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周易》第五十九篇《渙》文講述了什麼?
答:爲君子講述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去恩澤民衆的政治道理。
《渙》篇原文: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用拯馬壯,吉。渙奔其機,悔亡。渙其躬,無悔。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渙》一文是用比喻來寓意政治道理,宗旨如同後儒講的王政(仁政)思想。這裡用水流散四方滋潤萬物那樣來比喻君王應恩澤萬民的道理。
“渙”:流散。《說文》:渙,流散也。《道德經》裡說:“渙兮,若冰之將釋。”這是以冰雪的溶化來形容“渙”。也符合《渙》文的取意,正是冰雪融化而滋潤大地。《詩·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這裡的“溱與洧”,是河南新密境內的兩條河流,即溱水、洧水。新密,地處中原腹地,中間有溱水、洧水,並滋潤出了這裡的一片沃野。迄今,這裡已發現一百多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是裴李崗文化、新砦文化誕生地。“方渙渙兮”,正是形象的描述了兩河碧波盪漾的河水、緩緩流啊流,滋潤着土地,養育了人們。這“渙”字,無疑是流水滋潤萬物之意。不過《周易》作者是用“渙”來比喻“爲政”之道。
《渙》文的題目是“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論題意思是:“(爲政)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通達順利。君王憑藉宗廟禮儀文化活動,有利於開疆拓土的大事業,更利於未來的發展。”這是作者希望君王之治應像流水滋潤萬物那樣去恩澤於民,才利於開疆拓土的大事業。
《渙》一文也就圍繞着“渙”展開的論述。《渙》文內容則運用了七個方面的“渙”說,即“渙奔其機,悔亡。渙其躬,無悔。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渙其血去逖出,無咎”,這幾個方面所展開的論述。這是論述爲政“就像水流滋潤萬物那樣,正是時機的需要,纔沒有悔恨。如流水滋潤大地那樣,首先應從自身做起,才無怨無悔。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去恩澤民衆,非常吉祥。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將會取得巨大的成就,使人無法想象。(爲政)像流水滋潤萬物那樣,而號令就會如汗出那樣而行。也正是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纔是君王居於其位的根本,沒有咎害。(爲政)如流水滋潤萬物那樣,既能消弭流血戰爭的發生,又能彰顯這種美德於遠方,沒有害處”的道理。
《渙》篇宣揚的一種王政,即王道思想,猶如後儒倡導的仁政思想,是恩澤於民的治國思想。讓君王學流水滋潤萬物那樣去恩澤民衆,既能避免流血戰爭,又能把這種美德佈於遠方。這是作者的民本思想,《周易》作者已建構起儒學的思想體系(即“王”學政治思想體系)。《周易》既是儒學之根,又是中國政治哲學之源。
《大象傳》對《渙》闡釋出“先王以享於帝,立廟”的道理。這意思是“先王由此懂得祭祀天帝,建立宗廟”的道理。 《渙》文裡沒有祭祀“帝”一說,講述的是讓統治者“恩澤於民”政治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