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酒解千愁

“無論是幽州廣陽郡的薊縣,還是幷州太原郡的晉陽……潯水、沔水、涉水,三河灌溉,西依太行南臨大河,文節兄可知,這是一塊寶地啊!”城南的甕城上,郭圖揹着右手自行在前,身處左臂好似要將遠處那滾滾大河攥在手中一般,揮手對韓馥說道:“就是咱們潁川,也不能和這兒相比啊!”

郭圖方至鄴城,韓馥派佐吏前去接待,顯然這幾日的遊玩令郭圖心情大好,言語間頗有指點江山之感。韓馥在其身後慢悠悠地踱步,聞言輕輕搖頭,隨後笑道:“魏郡再好,卻也比不上家鄉,只是短短數百里,卻是有家不能回。”

韓馥的臉上帶着疲憊之色,當年自洛陽受董公提拔,本以爲前來冀州是大展身手的時機,可誰,誰知道,唉。

三年五載,物是人非。

離洛陽那麼近的潁川,還能回嗎?

“文節兄何必如此悲觀?”郭圖眉眼帶笑,卻也被韓馥的話說的僵住了臉,無趣地抿抿嘴,緩緩搖首感慨道:“是啊,有家不能回。不過我等潁川人,未嘗沒有歸鄉之可能啊!”

韓馥看着郭圖片刻,笑呵呵道:“公則是爲袁公做說客來了?”

這人與人的際遇,着實不同。同樣是面對公孫瓚,韓馥心知難與公孫爲敵,蹉跎年逾仍舊是文節兄;可袁紹卻憑着硬抗公孫瓚的攻勢,打着打着便成了袁公。

韓馥抿着鬍鬚,看模樣自己若想被人稱作‘公’,是要等到一把年紀啦!

“圖雖爲說客,但這也着實是爲文節兄所慮……且不說我等昔日汝潁舊識,如仲治、子遠等人皆在袁公麾下,單論文節比之公孫伯圭如何?”

韓馥面色一窒,他如何能比肩公孫瓚?

“袁公依一郡之地與公孫伯圭相爭數年,若非有你這座大糧倉,伯圭焉能佔據上風?”郭圖說的話很有道理,令韓馥暗自點頭,若沒自己的支持,公孫瓚又從哪裡招募到數萬軍士?自然是面露驕傲,但念及此處,轉而又眯着眼睛望向郭圖,便聽郭圖哈哈大笑道:“文節兄放心,那只是權宜之計,不但我等知曉,袁公亦知曉的,你文節兄不也一樣爲我等提供兵糧嗎?”

“兄長不必多慮,圖只是讓文節兄稍加思慮,若袁公提兵來攻,鄴城牆高而兵衆,可擋。但可擋一月,還是二月?遲早有一日是要被攻破的。”郭圖頗爲惋惜地攤開兩手,安慰地看了韓馥一眼,道:“文節兄也知,當今之計,各路諸侯風起雲涌,袁公若要立於諸侯之中,冀州,是重中之重。若戰禍將臨,我等皆爲熟識,爲何不將戰禍避免?”

說着,郭圖招手,便有侍從搬來坐榻,其順勢坐於城頭,取下隨身酒壺小酌一口,帶着些許感慨之意看着韓馥道:“文節兄滿腹經綸,於冀州文治之功是誰都比不上的,正如圖所說魏郡是個好地方,但當目光望向其外,卻只能令人遍體生寒。西有黑山張燕與南匈奴,百萬之衆信馬由繮;南河內張揚與兗州孟德,虎躍鷹揚南征北討;更不必說,北面那位逼得公孫伯圭把劍自刎的燕仲卿,難道文節兄願意像伯圭一樣,屍首被架在軍樂臺上送回故鄉,萬軍哀歌送葬嗎?”

“燕仲卿一世之傑,公孫瓚沒於其手亦是極盡榮哀,那場在遼西的喪禮配得上白馬將軍的稱號。可捫心自問,兄長真打算在當今天下大亂之時,在這強人環伺之地,做個據土稱霸的……諸侯嗎?”

我想當個屁諸侯!王八蛋想當諸侯!

韓馥被郭圖的話壓得透不過氣來,一把奪過他的酒壺仰頭灌下一口,接連咳嗽數聲,瞪着被酒嗆得通紅的眼,道:“韓某能如何,能如何啊!”

“好端端的,你們要討董!韓某的冀州牧便是董公擡舉,可你們都要我出兵,找我要兵糧,否則回過頭來便要打我,好,我不能不給!他公孫瓚要討袁,兵糧不足土地不夠,好,韓某也給!你袁紹反過來要討公孫,無兵無糧,好我也給!到頭來……還是要殺我。”韓馥狠狠地嚥下口水,揮手推開想要來安撫他的佐吏,歇斯底里地對郭圖喊道:“都要殺我,我能如何!”

我韓文節一世不曾害人,可上蒼何其薄耶?

是匹夫無罪啊!

“不如,讓出冀州,州牧交給袁公來做。”郭圖眼看一壺酒被韓馥飲盡,也不見怪,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府邸、田宅、錢財、珍寶,該是文節兄的分毫不會短了……”

“韓某不要什麼田宅府邸,我就問你,沒了孟津那一萬兵馬,你還會在這裡與我好言相勸嗎?”韓馥深吸口氣,眼中淚水溢出,“交出冀州,韓某人,還能活嗎?”

“怎麼不能活!”

郭圖猛地一下便從坐榻上起身,瞪着眼睛說道:“文節兄,你若讓出冀州,袁公感激你還來不及,如何會殺你?他非但是渤海之主,也還是天下名士,又怎會做出如此惡事!”

韓馥面色變了又變,或許正如郭圖所言,他韓文節本身就不是個諸侯,這縱橫捭闔的諸侯之事,他玩不靈。

“韓某別無所求,只願解去州牧之職後,能得一閒散官職聊以養活妻兒,苟全性命。若袁公能許我此諾,這冀州……”韓馥的眼中帶着巨大的哀傷,越過城池外抽出新芽的廣袤田地和那些勞作的農人,最後深深地望向遠方几乎與原野連成一片的大河滔滔,失落道:“那便讓……慌什麼!”

正待此時,一伍冀州軍卒慌慌張張地自城牆上奔跑而來,連頭盔掉在地上都顧不上撿,拜倒在地回首指着北面張着嘴愣是說不出話來,連着吞嚥兩口口水這才喘着大氣道:“府,府君,上萬兵馬北來,旌旗扯地連天,軍樂地動山搖!北門外有精騎十餘,言說,言說前將軍燕仲卿,攜酒兩壇拜會韓公,酒,酒名解千愁!”

18612

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
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