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運籌幃幄(上)

上書房,文天祥,張世傑,高達,陳宜中,陸秀夫,趙良淳這些名將重臣坐在椅子上,面前放着一個茶杯。他們眼含期待地看着站在一幅巨型軍用地圖前的李雋,期盼着李雋講話。

這幅軍用地圖上繪製的是現在的敵我態勢圖,文天祥,張世傑,高達,趙良淳這些高級將領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確的軍用地圖。這幅地圖不僅精確,還非常詳細,蒙古大軍的位置,兵力部署都標得清清楚楚,他們與掌握的敵情一加印證,非常吃驚地發現:準確無誤。有好多是他們剛剛纔知道,還沒有向李雋彙報的軍情,也在地圖上標得清清楚楚,這真的神了,真的是未卜先知了。

文天祥,張世傑,高達,趙良淳互望一眼,流露出吃驚的眼神,是吃驚於李雋未卜先知的能耐,對他的聖明欽佩不已。

李雋轉過身來,對文天祥他們說:“這幅地圖是我繪製的敵我態勢圖,蒙古大軍目前的部署和兵力分佈情況都標在上面,你們都是帶慣兵的人,掌握的情況和圖上標出的是不是有出入?有的話,提出來,馬上修改。軍情重大,不得兒戲,請你們不要知情不報,貽誤軍機可是禍害無窮的事。直接後果就是敗軍覆師,進而影響到朝庭的命運。”

李雋是戰爭英雄,在戰場上戰果輝煌,作爲指揮官他同樣出色,帶出了模範師,在軍事院校深造過,對圖上作業相當熟練,根據他的研究成果把蒙古大軍的兵力部署標在圖上,自然是不會有差錯。

心急的高達率先發話,道:“皇上聖明,這圖上沒有一點錯誤。皇上,我可不是在拍馬屁才說好話,我說的是真話,我把知道的情況都想遍了,就是沒有找到一點誤差。皇上,你真了不起,未卜先知。”

“是呀!”文天祥,張世傑他們非常贊同高達的話,齊聲相和。

李雋心想這有什麼好難的,不過是根據歷史畫出來的,在他生活那個時代一點也不驚奇,淡淡地道:“既然沒有錯誤,你們就針對目前的情況出出主意。大敵當前,擊退敵人才是最重要的,把你們的想法都說出來,對與不對,我們一起商量。對的採納,不對的,嘉勉。履善,你先說。”

文天祥凝神道:“先前,韃子攻破長江防線,臣主張收縮防線,不和韃子進行野戰,利用堅城消耗韃子的有生力量。由於指揮上的失誤,這一方針並沒有得到實施,我軍一路敗退,現已退到皋亭山了,退已無可退,唯有背城一戰。臨安城裡原有數萬軍隊,加上從各地趕來的勤王軍,不下二十萬之衆,完全可以與韃子決一死戰。”

“忠臣就是忠臣,敢於直言!”李雋心裡很是讚賞文天祥指摘謝道清的失誤,誤用賈似道這個奸臣,沒有很好地實施避免野戰,控點不控面,讓蒙古大軍攻打堅城,利用堅固的城防工事逐步消耗蒙古大軍的有生力量,讓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蒙古人善騎射,騎兵多,野戰能力極強,而宋軍騎兵少,裝備不及蒙古軍精良,訓練上存在問題,再加上蒙古大軍是征戰歐亞大陸的精銳之師,而宋軍不是,內部問題多如牛毛,單兵作戰能力,整體作戰能力,戰術指導思想,戰爭理論水平都不如蒙古軍隊。文天祥針對這一問題提出避免野戰,利用堅城消耗蒙古大軍的戰略方針是切實可行的。要不是謝道清誤用賈似道,沒有執行這一方針的話,蒙古大軍打到臨安城下兵力將大爲削弱,對堅守臨安有莫大的好處。

張世傑不等李雋點他的名,說道:“皇上,臣以爲履善提出的方針雖是不錯,在目前情勢下已經很難再用。臣認爲,應當收縮戰線,從各地徵調勤王軍加強臨安城防。必要時,可以命揚州的李庭芝率部回援臨安。淮西還有不少軍隊仍在堅守,皇上旨意一到,也會趕來臨安,韃子雖是強大,我們仍可與之一戰。”

張世傑話音一落,高達馬上就說:“淮西軍隊是呂文德這老傢伙帶出來的,這老兒沒德行,亂拍賈似道這奸臣的馬屁,帶的軍隊着實不錯,很有戰鬥力,要是淮西軍到了臨安,韃子就是再多些,鹿死誰手還說不清。”嘆息一聲:“哎!只可惜呂文德這老傢伙翹辮子,要是他還在的話,又多一員良將。”

高達和呂文德兩人之間可是恩怨糾纏不清,兩人都是名將,都有大功於國,呂文德阿諛賈似道,最後卻給文天祥一首《零丁洋詩》羞死。高達有氣節,老和賈似道過不去,在鄂州之戰時兩人就沒少打交道,沒少吵架,仔細想想,高達對呂文德的軍事才幹很是欽佩。尤其是呂文德拒絕了他弟弟呂文煥招降一事,更是令高達很是讚賞,想起這位與自己齊名的同僚已逝,心裡還真不知是什麼滋味。

趙良淳接着發表看法:“臣以爲要儘早招募新兵,嚴加訓練,補充軍隊的損失,隨時要把軍隊保持在滿員狀態。”

“你們的看法都有道理,不過,我的看法和你們大不一樣。”李雋緩緩開口。

高達心急,忙問道:“皇上,你的看法是怎樣的?能不能快點說說。我早就想聽皇上的高見了,急死人了。皇上聖明,皇上的見解肯定是與衆不同。”

他所說正是文天祥他們心中所想,點頭稱是,非常企盼地看着李雋。

李雋揹着雙手,走動着說:“目前,臨安城裡雖有二十萬之從,但是,這些軍隊來自各處,各有各的指揮官,甚至還有山大王,互不統屬,難以指揮,難以協調,這對即將到來的臨安保衛戰很不利。整編臨安城裡的軍隊,統一指揮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這件事,高達將軍負責,進展情況怎麼樣了?”

李雋深知宋朝削弱武將權力帶來的惡果,就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軍隊過於分散,互不統屬,難有統一指揮。在宋朝歷史上,取得統一指揮權的人極少是有軍事才幹的,老瞎指揮,有軍事才幹的人反而難以得到指揮權,只能屈居人下,軍事才幹無法發揮,這是宋代武功不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臨安告急,各地勤王軍趕來不少,但是互不統屬,指揮混亂,相互扯皮的事情多如牛毛,整頓軍隊,解決指揮權已經是刻不容緩的急務。

“回皇上,整編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不日就會完成,請皇上放心。”高達忙彙報。

“高將軍良將,我自是放心,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如臂使指。我思慮再三,還是高達將軍負責臨安城裡各部隊的指揮,對那些有老子最大習氣的山大王,不聽指揮的,該抓的抓,該關的關,該殺的殺。現在是非常時期,殺伐決斷一定要果敢,絕不能手軟。”李雋一臉嚴肅的說。

一股少見的霸氣從李雋身上釋放出來,令文天祥他們爲之悚然動容。

第36章 援助非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81章 舌戰真金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6 古剎梵聲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61章 直搗汴京第31章 新技術(上)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55章 僱傭軍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0章 賊船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0章 攻佔松江第43章 建設寧波第35章 嚴懲漢奸第31章 光復蘄黃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4章 戰略轉折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50章 攻佔松江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31章 光復蘄黃第48章 寧波海戰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9章 狡猾似狐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58章 難解玄機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26章 揚州會戰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2章 北伐燕雲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5章 廢除科舉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42章 閃電戰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65章 李雋遇刺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2章 伏兵四起第71章 關中一道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9章 突破第14章 大軍入川第69章 運籌幃幄第66 古剎梵聲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6章 困獸之鬥第62章 焦山水戰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64章 渭水軼事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8章 難解玄機第73章 關中父老
第36章 援助非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81章 舌戰真金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6 古剎梵聲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61章 直搗汴京第31章 新技術(上)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55章 僱傭軍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0章 賊船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0章 攻佔松江第43章 建設寧波第35章 嚴懲漢奸第31章 光復蘄黃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4章 戰略轉折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50章 攻佔松江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31章 光復蘄黃第48章 寧波海戰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9章 狡猾似狐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58章 難解玄機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26章 揚州會戰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2章 北伐燕雲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5章 廢除科舉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42章 閃電戰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65章 李雋遇刺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72章 逼降漢軍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2章 伏兵四起第71章 關中一道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9章 突破第14章 大軍入川第69章 運籌幃幄第66 古剎梵聲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6章 困獸之鬥第62章 焦山水戰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64章 渭水軼事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8章 難解玄機第73章 關中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