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馳援江南

“大人,快看。×?s!尐5說5箼5首發()??”親兵隊長首先發現了以編隊逼近的鄭靜和艦隊,馬上報告給博羅歡,道:“大人,我們的水軍,我們勝利了。??”想到董文炳取得大勝,打敗了南宋水軍,忍不住聲音都提高了好幾個分貝。

淮西大地上,蒙古大軍已經取得了優勢,大勝指日可待,博羅歡的心情本來就很不錯,給親兵隊長興奮得快尖叫起來的高興之情一感染,看着鄭靜和艦隊,很是欣慰地道:“大元水軍自然是戰無不勝的。??一點跳樑小醜,哪裡是對手。??”

“咦,怪了,怎麼有南朝的旗幟?”親兵隊長有點鬧不明白,奇怪地自語。

博羅歡笑着道:“什麼南朝的旗幟,那肯定是我們繳獲的。??”什麼叫白日夢?這就是白日夢。??這也難怪,人在高興的時候總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他正處在勝利可期的高興頭上,想不想好點都不行。

“那是什麼?怎麼船上有那麼多碗大的洞?”親兵隊長望着船上的銅炮,他沒有見過火炮,把炮口說成碗大的洞,真沒見識。

親兵隊長的話才一落,原本一臉喜氣的博羅歡的高興之情一下子不見了,臉色一下子就變白了,轉變速度之快快得讓人難以相信,上一刻還是欣慰不已,下一刻就是蒼白如紙,一點血色也沒有,失聲道:“那是南朝的船,我們的船……”突然醒悟過來,不能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說出“我們地船完了”的話。??要不然士氣會大受影響,才硬生生地收住話頭。

鄭靜和的船上掛滿了繳獲的蒙古水軍旗幟,以此來慶祝大勝,遠遠望去既有大量的蒙古水軍旗幟,也有宋軍旗幟,一向對蒙古水軍很有信心的博羅歡自然是以爲蒙古水軍打敗了南宋水軍,連他們的旗幟都繳獲了。??等到他看到象死神貪婪嘴巴地銅炮。??方纔發現情況不對,繼而發現船上站滿了宋軍。??個個精神抖擻,洋溢着喜氣,他是帶慣兵的人,知道這是打了勝仗之後就會出現在士卒臉上地表情,一下子明白過來情況不如他所想的那樣,而是很不妙。

焦山水戰一完,鄭靜和立即派出蒸汽船巡邏江面。??那些逃跑的蒙古船隻由於速度沒有蒸汽船快,又給幹掉了不少。??即使沒有給蒸汽船追上的蒙古船隻也只有作鳥獸散的份了,連一個報信的都沒有,是以博羅歡到現在才知道蒙古水軍慘敗,也太后知後覺了。

博羅歡久歷戰陣,膽子也不小,一想到蒙古水軍慘敗的可怕後果,由不得他不怕。×?s!尐5說5箼5首發??別地不說。??南宋水軍重新控制了長江水道,他渡過長江奔襲臨安的計劃就會擱淺,他期望中的不世奇勳也就沒了。

再往深一點想,他現在死守住安慶城是否有必要?這個問題稍一權衡之後,他就明白他守安慶已經沒有必要了。??原因在於,南宋水軍重新控制了長江水道。??李庭芝和張世傑隨時都可以渡過長江,他想阻止他們過江的打算已經行不通了。

至於他自己,現在面臨的局勢可能不太妙。??別的不說,鄭靜和此時趕來既有幫助李庭芝和張世傑他們渡江,回援江南的意思,也有趕來助戰的打算。??只要鄭靜和一聲令下,水軍上岸參戰,安慶城外處於劣勢地宋軍馬上就會扭轉勢頭,對蒙古軍隊發起猛攻,他目前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馬上脫離接觸。??把軍隊撤走。??要不然。??宋軍裡應外合之下,給包圍成花捲一般的蒙古軍隊能有多少倖存就很難說了。

博羅歡不愧爲良將之材。??轉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可惜的是鄭靜和已經不給他處理的機會。??鄭靜和把令旗一揮,千多兩千門火炮對準安慶城頭就來了一個火力齊射,炮彈拖着明亮地尾焰、划着美妙的弧形向城頭飛去,密密麻麻,把天空都遮住了,陽光都透不過,遠遠望去是一道道明亮的弧線出現在空中,瑰麗雄奇之極,煞是好看,尉爲奇觀。

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出現不計其數的火球,無數的碎肢殘臂、支離破碎的腸腸肚肚、飛濺的血肉把火球襯托得無比的悽美。??這種悽美中有壯闊,壯闊中有悽美的戰爭圖畫,要不是博羅歡親歷,他說什麼也不相信這是真地,這世間會有如此讓人難以相信地慘烈場面。??就是要最富有想象力的丹青國手也不可能描繪得出如此富有震憾力地效果,頂多就是刀箭橫飛,屍體滿地,絕不會有肢體橫飛、碎肉遍地的事情。

炮兵享有“戰爭之神”的美譽,要是沒有這些震撼效果,就有負這個稱號了。

這次轟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投入這麼多火炮對地面目標進行清除,還是從水面發起的進攻,鄭靜和開了一代先河。

博羅歡一生征戰無數,打了不知多少硬仗,什麼戰爭場景沒見過,就是沒有見過這種給火器猛轟的場面,饒是他膽子大,閱歷豐富也是給嚇呆了,和伯顏當日給鑄鐵炸彈的驚人威力嚇得忘了部署迎接趙良淳援軍時的情況差相彷彿,直愣愣地站着,連發號施令都忘了。

第一輪轟炸不僅炸死炸傷了不少蒙古軍卒,就是安慶城牆都給炸得不成樣子,已經有多處出現要垮塌的跡象。??要是城牆一垮,城外的宋軍肯定會象潮水一樣衝進來,到那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只要神經不是有問題,都會想得到。尐?χ說?箼5?手5?5打ち

鄭靜和麪無表情地看着蒙古軍隊哭爹叫孃的場面,揮動手中的旗幟,炮手裝填完成後又是一輪齊射,安慶城頭上又是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閃現一個又一個火球。??蒙古軍卒又給炸死炸傷不少。??經過這兩番猛轟後,安慶城頭上的蒙古軍卒死傷慘重,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世界有火器這種武器,壓根就不知道如何應對,傻愣愣地炸在那裡當活靶子。

要是換作現代人,當對手地火炮打來時,馬上就會臥倒躲避彈片。??他們連火炮的概念都沒有,傻站着不吃虧纔怪。

爆炸聲中還夾雜着不少轟隆隆的聲音。??這是城牆垮塌發出的聲音,城牆出現好幾處缺口。

李庭芝和張世傑兩人正爲無法扳回劣勢苦惱不堪,萬未想到鄭靜和會去而復返,鄭靜和的第一輪炮轟把安慶城頭炸得不成樣子,他們除了驚訝以外,沒有其他的想法。??這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也是沒有見過如此富有震撼力的爆炸場面。??一時間哪裡轉得過彎來,不傻都不行。

直到第二輪齊射過後,安慶城頭給炸得不成樣子才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立即下令宋軍向安慶城猛攻。??張世傑揮着刀大吼一聲:“衝進城去,殺光韃子!”率先衝了出去。

宋軍雖然弄不明白火炮是什麼東西,也搞不明白安慶爲什麼那麼慘,讓蒙古人倒黴總是讓人興奮地事情,士氣立時高漲。??吶喊着跟着張世傑衝進了城。

城牆一垮,博羅歡立即意識到不妙,大吼着要蒙古軍卒去把缺口堵上。??蒙古軍卒向以英能征善戰著稱,怯薜兵團和三衛禁軍更是驍勇,可是也給火炮奪了氣,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撒腿就跑。??瞧他們那模樣,恨不得爹孃多生兩條腿呢。??不要說是博羅歡在督戰,就是起成吉思汗於地下來督戰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這種集中千多兩千門火炮地齊射,不要說連火炮概念都沒有的古人,就是現代人處身其間都會膽顫心驚,給嚇破膽的蒙古軍卒不跑纔怪。

博羅歡一邊大吼一邊用彎刀砍殺士卒,想通過武力鎮壓重新穩定陣勢,無意間發現張世傑握着寒光閃閃的鋼刀正向他衝來,張世傑高大威武,但在此時的博羅歡眼裡張世傑面目猙獰如惡魔。??隨時要把吞噬了。??這位忽必烈的愛將不由得直冒涼氣,只好步了士卒的後塵。??轉身就逃。

在這次攻打安慶地戰鬥中,鄭靜和不僅創造了從水面攻打堅城的先例,還開了登陸作戰的先河,爲以後大規模登陸作戰進行了嘗試。尐?χ說?箼5?手5?5打ち??在他指揮下,艦炮不斷移動,進行火力延伸,對縱深蒙古軍卒進行轟炸。

望着蒙古軍隊從安慶城裡沒命地逃跑,鄭靜和念頭一轉,立時有了主意,下令船上的宋軍除了水手、炮手和必不可少的留守部隊以外,所有的人馬上登陸,協助李庭芝和張世傑追擊蒙古軍隊。

命令一下達,萬多兩萬名水軍立時跳下水,到處傳來卟嗵卟嗵的落水聲,從遠處望去,水花四濺,江邊到處都是宋軍,好象麻桿一樣,多不勝數。??水軍一上了岸,揮着鋼刀和淮西淮東軍一道,象趕鴨子一樣追趕蒙古軍隊去了。

安慶城下之敗好象導火索,引發了連鎖反應,消息一傳開,那些還沒有趕到安慶的蒙古軍隊立時沒有了鬥志,甩下宋軍就跑,充分揮了他們騎兵多,體能好地優勢,經過不懈的努力硬是把鼻子比獵犬還要靈敏的宋軍甩掉了。

淮西混戰中的蒙古軍隊好比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得到老百姓幫助的宋軍自然是嗅覺靈敏百倍,他們逃到哪裡就會追到哪裡。

如此一來,原本混戰多如牛毛的淮西之地又變成了賽跑地比賽場地。??這次的比賽不是蒙宋兩軍向安慶進軍,而是蒙古軍隊拼命地逃離這要命的鬼地方,而宋軍是使出吃奶的力氣去追殺蒙古軍隊,把戰果最大化。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會驚奇地發現,整個淮西到處都是逃命的蒙古軍隊,到處都是老百姓領着宋軍痛打落水狗的驚人場面。

怯薛兵團這支成立於成吉思汗時代,在蒙古發展史上立下大功的精銳部隊和三衛禁軍這次南下,忽必烈寄予厚望,要他們以迅雷這及掩耳之勢拿下臨安,沒想到連長江都沒有渡過去就吃了敗仗,給長期沒有得到朝庭補給、裝備不良、營養狀況差的淮西淮東軍象趕鴨子似地追得只有逃命地份。

忽必烈雄材大略。??爲歷史稱讚,他也是想不到竟是這種結果。

好在蒙古軍隊多騎兵,四條腿比兩條腿跑得快,再者體能好,打不過宋軍總跑得過,經過一番艱苦地逃跑比賽總算是把宋軍給甩在了後面,傷亡不算大。??博羅歡的損失主要是在安慶城下。??好在到達安慶地軍隊數目不大,也就四萬來人。??在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後,總算是撤出來了。

這次淮西混戰,很有戲劇性,一開始蒙古雙方是在進行比賽,都想拿下安慶。??到後來卻演變成了混戰,蒙古軍隊勝在望,卻給鄭靜和的艦隊弄得雞飛蛋打不說。??自己還吃了一個大敗仗。??對於很少出動地怯薛兵團和三衛禁軍來說,損失雖然不是太大,但其意義卻很大,這是精銳中的精銳,吃了敗仗其影響非常之大,忽必烈震怒,引發了一場大地震。

李雋評論這戰極富戲劇性變化地混戰時說:“這次混戰初看之下肯定會認爲這完全是巧合,是鄭靜和偶然趕到扭轉了危局。??我並不這樣看。??我認爲,這是因爲鄭靜和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水軍指揮官,還是一個富有全局觀念的戰略家,正是這種全局觀使他意識到他必須返回安慶幫助李庭芝和張世傑渡江。

“在這次淮西大戰中,不僅鄭靜和表現出了縱觀全局的戰略眼光,李庭芝和張世傑兩人也是從全局出發。??才促成了這場影響深遠的混戰。

“這次混戰有兩個創新,一個是鄭靜和集中大量火炮從水面對地面目標進行集中轟炸,其規模之大是歷史之最。??第二個創⌒λ擔骸澳檔ぃ的,他首次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嘗試,爲以後大規模搶灘作戰積累了經驗。

“當然,這次混戰也不全是好的結果,不好地結果是怯薛兵團三和衛禁軍吃了敗仗,忽必烈震怒,痛定思痛,引發了蒙古人的軍事變革。??蒙古軍隊的實力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爲我們以後的作戰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最後,李雋用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話作結:“戰爭就是這樣。??在相互學習中獲得提高!誰能獲勝,那不要看誰更善於學習!”

“鄭將軍不僅幫我們打跑了韃子,還帶來了這麼多船隻,是來幫我們渡江的吧?”李庭芝看着鄭靜和年輕地臉龐笑道:“真象個施捨佛祖的大善人。??”

鄭靜和謙道:“李大人過獎了,鄭某末學後進,智識淺薄,還請李大人不要笑話。??”

“鄭將軍高瞻遠瞻,及時解了我和張大人的危局,李某是感激不盡。??鄭大人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膽識,建立如此功勳,冠軍侯當年也不過如此。??”李庭芝一向以提攜後進著稱,很是欣慰鄭靜和能有如此全局眼光。

冠軍侯是指西漢擊破匈奴兩大名將中的霍去病。??霍去病十八歲出徵匈奴,一生六擊匈奴,二以校尉,四以統帥帶兵,建立了不世奇勳,至今爲人們頌揚。??李庭芝以此來比擬鄭靜和,可見他對鄭靜和是如何的看重。

鄭靜和忙謙道:“李大人過獎了。??鄭靜和微薄之才,不敢與驃騎將軍相提並論。??”

“你們兩個呀,不要在這裡一個贊,一個謙的了。??就差一面鑼了,要不然真象唱戲,一搭一唱地。??”張世傑拍着鄭靜和的肩頭,笑道:“以我說啊,我們還是趕快準備準備過江吧。??要是去得遲了,後果可不大妙了。??”

李庭芝看着鄭靜和笑道:“鄭將軍,你說這個張世傑又在打什麼主意了?”張世傑也想聽聽鄭靜和的看法,看着他不說話。

鄭靜和笑道:“李大人可真是爲難靜和了,靜和哪能猜得到張將軍的心思。??我想,張將軍想的是要是去得遲了,時間拖長了,郭侃要是把戰馬殺着吃了,我們的騎兵可就沒了。??”

郭侃帶了二十五萬騎兵,有好二十幾萬匹戰馬,繳獲郭侃的戰馬,組建宋軍的騎兵部隊正是張世傑話中之意。??要是圍困的時間過長,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他肯定會下令宰殺戰馬,對於宋軍來說,損失真地是太大了。

現在地宋軍實力在不斷增強,各個兵種都在增強,唯獨騎兵因爲馬匹的關係無法擴大,要是繳獲了郭侃地戰馬,不要多久時間,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就會出現在宋軍裡。

張世傑撫掌稱妙道:“妙妙妙,鄭將軍所言正是我所想。??”

“這叫英雄所見皆同!”李庭芝總結說。

長江上,舳艫千里,前不見頭,後不見尾,不計其數的船隻滿載李庭芝和張世傑的援軍順江而下,直髮江南。

張世傑和李庭芝南渡長江的任務已經改變了,他們最開始是考慮到忽必烈可能會派出增援部隊去援助郭侃,才急着渡過長江去與李雋會合,目的在於增強李雋的兵力,以免在江南決戰中由於兵力不足而失敗。??那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在長江水道已經由宋朝水軍控制了,忽必烈就是有再多的軍隊也別想渡過長江了,郭侃已經成了一支孤軍,隨時可以吃掉他。??當然,早吃早好。

郭侃軍到達江南,忽必烈增援江南是必然之事,那麼江南就會成爲決生死之地,一定要有雄厚的兵力,保住江南這個根本重地。??如此想的人不止李庭芝和張世傑兩人,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想,此人率領的援軍正在長江以南的大道上向江南飛馳。

大路邊站着一位高大威猛的將軍,看着快速通過的隊伍,很是滿意,喊道:“弟兄們,拿出精氣神!趕到江南,靚見皇上!”

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30章 神兵天降第61章 直搗汴京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81章 渡河準備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26章 揚州會戰第84章 首戰日本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52章 阿鼻地獄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10章 臨安新貌第70章 決戰江南第17章 初戰告捷第10章 敵後戰場(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89章 光復大都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67章 無處可逃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3章 會師昆明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4章 全民教育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9章 婦女權益第61章 直搗汴京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26章 揚州會戰第35章 嚴懲漢奸第21章 議和(上)第47章 火燒碭山第42章 閃電戰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8章 連環計第58章 奇襲略陽第35章 皇城激戰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4章 誓師北伐第46章 郭侃之謀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24章 全民教育第29章 突破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80章 直奔日本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71章 預料之外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76章 血債血償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8章 以血止血第50章 變生肘腋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9章 揮師洛陽
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30章 神兵天降第61章 直搗汴京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81章 渡河準備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26章 揚州會戰第84章 首戰日本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52章 阿鼻地獄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10章 臨安新貌第70章 決戰江南第17章 初戰告捷第10章 敵後戰場(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89章 光復大都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67章 無處可逃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3章 會師昆明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4章 全民教育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9章 婦女權益第61章 直搗汴京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26章 揚州會戰第35章 嚴懲漢奸第21章 議和(上)第47章 火燒碭山第42章 閃電戰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8章 連環計第58章 奇襲略陽第35章 皇城激戰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4章 誓師北伐第46章 郭侃之謀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24章 全民教育第29章 突破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80章 直奔日本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71章 預料之外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76章 血債血償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8章 以血止血第50章 變生肘腋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9章 揮師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