人,馬上就明白過來要是車上都是火葯的話,那不有好幾萬斤,要是繳獲了的話可以用上好久。

“火葯,可是我們需要的好寶貝,不能這樣浪費了。”費時興在心裡如是想,轉身就去傳令,吼道:“將軍有令,不準用炸葯包炸車。”

柳河子下的命令雖是不能炸車,元軍躲在車後面,無異於不準使用炸葯。炸葯包和手弩是宋軍手裡的兩大利器,炸葯包雖是不能用了,還有手弩可以使用,在手弩密集火力的射擊下,沒過多久元軍就給幹光了。

那輛豪華馬車旁的親兵圍成一個圓圈,死死護衛着馬車。柳河子帶領宋軍走了過來,道:“你們放下武器,我讓你們活命,要是敢於抵抗的話,格殺勿論。”

親兵們不安地看着柳河子,並沒有放下武器的打算。柳河子大手一揮,道:“準備,亂箭射殺他們。”宋軍的手弩對準親兵,只要柳河子一聲令下,這些親兵包準一個也跑不了。

“別別別射,我有話說。”一個聲音從車裡傳來,說的雖是漢語,卻不純正,很是生硬,好像很少說漢語。

柳河子喝道:“出來。”

車裡的聲音再度響起:“我就出來,就出來。”車窗掀起,一顆長着花白頭髮的頭顱露出來。這人從馬車裡鑽出來,柳河子方纔發現這人和中原人大不相同,和蒙古人也不相同,藍眼睛,高鼻樑,一副化外蠻夷人長相,年紀還很大。身材高大,一襲元朝朝服穿在身上,用柳河子沒見過色目人的眼光來評論就是:不倫不類。

“這個柳河子,氣死我了。”伯顏把手裡的戰報重重往帥案上一拍,怒吼一聲:“他居然把我們的火葯給搶了。帝羅魯這個飯桶,死了倒乾淨。”

伯顏歷來是鎮靜逾恆,無論遇到多大的風浪都沒有發過這樣大的火,更別說“氣死我”三字從他嘴裡說出來更是破天荒的第一遭,阿剌罕他們既是懾於伯顏的威嚴而驚懼,又很是好奇,不知道伯顏爲什麼發這麼大的火。原來是火葯給柳河子襲擊了,這批火葯可是阿術從郢漢間收集起來,運往臨安前線,供伯顏炸城用的。

這批火葯對於伯顏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他可是天天盼,夜夜盼,只要這批火葯到了臨安,攻破臨安也只是時間問題了。萬萬沒有想到,快到蘇州了,居然給柳河子搶了,任伯顏的涵養再好也是忍不住發火。

衆將懾於伯顏的威嚴,大氣也不敢出,唯有驚恐地看着氣得吹鬍子的伯顏。

還是阿剌罕試探着道:“丞相,就算沒有火葯,只要阿瓦老丁到了,造出回回炮,一樣可以攻城。”

“阿瓦老丁,哼!他給柳河子俘虜了。”伯顏極爲不滿地哼了一聲,道:“這個老東西,他什麼地方不走,想圖便宜,和火葯一道走。”

火葯和回回炮是伯顏最急需的兩樣東西,火葯給搶了還可以寄希望於回回炮,只要阿瓦老丁到了臨安,自然會造出回回炮,攻破臨安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忽必烈在攻打襄樊時,歷時數年無功,不得已才從波斯抽調了兩名造炮專家,一個是布伯的父親亦思馬因,另一個就是阿瓦老丁了。亦思馬思早死,繼承他爵位和技術的布伯在臨安給李雋活捉了,而阿瓦老丁又給柳河子活捉了,在現階段元朝能造回回炮的人已經沒有了。

阿剌罕他們萬萬想不到竟是這種結果,這可是雪上加霜的事情,震驚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哼,就算沒了回回炮,沒有了火葯,一樣要攻打臨安。”伯顏是個絕不認輸的人,不僅沒給眼前的困難嚇倒,反倒激起了他奮起一戰的決心。

就在伯顏氣怒難平之時,一個校尉進帳向他施禮道:“啓稟丞相,有人求見。”

“誰?不見。”伯顏想也沒有想就拒絕了。

校尉回答:“丞相,他說他是從大都來的。”

伯顏眉頭一軒,道:“叫他進來。”

“得令。”校尉退出去。不一會兒,領着一箇中年人進來。

中年人向伯顏施禮,道:“見過丞相。”取出一封信,道:“這是郭大人給丞相的信,請丞相過目。”

“忠和?”伯顏一下子站起來,急急問道:“忠和怎麼了?”接過信拆開

閱讀起來,讀完之後一臉的輕鬆,彷彿剛纔吹鬍子的事不存在似的,掃視了一眼衆將,道:“不出旬日,臨安就將被我們拿下。”

沒有了火葯,沒有了阿瓦老丁,要拿下臨安無異於天方夜譚,阿剌罕他們難以置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

伯顏把信往桌子上一放,道:“忠和已經痊癒,正在組建重裝騎兵,不日就要南下。”伯顏並沒有先解釋能夠拿下臨安的原因,而是先說郭侃。郭侃足智多謀,能征善戰,博得“神人”美譽,元軍將劣讜他是敬仰得很,伯顏和郭侃的交情非同一般,忍不住先把這一喜訊告訴衆將。

“忠和來了?”阿剌罕他們以不太相信的疑問來表達他們的欣喜。

伯顏欣喜無已地道:“忠和就是忠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走陸路這部分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還有十五萬斤火葯從水路運來,不日就會到達。”

十五萬斤火葯,足以把臨安炸上好幾遍,拿下臨安自然是沒有問題。阿剌罕他們是大喜過望,相顧色動。

伯顏接着道:“忠和運來的火葯是用生鐵澆鑄的鐵桶裝的,爆炸的威力比用牛皮捆綁的炸葯包大得多。這是忠和在炸葯包的基礎上改進的。”頓了頓,道:“馬上傳令,要全軍用袋子裝土,等火葯一到,立即攻城。”上次用士卒填護城河讓伯顏損失慘重,這次吸取了教訓,決定用土來填。

郭侃在瞭解了炸葯包的捆綁方法之後,獲得啓發,用生鐵澆鑄出鐵桶,再把火葯裝在裡面,用引信引爆,威力大得多了。這一方法符合爆炸原理,容器越是堅固,越是封閉,爆炸的威力也就越大。他是五十斤一桶,一旦引爆,其威力可想而知,比起現代社會的炸彈恐怕也不會遜色太多。

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67章 再戰郭侃第39章 壯懷激烈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1章 郭侃入關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52章 伯顏去世第50章 攻佔松江第50章 攻佔松江第18章 重慶戰役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9章 光復大都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78章 出兵東瀛第45章 揭竿而起第46章 異軍突起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8章 宮闈秘情第3章 叩闕事件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1章 御駕親征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77章 復仇火焰第1章 暴虐獸行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21章 議和(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69章 運籌幃幄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46章 郭侃之謀第21章 議和(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35章 嚴懲漢奸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16章 亂臣賊子第16章 三千壯士(下)序言第36章 援助非洲第7章 一網打盡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34章 戰略轉折第37章 大都血戰第78章 出兵東瀛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71章 預料之外第5章 巧妙應對第9章 軍事變革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22章 議和(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47章 駕臨劍閣序言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9章 壯懷激烈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68章 合圍汴京第65章 羣星閃耀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34章 戰略轉折第27章 意料之外第6章 威壓權臣(下)
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67章 再戰郭侃第39章 壯懷激烈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1章 郭侃入關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52章 伯顏去世第50章 攻佔松江第50章 攻佔松江第18章 重慶戰役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9章 光復大都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78章 出兵東瀛第45章 揭竿而起第46章 異軍突起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8章 宮闈秘情第3章 叩闕事件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1章 御駕親征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77章 復仇火焰第1章 暴虐獸行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21章 議和(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69章 運籌幃幄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46章 郭侃之謀第21章 議和(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35章 嚴懲漢奸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16章 亂臣賊子第16章 三千壯士(下)序言第36章 援助非洲第7章 一網打盡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34章 戰略轉折第37章 大都血戰第78章 出兵東瀛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71章 預料之外第5章 巧妙應對第9章 軍事變革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22章 議和(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47章 駕臨劍閣序言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9章 壯懷激烈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68章 合圍汴京第65章 羣星閃耀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34章 戰略轉折第27章 意料之外第6章 威壓權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