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發廣州(上)

李雋轉過身來,面對着文天祥他們道:“你們看清楚了,這就是蒙古人的全部領土,由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和中國北方組成,包括北中國,西域,中東地區,中亞地區,西伯利亞,多瑙河以東的歐洲大部分地區,總面積接近三千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爲龐大的帝國。而我們現在只有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只有這麼大一部分,和蒙古人的勢力比起來,差距是很明顯的,就好象小孩與巨人的差別一樣。

“我相信,我們在這場戰爭中不會輸,但是,這場戰爭將是一場長期的戰爭。蒙古人一旦遭到失敗,必然會從其他地方,也就是從色目地區調集力量捲土重來,因爲他們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成吉思汗是他們心中的神,會把他們聯繫在一起,他們不會甘心失敗,我們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我想來想去,在進行臨安保衛戰的同時建設戰略後方已經刻不容緩,經營好了戰略後方,我們就不用愁糧食、武器、被服、兵員、賦稅這些戰爭必須的資源。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認爲把戰略後方設在福州和廣州比較好。×?s!尐5說5箼5首發你們認爲呢?你們有什麼看法,都說出來,我們一起來商討,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按:李雋說的蒙古大帝國不完全,不包括後來的印度。十四世紀末,蒙古人貼木兒在中亞細亞的薩馬爾罕建立統治,一度攻佔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他的第五世孫巴布爾打敗當時統治印度的蘇丹軍隊,建立了一個王朝,這就是印度歷史上著名的莫臥兒王朝,當時的印度也叫莫臥兒帝國。兩者的時間差距大,李雋就沒有算進去。)

在李雋手繪的地圖上標明的蒙古帝國的版圖竟是如此之大,大得難以想象,蒙古人的勢力竟然如此之強,這是任誰也沒有想象不到的,就是膽氣如文天祥之豪者也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

心急的高達馬上發表高見道:“皇上,我是粗人,可不懂那些戰略問題。只知道一條,就是戰爭會有巨大的消耗,經得起消耗才能獲得勝利,我看以福州和廣州爲戰略後方是可行的,我沒意見,支持皇上經營戰略後方的想法。”

“是啊,高將軍說得有道理,皇上建設戰略後方的設想是英明無比的決定。”文天祥讚佩地說。陸秀夫,高達,趙良淳和陳宜中點頭稱是。

Www ⊕ttКan ⊕¢ ○

一向主張遷都的陳宜中這次並沒有表現得象孬種,相反他的表現相當不錯:“臣以前是錯了,錯得離譜。×?s!尐5說5箼5首發臣以爲蒙古人不過是漠北之地不開化的韃子而已,沒想到他們竟是如此的強大,臣纔想着遷都,退讓。要是臣早知道他們如此強大,是決不會建議遷都的,因爲韃子太強大了,我們走到哪裡他們就會追到哪裡,就是天涯海角他們也會追來,只有奮起反擊纔是我們的唯一生路。”

“終於想明白了。”李雋心裡對陳宜中的表現很是滿意。歷史上的陳宜中主張遷都,主張逃跑,固然讓人着惱,和賈似道主張的投降比起來好得太多了,他一旦下定決心要求抗戰的話,不是又多了一員大臣?

李雋緩緩道:“我決定福州由陸秀夫負責,廣州由陳宜中負責。陳宜中強於政事,卻拙於軍事,我決定就由趙良淳當你的助手,你負責行政事務,軍事就由趙良淳負責。”

“遵旨。”三人領旨。

“臨安城外的難民在戶部的安排下已經向福州,廣州一帶疏散,臨安五百里範圍內的百姓也在向南撤退,安置這些難民將是頭等大事,你們一定要多用心。”李雋開始分派任務了:“我決定讓難民多開墾荒田,增加糧食。難民開懇的田地難民享有所有權,是他們自己的,第一年不僅免稅,朝庭還要給耕具,牲畜,幫助他們恢復生產。第二年也免稅。尐?χ說?箼5?手5?5打ち三年以後,收取一成的租稅,推行十一稅。這些土地朝庭要派人去丈量,記錄在冊,以便備查,避免豪強兼併,要保證耕者有其田。”

南宋年間,百姓稅賦極重,向政府租地也要交五成租,當時的產量很低,五成哪裡夠吃,養家餬口都成問題。有很多家庭糧食不夠,有很多婦女只好終生喝粥,把糧食省下來給漢子吃,因爲漢子吃飽了纔有力氣幹活,才能支撐一個家庭。一個非常酸楚的結果,就是這些喝了一輩子粥的婦女熬得一手好粥,就是比起御廚也不差。

自此開始,經過李雋的努力,數年之後在南宋境內重新丈量了土地,耕者有其田,農民自己擁有了土地不說,推行十一稅,負擔減輕了不少,積極性大爲提高,農業生產不僅沒有因爲戰爭而遭到破壞,生產出的糧食反而更多。

李雋接着說:“蒙古人以爲拿下臨安主要戰事就結束了,他們是在做夢,我們還有福州和廣州可以依靠,還有這麼廣闊的國土,還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可以利用,節節抵抗,消耗敵人,等待有利的反攻時機。”

李雋這話的另一種解釋就是:決不投降,抵抗到底。

李雋這話深得文天祥等人的贊同,一齊道:“爲國盡忠,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李雋接着道:“廣州是天然的良港,是朝庭對外貿易的基地,到了廣州,要把港口建得更大些,按照這份圖紙把現有的船隻改造。這是使用畜力的船隻,具有動力系統,航行速度更快,更有效率,可以按照圖紙多生產些,儘可能把海外貿易的規模提上去。”

拿起一份圖紙,道:“這是一份海圖,比現有的海圖更全面,更詳細,可以很好地指導航海。往東是倭國,這裡是臺灣,往南是身毒,再往南是三佛齊。經過馬六甲海峽向西,繞過好望角向北,可以到達這裡,大食帝國,再過去是大秦帝國。”李雋指着地圖解說起來。(按:大食就是古波斯帝國,大秦就是古羅馬帝國。)

我個人認爲,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地理學家,因爲學習歷史離不開人文地理。李雋這樣的歷史學家對地理熟稔於胸,畫一份具有現代特點的海圖不是什麼難事。

大食和大秦都是史有所載,但是由於路途遙遠,幾乎是沒有進直接交往,兩國在什麼地方衆說紛紜,李雋一提到這兩國,文天祥等人非常吃驚,以不可思議的眼神打量着李雋。

李雋知道他們心裡的想法,也不點破,接着道:“大食帝國現在已經成了蒙古人的屬國,回回炮就是大食帝國生產的。回回炮手營副總管,就是在焦山用回回炮燒掉張世傑船隻的布伯就是大食帝國人。

“大秦帝國現在四分五裂,彼此之間戰爭不斷,很象先秦之前的戰國時代。絲綢之路的終點就是大秦帝國,大秦帝國的百姓對我華夏的比綢無比喜愛,無不是以擁有華夏絲綢爲榮。要是把華夏的絲綢,茶葉,瓷器運到的話,可以賣到天價。不過,海程太遠,不是我朝船隻所能勝任,就沒必要到那麼遠了。”

趙良淳站起道:“皇上,當此多事之秋,朝庭急需銀子,臣斗膽要去大食和大秦,就是葬身海底也在所不惜。”

李雋馬上表示反對:“你的忠心我是明白的。凡事要懂得量力而爲,切不可做超出力量範圍以外的事情,現在我們的船隻沒有這麼遠的續航能力,去了不僅無益,還徒自葬送了性命,智者不爲。”

“臣明白。”趙良淳不太情願地坐了下來。

李雋知道他忠義,有膽識,一時轉不過彎也是情理中事,道:“這些國家戰亂不休,治安不寧,多海盜,因此,趙卿要訓練出一隻水軍,跟隨商隊去保護他們。”

趙良淳領旨道:“臣遵旨。”

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3章 叩闕事件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初戰告捷第82章 北伐燕雲第46章 異軍突起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41章 整訓軍隊(上)序言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30章 賊船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戰略對話(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9章 突破第47章 駕臨劍閣第2章 幕後主使第33章 喋血江漢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55章 圍困郭侃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9章 掃蕩淮西第31章 新技術(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下)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42章 遠洋艦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7章 另類研究第40章 針鋒相對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5章 花好月圓第41章 新戰術體系歷史與小說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62章 焦山水戰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5章 威震東洋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83章 渡河之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49章 戰火重燃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1章 全面改革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87章 第二戰場第59章 狡猾似狐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67章 再戰郭侃第22章 連戰皆捷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9章 郭侃之死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3章 埃及蘇丹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31章 細菌戰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80章 直奔日本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66章 毒氣戰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7章 不期而遇
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3章 叩闕事件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初戰告捷第82章 北伐燕雲第46章 異軍突起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41章 整訓軍隊(上)序言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30章 賊船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戰略對話(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65章 羣星閃耀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9章 突破第47章 駕臨劍閣第2章 幕後主使第33章 喋血江漢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55章 圍困郭侃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9章 掃蕩淮西第31章 新技術(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下)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42章 遠洋艦隊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7章 另類研究第40章 針鋒相對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5章 花好月圓第41章 新戰術體系歷史與小說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62章 焦山水戰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5章 威震東洋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83章 渡河之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49章 戰火重燃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1章 全面改革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87章 第二戰場第59章 狡猾似狐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20章 生財之道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67章 再戰郭侃第22章 連戰皆捷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9章 郭侃之死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3章 埃及蘇丹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31章 細菌戰第23章 威行列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80章 直奔日本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66章 毒氣戰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7章 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