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漢燕爲盟

第352章 漢燕爲盟

替楊諒出使遼東之人,名叫王𫠆,其父便是平定侯景之亂的南樑名將王僧辯。

王𫠆時年五十二歲,年少之時,不好讀書,整日遊手好閒,被其兄王顒責備,於是幡然悔悟。

他立志求學,不僅通讀五經,更是鑽研諸子百家,雖是文士,但在兵法一道,也頗有心得,以博學聞名於世,曾任國子博士,輔佐楊勇。

楊勇被廢后,黨羽或死或貶,王𫠆受到牽連,被髮配嶺南。

楊諒久慕王𫠆之名,爲他向楊堅求情,徵爲漢王府諮議參軍。

基於這層關係,王𫠆不僅厭惡楊廣,對崔澈也沒有多少好感。

畢竟楊廣奪嫡,崔澈在背後也沒少出力。

只不過是爲了楊諒的大計,王𫠆這才拋卻舊怨,來向崔澈示好。

崔澈特意設宴款待王𫠆,酒過三巡,王𫠆藉着醉意,問道:

“朋友之義相比兄弟之情,燕公以爲如何?”

崔澈頓時明白了王𫠆的來意,他搖頭道:

“常言道,骨肉至親,血濃於水,但朋友之義,也能夠託付生死,孰輕孰重,崔某難以分辨。”

王𫠆笑道:

“有一人,上誣其兄,下害其弟,親兄弟尚且如此,莫非這人也能託付生死?”

崔澈面色一沉,冷聲道:

“尊使此話何意?”

王𫠆不答,而是看向陪坐的房玄齡、魏徵。

房玄齡、魏徵起身告退,崔澈擡手製止:

“二位都是崔某心腹,無需迴避。”

又對王𫠆沉聲道:

“尊使究竟意欲何爲,不妨直言。”

王𫠆見崔澈不願屏退左右,也無可奈何,既然崔澈執意要將二人留下,想必也是心腹之人,王𫠆這纔不再堅持,他深吸一口氣,說道:

“燕公坐擁燕趙之精兵,塞外各族俯首聽命,徵發高句麗,振臂一呼,從者三十餘萬,兵鋒之盛,只怕楊廣也爲此寢食難安。”

崔澈笑得前俯後仰,他道:

“我當漢王是何用意,難道你就不知道我與太子的關係?”

王𫠆譏笑道:

“交情深厚又如何,兒女親家又如何,楊廣連親兄弟都能構陷,燕公如今幾成割據之勢,將來但凡有人從中挑撥,莫非他還會顧念與燕公的舊情不成?

“燕公莫非忘了,王誼與今上,同樣是自小相交,也曾結爲兒女親家”

崔澈變色,他狠狠拍在桌案上,喝道:

“夠了!難道你就不怕我將你綁送大興,交給東宮處置!”

王𫠆正色道:

“王某此來,既是爲漢王當說客,也是爲燕公謀劃保全之法,燕公若要送我往大興,王某不敢多言,但在九泉之下,恭候燕公而已。”

房玄齡在一旁給崔澈使眼色,提醒他演戲莫要演過了。

不僅是楊諒需要崔澈,崔澈同樣也需要那位漢王。

崔澈會意,他收斂了怒容,正襟危坐道:

“尊使所言保全之法,又是何意?”

王𫠆鬆了口氣,他朗聲道:

“楊勇、楊秀皆爲楊廣所害,淪爲階下囚,生死全憑楊廣心意。

“漢王不願坐以待斃,待山陵崩後,將伸大義於天下。

“燕公若是能助漢王一臂之力,漢王願許燕公河北五十二州,賜爵爲王,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要不怎麼說不是自己的東西,糟踐起來不心疼。

楊諒許給崔澈河北之地,着實稱得上是大手筆。

崔澈沒有急着答應,反而疑惑道:

“方纔尊使聲稱太子不能容下崔某,如今許以重利,使我割據河北,將來漢王若是得志,難道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王𫠆面對崔澈的疑問,並不慌亂,他從容道:

“不會,將來漢王與燕公必有一場大戰。

“方纔所言,只是漢王許諾,接下來纔是王某的肺腑之言。

“燕公胸懷遠志,楊廣駕馭不住你,漢王也難以使燕公稱臣。

“王某此來,只是要告訴燕公,你與漢王,合則兩利,分則兩弊。

“燕公與漢王,有如脣齒,脣亡齒寒的道理,想必燕公也是明白的。

“依王某之見,漢王又何需向燕公許諾,舉事之時,燕公必然響應。

“否則漢王若敗,河東爲楊廣所得,再召燕公入朝,燕公從是不從?

“若抗拒,燕公是要以燕地、遼東抗衡天下?

“若順從,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楊廣要殺燕公,只需派遣一名宦官奉來鳩酒。

“王某爲燕公計,不如將來與漢王共同舉兵,漢王得關中,燕公取河南,兩家可成僵持之勢,譬如周齊之時。

“如此,漢王不用畏懼楊廣加害,燕公也無需憂慮己身。”

崔澈原以爲楊諒割讓河北,已經算是崽賣爺田,不曾想王𫠆居然提出讓他與楊諒二分天下。

不等崔澈應答,房玄齡起身勸說道:

“啓稟燕公,王參軍所言,字字在理,大丈夫豈可仰人鼻息,將生死置於他人掌中!”

一旁的魏徵也出言附和。

在二人的苦勸之下,崔澈嘆息道:

“崔某深受國恩,不敢作此非分之想,所謂二分天下,王參軍就不要再提了,崔某隻求事後能得漢王一封詔書,明示天下,許我世鎮河北,永爲藩籬。”

王𫠆當然不會相信崔澈真的打定主意要當大隋忠臣。

要不是沿途在燕地的種種見聞,看穿了崔澈的野心,王𫠆也不敢這麼直白的就與崔澈共謀大事。

正如他之前所言,就算將來楊諒入主關中,與崔澈早晚還是會有一戰。

但這些都是以後得事,如今崔澈與楊諒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楊廣,應對楊廣將來的威脅,纔是當務之急。

當夜,王𫠆代替楊諒,與崔澈割心前血盟誓,約定彼此守望相助,結爲暗盟。

王𫠆並沒有在遼東久留,在達到目的以後,次日,他就向崔澈請辭,崔澈也沒有留客,他此時正忙着佈置自己離開後,遼東的權力格局。

崔澈以其子留守遼東城,由房玄齡輔佐他處理遼東軍政。

其餘各城,也大肆安插心腹將領,代爲鎮守。

臨行前,崔澈叮囑崔棄疾道:

“留守責任重大,凡事不可率性而爲,你可清楚?”

崔棄疾躬身應命。

崔澈又緊握房玄齡的手,動容道:

“菩薩奴長於戰陣,政務上還不夠嫺熟,遼東之事,便統統託付給你了。”

(本章完)

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78章 同姓聯結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488章 展現財富今晚沒有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章 時來運轉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233章 奪取處州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64章 尚月尼庵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44章 提攜後進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85章 兒女親家
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78章 同姓聯結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488章 展現財富今晚沒有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章 時來運轉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233章 奪取處州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64章 尚月尼庵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44章 提攜後進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85章 兒女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