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一)

第一章:《周易》是部詩化的政治哲學

“詩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學家維柯(1668年-1744年)提出的學說,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響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新科學》。維柯把人類原初狀態時所具有的思維方式稱爲“詩性智慧”。

而原創《周易》就是詩性思維下產生的屬人類文明史中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學。《周易》作者受其西周中早期之前詩歌的影響,用詩歌的體裁,詩的語言,增加"吉、兇、吝、咎"等"判詞",變論說文章,開論文之先河,論述"君子"修身、齊家、治國的政治道理。

《周易》一書是充滿着詩情畫意的哲學,無疑是一部詩化的哲學。

《周易》政治哲學所體現的詩性智慧特點,不僅體現在以比喻爲代表的表現手法上,而且《周易》的文體形式上還表現在詩歌結構形式的特點,既《周易》即是詩性的,又是詩體的。

通過筆者的《周易》文本的考證,已知《周易》一書原創結構既不是以《周易》一書裡的名稱做爲繇題的春秋文本格式,更不是戰國末期進一步篡改爲"數字"卦爻格式文本(對《周易》一書的文本考證,見另著“周易哲學解讀”)。

《周易》原創文本本是文章格式,所用早在商代已經產生的一套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用作六十四篇文章排序而已。所以筆者恢復《周易》原創文本形式,來看《周易》猶如一部詩歌彙集。

我們且看《周易》一書的如“詩”形式和詩歌語言。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特徵的是非“判詞”去掉。《周易》每篇就如同《詩》裡詩歌的結構形式和詩歌語言。

我們知道《詩》裡的詩歌,佔絕對數量的是四言一句的格式,但也有例外。《詩》裡有極少數詩歌同時出現“三言、四言、五言”句子;或“六言、七言”的組合;或“三言、四言、六言”組合;當然《詩》裡的詩歌裡也出現有“二言”和“八言”的句子,不過這些雜言詩或類同於散文體的“詩”畢竟很少。

而《周易》一書裡的文句也多是“四言句子”。

如《周易·乾》篇,若去掉推理判定是非的“判詞”(我們給《周易》裡出現的“吉、兇、吝、咎”等詞稱判詞,以判定所論事物是、否、對、錯程度之分),無疑就是一首四言詩:

“元亨利貞

潛龍勿用

見龍再田

利見大人

終日乾乾

夕愓若厲

或躍在淵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亢龍有悔

羣龍無首”

這去掉“判詞”的《乾》篇內容,與《詩》裡的詩歌沒有什麼兩樣。

《詩經》第一首是《關雎》,其詩開頭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這首詩描繪的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因君子是有家有國的分封統治者。

《關雎》這道詩的主要表現⼿法是比興,《⽑傳》雲:“興也。”孔穎達在《⽑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詩》⽂諸舉草⽊⻦獸以⻅意者,皆‘興’辭也。”

“興”就是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

《詩》常用的表現手法是“比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爲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詩》裡第一首詩《關雎》,採用是“興”的手法,而《周易》裡第一詩文采用的是“比”的手法,即以龍來比喻君子爲政之道。

無疑《周易》是在“詩體”的基礎上轉換成“文論體”。《周易》文章代表了從“詩”到“文”的過度體。這正體現了先民擅長模仿,比喻的實證。

我們再將是非吉凶"判詞"添上,《周易·乾》就由詩歌變成了論說文章:

() 乾,元亨利貞。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見羣龍無首,吉。”

譯文: “一 、(君子)應努力進取,自強不息。即開始通達,有利,前途光明。

潛伏時期的龍,還不到升騰的時機,不可隨意妄動。龍嶄露了頭角,有利造就偉大人物。君子終日努力不懈地進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這樣去做,不斷地磨練自己,就沒有害咎。龍能升騰起來,又能潛回淵裡,沒有害咎。龍升騰到天空上,有利於造就偉大的人物。龍飛昇到過高之處,將有悔恨。出現了羣龍,都不爭當首領,纔是天下太平吉象。”

顯然《周易》作者用詩歌的語言在講述着"君子"修身爲政的道理。

《周易》第二篇爲《坤》,我們也將《坤》文按詩體形式恢復,來看其詩歌形式與詩歌語言:

“坤元亨

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

先迷後得主

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

安貞吉

履霜堅冰至

直方大

不習無不利

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

無成有終

括囊

無咎無譽

黃裳元吉

龍戰於野

其血玄黃

利永貞”

由此使我們看到《坤》文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朗朗上口。尤其是文中所用“霜、方、章、囊、裳、黃”之字非常押韻。

可以說《周易》已經廣泛地運用四言,兼有二言、三言和雜言的詩歌。我們讀《周易》不但讀出哲學思想,而且讀出詩歌美韻來。

如《周易》第二十二篇《賁》篇的原文是:

“( ) 賁,亨。小利有攸往。

賁其趾,舍車而徒。 賁其須。 賁如濡如。永貞吉。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白賁無咎。”

(譯文)

“二十二、純潔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於進步與向上。

勇士舍車而徒步,展現了勇士威武健壯的體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勇士又剛柔兼備,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當益壯,乘着雪白的駿馬,不是爲寇,而是娶親結婚。勇士解甲歸田,回到了家園,雖得微薄的布帛,作爲安家的費用有所困難。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來了吉祥平安。勇士純潔一生,一塵不染,無怨無恨。”

《賁》文詩情畫意躍然紙上,《賁》文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甘願奉獻的英武勇士形象。閱讀此文彷彿一位保家衛國的勇士,是那麼高大,純潔無暇的形象立在眼前。從舍車徒走,到把青春年華獻給國家,又到髮鬚斑白,才歸田迎親,雖然過着清貧的生活,可得到的是一生平安,晚年吉祥的生活。在作者的心目中,這樣的勇士精神,應當歌頌與倡導。 這篇文章也是我國人物白描寫作上的開山之作。短短几段,如同一篇小小說,卻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勇士形象。

《賁》不僅是篇文論,又是一首詩,即詩體式的寫作手法。我們不妨把這篇文章恢復成詩體式來看一看。

“賁其趾

舍車而徒

賁其須

賁如濡如

永貞吉

賁如皤如

白馬翰如

匪寇婚媾

賁於丘園

束帛戔戔

吝,終吉

白賁無咎”

我們知道賦、比、興是詩歌創作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更準確地說,最早是《詩經》運用的三種表現手法。“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賦是詩裡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賁》文猶如一首詩,作者運用“賦”的手法,細緻描寫了一位勇士高潔的一生。

《周易》一書裡有不少的篇章就是一首首優美的詩。因原創《周易》經我們考證是產生於西周後期,無疑《周易》一書受到早期“詩”的影響。

如《周易·井》文同樣是一首優美的詩歌。

“改邑不改井

無喪無得

往來井井

汔至亦未潏

井羸其瓶

井泥不食

舊井無禽

井谷射鮒

甕敝漏

井渫不食

爲我心惻

可用汲王明

並受其福

井甃無咎

井冽寒泉

井收勿幕

有孚元吉”

《周易》雖有詩之體,詩之語,詩之韻,但《周易》畢竟不是詩歌的彙集,而是文,即是論說文。

我們看《周易》第四十八篇 《井》文的原文是:

“ (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谷射鮒,甕敝漏。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井甃,無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若把《井》譯成今文是:

“四十八、封邑改變了,而水井沒變,一樣的爲人們所用,無失也無得。而往來水井的人取水不斷。

水井的水乾枯了,井上也沒有了汲水的繩索,又毀壞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水井裡淤滿了污泥,不能食用,陳舊失修的水井連鳥兒都不來光顧。井底能射到蛤蟆,汲水的水甕又敞開了泄漏。水井不淘去污泥而不能食用,爲此我感到難過。(水井)可用來取水了,是君王的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祉。水井用磚重新修固,沒有過失。清涼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汲水後不要覆蓋井,有愛作爲根本的行爲準則,這個世界就無比的美好。”

《周易·井》篇是通過水井來象徵政治上的養民,愛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樣失修,就失去養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這是宣揚“民本”思想。即王制裡的民本思想。這對後封建社會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這養民,愛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學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偉大英明君王的出現,來扭轉乾坤,使國家走向太平繁榮昌盛的局面,這偉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給百姓修井的人。

可《周易》在闡明事理時,並不是以準確的概念和判斷、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呈現,而是運用比喻說理的方式,即詩歌的語言,這就是"詩性思維"下的產物。

而《周易》裡如詩的篇章,莫過於《漸》了。我們且看原創《周易·漸》原文:

“( )漸,女歸吉。利貞。

鴻漸於幹,小子厲,有言無咎。

鴻漸於磐,飲食衎衎,吉。

鴻漸於陸,夫徵不復,婦孕不育,兇。利禦寇。

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

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鴻漸於阿,其羽可用爲儀,吉。”

我們若去掉《漸》文裡的“判詞”,那麼《漸》文無疑就是一首優美的詩。

《漸》

“鴻漸於幹

小子厲

有言無咎

鴻漸於磐

飲食衎衎

鴻漸於陸

夫徵不復

婦孕不育

利禦寇

鴻漸於木

或得其桷

鴻漸於陵

婦三歲不孕

終莫之勝

鴻漸於阿

其羽可用爲儀”

我們再把這首優美的詩,譯成今文,看看作者歌頌了什麼?

“鴻雁慢慢地棲落在河岸上

遠征的年青啊

處境雖然艱難

但有話捎來

一切平安

鴻雁慢慢地棲落在磐石上

飲食不缺

生活無虞

請不要擔憂掛念

鴻雁慢慢地棲落在陸地上

丈夫遠征不能回家

妻子懷孕無法撫育

雖說生活艱難

但這是有利於

保家衛國

禦寇抗敵

鴻雁慢慢地棲落在樹木上

有了安全的樹丫落腳

鴻雁慢慢地棲落在高高地土山上

妻子多年不能懷孕

但終於年年承受過來

鴻雁慢慢的棲落在屋檐下

人們用羽毛做成的舞具

歡慶勝利歸來的遠征人”

《漸》篇完全是詩歌的語言形式,無疑是模仿了“詩”,是以“詩”(詩歌)轉“文”(論文)的典型。《漸》文通篇以鴻雁起興,“興”;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所云)。《漸》文裡這種用“興”之法,正是《詩》裡詩歌的常用之法。

而《周易》裡不凡有大量的如詩句子,我們現將《周易》裡如《詩》裡詩作的四言詩句列賞如下:

《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小畜》:“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否》:“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同人》:“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年不興”

《謙》:“謙謙君子,利涉大川”

《隨》:“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賁》:“賁如皤如,白馬翰如”

“賁於丘園,束帛戈戈”

《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復》:“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無妄》:“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無妄之極,勿藥有喜”

《大畜》:“曰閒輿衛,利有攸往”

“童牛之牿,豶豕之牙,何天之衢”

《頤》:“舍爾靈龜,觀我朵頤”

“虎視眈眈,其欲遂遂”

《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枯楊生花,老婦得其士夫”

《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

“系用徵纆,寘於叢棘”

《離》:“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耊之嗟”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

《鹹》:“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恆》:“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大壯》:“小人用壯,君子用罔”

《晉》:“晉如愁如,受茲介福,於其王母”

《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家人》:“家人嗃嗃,婦子嘻嘻”

《暌》:“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

《賽》:

往蹇來譽

王臣蹇蹇

匪躬之故

往蹇來反

往蹇來連

大蹇朋來

往蹇來碩

利見大人

《夬》:“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姤》:“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萃》:“有孚不終,乃亂乃萃”

《困》:“臀困於株木,人於幽谷,三歲不覿”

“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把”

“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

“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革》:“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鼎》:“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雉膏不食,方雨虧悔”

《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歸妹》:“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豐》:“遇其配主,雖旬無咎”

“日中見鬥,遇其夷主”

《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而後號眺”

《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小過》:“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弗遇過之,飛鳥離之”​​​

從以上的舉例來看,《周易》文章裡有很多如《詩》裡詩作的四言詩句,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復原成詩體形式來看,《周易》無疑成了六十四首詩集。但《周易》畢竟不是詩,而是文,即政論文,是用詩的語言比喻論述君子修身齊家治國的政治道理。故《周易》無疑是詩性智慧下的產物,即作者受詩性思維的影響而創作的一部詩化的政治哲學。

《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易學”評論》(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八)《左傳》與《周易》(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八)《“易學”評論》(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七)《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七)《“易學”評論》(二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一)《周易大發現》(五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易學”評論》(三十)《“易學”評論》(七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二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周易大發現》(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二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三)《周易》哲學解讀寫作後記《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易學”評論》(十五)《周易大發現》(六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二)《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三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三)《左傳》與《周易》(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四)
《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易學”評論》(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八)《左傳》與《周易》(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八)《“易學”評論》(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七)《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七)《“易學”評論》(二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一)《周易大發現》(五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易學”評論》(三十)《“易學”評論》(七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二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周易大發現》(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二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三)《周易》哲學解讀寫作後記《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易學”評論》(十五)《周易大發現》(六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二)《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三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三)《左傳》與《周易》(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天下第一哲學》(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