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血戰嘉興

李雋遠遠看見,心想要是有兩百門火炮,對準缺口猛轟,包證一個也跑不了。遺憾的是,沒有炮彈的火炮就在他身邊,成了擺設,派不上用處,只有空嘆的份。

黃漢正在指揮他的步兵殲滅元軍,見勢不妙,忙帶領一萬步兵趕去封堵,經過一番血戰,把口子一點一點地縮小。

這個缺口集中宋軍中最精銳的玄甲騎兵,最精銳的步兵,封得實在是太吃力了,和烏龜爬的速度差不多。

廖勝功一心想把元軍殲滅在臨安城下,情況並不如他所想,不住頓足嘆息。文天祥也是緊咬嘴脣,恨不得自己變成大力金剛,把口子封上。

李雋很是理解他們兩人的心情,道:“困獸猶鬥,真要堵上的話,還不知要到什麼時間,不如派一支軍隊趕到頭裡去。”

他雋的話提醒了廖勝功,一拍額頭道:“謝皇上提醒。”立即命令趙良淳率領騎兵往前趕,希望把元軍在敗退途中兜住,等追兵到了再圍而殲之。其實,在當時情況下采取這一辦法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李雋皺了皺眉,道:“不如把口子放開,讓他們逃去吧。”

李雋的意圖是與其在這裡和元軍打消耗戰,不如在運動中殲滅之,文天祥沒有領悟到李雋的意圖,失聲叫道:“皇上,這萬萬不可。要是給韃子逃了,就不好收拾。”

李雋笑而不答,看着廖勝功,廖勝功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大喜,道:“皇上這招真高明。”對不明所以的文天祥解釋說:“圍三闕一。”

文天祥方始恍然大悟,心道原來是這個道理。圍三闕一的意思是說,當遇到負隅頑抗之敵,放開一個口子讓他逃跑,在逃跑途中再聚而殲之。困在籠子裡的野獸在遇到威脅時總是會暴起傷人,不好對付,要是他不在籠子裡,而是在野外,受到威脅時就會逃跑,獵人就可以充分發揮技巧獵殺之。(按:我個人看法,文天祥是氣節之臣,忠誠正直,但是不知變通,一股牛勁犟到底,更重要的是他缺乏軍政才幹。小x說s屋5$5整?5理這僅是我個人看法,朋友們不用當真。)

命令一傳下去,趙僉他們立即後撤,放開口子,元軍不再拼死抵抗,開始了大逃亡。不等廖勝功的軍令,高達和趙僉帶領軍隊馬上追了上去,從背後掩殺過去。剛纔還勇猛似虎的元軍現在一點也不勇猛了,只顧着逃命,倒象沒頭蒼蠅,高達和趙僉象趕鴨子一樣趕着向北。

黃漢訓練的步兵實在是太優秀了,動作嫺熟,絲毫不比蒙古軍隊差,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元軍悉數就殲。宋軍在在廖勝功的安排下立即向北趕去,開始了大追擊。

喧囂的戰場終於歸於平靜,李雋精略估計了一下,這一仗元軍的傷亡差不多有十五六萬,而宋軍的傷亡差不多有五六萬,加起來臨安城下陳屍有二十萬。李雋放眼一望,遍地都是屍體,都是傷兵,婉轉呻吟,讓人心爲之發酸,不自禁地念出“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無數人念過的名言。擡頭望着盤旋在天空欲擇屍而食的餓鷹,不得不收起思緒,直面現實,長嘆一聲,道:“鮮血還得流!”

轉過身對文天祥,道:“善後之事就由履善處理了。”一場大戰下來的善後事宜多如牛毛,清理戰場,救助傷兵,掩埋屍體,當然還有清點繳獲的戰利品,這都需要人來處理。這樣的大戰下來,繳獲肯定不少,一想起來就讓人興奮。

“皇上請放心,臣自當盡力。”文天祥領旨。

“有履善主持,我自是放心。”李雋對廖勝功道:“我們也出發吧。”

李雋說的出發是去參加追擊行動,要知道伯顏帶領五十多萬軍他來到臨安,先前折損了十二三萬,現在折損十五六萬,才損失了一半,還有一半敗兵,要是給伯顏收攏的話,依蒙古人的勇悍,伯顏的軍事才幹,不用多久又會恢復過來,勢必“宜將剩勇追窮冠”,不能給他重新集合的機會。

“遵旨。”廖勝功領命。

李雋帶着五千御林軍,在廖勝功的陪同下開始了追擊行動。

臨安距離皋亭山不遠,一路北行,一個時辰後就來到了皋亭山,望着給回回炮轟得殘破不堪的城池,李雋忍不住嘆息,道:“要不是吳富將軍捨身衛國,帶領三千勇士阻擋蒙古大軍二十天,給我們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也不會有今日之大勝。小x說s屋5$5整?5理今日之勝雖是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功勞,也有吳富將軍的貢獻,朝庭不能對不起吳富將軍,我們就停止前進,把吳富將軍和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

廖勝功感動萬分,翻身下馬,向李雋跪倒行大禮,道:“皇上仁德之君,臣就是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臣對皇上的感激之情。”

李雋這個現代人哪有要人行大禮的心態,忙雙手相扶道:“廖將軍,快快起來,快快起來。這種俗禮,能免就免了吧。”

廖勝功跪在地上不起來,泣道:“皇上,請你無論如何受臣這一禮,這一禮不是臣一人之禮,是臣代表將士們給皇上叩頭了。皇上,自從韃子犯境以來,不知有多少將士爲國力戰,卻落得個埋骨荒野,爲飢鷹餓狼吞噬的結局。皇上此舉,仁德無雙,就是秦穆公餚谷封屍也不及皇上之萬一。”咚咚咚,一連給李雋叩了九個響頭方在李雋的攙扶下站起來。

廖勝功說的是大實話,自從蒙古大軍向臨安推進以來,就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戰死疆場,卻落得個爲飢鷹餓狼吞噬,埋骨荒郊的結局,實是讓人嘆息。其實,廖勝功有所不顧及,不敢言及以前的事,可以說,自從宋朝開國以來,在外敵面前就沒有打過幾次勝仗,爲國力戰卻落得這樣下場的將士們真不知道有多少。

李雋路過此處,首先想到的就是掩埋將士們的屍骨,感人實深。要是文天祥在這裡的話,肯定會感嘆賦詩,頌揚李雋的功德。

秦穆公餚谷封屍是一個典故,是說秦穆公三次敗於晉國,最後終於打敗晉國,把在餚山敗仗的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掩埋在餚山,祭奠一番。李雋今日之舉和秦穆公之行頗爲相近,只是其意義卻完全不同。

秦穆公作爲一方諸侯,只是爲了爭奪伯主之位,而李雋面臨的是蒙古這個強大得讓人窒息的對手。在南宋最危急的時刻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幾番周折終於打了大勝仗,其意義就不是秦穆公這個諸侯所能比的。

“廖將軍言重了,前輩先賢,我哪能與之相比。”李雋謙遜着道:“我們先把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我馬上派人去臨安,要履善準備棺槨香紙運來。吳富將軍爲國捐軀,我們就把他埋在皋亭山,讓吳富將軍的忠魂守護臨安的北大門。”

廖勝功贊成道:“皇上所言極是,這是吳富將軍的最好歸宿。”

傳下號令,李雋親自動手,與御林軍一起收斂遺骨。尐?χ說?箼5?手5?5打ち現在正是天寒地凍時節,石頭上積了厚厚一層冰,滑不溜手的,很不好翻動,但是這事實在是感人至深之事,將士們都熱情振奮,在寒風中翻撿遺骨。

伯顏攻打皋亭山用了兩萬顆石頭,堆得厚厚的,好象一座山,費了好大功夫才把遺骨翻撿出來。遺骨幾乎沒有完好的,給石頭砸得得不成樣子,可以想象當日一戰有多麼的慘烈。

遺骨朽敗,已經不可辯認,李雋下令放在棺槨裡,由於天寒地凍,不好挖坑掩埋,無奈之下只好停放在皋亭山,直到春暖花開才舉行了隆重的下葬儀式。下葬之日,李雋率領朝中文武大臣以最隆重的禮儀爲將士們送行。同一天下葬的還有吳富將軍的衣冠冢,因爲無法辨認遺骨,只好從他家裡找來衣衫和盔甲,放在棺材裡埋了。

在這片墓園裡豎立了兩塊石碑,都是李雋手書,一塊寫着“烈士千古”,另一塊是立在吳富將軍衣冠冢前,上寫“大宋忠烈將軍吳富將軍之墓”。因爲這裡有“烈士千古”之碑,人們就稱呼爲“烈士陵園”,烈士陵園的稱呼從這裡開始。

從此以後戰死的將士們都會集中掩埋,派人守護,每年一祭,成爲一種制度。宋朝自從開國以來,敗仗多勝仗少,埋骨荒野的將士們不知有多少,實是讓人惋惜。在李雋的推動下,一改頹氣,勝仗不斷,順帶還避免了將士們曝屍荒野的噩運。

直到忙到晚上方纔收斂完畢,按排棺槨,燒些紙錢香燭,祭奠一番,方纔下旨就在皋亭山宿營,第二天方纔上路。一路行來,只見路邊遺屍不少,不用說自然是高達他們在追擊途中幹掉的。

等李雋追上高達他們已經是在嘉興了。當李雋到達嘉興時,只見宋軍把嘉興團團圍住,攻城戰打得如火如荼,臨安大勝,宋軍士氣高漲,攻勢很猛,城頭上的元軍雖是新敗,畢竟是非常優秀的軍隊,守得也很頑強,宋軍倒也討不了便宜。

高達報告說一部分元軍退入嘉興城,另一部分退去松江府。在追擊的過程中又幹掉四萬多五萬元軍,如此一來,伯顏帶來江南的軍隊只剩下二十來萬了。在蒙古歷史上,就沒有損失如此之多軍隊的先例,要是成吉思汗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如此大的戰果,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長平之戰,天中山之戰,唐軍九路大破土蕃之戰才能與之相比,實屬不易。

廖勝功把情勢打量一番,向李雋請示道:“皇上,臣以爲強攻傷亡太大,還是用zha藥包炸開城牆再行攻城也不遲。”

這是伯顏當日進攻臨安用過的法子,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李雋笑道:“你是指揮官,由你決定好了。我只是來看情勢,不干涉你的指揮。”廖勝功的軍事才幹李雋是深信不疑的,相信他會做得很好。

“謝皇上。”廖勝功明白李雋的心思,非常感動,下令用zha藥包炸城牆,方纔發覺追擊元軍過於匆忙居然沒有帶zha藥包,廖勝功很是不好意思。

李雋安慰他說:“敵人實在是太多,要是不及時消滅,後果會非常嚴重,這也情有可原。我以爲,可以派人回臨安把十門火炮運來,當然,要黃永善再造些炮彈。”

想起火炮轟擊伯顏時的風光,廖勝功不免幾許興奮,道:“皇上聖明,火炮一到,嘉興立破。”

廖勝功所言,正是高達他們心中所想,都點頭贊成,就是李雋也是覺得理當如此。要知道元軍新敗,銳氣大挫,一旦把城牆炸開,宋軍蜂涌而入,必當潰不成軍。事實上,他們估計錯誤了。

三天之後,當火炮運到後,廖勝功把十門火炮集中在一起,對準城牆猛轟,幾輪下來,城牆就給炸出一個大缺口,宋軍吶喊着從缺口衝了進去。

望着從缺口象潮水一樣衝進城的士卒,李雋,廖勝功,高達以爲戰鬥馬上就要結束了,忍不住笑了。然而,他們的高興沒有持續多久,因爲進展並不順利。元軍雖然新敗,畢竟是征服歐亞大陸的勁旅,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恢復了士氣,依據城內建築,展開巷戰,把他們的彎刀砍殺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宋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有些地方要經過反覆爭奪才能得手,宋軍的推進速度比蝸牛還要慢。

伯顏當日攻打臨安那一幕復現於今日,只不過守與攻對換了,不利降臨在宋軍頭上。打了一個上午,宋軍也沒有把戰果擴大,高達火了,衝進城去,親自突陣,仍是不能有所進展。李雋怕他有閃失,先後下了三道旨意,才把這位殺紅了眼的老將叫出來。

最後還是用火炮再轟出三個缺口,宋軍從四個地方衝進去,相互呼應,才一點點地推進。這一仗,蒙古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能攻善守,長於善打yezhan,就是打起巷戰也是有聲有色,把他們的巷戰技術發揮得酣暢淋漓,就連高達都不得不讚嘆:“韃子雖然可恨之極,但也不失爲了不起的軍隊,能在這樣的情況打得這樣有聲有色,老夫一生沒見過幾回。”

讓李雋頭疼的還有蒙古軍隊的武勇精神,蒙古軍隊歷來就以兇悍著稱,這一戰純粹就是他們武勇精神的表演舞臺。手中的武器給宋軍砍斷了,他們就會撿起磚頭當武器,要是沒有磚頭,就用牙齒咬。在這種不要命的打法面前,宋軍的代價實在是夠高,僅僅第一天就付出了兩三千人的代價。這還是投入的是裝備了最新武器的宋軍,要是換作沒有新裝備的軍隊,傷亡還會高得多。

李雋非常清楚,臨安這一戰僅僅是戰爭的序幕,真正的戰爭還沒有開始,忽必烈必然不會甘心失敗,會瘋狂地反撲,元朝大軍必然會大舉進攻,他的每一士兵都是無比的珍貴,他根本就承擔不起這種損失。

經過權衡之後,李雋下令從臨安調來回回炮和zha藥包,集中火力向城裡發射,實行地毯式轟炸,把城裡的建築全部炸燬。

在這種進乎瘋狂的轟炸面前,元軍就是再勇敢十倍也是沒用,步兵在回回炮的支援下穩步推進,逐漸把元軍壓縮在一起,宋軍團團圍住。

李雋開始招降元軍,可惜的是元軍誓死不降,李雋再三招降無效後下令,用zha藥包把他們炸成碎片。就這樣,堅守嘉興的三萬元軍全部戰死,無一投降。

宋軍最終奪取了嘉興,然而代價也相當大,付出了上萬傷亡,還有一片廢墟的嘉興城。李雋站在廢墟上,打量着這座原本很繁華的城市,現在卻變成了一片瓦礫,不由得一陣心酸。

“皇上,請容臣馬上進攻松江,活捉伯顏。”高達很是興奮地請戰:“趙將軍已經把松江圍住了,只要我們援軍一到,松江必破無疑。”

李雋搖頭道:“不行。不能再打了,叫趙將軍不要攻城。”

高達可不依了,急切地道:“皇上,趁韃子大敗之際,一鼓聚殲韃子殘部於松江,這可是千載難得的良機。要是讓韃子重整旗鼓,再想殲滅,困難就大多了。”高達是名將,一語切中要害。

李雋仍是不許,道:“松江是咽喉要地,兵家必爭之地,朝庭沒少花銀子修繕,城牆堅固,比嘉興難打得多。打嘉興我們就付出了這麼大我代價,打松江的代江會更大,這種代價我們是承擔不起的。再說,城池都是我們的,打壞了將來重建困難太大。”

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62章 大獲全勝結束感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29章 突破第2章 幕後主使第65章 李雋遇刺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40章 血戰嘉興上架公告第48章 各出奇謀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31章 新技術(下)第78章 以血止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1章 議和(上)第44章 誓師北伐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49章 戰火重燃第55章 僱傭軍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8章 新戰略第58章 突出部第16章 亂臣賊子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71章 預料之外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48章 各出奇謀第48章 寧波海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7章 一網打盡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上架公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5章 英雄歸來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47章 火燒碭山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2章 幕後主使第54章 危機重重第66章 毒氣戰第27章 鐵血雄師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0章 懲漢奸詔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65章 會師汴京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8章 連環計第47章 海上驚情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31章 光復蘄黃第31章 新技術(上)第6章 斷然收網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0章 奇計破城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13章 佛門弟子(下)
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62章 大獲全勝結束感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29章 突破第2章 幕後主使第65章 李雋遇刺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40章 血戰嘉興上架公告第48章 各出奇謀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31章 新技術(下)第78章 以血止血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1章 議和(上)第44章 誓師北伐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49章 戰火重燃第55章 僱傭軍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8章 新戰略第58章 突出部第16章 亂臣賊子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71章 預料之外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48章 各出奇謀第48章 寧波海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7章 一網打盡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上架公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5章 英雄歸來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47章 火燒碭山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2章 幕後主使第54章 危機重重第66章 毒氣戰第27章 鐵血雄師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0章 懲漢奸詔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65章 會師汴京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8章 連環計第47章 海上驚情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31章 光復蘄黃第31章 新技術(上)第6章 斷然收網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0章 奇計破城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13章 佛門弟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