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

有時忠於皇室的人遠遠要比心懷謀逆的亂黨更加膽大。誠如荀悅所說,他只在乎無愧於心,即便幽州將來立起一座小朝廷,只要將皇帝接來,就什麼都說得通了。

也正因如此,荀悅以長者的身份堅決成爲幽州對公孫瓚的主戰派。

多事之秋,似乎自燕北刺陶謙之始,整個天下便分崩離析,攪動風雲之下一年到頭誰都難過上幾日好光景。轉眼夏去秋來,送爽的涼風中傳來南方涿郡白馬軍增多的消息……顯然,熟悉軍事的公孫將軍打的是快到冬季的主意,生怕燕北趁着秋末冬初一鼓作氣將嚴綱打出涿郡,故而在涿郡廣佈兵馬據守要地,朝北面薊縣耀武揚威着。

“伯圭當然有耀武揚威的理由!”燕北面露不屑地將手邊書簡摔在案上,擡頭對傳信的斥候說道:“回去讓斥候營的兄弟再探,白馬軍增多,是增了多少?是騎兵步卒,新卒老卒,這些東西以後都探明瞭增進戰報書信當中,總要有大致的數量纔是。” ωwш ▪ттκan ▪¢O

燕北倒是不生氣孫輕探不清楚,在敵軍佔領的城池近畿探明數量這原本就不是普通斥候能做到的事情,讓他有些氣惱摔下書簡的原因恰恰是因爲他自己。

初生牛犢不怕虎,長出犄角反怕狼。

想當初除了兵馬之外一無所有的他並不畏懼任何敵人,如今坐擁幽州九郡,心中反倒有了顧慮。

“諸君心中如何想的,公孫伯圭又向涿郡傾兵,今年年末,是應固守廣陽還是南下收回涿郡?”燕北將目光轉向太史慈,問道:“子義,你如何考慮?”

太史慈隨燕北至薊縣後,便每日在城外操練軍卒。趙雲部有呂布的衝騎戰法能夠用作學習,他的弓騎部卻沒有太多所能學習的地方……幽州乃至整個北方,出名的弓騎大約只有公孫瓚部下的白馬義從,但如今正是他們與公孫瓚產生裂痕即將開戰的時刻,學習白馬義從的戰法肯定不是時候,天底下能有多少學生在一開始就能打敗老師呢?

所幸,太史慈熟讀書籍,在史書中尋找到最適合他麾下這支軍隊的戰法……來自三百年前匈奴王。過去漢家兵馬沒有騎兵,總會落敗於匈奴騎兵,而其以小股騎兵加以精湛的騎射之法對抗步卒便可百戰百勝,這種戰法一直到漢軍擁有大量騎兵之後才失去馬背民族的優勢。

其實讓太史慈統帥弓騎有些難爲他了,太史慈的確是優秀的騎射、射藝教頭,可但凡臨戰,子義總是縱馬狂奔一杆長戟挑翻敵軍……這大約是燕北部下獨樹一幟的近戰弓手或是遠戰槍騎了。

“將軍,屬下以爲敵軍儘管大軍壓境,卻並無與我作戰之心,所謂吠犬不傷人,倒不如讓屬下領本部前去涿郡,繞膝敵軍後路,封鎖涿郡各個城池與五阮關交通要道,屆時將軍領兵南下,趁冬月將至收回涿郡。”

進攻涿郡不是難事,燕北擔心的是短時間無法拿下涿郡,反倒與公孫瓚在涿郡僵持。眼下廣陽駐紮的萬餘兵馬稱得上兵力強盛,只要不是與公孫瓚或袁紹爆發全面戰爭,倒也足夠驅馳。但廣陽難以承受長期的拉鋸……他們的輜重路線太長了,自遼東至廣陽足有八百餘里,不說糧草,單單是一柄環刀從安平鄉運送至薊縣便要耗上兩個月。

“開戰容易,薊縣武庫有多少備用兵甲?”燕北將目光轉向姜晉,這些日子姜晉仍舊把持着薊縣城防,這些事情他必然是知曉的,卻見姜晉面露苦色道:“劉,伯安公不重武備,廣陽全軍武備不過幾千,還都在郡國兵的營地裡。”

姜晉說着便擺擺手道:“將軍就別指望了,這爛攤子……”

這的確是劉虞留下的爛攤子,雙方用兵方式完全不同。鮮于銀他們過去在劉虞手下,但凡需要用兵便就地招募遊俠兒、烏桓等兵員,而且還要讓他們自備兵器投奔行伍,劉虞在任的這些年,幽州向來不重武備。

可燕北不同,這樣的軍隊他是不屑使用的。就連孫文臺那般在兵法上受麴義讚揚的將軍率領一般烏合之衆都只能敗績,但凡燕北要派上戰場的軍士,那便是一定要經歷過完整操練的。

燕北的軍隊戰力強悍,但同樣的付出,他養麾下三萬兵馬的花銷,便足劉虞招募來十萬散兵遊勇打上一場大戰。只是這當中的選擇,便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燕北溫言緩緩搖頭,對太史慈道:“子義再操練兩旬士卒吧,想來麴義他們押運輜重應當快到廣陽,這些日子你且領兵至廣陽縣與安次縣一代操練,配合孫輕部斥候把守沿線要地,若敵軍有出涿郡的打算,便給他們迎頭痛擊,幾近大收,公孫瓚八成是按捺不住了。待到輜重一至,燕某會給你傳書,自安次向西南沿途襲擊涿郡南部各個城池鄉野的敵軍,牽制其大部兵馬向南轉移。”

太史慈聽出燕北有意將他部下弓騎當作誘餌的想法,當即抱拳說道:“在下知曉!”

每年大收對他們這些統帥兵馬的將軍而言都是大日子,公孫瓚與袁紹也不例外,燕北估計再過至多兩個月,他們二人是要在南方打上一場的,而他的盤算便是藉着此次機會將公孫瓚趕出涿郡,爲了這場戰事,幽州還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準備時間。

等待麴義拔除漁陽王氏,等待高覽領兵前來。

“傳信麴義,讓他儘快達成使命前來廣陽,隨後進駐上谷郡由北向南進攻涿郡,拿下五阮關。由高覽自廣陽縣、安次縣向西進攻方城、良鄉、涿縣等地,務必於年末收回涿郡全境!”

燕北揮手,仿若將戰事拋到一旁,對陳羣說道:“長文,向上谷、廣陽等地官吏發佈書信,籌措士卒冬衣與防備今年冬災,儲備糧食,秋季轉眼就會過去,幽州的冬天可不好捱!”

但願今年,州中能少凍死、餓死些人吧!

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
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