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

蒲陰城。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燕北的兵馬進入城池,受到蒲陰百姓的夾道相迎,等這些軍卒進入城中西南角的營地時,鐵骨錚錚地冀州漢子們雙眼通紅,在他們的手中緊緊攥着不知是哪個百姓塞的雞子。

於兵革而言,這是極盡榮耀!

連雞蛋都有,更不必說那些蜜漿、蒸餅。

只是那些犒軍的東西,都很少,少得可憐。

縣中三老說,城裡的百姓還好些,畢竟黑山軍也要在城中紮營,只是有亂兵搶奪百姓財物、殺了幾十個青壯而已。只是苦了城外的百姓,有些亭裡過了亂軍,便剩不下幾個百姓……屍橫遍野,目不忍視。

燕北沒見過城外百姓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但僅僅是聽縣老這麼說,他便只覺不寒而慄。冀州百姓不單單是冀州的百姓,也是他成千上萬個效忠於他的士卒親眷。

縣中三老離去時,燕北面無表情,卻連縱火太行山的心都有了。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內心看重的東西也有所不同。

或許他依然是那個恣意放縱的燕北,但他也一樣是萬餘部下的衣食父母,又怎能不憂人之憂。即便他率軍入冀州,除了爲甄堯復仇之外,只打算將其他黑山賊擊潰,平定冀州北部也就可以了,左右冀州南部也沒有他的兵,這種難題還是丟給朝廷考慮去吧。

畢竟他也曾是黃巾軍,也曾被人冠以叛賊亂黨。即便如今領了護烏桓校尉,討伐黑山,心底裡也難說沒有物傷其類的感覺。

可現在他不這樣覺得了。

叛軍,也分許多種……而他是其中最好的一種。

“將軍,傷亡損失已被清算。”

蒲陰城中大營,這一次入城,燕北沒有佔據縣官署,而是與兵馬部下同宿於營地之中。

燕北迴憶着黑山軍逃遁的方向在地圖上謀劃着,聽到太史慈的聲音頭也每擡,只是說道:“傷亡損失應當不少,子義且念來讓我聽聽……儁義你看這幾個方向,西北常山關、西面望都、西南的盧奴,派斥候向這三個方向探查吧。”

張頜點頭,在絹布地形圖上看着,將幾條路線記在腦海。燕北這才擡起頭,對太史慈揚着下巴等待他的念讀。

“各部傷亡近兩千,尤以張司馬別部傷亡慘重,如今只剩七百九十人,其中輕傷可戰者三百餘。麴校尉部餘兩千一百四十,傷者十之有三,烏桓人只參與最後的追擊,損失不過三百餘。傷亡最少的是燕趙武士,重傷與身死者亦三百餘。”太史慈將血淋淋的死傷唸完,捧着書簡繼續說道:“除士卒,戰馬死傷六百餘匹,馱牛、馱馬各有二百餘死亡或遺失,已有士卒在近畿尋找;戰車,三百架戰車損壞過半,目下正向城中輸送,由縣令尋匠人休整。”

燕北聽了太史慈的話久久沒有言語,揉着額頭跪坐在席上,長時間沒有睡眠使他的頭腦有些昏,半晌才緩緩道:“預料到傷亡不少,可這還是比某想的要大的多啊!戰場上我們弟兄的屍收回來了嗎?”

太史慈點頭道:“收回來了,如今陳屍於城東,等待州府從事派遣運送輜重的兵馬送回幽州。戰場上散落的兵甲也都一一收整,有鐵鎧二百八十具,皮甲八百餘但需休整,刀劍八百餘,矛戟木牌、農具……不計其數。”

說實話,現在燕北最不想聽的就是戰場上的繳獲。這叫什麼繳獲呀?鐵鎧、皮甲、刀劍,全是自己陣亡士卒的,矛戟盾牌農具,都是收繳敵人的,當然是不計其數,可那種玩意兒能用嗎?

“這樣,把鐵鎧、刀劍、能用的甲先在營地裡放着。那些損壞的皮甲請城中百姓代爲休整,那些矛戟你看過沒有?木杆有許多應當是損壞的,也要勞煩城中百姓代爲造木杆,實在不行就只能和農具一起送回遼東了。”燕北說完這些,纔對太史慈說道:“讓營中佐吏統算可用的兵甲數量,需要在蒲陰募兵了,無論多少,要將新卒武裝起來纔是。你去各曲挑兵吧,此戰立功者,可摘二百八十人補充入燕趙武士。”

“除此之外,讓人傳話給城關上的麴義,不要大意,每日士卒三曲輪上城頭防守。”燕北嘆氣道:“我們要在蒲陰駐紮幾日了,就地募兵、等待鮮于從事來接手蒲陰。”

“諾!”

太史慈抱拳便出去傳達命令,不過片刻,當他再撩開帳簾進來時,燕北已經用胳膊撐着案几睡着了。

這幾日,無論對誰而言都太過疲乏了。自遼東穿過整個幽州的長途跋涉,從夜襲到日間防守營寨,總共閤眼不到一個時辰,便是野獸都扛不住,遑論人呢?

輕手輕腳地將案几上的帛巾地形圖捲起放在一旁,太史慈默默退出營帳,向帳外親兵吩咐將軍已經睡下不要讓別人去打擾,這才立在自己的營帳前打了個哈欠。

環顧城中大營,近日以來生的一切對太史慈而言都有些詭異神奇。

他不過是去拜訪青州大儒邴根矩,卻未曾想到竟陰差陽錯做了護烏桓校尉部的擁節長史。進而在不過月餘的時間裡對遼東郡的肉食者各個有了聯繫、瞭解。

遼東郡不像東萊郡,單單武備上便抵得上整個青州,擁兵萬餘、四個校尉部,各地縣令亦掌控兵馬。這些官吏中有如太守沮公與一般漢官出身,也有孫輕、李大目等草莽之徒,令太史慈眼界大開。

更令他了解深刻的是戰爭。

讀兵書百卷,抵不上一日之間勝敗之變。

戰局瞬息萬變,夜襲野戰、攻勢守勢,追擊與被追擊,擊潰與被擊潰,偷襲與防備、騎戰車戰步戰弩戰,箇中體會與兵書戰冊相互印證,令太史慈感慨萬千。

燕北沒能熟睡太久,倒不是有人打擾他,而是在夢裡有人率白馬義從潛入城中要殺他,面對強弓冷箭,猛地起身踹翻案几,驚出後背一身冷汗。

醒時天色還尚未全黑,案几上有兩塊尚溫的蒸餅與沉着肉塊的湯。

是他能記一輩子的馬肉湯。

一天一夜空着肚子,腹中飢餓早似痙攣,當即抓起蒸餅蘸着肉湯便吃進肚裡,湯水也飲個乾淨。方纔納悶營中哪裡來的馬肉湯,便想起戰場上死了近千匹駿馬,想來近幾日都有了口福。

眼下已至盛夏,至多三日,若不將死馬吃完便只能埋入地下。口福倒是口福,只是吃起來讓人有些難忍的心疼了。

走出軍帳,營地十分安靜,燕北制止了訓營的部下向自己的行禮的想法,踱步在營中進入每個軍帳查探,看着那些疲憊而起鼾聲的部下,像個守財奴一次一次數着庫中金條。

營地的西側、離大帳最遠的位置。校場上的木架上掛着數百條麻巾,縣中醫匠裡裡外外匆忙進出,治療包紮着他的部下。死了太多人了,身上纏着麻巾的傷兵讓整個營地都泛着一股淡淡的血腥氣。

看着一具被袍澤擡着的屍體從面前經過,這本該令燕北悲慟不已,可他沒有。他見慣了旁人的生死,部下、友人、袍澤、敵手,已經再沒有精力爲別人悲痛了。

他只是懊悔與憤怒。

這不是燕北打的最慘的一仗,卻是燕北所經歷的戰陣中最慘的一場勝利。

他們贏了,可戰陣之上卻無數次險些兵敗。這場仗若是輸了,他會慶幸自己再一次撿回性命,可偏偏,他勝了!

若非是大意,憑堅甲銳兵,這本可以是一場大勝。

燕北並非戰陣新丁,此際卻也與太史慈一樣在心頭埋下許多感悟。他要趁鮮于銀沒來之前好好籌劃一番,無論兵馬還是統帥,他要銘記這場令他打心底裡感到恥辱的勝利,從今往後……再都不會大意!

燕北在這個傍晚做了許多事情,踱馬前往縣署見了縣中三老與縣令,這一次他記起這個被他放在縣令位置上的縣丞,現在看來他做的還不錯。

他要人,要蒲陰官署爲他招募人手。

蒲陰城外豎起募兵榜,徵蒲陰近畿良家子入燕北軍,征討禍亂冀州的黑山亂賊。縣中、鄉里三老則帶着燕北部的軍卒募鄉里遊俠兒、惡少年,開囚牢募刑徒充軍……不過蒲陰縣如今的囚牢裡也沒幾個刑徒。

除此之外,蒲陰各地招募願意前往遼東的各類匠人,鐵匠、石匠、木匠,及從軍的醫匠。

並且蒲陰縣在幽州從事鮮于銀、鮮于輔抵達後將開始向幽州遼東郡輸送流民,這些遭了兵災失去田地的百姓將在遼東得到開墾土地的權力,開墾百畝便可得田四十畝,頭一年免除賦稅、第二年收田卒三十稅一、第三年開始所有賦稅依照朝廷攤派賦稅收繳至郡府。

這條政令一出,在縣中各鄉里引起軒然大波,數千名失去土地的百姓紛紛帶着對將軍燕北的信任收拾行囊,準備在幽州軍到來時隨同遷往遼東,重新依靠兩手開始自己的生活。

政令之外,燕北與麴義、張頜、太史慈一同在幾日中制定出一套能夠用於戰時的防備令,意在避免將來的戰鬥中因爲戰事而疏於防備。

次日,燕北命士卒將暫時吃不完的馬肉分給蒲陰百姓,收穫蒲陰百姓無以言表的感激。

在他入駐蒲陰城的第四日,斥候回報,望都、唐縣、常山關沒有黑山軍的駐防,他們可以確定,黑山軍向南逃竄了。

第七日,鮮于銀率千八百郡國兵押糧草至蒲陰城東。

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
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