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四)

6、“同人於野”的政治原則

“同人”指衆人。“野”:指野區。猶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城鄉區劃上的農村鄉野,即與城市是相對的區域。

《孟子》“滕文公上”裡說“夫騰,壤地偏小,將爲君子焉

,將爲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清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自賦”。這是“國野”的區分。孟子向騰公建議徵稅比例,“國”與“野”是不同的。“國中”應是城市,“野”是指城市外的農業之地。孟子稱的“野人”是指鄉村種田的人。在《周易》裡稱’“小人”。但無論“國”與“野”都是諸侯國的地盤,是一國之領地。《周易》裡的“同人於野”是講的把衆人力量聚集在國家的利益上之上,纔是正確的方針原則。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於門,無咎”。

“同人於宗,吝”。

這是倡導聚集衆人力量於“野”是通達順利,能辦成大事業,又能利於“君子”之政的正確措施。“同人於門”也沒有害咎,而唯獨“同人於宗,吝”。“吝”就是不好的結果和行爲。西周初的體制是宗法血緣下的分封制。“宗”分大宗,小宗。諸侯國裡也分大宗小宗。這裡的“同人於宗”的“宗”是與“國”的整體利益相背的宗派勢力。故“同人於野”或“於門”是關乎着一國的整體利益,所要反對“同人於宗”的這種危害國家的行爲。無疑“同人於野”應是“君子”之治上應遵循的一項政治原則和策略。

7、“官有渝”的新老官員交替的工作原則

《周易》“隨”篇論述了官員交替的組織原則,即不能“系小子,失大夫”,也不能“系丈夫,失小子”的這種偏於一方的用官之道。對這一問題要考慮得當,既尋求到正確的工作方針,也有利其位,符合正道(“隨有求得,利居貞”)。所以官員交替工作也是“君子”應重視的一項政治措施。

8、“知臨,大君之宜”的治國方針。

《周易》裡的“臨”篇講述的是如何治國之道。“臨”的本義是從高處向低處看,引申爲監視者。《周易》“臨”是講述的上者如何對待下者的統治之道,即統治者如何對待民衆的統治。《臨》篇中的統治之道體現是“鹹臨貞吉”,即“用溫和的政策治國理民,前景吉祥。”“甘臨,無攸往”,用壓制的辦法治理國家,沒有任何利益。“知臨,大君之宜,吉。”即聰明理智的去管理國家,纔是偉大之君最適宜的治國之道,無必正確。“敦臨,吉,無咎。”即用寬厚溫和的政策治理國家,吉祥而無過失。

所以採取明智的治國方針,纔是“君子”應遵循的政治原則,這就叫“知臨,大君之宜,吉。”

9、“君子”應正確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原則

《周易·觀》篇是爲“君子”講述的如何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這是一篇最早討論“方**”的文章了。掌握了正確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對“君子”來說就會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治國的決策中不失誤。相反,不能正確觀察認識事物,將出現的是錯誤的判斷,而導致其錯誤的行爲結果。“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窺觀,利女貞”。作者反對“童觀”,“窺觀”這種不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相反則應是客觀的、理智的、全面的對事物觀察認識。“觀國之光,利用賓與王”,作者強調的是正確觀仰,熟悉一個國家的禮樂風高,纔有利於作“賓”和“王”資格。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又是關係到治國利民的進退策略,“觀我生進退”。正確的觀察認識自己治下的百姓民衆,“君子”治國理政,就不至於失誤,“觀我生,君子無咎”。《觀》篇是爲統治者(君子)提出了一條按客觀事物規律辦事的執政方法。既強調觀察事物的全面性,而反對片面性,狹隘性。強調全面性,反對片面性,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瞭解客觀實際情況,使“君子”在政治決策上應與客觀實際相一致。《觀》中所要求執政者瞭解國情民情,堅持觀察認識事物的客觀性,無疑是“君子”施政上應遵循的一項政治原則。

10、應建立起有序的政治秩序與規範 (即“貫魚,以宮爲寵”)

《剝》篇是以“牀”的剝落侵蝕壞掉以喻政治衰敗現象。而這種政治衰敗的關鍵是沒有建立一套正確合理的機制,即制度缺失。一個國家在政治上若沒有建立起一套正確有序的機制,將導致像物一樣腐朽爛掉的那樣後果,也寓意着權威的崩潰。而在面臨着“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的嚴重社會不公局面,如不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秩序準則,就是“剝牀以膚,兇”的後果。而要解決“兇”的後果不發生,就應“貫魚,以宮爲寵,無不利”的去行政。

“貫魚,以宮爲寵,無不利”,就是說“若能按次序,憑藉身份能力受到榮譽,而無不利”。這就是能夠解決社會嚴重不公的現象,並

抑制腐敗的發展,國家也不會一天天的爛下去了。

《周易》“剝”篇是借“牀”的不斷剝落侵蝕所損壞,來比喻國家政治上逐步衰敗的現象。若要改變這種現象,作者提出的方法是“貫魚,以宮爲寵”。這裡已然是使用比喻,但含義是“若能按秩序,順次,憑藉身份能力而受到榮耀,而無不利”。這就是說應建立一套有序的政治機制,目的是消除“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的這一嚴重危機到社會安寧的現象。建立一套有序的機制,才能避免國家政治走向崩潰。《剝》中強調的“貫魚以宮爲寵”無疑是讓“君子”在治國上遵循的一個政治原則。

11.“有孚攣如,富以其鄰”所倡導的農業生產上互助與共同致富的政治原則。

《周易》裡有一篇文章名稱叫《小畜》。《小畜》的含義就是農業生產要積累,也就是爭取農業生產上要豐收。如何使農業生產獲得豐收,即不出現天災,如“密雲不雨,自我西郊”,這看似天邊升起密雲,就是不下雨,這樣就會遭旱情。也不能人爲的造成農業生產上的損失,如“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徵兇。”這是說“雨已經下過,解除了旱情,而充滿高尚品德的是婦女的守正與辛勞。若到了月中十五,君子徵召勞役,就會出現凶年災情”。這就是人爲造成的農業生產上的災害,應在雨後還能搶種農作物時,而勞動力被統治者(君子)徵召勞役去了。搶種農作物只靠婦女,就會造成農業生產造成災情。而農業生產上要“有孚攣如,富以其鄰”,“有孚”是“君子”應該遵循的一項根本的政治原則,即愛民。攣如:牽連之狀,喻緊密聯繫,相互協助。富以其鄰:即大家一同走富裕的道路。

所以“有孚攣如,富以其鄰”是讓“君子”明白這種道理,作爲治國上的一項政治策略而遵循。

12.“無妄”: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商業經營原則。

《周易》裡的“無妄”篇是講述了商業上的準則。“妄”是指胡亂,引申爲不正,不法。“無妄”即沒有了不法與不正。《無妄》是針對商業經營上,要遵循“無妄”,即不去幹不正不法的行爲,也就是說商業上應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童叟無欺。

《周易》裡既重視農業生產積累,也不輕視商業經營,“不耕穫,不菑畲,則利有攸往。”這是說:“不耕種田地,而有收穫,不開墾荒地,而有熟田,這也是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的事情”。這裡是作者沒有輕視商業行爲,這與後儒思想是不同的。

《無妄》所講述的商業之道,也是“君子”治國理民上應掌握的策略。

13.“觀頤,自求口實”的休養生息政治措施

“觀頤,自求口實”,是說觀察認識休養生息,是自我尋求解決人口發展的生計問題。《周易》裡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發展理念:自求口實。在十分落後的農耕時代,人口發展與生計出現矛盾。而採取休養生息,自我解決人口生計問題,體現了作者政治上的理性與睿智。“自求口實”的生存理念,是體現在政治策略上應遵循“休養生息”(頤)。《頤》篇的內容是告誡“君子”(統治者)應該給人民一個寬鬆、薄賦的一個生存空間,更不能違背生養之道,向困難的地方徵收賦稅,把休養生息作爲頭等大事去做。這是“君子”治國理政應遵循的政治原則。

“自求口實”是《周易》裡的一個政治理念,《周易》“頤”篇開章首句是:“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這是說:“休養生息,前景吉祥。觀察休養生息之道,自我尋求解決人口的發展生計”。如何解決人口生計,就應採取“休養生息”的政治方針。解決人口生計問題,要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環境。老百姓自己發動起來解決自己生計發展。而不是靠“君子”拿出物質財富或干預百姓,而是給於百姓寬鬆的生存環境以解決生計問題。這就是君子在執政上應遵循“休養生息”(頤)的策略措施。

《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周易大發現》(七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周易大發現》(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易學”評論》(六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周易大發現》(五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二)《周易大發現》(八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易學”評論》(六十)《周易大發現》(六十四)《“易學”評論》(五)《周易大發現》(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一)下卷: 《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三)《周易大發現》(二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七)《“易學”評論》(三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八)《“易學”評論》(二十二)《“易學”評論》(三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七)《“易學”評論》(三)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九)《周易大發現》(二十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四)《“易學”評論》(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八)
《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周易大發現》(七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周易大發現》(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易學”評論》(六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周易大發現》(五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二)《周易大發現》(八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易學”評論》(六十)《周易大發現》(六十四)《“易學”評論》(五)《周易大發現》(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一)下卷: 《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三)《周易大發現》(二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七)《“易學”評論》(三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八)《“易學”評論》(二十二)《“易學”評論》(三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七)《“易學”評論》(三)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九)《周易大發現》(二十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四)《“易學”評論》(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