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

燕氏軍發度遼將軍部前往幷州的消息足矣震動天下,威風的不得了,可只有幽冀二州的老人物才知道這度遼將軍部實際上是怎麼回事。這個度遼部可不是燕北那會兒匯聚旗下精兵強將的度遼部,瞧瞧四個將軍都是個什麼成色?

行走邊塞的盜馬虜姜晉、轉戰遼東南的山賊潘棱,還有王當、李大目兩個早年的黃巾餘黨,他們能比燕北任度遼將軍部時的偏將麴義、裨將高覽?能比校尉趙雲、太史慈、焦觸、張頜?

燕北的度遼部,兵馬最少的時候都要上萬,鼎盛時期甚至兩個將軍部便有近三萬精銳,在礦山冶鐵屬天下頂尖的遼東郡支撐下戰馬兵甲皆爲上選,數千頃良田爲他們提供糧草。當時的度遼將軍部,有過交手的任何敵人都要與洛陽北軍精銳相比來讚歎。

姜晉這個度遼部是什麼?兵馬員額不過一萬,還是姜晉死皮賴臉找烏桓代單于蹋頓拉走骨進做校尉募走四千烏桓,麾下真正精銳只有潘棱部那些曉習山嶽密林戰法的山賊……區區一萬人,硬是把山賊、馬匪、反賊、胡虜全湊齊了。

這樣的軍隊,能打仗?能翻過太行山去幷州爲燕氏開疆闢土攻城略地?

笑話!

不過燕北也沒打算讓姜晉去給他攻城略地開疆闢土,不然除非燕北腦子壞掉纔會派出這樣一支根本不像正規軍的兵馬去幷州。燕北派出姜晉與潘棱,只是打算探一探幷州的情況,讓姜晉在幷州做上一年半載的遊牧,用他們早年間在塞外活下去的方式活在幷州大地上,用潘棱精湛的求生手段就食於野,招募幷州人壯大己方力量。

待到時機成熟,再以這支兵馬爲先驅,以萬餘精卒入幷州,到那個時候纔是燕氏真正取得幷州的時機。現在,並不是。

燕北很清楚若論打仗,無論姜晉潘棱還是王當李大目,都撐死只能算個良將,可能良將都算不上,不過中人之姿。但要說他們倘若都無法在幷州活下來,麴義高覽等人便更無法在幷州存活了。

姜晉揣着懷裡幾十份地圖上路,在那些地圖上燕北早先通過黑山軍、燕氏商隊等手段在幷州近半城池近畿的鄉野、各地山澤之間藏下的兵器與糧草,總量很大,分開卻都不太多,只能夠他們的大軍一時之需。當他們走出太行山抵達幷州之後冀州將無法再給他們運送糧草,也沒有能力保護漫長的糧道,他們要想得到一切只能掠奪。

若是實在山窮水盡,便要躲入太行山乃至黑山張燕的勢力範圍內稍事歇息,除此之外再無他法。

雖然姜晉對自己的幷州之行充滿忐忑,不過燕北卻覺得姜晉不會有太大危險,甚至他還對自己這個兄弟報以厚望,說不準姜晉真能給他帶來些意外之喜,比方說半年一年奪取到幷州的幾個縣城或是一郡之地呢——燕北對他們的期望,真的不大。

畢竟幷州那個鬼地方,搶來了也未必能守住。那裡難以兵爭,取得幷州最好的方式只能是恩威並施,仰仗雄踞二州的勢力爲後援,使得那些小諸侯誠心歸附,纔是上策。

而燕北送走姜晉度遼部不久,正待騰出精力準備越冬之後來年親征青州的事宜時,一個對他來說可鼓掌稱善的消息傳至鄴城。興許是聽聞燕氏派遣度遼將軍部前往幷州,讓盤踞在幷州諸多勢力有所耳聞,鄴城迎來幷州使節交替而來的短暫勝景。

其中最吸引燕北注意的,自然是南匈奴被趕出來的左賢王與白波軍首領楊奉聯袂而來,而且不是派來使者,是親自前來鄴城!

這簡直是瞌睡便有人來送枕頭,方纔發姜晉領兵入駐幷州,幷州勢力之一的白波軍首領便親自來鄴城求見以示誠意,天底下還有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事兒嗎?

事實證明,是有的。

比方說白波軍楊奉十分光棍地在酒宴上笑着對燕北躬身行禮,隨後道:“若承蒙君侯不棄,白波軍願歸附幽州,請將軍印號,還望閣下不要拒絕。”

誰會拒絕啊!燕北可是想要招攬白波軍與南匈奴不知想了多久!

現在楊奉和左賢王劉豹便就這麼送上門來,並且就在眼下幷州的用人之際,燕北豈有不收至麾下的道理。當即,燕北快步走下堂去,把着楊奉與欒提於夫羅的手臂道:“燕某等二位將軍來投,等了許久!”

聽聞此言,楊奉與劉豹眼中皆閃過喜色,也不禁想起討董之時燕北曾派遣騎手欲招募他們至麾下,不過當時局勢尚不明朗,故而並未前來投奔,不禁面上露出歉意。不過心裡嘛,二人早在之前便商議了當今局勢,燕北雄踞二州,兵勢強悍他們必然不可爲敵,但效投麾下卻南面自降身份……即便再小,他們也是諸侯,但若投至燕北麾下,便至多能是個將軍。

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借燕北之勢,經由他們之手統領幷州!

“燕將軍此前曾派騎手攜印信至白波谷,我父並未領受,今將軍不計前嫌,還請受我一拜!”劉豹能說出這樣的話,顯然其被漢化的程度極高,拱手拜倒道:“今日前來還爲將軍備上大禮,前些時日在下曾在河東救下美人名昭姬,是漢地大儒的女兒,我聽說將軍敬重文士,便將她贈與將軍,權作爲我父向將軍賠禮。”

劉豹剛一開口,一旁的楊奉眼中便閃過疑慮,這劉豹來之前可沒跟自己商議要送給燕將軍美女。他可是聽說了,前些時候劉豹在漢地擄掠美人一名卻不讓部衆碰上分毫,小心看護着……莫不是那時便盤算着要將其獻給燕北?這劉豹的心思可深,遠勝其父欒提於夫羅!

不過……楊奉也帶着自己的禮物。就在劉豹話音剛落,楊奉便拱手朗聲笑道:“英雄哪有不愛美人的,燕將軍自是英雄,左賢王送的好!不過君侯,在下也有一禮,聽說燕將軍不但愛美人,更愛猛士!我部有猛將徐公明,擅使大斧,百夫莫敵,願贈君侯帳下驅馳聽用!”

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
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