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

洛陽,天下雄城。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洛陽不似先漢時長安奮武勇之氣反是富貴逼人,登北邙而依大河,白馬寺依舊繁華、平樂觀時景怡人,而洛、伊二水之交,爲東都洛陽。

五丈巍峨城闕中高聳四獸闕,朱門縱連、香氣襲人,達官貴胄府邸於城中數不勝數。更不必說,正中那臥虎之狀的南北二宮了。

驕陽之下,正是一年好時節。

洛陽的一切好像都與天下各個州域有所不同。這裡的人習慣了快接受一切,城裡的人比鄰皇城,什麼消息知道的都要比旁人快一點,飯前點後就算是小酒肆中脫去足履上榻閒談的也不是走卒販夫,不是三公門下便是廟堂子弟。

正因爲這種快,讓洛陽人比誰都記得清,也比誰都忘得快。

比方大將軍何進爲宦官所殺,接着以袁術爲的士人又縱火燒皇宮、亦或是六月黃河決口,淹弘農郡數縣之地,這種消息在如今短短三個月後,便已經過時了。

現在人們說的是董仲穎率軍入京,粗豪悍勇的涼州兵接連四五日自西而來進入大營,以兵威壓何苗舊部併入西涼軍。轉瞬又指使幷州部曲軍司馬呂奉先陰殺執金吾丁建陽,吞併州人馬。使洛中掌兵馬者人人自危,先帝所立西園軍剩下的幾部校尉亦帶着散兵遊勇倒戈,一時間邊州鄙人董仲穎反倒成了皇都勢力最大的將軍。

多少年,沒有外將入京如此囂張跋扈了。

如今洛陽城裡到處都是三五成羣在烈陽之下還着毛皮大襖光出膀子的西涼軍,像一羣蠻荒之地竄出的飛禽走獸,高眉深目的羌種、大鼻塌樑的屠各胡,要麼就是六郡良家子出身的那些涼州漢兒,各個髻上也編着羌辮,披左衽不似中原。毀壞街市、污人清白,單單這三個月狗屁倒竈的事情一件都沒落下。

涼州兵的軍紀,比半年前被何苗剿殺的滎陽賊還要差上許多。

簡直是一羣野獸。

如果說西涼軍是野獸,令吏民畏懼……率獸食人的董仲穎,在人們心頭又是何種模樣?

“嘁!那個混賬王八蛋!”

顯陽苑,位於洛陽城西,緊挨着先漢時上林苑舊址。這裡曾經是顯陽宮,是洛陽以西的龐大宮殿羣之一,不過現在已經是朝廷司空,故前將軍董卓的行營。

萬餘西涼勁卒分散各部,而在宮室之外,幷州人馬、西園舊軍,龐大的軍寨、軍陣將這裡到洛陽的路圍得固若金湯。何止是顯陽宮,如今無論是洛陽守城校尉還是南北二宮守將,皆畏懼董卓威勢而對他效忠,如今整個朝廷的生死皆在董仲穎一言而決。

“袁本初這個狗崽子,竟敢向董某人拔劍!他是個什麼東西,若非看在他祖宗的面子上,老子擎刀便要劈了他!”

宮室之中,貴爲三公的董卓氣鼓鼓地踢掉鞋履,褪去朝服露出雄壯的胸膛與略顯福的肚子,大馬金刀地坐在榻邊身上汗水便往下流,瞪着眼睛兀自咒罵不停。

五日前,朝廷使者在顯陽苑中拜前將軍董卓爲三公之一的司空,而就在今日,董卓便同樣在顯陽苑召集百官,當中責問桓靈二帝,欲要與百官成言,廢黜皇帝。

“大人慎言,您畢竟是袁氏故吏,又怎能將袁本初殺了呢?”在這種時候,能親近董卓的只有他的女婿,李儒李孝儒。李儒年有三旬,眉目方正體態修長,便身着涼州兵將常見的覆皮環鐵鎧,肩頭還插着翎毛,恭敬地對董卓說道:“袁家子不過是捨不得名望罷了,若說他心裡不怕……小婿是不信的。”

董卓在婢女的侍奉下擦拭着汗水,聽到李儒前半句冷着眼盯在他的身上,塌陷的鼻子下緊咬着牙彷彿擇人而噬的獸,聽到後面卻突然仰頭長笑出聲,指指李儒這才舒緩了心緒,朗聲道:“你說的不錯啊,孝儒今日你可看見,朝堂上一班雞鳴狗盜之徒,在老夫面前各個嚇得是屁滾尿流,往日威風都去哪兒了,啊?”

“廢立這麼蛋大點事,一幫兩千石窩窩囊囊不敢說話,最後竟叫袁本初一介小輩來與乃翁論長短!”董卓說着,大手便拍在侍女的豐臀上,嚇得二八年華的顯陽宮女跪伏在地抖如糠篩,不禁厭煩地說道:“你怕個甚,董某又不會殺你……去,讓人再給牆中加些冰來,這天熱的。孝儒你看看你看看,這才三個月,老夫戎馬十年的筋肉便胖出大腹,他孃的,狗屁的袁氏故吏!”

董卓抹着肚子上的汗水,苦着臉看了一眼宮室之外,不知怎地腦子裡又浮現出袁紹對自己拔劍時的模樣,方纔熄下去的怒火又衝到頭頂,不禁怒罵道:“老夫即便是故吏,也是段紀明的故吏,管他袁隗何事?老夫不過在袁氏公府做了兩個月的下吏,便調入羽林,而後更是在邊關打了大小百餘仗……老夫有今日,皆是刀矛殺出來的,豈是他袁氏所助一分一毫?”

“哎呀呀,您看這怎麼又動氣了。”即便是相處近十年的李儒,對董卓這乾柴淋油一點就着的脾性也是萬分的無可奈何,連忙說道:“您跟那麼個豎子鬥什麼氣,滿朝公卿還不是對您俯帖耳。有數萬之衆的兵馬攥在手裡,您有什麼可氣的啊?”

李儒說的是很有感觸,董卓沉默片刻,他還以爲岳父大人是聽進去了,怎料轉瞬董卓便拍着大腿十分認真地說道:“不行!老夫還是覺得陳留王好,居然不怕老夫,這纔是帝王之氣!何屠子立的那史侯,跟他那死皇帝老爹一個荒唐模樣……朝廷怎麼能立個這樣的皇帝!”

“先帝昏庸,害死段紀明。再來個昏庸皇帝,害死的就是老夫了。董某威風一世,不能讓他給害了!”董卓看着宮室中天頂上吊着的長明燈出神,忽而轉頭看向李儒道:“你給老夫想出個法子,必須立董侯爲帝,這個皇帝……咱想法子把他給廢了!”

廢立皇帝,在董卓口中似乎就只是,想個法子,這麼容易。

“難,大人若想廢帝,就得先讓皇帝出錯,名正言順地才能開朝議廢立。小婿不是說不認同,在儒看來,廢立有百利,害處嘛……並不大,只要不是您挑起來。”李儒笑着鬆鬆護頸甲,這纔開口說道:“一來,可助長大人權威,震懾朝堂宵小;二來,董太后已死,董侯在朝堂沒有外援,若董侯爲帝,您便是他的外戚,是他在朝堂的仰仗。董侯歲小、阿白亦不大,到時嫁與皇帝必可爲後母儀天下,大人未必不可有樑、竇之威……”

“放屁!”李儒越說越起勁,臉帶笑意還沒說完,便被董卓一聲喝罵打斷,只聽岳父大人怒道:“廢皇帝可以,別拿阿白打主意,老夫威服天下,用不着拿孫女去謀權勢!”

董卓的兒子前些年死於涼州兵亂,只留下這一個孫女,使他的心頭肉。根本由不得李儒半點謀劃便擺不耐煩地擺手道:“別說那麼多,你就跟老夫說,怎麼廢,怎麼立!”

李儒被岳父噎了一句,卻又不敢說什麼,只得抱拳道:“指使周毖、伍瓊等士人,讓他們在朝堂上去行廢立,您只需要看着就好……就是招罵名的事,我們不必出頭。他們不是向您效忠麼,便叫他們去做這事!”

“不妥不妥,人家依附我,我怎麼能反害他們。此事只有老夫能說,你便擬一份書案讓老夫背下來,到時再與朝堂那班老狗議論。”董卓搖晃兩下,神色不善,突然又想起一事對李儒問道:“孝儒啊,那個蔡伯喈,應徵入朝了嗎?”

提起蔡邕,李儒臉上泛起笑意,回道:“入朝了,您最後過去那封寫着‘我能族人’的書信,給蔡先生嚇着,快馬加鞭的昨日便到洛陽,今日便上任祭酒了。”

“哼,來了就好,改日把蔡伯喈叫到顯陽苑來,老夫要看看這個倔老兒……被害得流放十二年,居然還要老夫徵他三次!別讓他做祭酒了,專任侍御史吧,明天升治書御史,後天直接讓他領尚書檯做尚書!這麼個大賢怎能放着不用!”

“諾!”李儒拱手,他們這些親信早就知道董卓對朝廷官吏的看法,拉攏一批在野賢人來朝廷升官,朝廷這些雞鳴狗盜之徒都放到外面去,至於他們涼州來的親信,不用做三公九卿,牢牢攥着兵權就是!只是李儒還是覺得不妥,說道:“大人,您真打算自己廢立?恕小婿直言,您若有廢立的威望,不如直接自己做皇帝來的舒心。”

反正有涼州來的驕兵悍將拱衛着,做不做皇帝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

“做皇帝?老夫連個兒子都沒有,做皇帝幹嘛啊?”董卓呼扇着肥手嗤笑道:“老夫年過半百,百年之後,誰繼任?是你繼任,還是牛輔子繼任?得了吧,人生在世,掌一世權柄也就夠了,老夫不做皇帝,皇帝勞心費力。倒不如老夫輔立出個賢明帝王,將來重歸黃土,旁人也能念……”

就在此時,穿過三重宮牆,挎着馬刀的涼州漢子奔跑而來,高聲叫道:“稟報董公,袁本初掛節上東門,一路往北逃了!”

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
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