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

燕北很好奇,太史慈爲郡太守劫州章,是怎麼回事?

太史慈扶膝說道:“那只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罷了,當不得什麼大任。”

燕北依舊不解,最後還是邴原對他說道:“兩年前東萊郡與青州官署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不能分。這種事通常要通過朝廷主管的官吏決斷,而誰先讓朝廷知曉,評判便會對誰有利。當時青州官署的奏章已經發往洛陽,東萊郡守擔心事情會對郡中不利,便想尋找前往洛陽的使者……閣下可想,這種爲了郡府得罪州府的事情誰會去做,郡守自然找不到人選。”

燕北點頭,看向太史慈的眼神便已然不同,這個衣着落拓的青年是個膽大包天之輩啊!單單是這等不怕得罪人,膽色便不亞於他,燕北因而問道:“既知是如此差事,子義又爲何?”

“郡守於我家有恩,常接濟慈母,因而府君有命,慈自當遵從。”太史慈開口道:“於是快馬疾馳至京師,在公府前扮作別州傳送奏章的官吏,誑了州吏毀掉奏章……後因擔憂州中詬病,便渡海至遼東,客居沓氐已有二年了。”

燕北撫掌而笑,道:“有恩必報,不畏強權。根矩先生所言不虛,子義兄是義士啊!”

讚歎過後,燕北又對太史慈說道:“我觀子義兄神色,好似過得並不如意,如今在遼東以何爲生?”

“無甚營生,不過仗弓術射些野味在城裡賣掉,或是劈些柴木罷了,勉強過活。”太史慈臉上帶着灑然的笑意,並不以生活窘迫爲難,“也多虧了汶縣水寨的軍卒,偶爾能託海船爲阿母傳寫信件。”

邴原也在一旁笑着說道:“子義與老夫在青州便是同鄉,他在東萊老夫在北海,時常聽習經意,是至忠至孝之人啊!”

燕北抿嘴思索片刻,想了想這纔開口道:“先生、子義,實不相瞞,如今遼東正是百廢待興的用人之際,子義若有才能……燕某知曉這麼說有些突兀了,但是燕某確實很希望能代遼東留下子義在郡府爲官,卻不知子義的意思是?”

太史慈聞言卻並未因而不喜,而是想了想說道:“慈知曉閣下是因在下生活所迫,銘感五內卻不敢在郡府爲官……在下客居遼東二年,對閣下的作爲都是知曉的,校尉與太守要振遼東,慈不過是報信之人身無大才,又如何能擔當郡府的官吏,豈不誤了百姓。”

燕北碰了個軟釘子卻並不氣餒,反而接着說道:“既然子義兄不願在州府爲官,燕某也就不強求了。不過我看子義筋骨強韌,連糜子都能射中,是箭術超人之輩啊,子義能否告訴我,你的射術如何呢?”

太史慈聽到燕北發問,方纔拒絕了燕北好意現在又怎會藏私,尤其是提到自己自傲的方面當即大大方方地說道:“實不相瞞,在下自幼勤習武藝熟悉槍馬,引弓百五十步發十中八不在話下,就是飛發手戟亦可五十步擊中狡兔。”

嚯!引弓射一百五十步,手戟擊五十步,這得是多大的能耐!

聽說了太史慈的本事,燕北連帶着看向邴原的眼神都有無可阻擋的熱切……邴根矩這是給自己送來一大寶啊!

他並不懷疑太史慈說的是空話,他既然敢在自己面前這麼說,很有可能他的操弓之術甚至能發十中九,肯定會給自己留一分餘地。這種本事可了不得,在這個時代人們通常是不會說大話的,因爲人們都欽佩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物,說大話空話往往會被人傳爲笑柄。

啪!

“可提兵上馬射術超羣的大丈夫,怎能蒙受劈柴行獵的委屈!”燕北夾着的兜鍪猛地放在地上,兩手按於膝上鼓着眼睛對邴原太史慈先後說道:“根矩先生簡直是燕某的救星!子義兄你可知曉我在襄平操練的那支兵馬?”

太史慈不知爲何燕北如此激動,試探地答道:“燕趙武士?”

“對,就是號燕趙武士的那支兵馬。二位也知曉,燕某曾統帥叛軍攻下冀州半壁,後爲救主君中山張公,麾下將士盡數抽調冀州之兵北上,如今遼東之兵盡爲冀州兒郎。燕北阻擋追兵,藏匿張公保全了信義,如今更帶着兄弟重歸漢地,領了遼東一地,一時風光無兩……可燕某心中一直有一大憾,常在夜裡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啊!”

對燕北這話,無論邴原還是太史慈都是認同的,知錯能改是善莫大焉,更何況燕北領遼東以來從未與民爭利,甚至比中原的一些郡守做的還要好些,百姓誰又不認同他呢?按說燕北應當沒什麼缺憾了,從一介馬奴至今難道還不感激時運,竟還會有所遺憾。並且,還讓他在夜裡輾轉反側不可入眠?

這得是多大仇怨?該不會是……太史慈與邴原對視一眼,燕北操練這支號燕趙武士的精兵,不會是想殺了公孫瓚吧?

太史慈板着臉問道:“難道你操練這支精銳,是想面西而戰,爲部下復仇?”

燕北快速地擺手,那一臉倨傲的模樣就差輕啐一口了,說道:“的確是想面西而戰,卻不是子義心裡想的公孫某人與州府……劉公於我有再造之恩,而要殺伯圭,在遼西他受俘便已經殺了,何必等到現在?那時不過是各爲其主,燕某並不恨他。”

“哦?”太史慈的臉上寒意盡消,疑惑地問道:“那是如何?”

“冀州,黑山賊禍亂冀州久矣。他們不同與燕某的叛軍,那些黑山將領沒有燕某能給士卒活命吃食的能耐,爲了得到糧食無惡不作,簡直可惡!”燕北的鷹目中帶着仇恨,咬緊了牙關道:“若燕某尚在冀州,那些賊寇哪裡敢下山進犯!部將盡抽冀州之兵致使郡縣空虛,賊寇才趁虛而入……燕某一直在收集冀州的消息,那些叛軍所爲罄竹難書,越是如此,我這心裡便越覺有愧於冀州父老。冀州的兒郎爲燕某而戰,他們作戰英勇不畏死傷,若無他們,燕某也絕不會成此大事!”

說起黑山賊,燕北狀若暴虎,可提到那些效忠他的冀州子弟卻令他目光無比柔和甚至帶着哀傷,“他們死傷成千上萬,才拱衛燕某成事。他們的妻兒老父尚在冀州深受荼毒,燕某的知己好友也被他們逼迫地不惜焚鄔而亡,燕某成軍燕趙武士,便是要爲了討伐叛逆!”

“唉!”

邴原嘆了口氣,與太史慈相看無言。冀州的事情不能說全賴燕北,可若沒有二張之亂,冀州又怎會變成如今這個模樣呢?

“因此,子義務必前來助我。”燕北對太史慈重重地拱手道:“燕趙武士的選卒盡爲世之驍銳,可遍觀燕某帳下,亦無人有子義這般箭術絕倫,燕某想請子義爲我校尉部下擁節長史,以參軍事帶領武士弓術教習,請子義莫要推辭!”

燕北言辭誠懇,可太史慈卻面露難色……他在遼東是爲了避禍,老母尚在青州無法在膝下侍奉便已是不孝了,若再在遼東爲官職所困,到時不知歸期何期,豈不忠孝難全?

“燕君,你的大義在下很是感動,在下可以做燕趙武士中的弓術教習,但仕官一事……”太史慈應下了教授燕趙武士弓術,但卻沒有同意仕官於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還請校尉諒解在下難以從命。”

燕北臉上灰暗些許,他可不僅僅希望太史慈做他的弓術教習,而是希望讓這個青州人在他手下爲官爲將的啊,作爲擁節長史便可以在將來的冀州戰場上做爲幕僚爲他出力。

不過這種情緒僅僅一瞬便被他強壓下去,笑着道:“無妨,子義有自己的志向也無妨,這沒什麼好責怪的。以後燕趙武士的弓術與投擲可就請子義多費心了。”

話說到這,燕北基本也在心裡確定了太史慈是有一手如他所言的弓術在身的,否則完全不必應下教授弓術。雖然不能讓太史慈爲他所用,卻也能在一段時間後令燕趙武士的射術好上一大截。

弓術、刀術、騎術這些東西,自己摸索着雖然也能有所提升,但無非是進境緩慢罷了。如果有人帶着教授,對燕趙武士來說自然會有醍醐灌頂之感。

至於如何令太史慈在自己麾下爲將,燕北不打算在今天把話說死。一方面,他要看看太史子義的本事,另一方面也要給太史慈時間更清楚地看清自己。

接下來燕北沒再提出招攬的事情,而是與邴原、太史慈暢談大事,有五經之意也有天下之事。有邴原這種當世大儒、太史慈這般文武雙全之人在座,燕北雖讀書甚少卻見多識廣,無論武藝還是天下局勢都能添上兩嘴,一時間欽佩邴原的經學造詣與世間道理,又敬重太史慈的文韜武略,而二人也因燕北看待問題往往有不同角度有所好奇。

過了午時,童子燉上糜肉,整個下午院中都香氣四溢,夜裡更是三人滔滔不絕地暢談縱論,甚至當晚便與太史慈約定次日前往襄平大營校看他的燕趙武士,直至曉夜雞鳴,三人才在邴原宅院之中和衣睡去。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衆:meinvgan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
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